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这本《尼采(精)》(作者埃里克·斯坦哈特)是该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尼采(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美)埃里克·斯坦哈特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这本《尼采(精)》(作者埃里克·斯坦哈特)是该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尼采(精)》(作者埃里克·斯坦哈特)是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其中一册。 《尼采(精)》首先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导读性的概括,然后再选择性地着重从“宗教”、“知识”、“权利意识”以及“群体和个体”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尼采的相关思想,帮助读者既能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世界,又能准确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目录 尼采的著作 1 导论 作为世界之镜的心灵 作为心灵之镜的心灵 从内部看世界 世界: 空间?时间和可能性 自我反映和自我毁灭 西方思想的自欺 自欺和自我堕落 从自我否定到客观性 从客观性到自我肯定 2 宗教 超自然主义 道德超自然主义 禁欲主义的超自然主义 宗教的超自然主义和禁欲主义 反对基督教 基督与基督教 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的超自然主义 哲学的禁欲主义的超自然主义 科学的超自然主义 基督教上帝之死 虚无主义 佛教 反对虚无主义的宗教 禁欲主义的超自然主义的替代 绝对的肯定 3 知识 认知的进化 真理VS 实用 保存生命的谬见 对同一性和同等性的虚构 思想的自我解释 自我和意志的投射 实体的虚构 因果关系的虚构 自然的规则和规律 数学 知识的良性循环 快乐的智慧 自觉的科学 重新理解自身和意志 4 权力意志 可能性的连续流动 不存在同等的事物 关系的世界 为支配一切事物的权力而奋斗 超越局限性的奋斗 奋斗着的可能者 “不”: 没有什么可能比之更强大 掷骰子游戏 这个世界及其宇宙们 自由和宿命 “是”: 没有什么比之更伟大 5 群体和个体 人兽 中道与过度 存在于个体之中的作为群体本能的意识 存在于个体之中的作为群体本能的语言 社会习俗 存在于个体之中的作为群体本能的道德 道德的自然历史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作为奴隶道德的基督教道德 在地位同等的公民之中的正义与合作 权力意志和政治机构 贵族品质与奴隶品质 从较低到较高文化的精神进步 自由精神和被束缚的精神 超人 肯定的伦理学和政治学 6 永恒回归 发生和回归 回归和不灭 永恒回归的表现 经历所有的组合 游戏中的重复 物理学既不肯定也不驳斥回归 以国际象棋回归为例 回归的单元是整个宇宙 空间和时间的回归 树中之树 过去和未来的自我 结论 试读章节 尼采生物学地考虑人。他认识到人类是群体动物——像马、羊、蜂、蚁或任何其他社会动物一样。人不是独居的动物。人在社会组织中生活在一起。这些事实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它们易于被忽略。尼采严肃地对待它们。他用人这种种群的生物学上的事实来发展了他的道德和政治理论。 在很多方面,尼采的道德和政治理念是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所激发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则基于最适者的竞争、变化和生存的观念。但尼采不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知道即使那些生存下来者是最适者,那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最好的。 中道与过度 尼采用人的个体来对照人的群体。群体和个体常常作为规则和例外来加以对照,结果是个体成为了例外的人类。考虑这个对照的一个好方法是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出发:群体是人种;个体是变种或新种。 每一个人皆有两面:他或她的种类和他或她的个体。种类是为我们每一个人和所有其他人类共有的:它是我们人类一般的方面。它是使我们正常或一般者。它是使我们意愿去适应的方面。个体性是越轨或异常。在某些个案中,越轨是功能上的退化:它是邪恶的;在另外一些个案中,越轨则在功能上是杰出的——优秀的运动员、天才和卓越的领导人不是一般,他们高于一般。 个体从群体当中生长出来。他们从群体那里偏离了正轨,他们是群体的例外的成员。