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史纲/传世经典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荫麟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天才史学家张荫麟是梁启超、钱穆、陈寅恪、熊十力赞叹的史学大师,中国人不可不读的历史名著。

《中国史纲》原为高中历史教材,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张荫麟先生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中国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

内容推荐

《中国史纲》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讲故事的方式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的社会变迁、思想变革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及活动,生动活泼,易读易懂,是“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 《中国史纲》更是张荫麟先生短暂一生中留给国人的唯一专著,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才情与用心。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一节 商代文化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

第二节 奴隶

第三节 庶民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

第五节 家庭

第六节 土

第七节 宗教

第八节 卿大夫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一节 楚的兴起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第三节 晋楚争霸

第四节 吴越代兴

第五节 郑子产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

第三节 秦的变法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

第二节 墨子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

第六节 邹衍苟卿韩非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一节 吕不韦与赢政

第二节 六国混一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营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

附录

东汉的边患及征剿

北宋始建及初期规模

北宋的边患

北宋的政治改革

北宋初期的思想家

试读章节

商朝从成汤创业以后,六百年间,可考的大事,除了六次迁都,除了对鬼方的大战,除了最后直接、间接和亡国有关的打击外,便是五度由盛而衰的循环。所谓盛就是君主英武,诸侯归服;所谓衰就是君主昏暗,或王室内乱,而诸侯叛离。前期第一度的盛衰牵涉到汤孙太甲(商朝第四王)和汤的开国功臣伊尹的关系。这有二说:一说太甲无道,“颠覆汤之典型”,伊尹把他放逐于桐,过了三年,伊尹见他悔过修德,又迎他复位。一说伊尹于商王仲壬死后,把法当嗣位的太甲放逐于桐,而自即王位;其后七年,太甲自桐潜出,杀伊尹。肇始商朝后期的盘庚是一中兴之主。在他以后,唯他的侄子武丁曾一度中兴。武丁以降,商朝一直衰下去。继位的君主皆生长安逸,“不知稼穑之艰难,唯耽乐之从”(这是周朝开国元勋周公追数前朝衰亡的原因的话)。他们以畋游荒宴代替了国政的烦劳。在商朝末年,一种叔世的颓废和放纵弥漫了整个商人社会。狂饮滥醉的风气普遍于君主、贵族和庶民。这是他们亡国的主因。

在叙述商朝灭亡的经过之前,让我们回溯商朝所继承的历史线索。

商朝所替换的朝代是夏。关于夏朝,我们所知,远更模糊。例如夏朝有没有文字?有没有铜器?其农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其政治组织与商的异同如何?这些问题都无法回答。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大要如下:

夏朝历年约莫四百。其君位是父死子继而不是兄终弟及。其国都的迁徙比商朝更为频数。最初的君主禹历都阳城、晋阳、安邑,皆不出今山西的西南角(阳城在翼城西,晋阳在临汾西,安邑在平陆东北)。禹子启始渡河而南,居今新郑、密县间。以后除启孙后相因外患失国远窜外,夏主的迁徙,不出今河南的黄河以南,汝、颍以北。当夏朝为成汤所灭时,都于斟酌,即今巩县西南。夏朝最大的事件是与外族有穷氏的斗争。有穷氏以钽(今河南滑县东)为根据地,当启子太康时,攻占了夏都(时在斟郡),以后统治了夏境至少有六七十年。太康逃居于外,有穷氏以次立其弟仲康及仲康子后相为傀儡。后相继被窜逐追杀。后来,后相的遗腹子少康收聚夏朝的残余势力,乘有穷氏的衰弱,把他灭掉,恢复旧物。有穷氏是在夏境的东北,后来灭夏的成汤则来自东南,其先世亦发祥于东北。夏朝的外患盖常在东方。

成汤的先世累代为部族长。他的先十四代祖契与禹同时,以蕃(今河北平山附近)为根据地。契子昭明迁于砥石(今河北砥水流域),继迁于商(今河南商丘),“天邑商”及商朝之得名由此。昭明子相土是一雄才大略的君长,曾大启疆宇,以相(在今安阳西十五里)为东都。可惜他的功业的记录只剩下他的后裔的两句颂诗:

