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有个半岛叫欧洲(散文集)/赵毅衡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毅衡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比欧洲“后现代”,中国很多方面不如欧洲“现代”,另一些方面却比美国更“后现代”。

《有个半岛叫欧洲(散文集)》由赵毅衡所著,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欧洲:破碎之美”、“橄榄肚人士DIY”、“书店书城书册水”、“婚礼是问号?葬礼是惊叹号!”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内容推荐

《有个半岛叫欧洲(散文集)》由赵毅衡所著,《有个半岛叫欧洲(散文集)》是作者细细观察欧洲的记录,大都是他在欧洲的最后几年写成的,那时他已经在准备回中国居住,虽然还是以一个观察者的心境在写,心里却已经有一点紧迫感:已经在准备对欧洲说再见,正要对漂流生活来个收结。因此,写这些文字,心境是复杂的,有时甚至感慨系之,却又时时看到他将要回归的中国。

目录

自 序

辑一 破碎的欧洲

 欧洲:破碎之美

 橄榄肚人士DIY

 Lento,Lento,慢下来

 书店书城书山水

 俄国革命来到伦敦

 一个不久前尚犯忌的题目

——中国人与戴安娜王妃之死

 婆母学媳妇

 是分,还是合,这(不)是个问题

 爱因斯坦“隐私”大战

 缺点成就真英雄

 逃兵的名誉

 模仿死亡

 撒谎是如何成为艺术的

辑二 单轴时代的牢骚

 每年的5月10日! 

 猫王为什么值得崇拜

 王子说:往上爬要不得

 烧包吧,中国知识人!

 为何富人爱玩命?

 业余爱好大升级

 谁的肚脐眼?

 购物救世

 历史的鼻子

 闪开,粉丝来了!

 领养与亲养

 娱乐满天下,艺术独憔悴

 历史,这浮华的女孩

 生死关头您先请

 如今谁不是玩业余?

辑三 少见则怪

 婚礼是问号?葬礼是惊叹号!

 把希特勒写成一个人?

 握过元首的手的手的手

 人人都说文科好

 英雄难过子女关

 我们时代的孩子

 歧视中国人的“风情译名”

辑四 时间的两岸

 误入德累斯顿

 伦敦南郊:全球化时代的绿色小市民

 生活在布鲁姆斯伯里

 如何打倒英语帝国主义?

 单轴时代

 这阵风,从西方还是东方来?

 很笨,更笨,极笨,还是得“往下笨”

——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全球性忧虑

 百年树刊:所谓《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我我不休”的时代

 忽然,闲成了社会问题

 额尔金伯爵的“忏悔”

 彩虹示威

——新反对运动再次出现?

 怪词“工部局”:抛出社群如何形成秩序

试读章节

伦敦大学欧陆学生特别多,每年的学生名册,像是与时髦饭馆的菜单比赛,考验教师的语言知识。

来了一个新生,金发碧眼,像是德文名字。我一边翻看他的材料,一边不经意地问:“德国哪里人?”

“我不是德国人。”

“喔,瑞士。”

“我是列支敦士登人。”

我脑子停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我终于遇到他了!

从小时起,我就思索一个怪问题:我有25%的机会生为中国人,做中国人就自然而然。假定我投胎只有三万人的列支敦士登,机会只有百分之0.00075%。如果我是列支敦士登人,我自己是否会觉得好生奇怪,我会问上帝:为什么让我投生这么一个奇怪名称的小国?

终于遇到一个列支敦士登人!自然这个问题问不得,尤其当老师的不能问,得拉这个学生到酒吧,酒酣耳热时,装作无意,才能提一下这个“文化敏感”问题。

这个学生却已经看出我的表情。他说:“我的祖国除了小,其他不特别:讲一种德语方言,用瑞士货币,曾让奥地利代管外交。连国家足球队员都是业余的,却经常在欧洲打出好成绩,这就够支持我们的爱国主义了。”

我们大笑一场,结束了这不无尴尬的谈话。

全世界各大洲的地图,欧洲最散乱,几个半大不大的“大国”,夹了许多蕞尔小国。其他洲也有小国,例如大洋洲,那是天然水域隔开。当然,欧洲的地理形势,可能也不适于形成大国:北海与波罗的海,把北欧割成细块碎条;拔地而起的阿尔卑斯山与喀尔巴阡山,把南欧与巴尔干切得七零八落。