他们也许会弄到反对这个群体的组织的地步,但他们决不逃避它。个体性是群体存在的修正。所有人皆是社会动物。 尼采在群体和个体之间所作的对比常常和价值关联:群体是中道,个体是过度。群体是中庸的(它是那一般者),个体是极端的。过度者是肯定的或否定的;一般者则是中立的。 尼采站在个体者一边,因为他认为致使人类文明更杰出和更有生机的生物力量就作用于他们。(HHI:224)他认为他们更易碎,因为他们没有了群体的保护。(BGE268) 不幸的是,尼采关于群体和个体的理论易于被误解,并且已经被滥用来证明最糟的专制和政治的最堕落的形式的合理性。 存在于个体之中的作为群体本能的意识 这里有一种测试你是否是人群中的一个成员的方法:你是有意识的吗?你是有自我意识的吗?如果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是这个群体的一员。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功能,是群体动物与生俱来的。 尼采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意识是存在于个体之中的群体本能。(GS354)他的基本原则是达尔文主义的:意识必定具有某种生物学上的效用,它必定具有某种生存价值。他注意到群体动物是相互依存的。独居动物有能力靠自己生存下来,群体动物则需要彼此之间的协助。为了获得帮助,它们不得不具有交流的本事。为了交流,它们不得不了解它们的需要。为了了解它们的需要,它们不得不认识它们自身。因而,它们不得不是有意识的并且是有自我意识的: 意识实在只是存在于人之间的一张交流之网;它只是作为交流之网而不得不发展;一个像食肉动物一样生活的人本无须意识……仅仅作为一个社会动物,人获取自我意识……意识并不真的属于人的个体的存在,而毋宁属于他的社会或群体特性……只要这尚为社会或群体功用所需要,它就微妙地发展。(GS354) 因此,尼采最终从思想的角度来界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遵从群体标准是最终地屈服于一种风格或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头脑狭窄或头脑封闭。个体的头脑是例外的,因为它能够超出群体思想的局限来思考。个体是具有新思想者,个体创造新价值。你能够注意到尼采把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界定为哲学关系。 存在于个体之中的作为群体本能的语言 因为意识最终和交流相联系,所以意识最终和语言相联系。(GS354;BGE268)单词是群体信号。语言的进化是因为:如果一个群体,其成员能够通过交流来协调其行动,那么,这个群体比一个未经协调的群体更有可能存活。尼采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出于本能的,语言在群体动物种类之中凭无意识的生物学上的力量而产生: 语言不是个体们的有意识的作品也不是多数者的有意识作品。所有有意识的思想,仅仅是在语言的帮助下,才是有可能的……语言太过于复杂以致不会是一个单个个体的作品,又太过于统一以致不会是一个群体的作品;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唯一可供选择的是把它看作是一种本能的产品,就如在蜜蜂当中发生的情形。 由于语言是由群体信号组成的,因而对任何独一个别的洞见或思想作语言上的表达是几乎不可能的。任何出现在意识之中的思想已被翻译成为群体信息。语言自身审查个体性。用语言表达的任何思想已经是社会上可接受的了。群体思想环绕思想而放置的狱墙不是用石头而是用语词、语法制造的。 个体是在思想中找到路的人,但作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作为一个社会动物),他或她亦必须在说话或交流之中找到路。尼采认为艺术家能够做到这点。尼采不是用“艺术家”来意指画家,在他的头脑中有一切的艺术形式:音乐、雕塑、建筑、诗歌,诸如此类。问题是:逃离语言桎梏的艺术能力和需要用来产生持久的观念结构的那种理性,是罕能结合在一起的,但当艺术创作力、科学理性和实践智慧全部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之中时,那个人就能够改变群体。迄今为止,就几乎全部人类历史而论,这样的巧合是随机的。尼采所希望的是:人类群体为着蓄意产生个体将开始组织自己;用这种方式,人的进化能够增进。因为如何增进人类进化的问题是关于思想和语言(因为这些是人的属性)的一个问题,所以,它是一个哲学问题。P100-104 序言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n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人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人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人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