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嘉言录》由曾彦修编著,本书采取按原著发表的时间先后方式排列。在编排过程中,曾试用过其他一些方法。如按类别编排等。但均觉甚为勉强,有强加于鲁迅之嫌,遂一律放弃,采用今法,即以年为单位排列(在一年之内则不严格按照月份)。
在编排中发现,鲁迅有若干杂文,无法摘录,遂改用今法,即:将鲁迅之极少数特别杰作全文采用,其他文章则作摘录,并按时间先后排列。如此,读者既可获睹鲁迅著作全貌于一斑,又可获读其他的一些重要议论。全文部分的文章中特别有名的段落,仍在后面的分年摘选中再现,因这些佳句往往更加著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鲁迅嘉言录 |
分类 | |
作者 | 曾彦修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鲁迅嘉言录》由曾彦修编著,本书采取按原著发表的时间先后方式排列。在编排过程中,曾试用过其他一些方法。如按类别编排等。但均觉甚为勉强,有强加于鲁迅之嫌,遂一律放弃,采用今法,即以年为单位排列(在一年之内则不严格按照月份)。 在编排中发现,鲁迅有若干杂文,无法摘录,遂改用今法,即:将鲁迅之极少数特别杰作全文采用,其他文章则作摘录,并按时间先后排列。如此,读者既可获睹鲁迅著作全貌于一斑,又可获读其他的一些重要议论。全文部分的文章中特别有名的段落,仍在后面的分年摘选中再现,因这些佳句往往更加著名。 内容推荐 《鲁迅嘉言录》是曾彦修从鲁迅先生散文杂文中选择出的精彩片段,按照时间先后,分年代编排。每段都有提示性小标题。是引导读者阅读鲁迅,在短时间内领会鲁迅思想精华的通俗读物。曾彦修曾编有《鲁迅选集》(两卷本),他长期阅读鲁迅、研究鲁迅,他将自己心得和感悟都呈现在这本编著中。关于这《鲁迅嘉言录》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始末,请参看作者书前的献词。 目录 我怕的是“中国人”的名目要从“世界人”中挤出 随感录三十六 关于“数麻石片” 随感录四十一 “土人”并无甚恶意 随感录四十二 这叫什么科学与艺术呢 随感录四十七 中国南北互通些什么 随感录六十四有无相通 随感录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夏三虫 狗的驳诘 中国最需要的是“思想革命” 通讯 灯下漫笔 长城,你抵挡住了什么? 长城 立论 这样的战士 青年必读书 ——应《京报副刊》的征求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记念刘和珍君 首先需要的是:争取言论自由! 答中学生杂志社问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 答北斗杂志社问 对苏联及世界文学的看法 答国际文学社问 1918年 中国历史的字缝里只有两个字:吃人 改造民族劣根性是很难的,首先要靠科学 中国要的是“人之父”,不仅仅是“孩子之父” 片面要求女性“节烈”是反动的 要除去害人害己的昏迷和强暴 合群的“自大”是愚昧懦弱的东西 1919年 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 屠杀了现在,也就屠杀了将来 只有不自满的民族才会永远前进 中国人习于拒新守旧 “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中国历史上只有两种东西:“刀与火” 中国不是发生新主义、新思想的地方 中国人不大理会外来事物 老人不要占尽了少年人的路 中国人不知道爱情是什么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1923年 我的呐喊是为了唤起昏睡的人们, 起来捣毁囚禁他们的铁屋子 中国的改革太困难了 中国的群众永远是看客,改革者需要的是韧性的战斗 妇女首先要有经济权 1924年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中国不是产生天才的地方,没有培养天才的土壤 1925年 愈读史,愈觉得中国改革之不可缓 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 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 要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 不革新,谈得上什么“保古” 改个名字的把戏 中国的悲剧——在瓦砾中修补老例 雷峰塔的倒掉是由于奴才式的破坏 什么叫“悲剧”与“喜剧” 孔子的伟大在不相信鬼神 文艺应是国民精神的火光 不要瞒和骗的文艺 要正视现实,瞒和骗是没有出路的 豁达闳大的必是强者,反之,必是弱者 汉唐不惧怕外来事物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 自称指路的人识路么? 应该执着的是现在 学生,怀中一纸书而已 英国舆论可以指摘本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不当 不能单靠一个“气”字 流产比断种好 凶兽样的羊与羊样的凶兽 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中国最伟大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 “爱”应该是什么样的 文章要注意畅达,不宜一味简练 酷烈的沉默,预示着真的愤怒将要到来 竞走中能最后走到底的人,是可敬的人 1926年 血债必须以同物偿还 哪里才不是“死地”? 带头羊,你往哪里去? 真的猛士 请愿何用 鲜血,不要浪费了 何必在父母去世时演戏呢 为何感谢藤野师 话说到有人厌恶是一种幸福 我更多的是解剖我自己 从旧垒中来,反戈一击,易制敌人的死命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927年 老调子会将中国唱完 中国的文化是侍奉主子的文化 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无声的中国 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人 堆砌不能成为文学 有趣与肉麻之间只隔一张纸 印度的抬驴故事 老的应该高高兴兴的死去 其实我也在帮助安排吃人的筵宴 地火在地下运行 对不变的“人性”质疑 1928年 革命文艺首先必须是文艺 中国现在民众的欣赏水平还是这样的啊! 中国的公物难存啊! 