地中海最怪:南边沿非洲海岸,平直如尺,北沿的欧洲海岸,错落曲折。到希腊那头,更是诸神闹醉席,杯盘狼藉,落花流水。

欧洲从来就是破碎的,常态就是散乱的。灿烂的希腊文明是一批小邦国的文明,整个欧洲文化,就是七零八碎的小国文化。罗马人自居文明独大,常有帝国雄图。一旦扩展到不列颠,高卢,日耳曼,叙利亚,各行省就尾大不掉。总督回师,一再成为罗马政变的前奏曲。日耳曼各部落南下,摧毁罗马帝国之后,欧洲就越分越散。8世纪下半期,查理曼大帝东征西占,在“基督化”旗帜下试图统一欧洲。中世纪欧洲最有名的史诗《罗兰之歌》,写的却是查理曼军队在西班牙北境山区退兵遇伏的悲剧,没有英雄气象,读了叫人扼腕而叹。

只有往东,到一马平川的东欧斯拉夫草原,那里才是大征服者金戈铁马横扫千军的地方,那里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匈奴与蒙古铁骑觉得不宜再推进的边界。

从巴黎南下,穿过普罗旺斯,就到了地中海最漂亮的一段:平沙千里,号称“蔚蓝海岸”。然后是戛纳,尼斯,就看到海岸渐渐抬高,正是巨蟒般的阿尔卑斯山突然被地中海切断之处。越过山,就进入北意大利。

我问:“摩纳哥呢?”

旅伴说:“过了。我们顺着大路开,没有拐弯下去。”

“嗨,”我惊叫起来,“我这算是来过摩纳哥没有呢?”

我很想开回去:世界著名的蒙地卡罗都城,看一下也是吹牛资本。但是我不是一个人旅游,只能从众。只是这样的国家,眨一下眼皮,就闪过了,小得岂有此理!花若许力气周游列国,稍一疏忽,这不就少了一国!

欧洲的“大国”,有统一语言和标准语音,有独特文化系脉的民族国家,却都是开始现代化进程后,从英国和法国开始的新发明。意大利和德国,一直到19世纪中期,还是四分五裂的公国侯国,贵族封地。所以才有《牛虻》的浪漫革命,才有俾斯麦的铁血征战。但是拒绝加入的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都只有几万人,也只能让他们称孤称王。安道尔最奇怪,连国家元首也不设,遥奉西班牙主教和法国总统代行元首,也算一国。稍微大一点的小国,人口四十万上下,稍微说得过去的,是卢森堡和马耳他。

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精神弥天塞地,雄风四溢。1798年左右,卢森堡、摩纳哥就并人法国,甚至孤悬海中的马耳他也扬起三色旗。等到拿破仑失败,反动的维也纳会议,又恢复欧洲旧秩序。除了马耳他被扩张的英国占为海军要塞,欧洲贵族们又回到七分八散的领地。不过,圣马力诺,从第4世纪建立了全世界最古老的“共和国”,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主义式“公社”,也靠“反动”的维也纳会议站稳脚跟。

现在这些国家,凡加入联合国的,自有一票,加入欧盟的,也有一票。虽然它们与大国平起平坐的积极性似乎都不高。卢森堡矿产丰富,人均GDP达三万多美元,世界第一。摩纳哥比法国意大利富,靠的是全世界赌哥们掏腰包。这些都不算好汉。但是其他这种小国,大都比邻国富裕,也许是因为没有军费开支。

马耳他是个浸漂在阳光里的岛,坐公共汽车半天就可以环岛一周。岛上除了几栋吸引游客的玻璃幕墙现代建筑,大部分民居,都是用一种乳黄的沙石砌成的。我去参观了这个奇异的采石场:不用炸药重锤铁凿,大片的石层,厚度正好。切石机有如木匠开锯,沿直线划开石层,再沿横线划开,就是现成漂亮大石块。拿去砌房子,不用外墙涂料:这乳黄色与阳光溶成一体。

食品店里最多的是橄榄:各种颜色的橄榄,据说就是趁成熟程度不一时用杆子打下来的果子。还有海鲜,渔船刚打上来的墨鱼,买回来放在铁板上一烤,那真是天下第一美味!遵照整个地中海沿岸的工作习惯:下午四点之前,阳光当头时,一律午休,除了饭店酒吧,全部关门。然后夜市一直开进灯火阑珊时,让女客们从从容容地细挑慢选,因为街的另一面就是海滩,男人就坐在那里慢酌啤酒,听着潮声拍岸,不会来吼她们快走。

我沿乳黄的街走去,发现路牌上不是数字,而是住户名字,天气一热,就大敞着门。我觉得非常奇怪。问酒店女招待,这或许方便了邮递员,但是也方便了罪犯。她说:“我们这个国家,谁不认识谁呀?都是看着长大的,没有人会偷窃!”

