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与创新研究》由李丽娜、李久林主编,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整合、从系统整合的视角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目标的发展与内涵、论国际化潮流下的大学素质教育整合与定位、从新生适应性教育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整合、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构想、以党建带团建——不断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第一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整合
1.从系统整合的视角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2.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目标的发展与内涵
3.论国际化潮流下的大学素质教育整合与定位
4.从新生适应性教育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整合
5.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构想
6.以党建带团建——不断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
7.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8.浅析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9.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过度教育与教育不足之争
10.论思想教育资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模式转变
11.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12.试论大学生文化素质提高途径与大学精神的塑造——以我校文化类选修课开展调研为切入点
第二部分 信仰及道德教育
1.通识教育:德性教育的根本——以劳动经济学院的初步尝试为例
2.儒家的人极之学及其在当代道德教育中的借鉴意义
3.高校信仰教育的缺失及重建
4.关于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再思考
5.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6.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8.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辅导与心理咨询协同研究
9.健康人格心理学对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重要功能
10.金融史教学与社会主义金融伦理的培养——兼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的认识
11.当代高校研究生信仰问题研究
12.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信”和“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3.以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
14.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创新——通过“化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第三部分 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备的几个条件
2.政治理论课教师控制课堂方式探究
3.对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4.应对多元价值观,提高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影响力
5.结合实践课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价体系及效果分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设计方案——以“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例
7.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8.大学新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探究
9.从大学生信息接收渠道的变化探讨“两课”教学新思路
10.思想政治课和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
11.由钓鱼岛危机引发的理性爱国思考
12.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研究——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13.论社会环境新变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14.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
第四部分 理论探讨及反思
1.论诚信文化的内在逻辑适用性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理论贡献
3.简论科研与教学中的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问题
4.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启示
5.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6.就业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初探
7.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研究
——以鸟鲁木齐市中湾街北社区为例
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引导
9.老子价值哲学思想试析
10.论马卡连柯的“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11.晏阳初思想及其特点对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