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好妈妈书架
分类
作者 鲁鹏程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由鲁鹏程所著,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就像静候一朵花开一样,自然就有令人欣慰的收获。

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只是成绩,才是富有远见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内容推荐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由鲁鹏程所著,《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全面阐述了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这个理念,并给出了科学、合理的培养建议,帮助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教育,转变只重成绩的功利化教育态度,让孩子能够真正健康地成长,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别让高分“压垮”了孩子的成长

1.100分是家长的虚荣心,不是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

2.古今状元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3.不要让“神童”的悲剧再重演

4.为什么有那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

5.为什么“差生”出国后就成了优等生

6.不要再做应试教育的“同谋者” 

7.把错题改正过来,其实就是100分

8.令人惊讶的“第十名现象” 

9.正确的成才观造就优异的孩子 

10.孩子的成长一定比成绩更重要

第二章 健全的心智,是孩子茁壮成长酌助推器

11.孩子是否快乐,比考试排名更应受关注

12.培养孩子的情商比提高他的智商更重要

13.保护孩子探求知识的心理与行为

14.给孩子足够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15.丰富孩子的人生经历,让他多见世面

16.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让他正确看待生死

17.不用金钱和物质奖励孩子,让他学会自我激励

18.删除多余的爱,学会正确地爱孩子

19.赏识孩子,并不等于只表扬不批评

第三章 良好酌品格与德行,为孩子酌成长奠定根基

20.重视对孩子德行的培养,尤其是孝心

21.充满感恩让孩子处处受到他人提携

22.诚信是孩子为人处世的准则

23.让谦虚帮孩子远离傲慢与自大

24.培养孩子的爱心,让他的心不再冷漠

25.让宽容之心开启孩子豁达的人生一

26.反省,让孩子每天都进步一点点一

第四章 学会承受和担当,是孩子成长酌开始

27.善于观察孩子,做他最好的心理医生

28.教孩子坚强,培养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29.知耻近乎勇,给孩子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

30.教孩子抵抗挫折,这是他成长的必修课

31.孩子学会掌控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32.教孩子缓解压力,张弛有度,高效做事

33.让孩子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

34.带孩子开阔视野,走出狭隘的心理世界

35.让孩子勇敢一点,但不要让他冒险

36.告诉孩子,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

第五章 达观健康的生话态度,让孩子更理性地成长

37.教孩子自信满怀,让他有无穷的动力

38.积极乐观,没有什么事情能把孩子压垮

39.教孩子懂得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

40.孩子在生活上要独立,不要依赖父母

41.引导孩子克服拖拖拉拉的坏毛病 

42.教孩子做事有条理,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43.告诉孩子,不求大富大贵,平安是福

第六章 不倦酌热情,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成长

44.创建学习型家庭,给孩子做学习的榜样

45.对孩子多进行“纵向比”,最好不要“横向比”

46.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合理,不要过高

47.不要“强按牛头吃草”,要善于引导孩子学习

48.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让他自主安排

49.掌握解题方法,比“题海战术”更有效

50.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51.用孩子自己的“梦想”激励他去学习 

52.教孩子敢于质疑,而不是迷信权威和书本

53.引导孩子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成力量

第七章 好习惯,就是在安孩子身上的成长发动机呢?

54.遵守规则,教孩子从小就按照规则办事

55.物品归原,让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56.教孩子学会管理钱财,善于理财

57.珍惜时间,教孩子善于利用每一分钟

58.热爱劳动,动起来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59.注重细节,细节决定孩子一生的成败

60.科学饮食,不挑食、不偏食才会更健康

61.讲究卫生,干干净净地迎接每一天

第八章 积累正能量, 让孩子卓越成长

62.提升孩子的记忆力,识记美好与快乐

6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天才就是不断地注意

64.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乘风翱翔

65.独立思考比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更有意义

66.放手,把拿主意的权利留给孩子

67.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机智应对意外事件

68.允许孩子探索,培养他开拓创新的能力

69.成就孩子卓越的生存能力,迎接新环境的挑战

第九章 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是孩子迈向成熟的标志

70.教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不自卑也不自负

71.让孩子理智地对待他人的评价 

72.礼貌待人、举止文雅的孩子才受欢迎

73.教孩子勇于表达,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74.教孩子学会倾听,善解人意,体谅他人的内心世界

75.推己及人,让孩子想到自己就想到他人

76.教孩子注重团队合作,集体的力量胜过个人

77.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人气才会更高

试读章节

100分,是什么?

