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董子竹谈心学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董子竹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废都》中的孟云房、贾平凹的挚友董子竹先生,出家六年,一朝归来,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

致力于文化研究的董子竹认为:近千年以来的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中国文化原典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且听《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作者董子竹的高见。

贾平凹隆重推荐!

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

内容推荐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作者董子竹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一朝归来,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因此,《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中他对《金刚经》进行了重解,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目录

不废江河万古流

——兼论东方文化的大思维

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

说“悟”

我呀!我

何谓“金刚”?

也说鸠摩罗什与武则天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也说“一时”

“讲堂”异说

补充“千二百五十人”

“世间与大千世界”再补

第一品的结语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从须菩提说起

如来、菩萨

好一个“善护念”

善男子、善女人

权威不说“有”与“无”

心在何处住?

南老,从“个体人”中跳出来吧!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南先生,您在说什么?

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愿力身与业力身

“灭度”与“涅槃”

再说“愿力身”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谁在布施?

功德、福德、清福、洪福无分别

从东方到西方

也录一首诗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南老又在给我们讲什么?

“如来”到底是谁?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与南老说文喜

众生一直都在修

众生即如来

本无所住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请注意第六品

教化是佛学的根本吗?

“非法非非法”

谁是圣贤?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第八品的真实含义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释迦为什么提“四果”?

一切修行方法与大愿的关系

世间善恶与“至善”的关系

本来一念不用平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燃灯佛是谁?

再说“菩萨”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也说“无为福”

再说受持四句偈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无为法中的有为法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从“奉持”说起

“船子”为何敢死?

佛学不是哲学规律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第十三品的一个小结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莫引人入暗

也说“戒定慧”

解悟?喜极而泣?

信解受持?

难得之人?

什么是第一波罗蜜?

什么是忍辱?

无实无虚?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哪有布施?

谁信心不逆?

谁在荷担如来家业?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关于三世因果

坚冰打破之后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心空心不空

第十七品小结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生命,一个永恒的话题

“天眼”专利的覆灭

当以“佛眼”看世界

心,可得还是不可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换得人间尽繁华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什么是真?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我法不必思

须菩提为什么还要问?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南先生,您还让人们“参”什么?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什么是一切善法?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好难破的“人”“我”相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释迦不是道德师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也说“止观”

天地间皆是三十二相,天地间皆是如来  本愿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不说断灭相,决不只是时间上的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莫作道德讲

张拙才是拔无因果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再说如来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一合相与不可说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三十一品与三十二品不能分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佛,无时不在演说

总结论

试读章节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们在表达顺序上,大致是随着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的基本格局。虽是小子斗胆,但还是在太岁头上动土了。我们最希望读者,把我们的书与南老的原著对照着读。

这里我要着重说明一点,也是前文反复说明过的,我从内心世界讲,是极尊敬南老的。就我所见到的当代中国佛学家的著作看,我以为南老无疑是第一流的,其他的人地位可能比他老人家高,权势也比他老人家大,但真实的水平,能与南老比拟的,几乎没有。

以我自己的水平,绝不敢挂出牌子与南老“商榷”,学术、人品都不可能达到能与南老讨论的水平。实在是由于特殊的因缘,六年的出家使我清楚地知道,今日的佛门与释迦佛学中给我们介绍的,实在差得太远。今日的许多学者大师鼓噪不休的“东方文化”,距释迦、孔孟老庄太远太远。原来我也一再怀疑自己,怎么会都错了呢?但一件又一件的事实,证得我无话可说。该是恢复东方文化真面目的时候了!这个弯子绕得太大,几乎把东方文化推到了绝境。

本来该直接写出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但人微言轻,说了也白说,写了也白写,只好向南老挑战。我也是认准了,把矛头指向南老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我相信他老人家的心胸。