这里的人,对游客说英语,说意大利语,对自己人说马耳他语,据说是古迦太基语唯一现存脉裔。我的老天!罗马与迦太基苦战一百多年,胜之灭之,成就地中海霸业。竟然忘记了脚底的这个小岛,让迦太基语至今在此地称孤称王,在美奂美轮的拉丁语死亡1600年之后!

或许,我想,或许我会下决心到这里来定居:在门口挂上我的名字,然后躺在阳光色的露台上,看着海面上的夜空,变成火红,变成深蓝,看着一个个世纪如流水,穿过多少千秋霸业。而在地中海之中,时间是走得很慢的。

P2-5

序言

我在美国住了近十年,在欧洲住了近20年,之前住在中国,之后又住在中国。在三个地方住的时间都够长的,可以让我自称有资格谈谈三个地方文化之异同。

如果我有意语出惊人,我可以大而化之地说:美国比欧洲“后现代”,而中国很多方面不如欧洲“现代”,另一些方面却比美国更“后现代”。这话说起来很绕口,想起来很费解,实际意思却并不复杂:美国与欧洲,可以说是“后现代转型”的两种不同模式,而中国正在这两种模式之间依违,正在设法寻找中国式的前行道路。这是大好事,因为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尽适合中国。

要寻找道路,条件是我们对现成的两种模式都很熟悉。至今说美国文化的书已经很多,仔细说说欧洲的书却太少。美国是行动的,欧洲是沉思的;美国是数量的,欧洲是质量的;美国是功能的,欧洲是符号的;美国是实践的,‘欧洲是文化的;美国逐利为先,欧洲福利为主;美国是一门心思的,欧洲是临事多虑的;美国事事一味求新,欧洲在传统中创新——所有这些说法失之于简单化,实际上欧美都是混合经济,多元文化,上面说的,无非是主导因素。我的这些文字,不少还是欧美一起谈。但是,许多国人认为欧洲美国,是同一个“西方世界”,却失之于粗疏。

本书这些文字,是细细观察欧洲的记录,大都是我在欧洲的最后几年写成的,那时我已经在准备回中国居住,虽然还是以一个观察者的心境在写,心里却已经有一点紧迫感:已经在准备对欧洲说再见,正要对漂流生活来个收结。因此,写这些文字,心境是复杂的,有时甚至感慨系之,却又时时看到我将要回归的中国。

同时,这又是应国内一批报刊约稿而写的——《万象》《中华读书报》《21世纪报道》《南都周刊》《外滩画报》《新京报》等等。这些报刊的编辑众口一词,要求篇幅短小,风格清新,题目轻松,文字有趣。可能《书城》《收获》是例外,他们要求用比较实足的篇幅,写一批比较有深度的题目,这就是本书第五辑一些较长的“大散文”。我个人敝帚自珍,觉得把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说了,总算写出了自己,不是一味迁就。

不过短文趣文,自有其好处。虽然有可能把沉重的思想弄得轻浮浅薄,但是也能把严肃的题目变得轻松俏皮。这不是一个容易接受与否的问题,这是对思想的一个基本态度:思想本身包涵着对自己的反思,对自己的嘲弄。这也是对文字的一个基本态度:不讲趣味的文字,是没有品格的文字。

须知,学术论文无非是强词夺理,创作无非是强词夺情,散文无非是强词夺趣——不患夺理情趣,只患无强词。我自己不得不三副笔墨轮流用。而且经常要用英文写,就要六副笔墨“抛球”,马戏团的干活。

这三者,夺情容易,夺理也不难,夺趣最难。如果读者诸君能细细品味,看出一点趣味,我感谢你们。

我写这篇序言时,已经离开欧洲回到中国。重读校样上的一行行字,我又梦见了你,欧罗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