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1卷中)/短篇小说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电波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农村生活的变异,农民心气的勃发,新一代农民在精神、意识、思想上的吐故纳新,新与旧在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较量,随后成为乡土小说在一个时期里反复吟唱的主旋律。

郑电波编著的《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精选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乡土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佳作。本书收录了《蛾眉》、《内当家》、《爬满青藤的木屋》、《大淖记事》、《哦,香雪》、《远处的伐木声》等短篇小说。

内容推荐

《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的1-3卷精选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乡土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佳作,可以说它反映了新时期短篇小说整体面貌和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突出,影响力大,可读性强,是不少作家的成名之作,也是很多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篇。

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余年,许多当时脍炙人口的佳作已经流失,或一时难以查阅,《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的隆重推出,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愿望。

本书为第一卷中,由郑电波编著。

目录

蛾眉

内当家

爬满青藤的木屋

大淖记事

哦,香雪

远处的伐木声

老霜的苦闷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一潭清水

五月

试读章节

蛾 眉

刘绍棠

这个村庄叫细柳营,村东北运河,村西京津公路,方圆左右一片肥田沃土,可就是守着青山没柴烧,怀抱金盆讨饭吃,跟穷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河边绿杨垂柳,杂花生树,远瞧近看,风景如画。然而,绿杨垂柳中掩映着的一户人家,三间泥棚茅舍,半围坍倒篱墙,二里外就望得见三丈高的穷气,却又大煞风景。

这一户人家只有父子两口人。老爹唐二古怪,六十多岁了,原是百里闻名的瓜把式,自从一声令下,只许种粮,不许种瓜,被迫改行,下放大田,年老力衰,每天只挣六分。儿子唐春早,念过高中,一心想上大学,成名成家,虽然也有两膀子力气,可是按照大寨评工记分标准,只算个等外劳动力。工值很低,挣分又少,父子俩一年到头脱皮掉肉,汗珠子摔八瓣儿,年下分红刚够嚼谷,分文拿不回家。

这一方,上京下卫,小伙子娶媳妇难,难于上青天。花枝一般俊俏的姑娘,好比彩云追月,鸟飞高枝,不是心向北京,就是眼望天津;剩下不那么水灵秀气的柴禾妞儿,开口一要彩礼,也能把人吓出一溜筋斗。

遂令此地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但是,唐二古怪却另有如意算盘。他躺在炕头上加减乘除,不栽梧桐树,招不了凤凰来,要想娶个儿媳妇,至少得盖五问砖瓦房,还得再花千八百块彩礼;他们父子俩每年挣五千工分,十分为一工,每工三毛三分钱,紧打窄算,勒住脖子扎上嘴,不吃不喝二十年,才能把一座金身玉体搭进家来。不过,他看见,凡是手里端着一只铁饭碗,嘴里吃着商品粮的人,哪怕是三寸丁枯树皮,猪不吃狗不啃的角色,屈尊下驾到农村娶媳妇,不但用不着重金礼聘,而且还能倒赚一笔奁资。于是,他恍然大悟,要想娶儿媳妇省钱不费力,必须得让儿子捞到一只铁饭碗;而要想把铁饭碗捞到手,只有靠念书,书中自有颜如玉嘛!

唐春早心灵内秀,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唐二古怪打定了主意,吩咐儿子在收工之后,埋头读书,不可一心二用,他拼出这一把老骨头,搜肠刮肚,省吃俭用,荞麦皮里榨油,也要供养儿子学富五车。

可惜,他错翻了皇历。世道变了,万般皆上品,唯有读书低,交白卷才能金榜题名;而且,唐二古怪呆头呆脑,是个没嘴的葫芦撞不响的钟,人穷却又气粗,倔犟得像一条宁折不弯的桑木扁担;一不会拍马屁,二不懂走后门,所以上学招工,年年都没有唐春早的份儿。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眼看唐春早二十三岁了,前景还是一片黑灯瞎火。男大当婚,唐二古怪心中暗暗着急,沉不住气了。