绝大部分父母的回答可能是“100分是好成绩”、“100分是好孩子的标准”、“100分是他人羡慕的对象”……在他们的心里,100分则是自己脸上最好的“面子”。

但是在孩子的眼里,100分就变成了“压在头上的一座大山”、“一切痛苦的来源”、“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一个头两个大”……

现实生活中,“100分”或者说是“第一名”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却是,绝大部分的孩子不管怎么做都达不到这个要求。当我们失望的时候,孩子就会紧张,100分随之就变成了扎在他内心的一根刺,拔不下来,一碰就疼。家长对孩子考100分的希望,与孩子对100分的憎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是家长却依然“乐此不疲”地对孩子如此要求着。

其实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成长原本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为了能长大,他们需要经历很多艰难困苦……看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就仿佛看到一幅画——小小的孩子,身上背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不断地向成长的山峰攀登……

我们理应肯定孩子的坚强,因为他能顶着那么多的压力,一点一点地向前迈步。可是,我们却又很残忍,非要在孩子的种种压力之上再放上一根“致命的稻草”——100分。就这一根“稻草”,却有可能压垮孩子,让他再也无法迈开双腿。

在一次老同学聚会上,一位老同学收到了孩子发来的短信,内容大概是说他的数学考了95分。孩子显然很开心,他似乎都等不及当面告诉爸爸,而是用短信来通知这个好消息。老同学其实也是高兴的,因为孩子在数学学习上向来有问题,以往都只是考七八十分,这次的95分是他最好的一次成绩了。他当即向我们宣布了这事,我们也陪他一起开心。

可是,就坐在他旁边的我却无意间看见了他给孩子回的短信,上面写的是:“我很高兴,不过你要是能考100分,我就更高兴了。”他一脸的得意,认为自己很好地鼓励了孩子,我却很担心,因为孩子再没有回复短信。我想,如果我是那个孩子,看见自己最信赖的人没有夸奖我的进步,反而用一个“100分”来给我更高的要求,我的自信在那一瞬间就会碎掉。

孩子的快乐原本多么简单直接,他在为他的进步而开心,他希望听到的是“看到你的努力我很高兴”,而不是冷冰冰的“如果考100分我会更高兴”。

难道孩子必须与100分相伴才能有前途吗?如果不是100分,孩子就一定不行吗?

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曾经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这句题词内容简单,却足以令很多父母震撼。

能不能考100分,取决于孩子自己的能力,有的孩子自然会将题目全都答对,即便我们不要求,他也会拿到100分;而有的孩子就是跳不上去那个线,倒不如认清现状,否则用那么高的标准要求他,他的结局可能就会如朱清时校长所说,因为“土地肥料过剩”,导致最终什么都长不出来。

所以,别用100分来要求孩子,考多少分都是孩子学习的成果,这次比上次好,就代表了他的进步,就都是值得肯定的。

更何况,100分只是孩子某个阶段的表现罢了,并不能作为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何必如此纠结这个数字?过得轻松一些,对我们,对孩子都有好处。

没有100分的约束,我们就会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特质,而孩子也会尽情展现他所拥有的一切特点,这才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状态。  P2-4

序言

让孩子考高分,甚至考满分,是很多做父母的心愿,所以他们也就拼命地创造各种条件,努力让孩子去考100分。但是,考100分真的那么重要吗?难道孩子的成长就跟100分绑定在一起了吗?当然不是。

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这让很多为人父母者非常不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100分啊?对于“不要考100分”,时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先生非常理解其中的深意,他指出:“少年班的学生做学问,掌握精髓要义,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考100分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而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了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先生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刘道玉先生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在他看来,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状元不能代表什么。

再和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

美国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徘徊在十名左右,而他的哥哥朱筑文成绩则一直是班级第一名。参加工作后,朱棣文当上教授时,哥哥才是副教授,在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哥哥才当上正教授。

杭州天长小学的周武老师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小学期间的“尖子生”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淡出”优秀者的行列,而许多成绩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竞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爱因斯坦曾指出:“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而这样的“教育”,需要谁来做?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在家庭中来做。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高分,永远都是次要的,成长才是主要的。教育者,包括父母在内,应该教给孩子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如成熟的心智、健全的品格与高尚的道德情感、强大的心理承载力、达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受益一生的良好习惯、从优秀到卓越的能力基础、人际交往的大智慧等,而这些,更多地是在家庭中靠父母言传身教进行培养的。

冢长需要认清的是,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衷心希望为人父母者,能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教育,想想自己到底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健康地成长,才能为他一生的幸福奠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