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遥望梦里炊烟/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典藏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王爽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爽编著的《遥望梦里炊烟》是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典藏书系之一,《遥望梦里炊烟》讲述了:他们是国内儿童文学创作的生力军;他们的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东方少年》《儿童文学选刊》等国内深具影响的儿童文学杂志;他们的作品多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动漫读物;他们的作品获得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儿童文学大奖”、“冰心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蒲公英奖”、“中日友好儿童文学奖”;他们的作品被译介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内容推荐

王爽编著的《遥望梦里炊烟》是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典藏书系之一,《遥望梦里炊烟》精选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的短篇精品,内容或为孩子的成长,或为充满童趣的童话,皆深刻地反映了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对孩子正确地理解外在的世界,学习与他人交往,有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

目录

第一辑:亲情暖暖

 未见过面的爷爷

 与世无争的奶奶

 家有果树的四姥姥

 “粪官”六舅

 心中的灯盏

 大眼睛的二表姐

 我的“警卫员”

 温柔的“小媳妇”

 聪明的二丫儿

 贪玩的大孩子

 机灵的小锁子

 要饭的黄拽子

 会保媒的老傻子

第二辑:快乐童年

 儿时的集邮

 蝈蝈和蝈蝈笼子

 憨憨的苏雀儿

 篱笆尖儿上的蜻蜓

 翻花绳

 村小窗台前“挤香油”

 雨过天晴摔泥泡

 扇搞记

 冬季里踢毽子

 那年学骑自行车

 美丽的大花蝴蝶

 当年的《大众电影》

 正月里玩纸牌

 下挑

 保留至今的抄歌卡片

第三辑:清贫岁月

 春天的榆钱儿

 田间地埂的野菜

 打乌米

 嗑甜秆

 烧毛豆

 甜润可口的姑娘儿

 跟着父亲去“贴桌”

 母亲烙的千层饼

 遇啥吃啥的年月

 二大棉袄

 老人和孩子的棉裤

 温暖的皮手闷

 千层底布鞋

 牛皮觐鞋

 围裙与套袖

 曾经的雨具

第四辑:梦回故乡

 秫秸障子

 小棚子

 苞米楼子

 酱缸

 烟 囱

 柴火栏子

 茅楼子

 猪圈“帽子”

 煤油灯

 火烧泡子

 杨树地

 小庙

 吊水壶溶洞

第五辑:记忆如烟

 窗卡上挂个葫芦罐

 背在语录兜里的收音机

 杀年猪

 过大年

 放炮崩河土

 无家可归的狸花猫

 生产队有头老黄牛

 露天电影

 毕业相

 当评书已成往事……

 不仅仅是启蒙教育

 追赶汽车的孩子

 想起了虱子

 报考警校

第六辑:农家助手

 冬季里的泥火盆

 吊在房檩上的摇车

 驱赶蚊虫的蝇甩子

 大笸箩与小簸箕

 烧火棍与掏灰耙

 尿盆子

 点种葫芦与穰耙

 独轮平板的胯车子

 石磙子、木权及木锨

 从板升子到电子秤

 碾子与石磨

 火花四溅的铁匠炉

试读章节

儿时的每一个夜晚,靠屋墙而搭建的编席案子前,总是挂着一盏昏昏欲睡的煤油灯,身材瘦弱的母亲坐在案子上,“哗啦、哗啦”地编席子。这情景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萦绕至今,挥之不去。每每回想起,心里便涌出一股莫名的情思,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母亲,如同我生命中的灯盏,已陪伴我走向了中年……

那是父亲自制的一盏煤油灯,偶尔会被母亲手里的长席条无意地抽打得一闪,偷懒似的眨下惺忪的眼睛。我常常看着看着就困得挺不住了,便委屈地央求母亲:“妈,别编了。”于是母亲从案子上下来,给我脱掉衣服,盖好被子,然后用一只手一下一下拍我的肩背,嘴里哼着摇篮曲哄我睡觉。我很想让母亲搂着睡,就说:“妈,你也睡吧。”母亲说:“你先睡,等你睡着了妈再编一会儿。”

夜里醒来,听到奶奶的鼾声和忽远忽近的鸡叫声,同时还夹杂着翻动席条子的“哗啦、哗啦”声。我揉了揉眼睛,望见母亲还在煤油灯下编着席子,见父亲尚未回来,便问:“我爸在场院干活咋还没收工?”母亲抬头抿了一下发髻,说:“收工后去赶集卖席子了。”说话间,我发现母亲开始重新“起头”又一张席子。

“妈,你不困吗?”我有些心疼地问。

“困也不行呀,咱家还欠着生产队的口粮钱呢!’’母亲不再抬头低声说。

一个六口之家,上有老下有小,仅靠父亲单薄的双肩难以支撑,他在生产队挣的工分有限,远远不够全家一年的口粮,多亏母亲有编席子的手艺。我家在屯子里属于编席子大户,母亲每年都能编上七八十张席子,换回的工钱足以贴补家用。母亲白天操持家务,农忙时到队上去干活,夜晚就在煤油灯下编席子,一编就是二十几年。漫漫长夜里,只有那盏如豆般闪亮的煤油灯陪伴我任劳任怨的母亲。

虽然那时每家的境况都大抵相同,但我和两个姐姐,包括后来出生的两个弟弟,谁也没有受过冻,挨过饿,不但没有辍学务农,而且相继读了高中,享受了和别人家孩子一样快乐幸福的童年。

母亲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重男轻女的姥爷和姥姥没有让母亲读书。但母亲从小就有一副侠义心肠,十七岁就加人中国共产党。那时斗争形势紧张,白天搞土改,晚上还要开会到很晚。姥姥对此十分不满,半夜里母亲回来,姥姥不让姥爷给开门,还威胁母亲说,你就给我惹祸吧!万一国民党打回来,先杀咱们全家。

母亲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她吃苦耐劳,工作突出,1953年被评为“吉林省农业丰产劳动模范”。母亲曾骄傲地对我们说:“是当时的省委书记周光和省长栗又文发的奖状和奖章,这些劳模的大照片,都上了胜利公园大门两侧画廊的光荣榜。”

心灵手巧的母亲,针线活在屯子里数一数二。我家有台半新的缝纫机,是母亲年轻时学裁缝用的。农闲时节,母亲却没有喘歇的时候,张家求做一件褂子,李家求做一条裤子,缝纫机旁总有一堆缝纫活儿。

母亲义务地给屯邻做缝纫活儿,而我们连一件像样的衣裤都做不起,父亲一件褂子补穿了八年。于是,我和二姐商量,背着父母偷偷记了本账。

春节前从屯东头至屯西头,按账本挨家收了一年里母亲给各家做衣服的手工费,不论件数多少,给一块钱就可以。有做挺多的就自觉地给了两块的,也有说手里没钱的,我就脱鞋上炕,不给我就不走。

P15-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5: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