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此时的海外说不定就是辽东或朝鲜。后来商朝亡后,王弟箕子能逃入朝鲜而历世君临其地,莫不是因为商人原先在那里有些根据?相土以后两三百年间,商人的事迹无考,也许这是他们的中衰时代(传说相土发明以马驾车,又他的后裔王亥——也是成汤的先世——发明以牛驾车)。到了成汤才复把商人带领到历史上,他从商北迁于毫,继灭了北方的若干邻族,然后向夏进攻,夏主桀兵败,被他放逐于南巢(在今安徽巢县东北五里)而死,夏朝于此终结。

我们若从夏朝再往上溯,则见历史的线索迷失于离奇的神话和理想化的传说中不可析辨了。凡此种种,本书自宜从略。但其中有一部分和后来历史的外表颇有关系,应当附带叙及。

据说禹所继承的君主是舜,国号虞;舜所继承的是尧,国号唐。当尧舜之世,天下为公,而不是一家一姓所得私有的。尧怎样获得帝位,传说没有照顾到。舜本是历山(在今山东)的农夫,有一串故事(这里从略)表明他是一个理想的孝子和理想的贤兄,又有一串故事(例如他在哪里耕种,那里的农人便互相让界;他在哪里打鱼,那里的渔人便互相让屋;他在哪里造陶器,那里的陶工便不造劣器)表明他是一个理想的领袖。帝尧闻得他的圣明,便把他召到朝廷里来,把两个女儿同时嫁给他,试他治家的能力;并拿重要的职位去试他政治的能力。他果然家庭雍睦、任事称职。尧老了,便告退,把帝位推让给他。尧的时候,有一场普遍于全“中国”的大水灾。禹父鲧,因治水无功,被处死刑。禹继承了他父亲的任务,终于把水患平定。禹治水的工作凡历十三年,在这期间,曾三次走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并且听到新产的儿子在呱呱地哭呢。后来舜照尧的旧例,把帝位推让给禹。禹在死前,也照例选定了一位益做自己的继承者。但禹死后,百姓不拥戴益,而拥戴禹的儿子启,于是启践登了帝位(一说益和启争位,为启所杀)。旧例一破便不再回复了。这便是尧舜“禅让”的故事。

还有一位值得提到的传说中的重要人物,那是黄帝。他所占故事中的时代虽在尧舜之先,他的创造却似在尧舜之后。照传说的一种系谱(《史记·五帝本纪》),他是尧的高祖、舜的八世祖、禹的高祖(舜反比禹低三辈,这很奇怪),也是商周两朝王室的远祖,并且成了后来许多向化的外族的祖先。黄帝和他左右的一班人物并且是许多文化成分的创造者,例如他发明舟、车、罗盘、阵法、占星术和许多政治的制度;他的妃嫘祖最初教人养蚕织丝;他的诸臣分别发明文字、算术、历法、甲子和种种乐器。总之,他不独是中国人的共祖,并且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他的功用是把中国古代史大大地简单化了。P10-12

序言

有一句话说:“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蕴含在传承不息、历久弥新的国学经典之中。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比作是一棵树,那么国学经典就是这棵树的根,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得益于有一个充满养分、发达的根系。国学经典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之魂,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华夏文明能够薪火相传、魅力永存。

“国学”一词指代中国传统文化,始于清末,产生于西学东渐、新旧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至20世纪20年代被学界广泛讨论和使用。当时,由于西学的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日显衰弱。为了保存和弘扬传统文化,一些民族意识强烈、眼光深远的学者大力提倡“国学”,发起“整理国故”的运动。章太炎认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可见,他对国学是何等的重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有识之士,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地整理和研究,才涌现了许多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

如今,“国学热”方兴未艾,一方面,国人以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振民族精神为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每个人又渴求从国学经典中汲取养料,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编撰了《传世经典文库》这套丛书,精选了清末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的代表作品19部,涉及诗词、戏曲、小说、书画、历史、文化、文字学等方面,其中不乏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朱自清《经典常谈》等享有盛誉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国学研究的丰硕成果,是饱含才情与智慧、顺应时代潮流之作,对今日学习国学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此次勘校的过程中,我们对原书不做任何有损原意的改动,仅做适当地技术性加工。采用简体字横排,在强调通俗性的同时,也兼顾资料性与学术性。

阅读经典,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素养;阅读经典,可以拓宽视野,增长智慧;阅读经典,可以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我们希望并相信,《传世经典文库》这套丛书一定能带给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以阅读的乐趣和思想的启迪。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