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古代女子服饰是衣冠王围里最绚丽多彩的部分。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兰心蕙质、娉娉婷婷、妆颦眉黛、云髻钗凤、盛装华服……这些华丽的辞藻总与美丽优雅的女子紧密相连。在传世画作中,从出土实物上,我们都可以追寻到古代女子的香衣鬓影。
艾冰编著的《美人装扮》以中国古代女子的衣着打扮为视角,讲述了关于妆容、衣裳、鞋袜、佩饰等服饰的形制,以及创造和演变过程中发生的雅闻趣事,展现了古代女子自古对美无尽的崇尚与追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人装扮/优雅中国 |
分类 |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
作者 | 艾冰 |
出版社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服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古代女子服饰是衣冠王围里最绚丽多彩的部分。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兰心蕙质、娉娉婷婷、妆颦眉黛、云髻钗凤、盛装华服……这些华丽的辞藻总与美丽优雅的女子紧密相连。在传世画作中,从出土实物上,我们都可以追寻到古代女子的香衣鬓影。 艾冰编著的《美人装扮》以中国古代女子的衣着打扮为视角,讲述了关于妆容、衣裳、鞋袜、佩饰等服饰的形制,以及创造和演变过程中发生的雅闻趣事,展现了古代女子自古对美无尽的崇尚与追求。 内容推荐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古代女子大都这样描述:兰心蕙质、娉娉婷婷、妆颦眉黛、云髻钗凤、盛装华服,那些优雅的女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有着怎样动人的仪容? 艾冰编著的《美人装扮》以清丽的文笔、幽微的心思,从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装扮入手,介绍她们的妆容、衣裳、鞋袜、佩饰等,并收录关于女子装扮的雅闻趣事,透视中国古代女子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现女子们自古至今对美无尽的崇尚与追求;《美人装扮》中配以精美的实物图片和线描图,为读者了解古代女子装扮的细节提供有价值、有趣味的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头上花枝照酒卮 青螺如髻秀堪餐——发式 第二章 淡妆浓抹总相宜 黛眉轻蹙远山微——画眉 觅得一抹胭脂红——胭脂 朱唇一点桃花殷——点唇 泪湿衣襟损翠钿——花钿 第三章 冶袖长裙兰麝香 一抹春红胸前花——肚兜 薄罗衫子金泥缝——衫襦 慢束罗裙半露胸——裳裙 云想衣裳花想容——云肩 飞入寻常百姓家——旗袍 玉阶白露侵罗袜——罗袜 步步香飞金薄履——绣花鞋 第四章 佩声归到凤池头 巾帼英雄著义声——巾帼 虹裳霞帔步摇冠——凤冠 翠翘金雀玉搔头——簪钗 双耳垂著明月珰——耳环 一枕新凉一扇风——团扇 一方素帕寄心知——手帕 绕腕跳脱致契阔——项链、手镯、戒指 试读章节 觅得一抹胭脂红——胭脂 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七》中写魏文帝美人薛灵芸拜别父母后入宫,一路上泪下不止,用玉唾壶承泪,到京师时,壶中泪凝如血,这红泪一定是因为沾染了脸上的胭脂所致。 胭脂因为其极强的美容效果,“力压群芳”,成为女人的最爱。 不过,现代很少会有人猜到,胭脂最开始的功用并不是化妆品,而是用来做记号的。传周朝宫廷规定,女子在两颊上点上三角形胭脂,作为月事来的标记。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写道,当某后妃来月事,无法接受帝王“御幸”,又难以启齿时,只要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女官一看便知。 古代对于胭脂的写法也五花八门:“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有说胭脂是纣王发明的,这应该是与纣王好色喜美人有关。据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托名于纣王的美容品还有“铅粉”等。还有说胭脂就是燕地的脂,发源于燕国,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就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之句,而更多的说法则是胭脂最早产自我国西北地区的焉支山。这座山,以前属于匈奴的地盘,后来被一代名将霍去病攻下,成为大汉的领地。匈奴人为此很是悲伤,很多史书就如此记载:“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女人使用的颜色靠的就是胭脂,这个马背民族对胭脂的重视到了膜拜的地步——将其河西胭脂产地命名为“焉支山”。 在做胭脂的原材料中,有一种是含有红、黄两种色素的红蓝花的花瓣。《博物志》上载:“红蓝花生梁汉及西域,一名‘黄蓝’,张骞所得也。”其大约在汉代传人中原,首先是被传到我国西北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并随即被匈奴人作为美容品使用。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胭脂初时仅为粉状而已,涂抹后极易龟裂脱落。大概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油脂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抹在脸上以免皲裂,故就被写成了“胭脂”。 《妆台论》有“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之说。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多用于成年妇女。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面妆中出现了一种有趣的妆容。相传魏文帝曹丕有一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一天夜里,文帝在灯下读书,四周用水晶屏风相隔,薛夜来走近时没有觉察,不慎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处如朝霞将散,伤愈后脸颊留下两道伤痕,倒也奇怪,文帝不以为丑,反而对她更加怜爱。宫女们好生羡慕,便也纷纷模仿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上画出血痕来,名为“晓霞妆”,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饰,美其名日“斜红”,发展到唐代,已成为当时女子比较时髦的妆饰。 P26-29 序言 人类是爱美的,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懂得美化自身。这种对美的追求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古代女子服饰是衣冠王围里最绚丽多彩的部分。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兰心蕙质、娉娉婷婷、妆颦眉黛、云髻钗凤、盛装华服……这些华丽的辞藻总与美丽优雅的女子紧密相连。在传世画作中,从出土实物上,我们都可以追寻到古代女子的香衣鬓影。 本书以中国古代女子的衣着打扮为视角,讲述了关于妆容、衣裳、鞋袜、佩饰等服饰的形制,以及创造和演变过程中发生的雅闻趣事,展现了古代女子自古对美无尽的崇尚与追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