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这本《阿伦特(精)》(作者帕特里夏·奥坦伯德·约翰逊)是该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阿伦特(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美)帕特里夏·奥坦伯德·约翰逊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这本《阿伦特(精)》(作者帕特里夏·奥坦伯德·约翰逊)是该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阿伦特(精)》(作者帕特里夏·奥坦伯德·约翰逊)是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阿伦特(精)》包括了法国以及犹太身份的重要性;面对世界的末日;雅斯贝尔斯与无限制的交流;开启新的开端的可能性等内容。 目录 1 出世与去世之间/1 在德国开始生活/2 法国以及犹太身份的重要性/10 在美国重新开始/14 河畔大街的岁月/25 一个最后的开始/27 2 极权主义/29 反犹主义/30 帝国主义/36 极权主义/40 了解和抵御沙漠风暴/44 3 人类的境况/46 公共、私人与社会/47 劳动、工作与行动/54 思考我们正在做什么/64 4 艾希曼/67 艾希曼/69 审判/73 面对世界的末日/77 人类的判断问题/83 5 面对黑暗的时代/84 讲故事/85 莱辛与友谊/87 雅斯贝尔斯与无限制的交流/90 布洛赫与人类的有助/92 本雅明与人类的关联/95 卢森堡与革命/97 开启新的开端的可能性/99 6 反思美国的经验/101 论革命/102 共和的危机/105 一个参议国家的图景/113 7 思考的意义/115 思考与道德考虑/116 心灵生活/123 8 阿伦特与当代思想/128 哲学影响/129 政治方面/130 伦理方面/131 社会方面/132 女权主义释读/133 让短暂延续/134 生平及著作年表/135 参考书目/137 试读章节 阿伦特认为,德雷福斯事件提供了一个“20世纪的预兆”(93),它显示了19世纪错综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因素是如何共同促成反犹主义的。 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是一名法国犹太裔军官,于1894年被判犯有向德国出卖情报的间谍罪。伴随这次审判的是一系列试图证明他清白的尝试。许多人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同他们视为非正义的审判进行抗争的努力中,一系列的审判以对原有判决的改变而告终,克莱门索(Clemenceau)总理内阁治下的上诉法院最终于1906年撤销了对德雷福斯的判决。阿伦特坚持认为,这一案件表明了反犹主义中对犹太人的仇恨以及对国家政府的不信任情绪的不断增长。人们认为,政府处于犹太人(尤其是犹太银行家)的控制影响之下。因此,犹太人被视为政府的堕落之源。 阿伦特就这一阶段发生的那些事件展开调查,以显示那些支持德雷福斯的人坚定地相信,使得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政治体系的客观公正性。他们对于德雷福斯事件的关注就源于这一共识。然而,其他的一些事件,例如与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的修建有关的腐败行为以及耶稣会(Jesuits)在法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则挑战了法律这一广泛而全面的特征。在特殊利益支配一切的地方,一些事情就被置于法律影响之外。阿伦特指出,对德雷福斯事件的最后裁定,与其说是在适当的法律角斗场,不如说是在社会角斗场里做出的。由此,德雷福斯事件就显示了社会领域对于政治领域不断增长的影响。后来在《人类的境况》这本书中,阿伦特更为详尽地展开了对社会的崛起的认识和见解。而在《极权主义的起源》里,她只是强调犹太人问题是那些被置于法律影响之外的问题之一。 阿伦特的分析利用了德雷福斯事件来显示反犹主义是如何从19世纪犹太人社会身份的模棱性,以及一个信仰平等的政治理念和一个追求具体利益的政治理念之间的张力发展起来的。犹太人被指控为民主政府的腐败之源,同时被排除于法律的平等保护之外。后来在写《人类的境况》这本书时,她进行了一番分析,以显示在社会强过政治时所具有的危害。 阿伦特在她关于极权主义的这部作品的第二卷中,集中讨论了帝国主义。她的研究路数仍然是历史的,然而她同时继续提出了一些哲学范畴,这些范畴对她此后的思考意义重大。此外,她希望人类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即使他们无法预知未来。她对1884年至1914年这段时期——帝国主义时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种族思考及种族主义 阿伦特认为,19世纪对于种族问题的思索并没有不可避免地导致种族主义,但是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为种族主义的兴起推波助澜。此外,种族思想促进了帝国主义,从而与限制人权的强权政治相联系。 阿伦特追溯了德国种族思想的起源,揭示了亚瑟.德·戈宾诺(Arthur de Gobineau)于1853年所写的著作是如何推动了这样一种观念的兴起的,即雅利安人作为一个杰出的群体正由于民主制度而受到威胁。雅利安人被描绘成一个高贵的或者有贵族气质的种族。在英格兰,也有类似的做法。英国人将自己看作一个高贵的种族,因为他们赋予和保障了人类的自由,并且使它们世代传承。阿伦特认为,在这两个例子中,种族思想开始抛弃人类平等的原则。对于德国人来说,雅利安民族成为一个高贵的种族。而英国人则将自己视为鹤立于其他那些稍有些低贱民族中间的较为高贵的种群。P35-37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人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