回头来说本题。

鸠摩罗什译完《金刚经》没有分章分品,是后来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分的品。曾听到过一个传说,由于昭明妄自给《金刚经》分品,所以下了地狱。但是,又由于他毕竟弘扬了《金刚经》,分品对于初学者是方便多了,所以昭明在地狱并不受苦。据说一位有神通的高僧曾到地狱去拜访过这位敢于给佛经分品的昭明太子,是昭明自己作如是说的。

多年的经验,使我对佛门中的许多传说,多是将信将疑。太神了,就未必是实。不是有一位高僧游过“西方极乐”吗?我看过那本小册子,我不想评价他是真话还是谎言。这位到过‘西方极乐”的高僧怕是连《佛说无量寿经》也没有读过,或者是读了也没有读明白,连基本的文字关也没有过。他说的“西方极乐”顶多是一个农民想象中的“西方极乐”,与四十八愿毫无关系。“文化大革命’中有则笑话,几个陕西农民谈论起伟大的副统帅林彪,认为他的日常生活一定是极高水平的,最少每顿饭也会吃“锅魁”。“锅魁”是一种大烤饼,是陕西农民的上佳食品,在“文革”中,大部分农民不可能吃上它。那么,林副统帅该是每天都可以吃上的。农民的心念就是如此,奈何!?

昭明怕也是以自己的观念来理解《金刚经》的。关于他下地狱的传说,未必是实,却有道理。

《金刚经》分品之后,每段的内容,虽然醒目了,但全经主旨却糊涂了。多年来,不少解《金刚经》的,各有各的科判,众说纷纭,分品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不分品,把全经串联起来,主旨是非常明显的。第一、二品是交待,第三品就是全经的主旨。就是以一般的中学生作文来说,也应是这么个顺序。一般人认为《金刚经》是解“空”的,如果认定第三品是全经的主旨所在,《金刚经》的主旨就不单是解“空”,而是“空”中自有不空了。这不空的,正是因缘,正是佛灭度一切众生的愿力。这个愿力在“宇宙一生命’’这个大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主旨在这里便点出了,下文不全是围绕这个主旨说的吗?

对于稍有语文水平的人来说,这应是个常识。但是,我们的南老却要把全经的主旨定为“善护念”,并且是自己修行护自己的念,与经文的原文“如来善护念诸菩萨’显然不合。

像南老这样的大师,解经能出这样的问题,就不单是南老一个人的问题了,我以为这是“东方文化”在自己的发展中走了弯路的缘故。就佛门说,修行,个人的修行几乎是一切佛教徒的生命。儒道两家亦是如此,不过是叫“修养”、‘修炼”罢了。这个大弯路中,昭明给《金刚经》分品无疑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是我闻

南老在《金刚经说什么?》一文已经给我们交待了佛经中的首句“如是我闻”的来历。南先生是佛学大师,他的话当然是可信的。在佛经中,“我闻如是”、“如是我闻”、“闻如是”、“如是闻”皆是一个意思,都是标志本文是佛学经典的一个符号、一个标志,凡以此字样开题的,就是佛学经典。

不是寻章摘句,而是释迦的大思维太奇特、太精妙、太深刻,逼得我们不能不透过他的文字表述去追踪他神奇的大思维。  在婆罗门的古印度时代,称之为经文的东西很多。被佛教称之为“外道”的派别,大半都有自己的经文。这些被称之为经文的东西,在卷首都有自己的特殊文字符号标志。在释迦去世前,我估计便有释迦语录的手记本,不然《金刚经》中不会记下须菩提问释迦,《金刚经》该称作什么经的交待。后人说,佛经是释迦去世后,完全由阿难凭记忆整理而成的,从这里生发出阿难有过耳不忘的神通,似乎并不可靠。真是说不清是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件事、一个人,到了佛教徒口中总要加几分神秘色彩。大半的佛教徒说起来都知道这些东西是小道,而其灵魂深处恰恰又迷信这些小道。你不管如何给他讲道理,只要不显示一点神奇的东西给他看,他便连你讲的道理一起怀疑。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释迦在许多地方不断反对神秘和神通。有的时候,他看来很难把人们头脑中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破除,便在神秘之上再加一层神秘,给你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管你的思路对与不对,先行度脱再作道理。《佛说无量寿经》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释迦弥留之际,之所以给自己的经文安上“如是我闻”四字实在是有很多道理的。

“如是我闻”如果直译就是:

“我就是这样听佛说的。”

“佛就是这样告诉我的。”

如果分开讲,细细地讲,“如是我闻”四字就是全部三藏十二部。或者说三藏十二部就是讲了一个“如是我闻”。闻什么?