谁想,车到山前必有路。一九七四年青黄不接的麦收前,本村有个外号叫马国丈的能人,从四川贩来六七个农村姑娘,按人论等,按等论价,唐二古怪急忙跑去打听行市。

这个马国丈,原名马国章,奸、懒、馋、滑、坏,一身占全五个字,不必提名道姓,打个嚏喷,顶风臭十里。

可是,这年月正气头朝下,邪气脚朝天;一人得道,鸡犬飞升。马国章有个把兄弟,铁嘴钢牙,七十二变,打、砸、抢起家,学大寨镀金,在县里掌了印把子,马国章也跟着时来运转。一阔心就变,这位把兄弟走马上任,就跟原来的黄脸婆离了婚;马国章手疾眼快,连忙把自己那含苞待放的十八岁的女儿,梳妆打扮,送上门去做填房。于是,盟兄变成了岳父,马国章变成了马国丈。

富贵多病,马国丈小病大嚷,无病呻吟,拿着县革委会的证明信,走遍五湖四海求医,专干些不伶俐的勾当。从四川贩来六七个农村姑娘,只不过是做一桩顺手牵羊的生意。

马国丈家住在细柳营村西口,京津公路旁的一块风水宝地上。青堂瓦舍,高墙大院,雕花门楼,忠字匾额,白天车如流水马如龙,夜晚日光灯照如白昼;这一切都来自乘龙快婿的探囊取物,四面八方的顺水人情,没费他吹灰之力。

唐二古怪走进国丈府大门,六七个四川农村姑娘只剩下一个了。原因是这个公社有个晚婚规定,男二十五,女二十三,才许登记;马国丈贩来的六七个四川农村姑娘中,二十五岁的一名,二十四岁的两名,二十三岁的三名,领回去马上成亲,所以身价甚高;只有一名二十岁。要白吃三年饭,虽然一连削价,这是无人问津。

这个二十岁的姑娘,正坐在马国丈的西厢下,左手拿着块玉米饼子,右手拿着个咸菜疙瘩,面前一碗清水汤;吃一口,抽泣一声,眼泪像下小雨,点点滴滴洒满了汤碗,喝下的是自己的泪。

大玻璃窗的正房北屋里,马国丈的老婆正扯断了脖子,喊破了喉咙,跟马国丈吵骂。

“你吃多了荤油糊住了心,喝多了猫儿溺昏花了眼,收留这个赔钱货,磨扇压手搡不出门,难道你想打个佛龛把她供起来?”

马国丈被骂得狗血喷头,唉声叹气,不敢还口。忽然,院里脚步声,他偷眼一觑,见是唐二古怪,转悲为喜,龇牙乐了。

“姜太公钓鱼,愿者早晚来上钩!”

他满脸奸笑迎出去。

唐二古怪写下欠洋八百元的文书,以他的三间泥棚茅舍和房前屋后九棵树做抵押,按上指纹手印,接过了这个姑娘的户口卡片。

姑娘名叫凌蛾眉,家庭出身是贫农,本人高中毕业,学生成分;但是,在备注一栏里,还有两行小字,写的是她父亲是个被镇压的反革命分子,因而她的身份应是可教育好的子女。

蛾眉生得身姿娇小,面黄肌瘦,乌黑的眼睛噙满泪花,像是野葡萄挂满露珠,闪烁着惊魂不定的神色。

唐二古怪正要把她领走,马国丈的老婆在屋里断喝一声:“等一等!进屋来换上她本人的衣裳。”

蛾眉进屋去,拉上窗帘,脱下上身的的确良花汗衫,下身的三合一涤纶裤,脚穿的白塑料凉鞋;换上一件油渍渍的男人制服褂子,一条打满补丁的粗布裤子,光脚穿着稻草鞋走出来。

“你们为什么扒下她的衣裳?”唐二古怪瞪起眼睛问道。P1-4

序言

中国是一个乡土性很强的大国,诚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中国是一个“乡土中国”。在新时期文学的总体中,乡土文学堪称为最敏感的文化神经。新时期当代文化思潮的演进变化,许多是从乡土小说中透露出重要信息的。

农民在我们的文学中历来处于一个突出而显赫的地位,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而文学地位却不低。农民在新时期的特殊地位,“五四”以来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如此。文学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中,农民作为民族文化心理的主要载体,自然成为小说家关注和表现的对象,乡土小说天然的在新时期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农村生活的变异,农民心气的勃发,新一代农民在精神、意识、思想上的吐故纳新,新与旧在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较量,随后成为乡土小说在一个时期里反复吟唱的主旋律。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我们称之为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有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有些小说看似与“乡土”并无直接干系,稍作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与“乡土”其实都有内在的无法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就如同枝叶与根的联系一样。它们系统地反映了农村农民生活命运的变化,社会的深层变革,抒写了自己的社会理想。有些作家把思想的锋芒指向乡土文化与农耕文明,以自己的眼光与理性来发现和表现乡土中国的厚重、复杂与嬗变。当然,也有不少作家在作品中多有对自身命运的描述和情感宣泄。