1929年 多看外国文学书 1930年 战斗要有实力 1931年 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是中国唯一的文艺运动 痛悼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牺牲的几位同志 1932年 有些看不懂的东西是真不懂的 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 《苏联闻见录》序 我们不再受骗了 苏联是在建立无产阶级的社会 我相信苏联是好的 苏联做的都是极平常的事 中国传统文学不外廊庙文学与山林文学 没有超阶级的作家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 1933年 革命青年的血已埋得我不能呼吸了 匕首与投枪 中国固有文化打不败侵略者 “先安内后攘外”的实质是什么? 秀才纵出门,也不知天下事 “幽默”在中国已经变味了 对章太炎仍当执礼甚恭 卖国也有“艺术” 读古书要注意版本 为帮闲报刊画个像 张献忠因何要大屠杀 毁灭文化者们的共同心理 中国人为什么要供奉火神? 1934年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黑暗 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要学日本在摹仿中求创造 中国是个大染缸,此弊不去,中国难救 中国最善于把迷信说成科学 这就是明成祖 明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 雍乾毁书,惊心动魄 清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 “二桃杀三士”的笑话 对新诗的一点意见 1935年 杂文要言之有物 杂文应包罗万象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 杂文也是时代的深夜小地摊 名人未必尽名言 博识家之言多浅,专门家之言多悖 孔子并不为人民着想 这个政府已认敌为友了 帮闲也要有点帮闲本事 陶渊明并不一味闲适 亡国之君必先扫清内部以奉敌 《儒林外史》伟大,但无人懂,因为中国社会有的是 《三国》气与《水浒》气 关于孙中山 叫人习于残酷就是培养残酷 不要听任沙尘把我们变成古董 1936年 暗暗地死是更令人悲哀的 做文学要有点多方面的知识 从事文学要多见多闻 世间有人是不配写进小说里的 只有拉丁化,才是文学的新生 章太炎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中国历史满是血痕,能撑到今天是伟大的 遗体宁愿喂狮虎鹰隼 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附诗选 自题小像 悼范爱农 赠邬其山 自嘲 偶成 答客诮 避难作 所闻 悼杨铨 戌年初夏偶作 试读章节 夏三虫 夏天近了,将有三虫:蚤,蚊,蝇。 假如有谁提出一个问题,问我三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非爱一个不可,又不准像“青年必读书”那样的缴白卷的。我便只得回答道:跳蚤。 跳蚤的来吮血,虽然可恶,而一声不响地就是一口,何等直截爽快。蚊子便不然了,一针叮进皮肤,自然还可以算得有点彻底的,但当未叮之前,要哼哼地发一篇大议论,却使人觉得讨厌。如果所哼的是在说明人血应该给它充饥的理由,那可更其讨厌了,幸而我不懂。 野雀野鹿,一落在人手中,总时时刻刻想要逃走。其实,在山林间,上有鹰鹯,下有虎狼,何尝比在人手里安全。为什么当初不逃到人类中来,现在却要逃到鹰鹳虎狼间去?或者,鹰鹯虎狼之于它们,正如跳蚤之于我们罢。肚子饿了,抓着就是一口,决不谈道理,弄玄虚。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人类,可是也颇擅长于哼哼的了,害中取小,它们的避之惟恐不速,正是绝顶聪明。 苍蝇嗡嗡地闹了大半天,停下来也不过舐一点油汗,倘有伤痕或疮疖,自然更占一些便宜;无论怎么好的,美的,干净的东西,又总喜欢一律拉上一点蝇矢。但因为只舐一点油汗,只添一点腌臢,在麻木的人们还没有切肤之痛,所以也就将它放过了。中国人还不很知道它能够传播病菌,捕蝇运动大概不见得兴盛。它们的运命是长久的;还要更繁殖。 但它在好的,美的,干净的东西上拉了蝇矢之后,似乎还不至于欣欣然反过来嘲笑这东西的不洁:总要算还有一点道德的。 古今君子,每以禽兽斥人,殊不知便是昆虫,值得师法的地方也多着哪。 四月四日。 狗的驳诘 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 “呔!住口!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 “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我逃走了。 “且慢!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大声挽留。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中国最需要的是“思想革命” 通讯 旭生先生: 前天收到《猛进》第一期,我想是先生寄来的,或者是玄伯先生寄来的。无论是谁寄的,总之:我谢谢。 那一期里有论市政的话,使我忽然想起一件不相干的事来。我现在住在一条小胡同里,这里有所谓土车者,每月收几吊钱,将煤灰之类搬出去。搬出去怎么办呢?就堆在街道上,这街就每日增高。有几所老房子,只有一半露出在街上的,就正在豫告着别的房屋的将来。我不知道什么缘故,见了这些人家,就像看见了中国人的历史。 姓名我忘记了,总之是一个明末的遗民,他曾将自己的书斋题作“活埋庵”。谁料现在的北京的人家,都在建造“活埋庵”,还要自己拿出建造费。看看报章上的论坛,“反改革”的空气浓厚透顶了,满车的“祖传”,“老例”,“国粹”等等,都想来堆在道路上,将所有的人家完全活埋下去。“强聒不舍”,也许是一个药方罢,但据我所见,则有些人们——甚至于竟是青年——的论调,简直和“戊戌政变”时候的反对改革者的论调一模一样。你想,二十七年了,还是这样,岂不可怕。大约国民如此,是决不会有好的政府的;好的政府,或者反而容易倒。也不会有好议员的;现在常有人骂议员,说他们收贿,无特操,趋炎附势,自私自利,但大多数的国民,岂非正是如此的么?这类的议员,其实确是国民的代表。 我想,现在的办法,首先还得用那几年以前《新青年》上已经说过的“思想革命”。还是这一句话,虽然未免可悲,但我以为除此没有别的法。而且还是准备“思想革命”的战士,和目下的社会无关。待到战士养成了,于是再决胜负。我这种迂远而且渺茫的意见,自己也觉得是可叹的,但我希望于《猛进》的,也终于还是“思想革命”。 鲁迅。三月十二日。 P17-2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