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了错误的东西,烦恼皆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无穷的欲望。人们辛苦地奔波,饱暖之外,又要满足种种物欲;物质可以丰富生活,却也常会枯萎了心灵;口腹之欲满足了,却往往闭锁了本来的智慧。渐渐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全在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下被向前推动着,失去了最宝贵的心灵自我。
修禅,能将禅生活化,关怀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当你被生活中的琐碎烦恼包围的时候,当你被沉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你为各种得失失魂落魄的时候,当你被纷乱复杂的人际关系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读一点充满人生智慧的禅宗语录,可以帮助你放下一切,进入一个无忧无虑的境界。禅的终极意义是积极人世的,是面向社会人生的。它存在于生活之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吃饭穿衣、担柴挑水等日常生活中无一不展现着它的风貌……
丁鑫编著的这本《禅悟人生》将指引你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禅的力量融入生活当中,将生活、情感推向更高的境界,使你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
《禅悟人生》分为修身禅、养心禅、处世禅、慈悲禅、幸福禅、生命禅七篇,用禅的智慧解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用禅的境界化解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种种烦恼,用禅的方法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尖锐难题。以禅指导生活、点化生活、净化自心、消解生活中的困难与烦恼,使人生活得幸福、自在、洒脱、祥和,并在生活中体味修禅的乐趣,发现真正的自我。可以说它是对禅的智慧的通俗而实用的阐释,可以作为每个人生活的指南,工作的助手,情感的寄托。
《禅悟人生》由丁鑫编著。
化繁就简,出世可做入世事
禅就是生活。平常自然之事中无不蕴藏无限的禅机。其实,幸福也是如此之简单,最幸福的生活也应当是简单的生活。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离于尘世,禅并不离于世间,它秉着要洞悉宇宙的本来面目为宗旨,教人求真求智,去贪求简,以断除生命中的愚痴与烦恼,所以修学佛法也并不一定都要离尘出家,在家之人同样可以用佛法来指导生活,利益世间。
化繁就简任自然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言半语的法要。一天他对师父说:“师父!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已经多年了。可是一次也不曾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
道悟禅师听后立刻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师父啊!你想想看,自从你跟随我出家以来,我未尝一日不传授你修道的心要。”
“弟子愚笨,不知您传授给我什么?”崇信讶异地问。
然而师傅并没有理会他的诧异,只是淡淡地问:“吃过早粥了吗?”
崇信说:“吃过了。”
师父又问:“钵盂洗干净了吗?”
崇信说:“洗干净了。”
师父于是说:“去扫地吧。”
崇信疑惑地问:“难道除了洗碗扫地,师父就没有别的禅法教给我了吗?”
师父厉声说:“我不知道除了洗碗扫地之外,还有什么禅法!”
崇信禅师听了,当下顿然开悟。
禅就是生活。吃了粥去洗钵盂,很平常也很自然的事,却蕴藏着无限的禅机。其实,幸福也是如此之简单,有人这样说过,“简单不一定最美,但最美的一定简单”。最幸福的生活也应当是简单的生活。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应该记住这样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住在田边的蚂蚱对住在路边的蚂蚱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蚂蚱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边的蚂蚱去探望路边的蚂蚱,却发现对方已被车子辗死了。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一只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打算背着蛋壳过一生。它受了很多苦,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大公鸡。
原来摆脱沉重的负荷很简单,寻人指点就可以了。
一个孩子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
孩子说:“因为妈妈今天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一位农夫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田地里辛勤劳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农夫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而是在培养我的孩子。”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就可以了。
有一家商店经常灯火通明,有人问:“你们店里到底是用什么牌子的灯管?那么耐用。”店家回答说:“我们的灯管也常常坏,只是我们坏了就换而已。”原来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常常换掉坏的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原来快乐很简单,只要放弃多余的包袱就可以了。
生活看似繁琐,其实很简单,因为人们不肯主动去发问,去寻求帮助,去体会合作与和谐之美,就使整个生命变得复杂。
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唐·白居易)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P152-153
禅,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凝聚着无上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以其对真实人生的追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喜爱。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了错误的东西,烦恼皆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那些无穷的欲望。人们辛苦地奔波,饱暖之外,又要满足种种物欲;物质可以丰富生活,却也常会枯萎了心灵;口腹之欲满足了,却往往反而闭锁了本来的智慧。渐渐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全在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下被向前推动着,失去了最宝贵的心灵自我。
禅,是一种解脱的智慧,一种追求快乐、适意生活的心境。唯有禅的精神和求证的方法,才真正能使人们摆脱欲望的困扰,达到精神与心灵的真实升华。这对于被物质文明困扰的人们,理性被人欲所淹没的世界,无疑是一副绝妙的消炎剂、清凉药。
禅,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它既出世又人世。在人世中完成内在的自身超越,引导个人在修炼中成为人世出世的自由行路人。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需要禅的智慧,特别是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紧张、忙碌、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更需要“禅心”的洗涤。
禅,是一种生活态度;禅,是一种科学精神;禅,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我们在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发扬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它将净化人性、净化社会的精神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情感上,落实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上。
修禅,不是逃避生活,而是将禅生活化,关怀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当你被生活中的琐碎烦恼包围的时候,当你被沉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你为各种得失失魂落魄的时候,当你被纷乱复杂的人际关系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读一点充满人生智慧的禅宗语录,可以帮助你放下一切,进入一个无忧无虑的境界。但是,禅的宗旨不是要人们逃避现实生活,而是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发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抛弃狭隘和自私,增长智慧,培养爱心。禅的终极意义是积极人世的,是面向社会人生的。它存在于生活之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吃饭着衣、担柴挑水等日常生活中无一不展现着它的风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灵的花开,生命的蓬勃,有时就缘于一次次善意的馈赠或启悟。一桩桩公案、一句句偈语、一首首禅诗,如同一道喜乐的光芒、一泓沁心的溪水,让我们在尘世的喧嚣中洗涤心灵的尘埃,发现生命的意义,在古老而精辟的禅思中咀嚼人生百味。
红尘俗子也许永远和晨钟暮鼓、习经参禅的生活保持着遥远的距离,但读一些富禅意多禅趣的故事,也许就掌握了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特殊钥匙。本书分为修身禅、养心禅、处世禅、生活禅、慈悲禅、幸福禅和生命禅七篇,用禅的智慧解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用禅的境界化解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种种烦恼,用禅的方法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尖锐难题。以禅指导生活、点化生活、净化自心、消解生活中的困难与烦恼,使人生活得幸福、自在、洒脱、祥和,并在生活中体味修禅的乐趣,发现真正的自我。可以说它是对禅的智慧的通俗而实用的阐释,可以作为每个人生活的指南,工作的助手,情感的寄托。
禅的智慧在读,读其语淡味长;禅的智慧更在悟,悟其意深境远。你可以时时刻刻从本书中获得新的指引,并把得到的感悟落实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禅的力量融人生活当中,将生活、情感推向更高的境界,使你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