“金刚般若波罗蜜”。

“金刚般若波罗蜜”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关于“金刚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前文已略述其义。

“波罗蜜”者,到彼岸,实无彼岸可到,所以只有一个一切归命、一切依赖阿弥陀佛的意义。一切归命、一切依赖,依梵文说就是‘南无”,也就是“波罗蜜”。用儒家的话说便是《大学》中的“止于至善”的“止”。

说到底奠讨是“一念”而已。

P1-3

后记

摆在您面前的这部书,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论争之作,而是倾尽我半生心血、并令我陷人巨大人生颠簸的一部书。为了追求“理想”境界,我背乡离亲、抛家别土,要过饭、出过家,卖过卜、卖过文,最后还丢掉了副处级的公职。最令我痛心疾首的是,老父由于担心长子长孙的命运,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七十六岁时自杀身亡。我八十多岁的伯父至今对我还耿耿于怀,公开骂我:“你父亲就死在你手上。”

这是一部倾尽我家血泪的书,但我九死无悔。

我这样说,不了解我的人,会认为我夸大其词。但我的挚友贾平凹、费秉勋诸人,绝不会这样认为。人们还记得平凹笔下的那个云山雾罩的孟云房吗?平凹塑造这个人物时,取了我那时的全部生活经历。虽然平凹多次向我表示歉意,但我并不埋怨他。我在那时确如平凹所写,虚妄得近乎神经质,最后我的结局也正如平凹所写:父子浪迹天涯。我与平凹是好友,贩卖秦山巴水的他,以人们公认的文学大家的身份,过着他的“白夜”;而至今还生活无着的我,仍以苦行僧的执著钻着我的“土门”。虽然同是废都长安养育的文化精灵,但各自在寻觅着精神上的“高老庄”。庄之蝶死在正欲南行的西安火车站,虚妄的孟云房在浪迹天涯中仍活着自己的滋味。

我九死无悔!

我绕了一个天大的圈子,却又回到了原点。我终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了。

我终于知道了东方文化与“神秘文化”完全不搭界。东方文化是宽容的,它包容一切可以包容的历史文化,但绝不包容历史的倒退。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东方三巨人,便彻底否定一切神秘的特异功能和思维方法,乃至彼岸世界。唯一真实的,是我们当下生存着的这个运动、变化、气象万千的现实人生。气功师鼓吹的“特异功能”,铃木大拙鼓吹的‘神秘思维”,信仰主义者鼓吹的彼岸世界,全是热昏了的胡话,全是对东方文化的庸俗歪曲。

我终于知道了东方文化与假道学的“伦理文化”完全不搭界,利用西方人性论为传统“理学”披上时髦的外衣,是对东方文化的大反动。

东方文化是人类社会中的“早产文化”,是比古希腊文化成熟百倍的文化,曾经产生过一大批文化巨人,孔孟、老庄、释迦、屈原……盛唐的李治、武则天、李白、杜甫、李隆基、杨玉环等等,则堪称这种东方文化哺育下的人类文化精英。

但东方文化太早产了,由于没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历史条件作为支撑,扭曲与夭折势所必然。如果说魏晋文人尚能演出一场模拟古贤的闹剧的话,那么东方文化到了“天宝之甜”之后就真正变质了,韩愈、白居易的诗文中已隐约可见的“假道学”色彩便是一个明证。我最近正在写作的历史长篇《大明宫赋》,正是想全面勾画大唐“元和中兴”年间,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巨大移位。正是从这时起,中国文化进入了自己的“阉人期”。时至今日,中国人还在不断地品味这“阉人’的苦涩,不得不为这种文化付出惨重的代价。不管为这种“阉人文化”穿上什么样的外衣,它的消解都是不可避免的。

