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才会更信服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家长不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孩子却清楚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比如,父母对爷爷奶奶吼了一句或是随意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这些孩子都会记住并特意模仿。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孝顺、节俭、守信、善良,但实际上自己都无法全部做到,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自然也很难拥有这些美好的品质。
想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权威,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就要怎么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嘴上对孩子说:“你不可以睡懒觉”,但自己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床,这样孩子可能就会说:“算了,您还是先管好自己再来教育我吧!”如果家长做到了以身作则,那么孩子也会很自然地尊重家长的权威,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自然就比较轻松了。
一天,钟灵和妈妈去市中心购物。公交车上人很多,她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挤上去。过了几站,人渐渐少了,母女俩也幸运地找到了座位。
公交车行走到一半的路程时,有位老人拄着拐杖上了车。司机师傅喊了一声:“年轻人给老人让个座位!”可是大多数人都稳稳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任何让座的意思。
“老人家,您坐这儿吧。”妈妈站了起来,还亲手扶老人坐下。
“闺女,谢谢你啊。”老人家笑道。
“没事,应该的。”妈妈笑着说。
钟灵看着妈妈笑了笑,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车上来了一位抱着孩子的少妇。司机师傅喊道:“谁给抱着孩子的同志让个座位?”
“阿姨,您坐我这儿吧!”钟灵看都没看其他人的反应,就直接站起来给少妇让了个座。
“谢谢你,小姑娘。”少妇笑着道了谢。
妈妈看看钟灵,小声地说道:“丫头,怎么今天知道让座了,平时你从来不这么积极的?”
钟灵把小嘴一撅,笑道:“有你这个好妈妈做榜样,我怎么敢不做个好孩子呢!”
母女俩相视一笑,不一会儿市中心到了,钟灵和妈妈携手下了车。
人们经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就是在强调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故事中的钟灵原本坐车不会给别人让座位,但是在妈妈的亲身教育下,她也给需要座位的人主动让了座。在生活中,像钟灵妈妈这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父母并不多,而且有的家长还会起到反作用。
一天,放学后,琳达回到家,看见父母在看电视,便放下书包和他们一起看。这时妈妈不高兴地说:“琳达,你的功课还没有完成,是不是应该先去做功课呢?”
“可是,我很想和你们一起看电视。”琳达撒娇道。
“不行,宝贝儿,你必须去做功课!”妈妈严肃地说。
“哦,好吧,我这就去。”琳达失望地回到了房间。
本来琳达是要好好学习的,可父母为了看得更舒心,便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大了许多,并且还大声地说笑。
琳达很是气愤,自言自语道:“真是的,你们看电视,让我做功课,真不公平,我不要!”
于是,琳达便打开房间门,偷偷地跟着一起看电视。
当孩子在学习或者思考的时候,家长应尽量不要做一些娱乐性的活动,比如唱歌、打牌、大声说笑等,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在这儿学习,你们却玩儿的这么欢,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于是,孩子就会厌烦学习,偷偷地加入到家长的活动中去,既而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配合孩子树立正确的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等,否则就会让孩子对家长的权威产生}不疑。孩子不尊重家长的权威了,家长管教起来自然就比较棘手了。
家长都喜欢给孩子定规矩,比如不许孩子迟到、不许孩子闯红灯、不许孩子吃太多零食等,虽然这些规定都对孩子有好处,但是如果家长自己做不到的话,孩子就会把它们当作耳旁风。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