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读法》是一部关于西方名著的书,也是一部关于知识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常识的书。尤其要说的是,这里的“常识”不只是文学常识,也不只是文化常识,它还是法学常识。如关于“等级”、“遗嘱”、“原罪”、一“魔鬼”、“女巫”、“歧视”、“私生子”、“刑讯逼供”、“天堂与地狱”等,本书都在中外比较中呈现了原点性的“法学”阐释。
《非常读法——趣谈西方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这本书对我们阅读名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郭建依据古往今来中西方各法典中的法律条文,对中西方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故事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让读者在具体特定的法律文化的背景中去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更真切地欣赏其艺术表现力。此书的阅读,是个奇妙之旅,刑法、历史、宗教、文化、经济、社会风俗如同一道道深邃而绚丽的背景彰显着文学名著的不朽魅力。
人有其位
1.《斯巴达克思》——最该被诅咒的制度
2.《笑面人》——华丽的爵位阶梯
3.《十日谈》——公正人士的证明
4.《亨利六世》——第一该杀是律师
5.《坎特伯雷故事》——丑恶的执法者
6.《镀金时代》——12个人做出的公正裁决
7.《巴黎圣母院》——隶属黑暗王国的贱民
8.《简爱》——不可拆散的两合一体
9.《德伯家的苔丝》——神圣的公墓
10.《巴黎圣母院》——隔绝世俗权力的庇护权
物有其主
11.《威尼斯商人》——残忍但却有效的割肉契约
12.《十日谈》——不得以钱生钱的禁令
13.《基督山伯爵》——人生最大的耻辱
14.《金银岛》——诱人的寻宝探险
15.《皆大欢喜》——长子独得的继承制
16.《李尔王》——捣乱的私生子
17.《傲慢与偏见》——必须由男性继承的财产
18.《邦斯舅舅》——没能生效的遗嘱
19.《鲁滨逊漂流记》——“死者”归来时
20.《禁治产》——“合法”的阴谋
21.《欧也妮·葛朗台》——使老葛朗台惧怕的拍卖
22.《高老头》——有效的“年金”
罪有应得
23.《俄瑞斯忒斯》——血亲仇杀的悲剧
24.《罗密欧与朱丽叶》——血亲复仇的连锁反应
25.《少年维特之烦恼》——自杀的罪孽
26.《雾都孤儿》——窃贼的形象
27.《呼啸山庄》——夜闯私宅的罪过
28.《小癞子》——可以买通上帝看门人的有价证券
29.《一报还一报》——排列在第七诫的重罪
30.《巴黎圣母院》——无所不在的女巫
31.《叶甫盖尼·奥涅金》——决斗的风俗
32.《红字》——被迫面对千夫所指
33.《堂吉诃德》——可怕的绞刑架
34.《九三年》——冷酷的“断头台小姐”
35.《笑面人》——恐怖的刑讯室
36.《大卫·科波菲尔》——作为重罪的伪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