记得王国维先生说过,真正的中国文化(或日东方文化)应该到唐以前去寻找。但是,我们绝不是古董专家,我们不能迷醉于搜寻国粹。

我应该衷心感谢我的青年时代,虽然那是一个文化禁锢的年代,我可以得到的唯一哲学读本,是父亲寄给我的《反杜林论》,但这是一本使我终身受益的书。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今天仍然找不到打开东方文化神秘大门的钥匙,更谈不上与南怀瑾先生商榷了。只要不是有意歪曲,我以为东方文化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只有一纸之隔。

东方文化是否有自己的坐标呢?不是神秘的,不是伦理的,也不是时下西方式的所谓科学文化。东方文化是什么?

我只能回答你:说似一物皆不中。但: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菩提。”

我用儒家的话回答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文化活动,皆可称为“明德”,东方文化追求的是“明”“明德”,即了解、体悟智慧(明德)自身的规律,即“明德”在“宇宙一生命”系统中生长、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正因为东方文化永远拥抱“明德”的一切进步,包括像今日东西方社会的一切进步,从而它就只能以现实的历史运动本身作为自己的唯一坐标,也就是说东方文化没有自己的观念性坐标。

我再用老子的话回答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东方文化无“常心”(坐标),以世界心为心,以人类心为心,以现实心为心。历史的实践本身就是“圣人心”。

真正的东方文化,永远拥抱活生生的历史、活生生的人生、活生生的现实,同时也拥抱一切勇于、敢于改变历史、改变现实的人与观念,只是排斥一切历史的倒退,例如巫术之类的特异功能。

面对繁华似锦的人生现实,我还后悔什么?虽然西安市文化局可以不遵省长的批示,将我除名,我仍然不悔地拥抱这个现实,因为它是“现实”,它是“仁”!它是“圣人心”!它是“佛”!

父亲,我又回到了原点,我的脚比以往更坚实地踏在了这个地球上,这可能是最能告慰您的在天之灵的。

借这本书出版的机会,我要向一切在我苦困中拉了我一把的人们:平凹、秉勋、见喜、云岗、东升、丛敏、天富、保易、刘洁表示最挚诚的谢意。向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周社长及韩敏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平凹与我已数年未曾谋面,但在昕到周百义社长关于拙作将在该社出版的介绍后,欣然题写书名。西望长安,感激之余,我只好借用出家六年间说得最多的那句话表达我的心意:南无阿弥陀佛。

书评(媒体评论)

在几年前读了董老的《金刚经到底说什么》,就有种通络的感觉,有一种力量,浑身舒畅,东西方儒释道融为一炉。和您结缘是我福气!一扫多年在书山中攀爬求索的纠结苦闷,几年一晃就过去了,您的文章也陪了我几年了,我整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觉中乐在觉中转。

——花开花落

评价历史人物,不要总评价他个人品质思想如何,那些东西你并不知道,你也说不清他的意识如何运动的。那评什么呢?要评价他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也即对现在现代“我心”的作用。更不能凭个人感情任意褒贬。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导引众生的过程,但观已心,调己心,看其合天心、佛心、道心否。

——山水一色

八年前看到董老的《金刚经到底说什么》,思想上排斥得厉害;三个月前,重新拿起此书,感觉再也放不下了,这大概就是董老所言生命的奇妙运动吧。

——天涯共此时起初接触佛道皆因南师的著作,后来工作时又见您与南师相商榷的书,便开始知道了您。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比较通俗白话,您的《金刚经到底说什么》又深入易理,两者对比看起来亦庄亦谐,既相互补充,又相得益彰。南师着眼于传统的基础,而您更用唯物史观等现代视角使人的思维另开蹊径,超脱以往的局限。

——黔心体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7: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