新时期文学初期乡土小说,给大家记忆中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何士光的短篇小说《乡场上》,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张炜的《一潭清水》,贾平凹的《天狗》,铁凝的《哦,香雪》,邵振国的《麦客》,张石山的《镢柄韩山宝》,王润滋的《内当家》等。中篇小说有郑义的《老井》,路遥的《人生》,张承志的《黑骏马》,张贤亮的《绿化树》,史铁生的《我遥远的清平湾》,王安忆的《小鲍庄》,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等等。

新时期文学的早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期,是一个重建希望的时代,人的内心如同枯木逢春,激情被时代精神所鼓舞并迅速地再度燃烧起来。人们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昭示下又一次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并热情地期许这一切尽快变成现实。深怀理想主义文化信念的作家,无论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骨子里都潜伏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基因,时代气氛使这浪漫潜滋暗长。那个时代的作家极少怀有人生悲剧感,历经再多的苦难也不能告别乐观。作家几乎对未来用承诺的方式描绘着生活,读者的期待使写出好作品的作家一夜成名,自发阅读小说的人超过任何时代。人们最大的自由就是对美好的向往,人们在想象的话语中得到满足。  时间在飞驰,中国的变革在加深、加快。20世纪90年代引发的经济热潮、商业大潮席卷而来,文学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作家纷纷下海弃文经商,文学创作受到了影响。然而在乡土小说写作这一脉,因与政治思潮、商品大潮都有一定程度的疏离,也由于作家的坚守,似乎并没有出现中断或萎缩的情形,无论是中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都在坚守中有所拓展。作家就形成了楚文化群落、吴越文化群落、齐鲁文化群落、燕赵文化群落、秦晋文化群落、中原文化群落、东北文化群落、巴蜀滇黔文化群落等,乡土小说内容丰富,五彩斑斓。

20世纪90年代的乡土小说不再是单色的,而是多色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很耐人寻味。如陈源斌的《万家诉讼》、李佩甫的《无边无际的早晨》、关仁山的《九月还乡》、张炜的《融人野地》、迟子建的《雾月牛栏》、张宇的《乡村情感》、韩少功的《马桥人物》、杨争光的《公羊串门》、赵德发的《通腿儿》等。

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数量不太多,但质量很高,作家开始向家族、人生命运深处思考,审察人性、反思历史、反观传统,因此作品更显有分量。长篇小说创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先有张炜的《古船》现出端倪,继有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丰乳肥臀》、阿来的《尘埃落定》、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的连袂冲刺,掀起长篇小说创作的第二个新高潮,是继80年代贾平凹的《浮躁》、古华的《芙蓉镇》、浩然的《苍生》之后第二个创作高峰。

新世纪阶段比之于前20年文学文化领域,因面临着商业文化、传媒文化与信息科技的多重冲击,更由于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乡土小说读者的减少,作家浪漫情怀的式微,总体来说乡土小说创作出现了下滑和萎缩的趋势。然而,乡土小说并未到这部乐曲的尾声,不少乡土作家还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他们的笔墨自由而灵动,多元的叙事与多元的观念已出现,在表现手法上,有现实主义的、现代主义的,及后现代主义的,可谓多姿多彩。令人感到振奋的是长篇小说的进一步繁荣,乡土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新的景观。贾平凹的《秦腔》、蒋子龙的《农民帝国》、孙慧芬的《歇马山庄》、铁凝的《笨花》、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莫言的《蛙》,等等,其中有的作品的水平,已达到乡土长篇小说的新高。这是由于一些乡土小说作家一直在创作的深刻思考之中,他们甘于寂寞,其思考已抵达生活、社会、历史、人生甚至哲学的深处。

这是一套乡土小说的精选本,由于书的印张所限,有不少影响大、水平高的乡土小说未能选上,对此我们深感遗憾。我们希望这套书的出版,不但能让热爱乡土文学的爱好者喜欢,而且能让更多的农民兄弟读到。让农民了解农民,了解农村的变化,关心自身命运,关心社会变革,是我们的初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1: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