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姚雪垠出生在国势孱弱、哀鸿遍野的旧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又亲历了那段“极左”的时代。姚老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文学家,一代文坛宗师,为我们也留下了
300余首旧体诗和新体诗。《姚雪垠诗集》便收录了他的经典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姚雪垠诗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姚雪垠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姚雪垠出生在国势孱弱、哀鸿遍野的旧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又亲历了那段“极左”的时代。姚老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文学家,一代文坛宗师,为我们也留下了 300余首旧体诗和新体诗。《姚雪垠诗集》便收录了他的经典作品。 内容推荐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姚雪垠出生在国势孱弱、哀鸿遍野的旧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又亲历了那段“极左”的时代。姚老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文学家,一代文坛宗师,为我们也留下了300余首旧体诗和新体诗。姚老这些以慷慨苍凉为主调的诗作,也证明了元遗山这个名句的经典性。姚老用凝练尔雅的古典语言,精当地记述着他的亲情、友情,记述着他的耕耘、收获,抒发着他的忧戚与愤激、感动与欣然。《姚雪垠诗集》的诗作的思想、气魄、文采、声律,不是姚老家乡的晚辈可以评说的。只希望在姚老百岁之日,把他的诗作,单独刊行,让姚老这用又一种文学形式创作的诗篇,如《姚雪垠诗集》,更直接地交给后人。这里,我们可以从另一个领域,去品尝姚老的人品、文品、学问、见识以及那深湛的文字功夫和古典文化修养。 目录 序 题记 旧体诗 上编 一九六一年 题《李自成》第一卷原稿(十三首) 一九六二年 璇宫感旧诗(三十四首) 一九六三年 欢呼(七首) 一九六四年 登东湖屈原纪念馆 一九六七年 江城纪事(十二首) 眼前——记一九六七年武汉市武斗情况有感 一九七0年 赴五七干校 平生 羊楼洞初晴 响应 五七干校值夜(二首) 欢聚(二首) 一九七一年 收到新版《北京旅游图》 收早稻 冬至 放牧 一九七二年 放牧抒情 读报有感 逝水 春节休假还家 连队栽竹树数万株 感怀(二首) 施罗 暮年(二首)——次韵答荒芜兄 [附]赠雪垠兄(荒芜) 一九七三年 辞岁 夏日 喜接克家近照,赋诗奉赠 祝方殷兄六十寿 一九七四年 寂寂 有感 抒怀 奉寄叶老圣陶 咏史(五首) 往事 步原韵和克家《答友人问》 [附]答友人问(臧克家) 步原韵答荒芜 [附]荒芜原诗 次韵和克家《书怀》 [附]书怀(臧克家) 寄克家 一九七五年 寄碧野——步克家《怀碧野》原韵 [附]怀碧野(臧克家) 寿亚平兄 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 忆干校种菜 忆羊楼司旧街 赠古琴演奏家李祥霆同志 无题 赠碧野 到京次日凌晨写此抒怀 一九七六年 都门即事 讽事 一九七七年 春节感怀 《李白成》第二卷问世 依原韵奉和任侠兄惠赠七律 [附]常任侠原诗 赠薛连仲同志 祝茅公八十一岁高寿 咏怀杂诗 一九七八年 《李自成》人物图咏 题蓝文林画重庆东温泉长卷 题赖少其同志册页 香港三联书店开业三十周年,走笔致贺 题《红楼梦》画册 早茶后赴华南师大讲学 闭户写字 尾声 一九九三年 贺老诗人苏金伞创作活动六十八周年 一九九四年、 题画 [附]对联 米脂县李自成纪念馆对联 通山县闯王陵对联 淄博市蒲松龄故居纪念馆对联 武昌白云阁对联 悬空寺题壁——即兴对联 旧体诗 下编 第一卷 酒杯题句(代卢象升作) 咏骏马五明骥(代卢象升作) 西江月告示(代孙传庭作) 战场口占(代孙传庭幕僚作) 商洛山中练兵残诗(代李自成作) 张献忠客厅对联(代徐以显作) 灯市口口号(代牛金星作) 除夕七律残句(代牛金星作) 赠李自成联(代牛金星作) 五古残诗(代牛金星作) 第二卷 登古吹台感怀——调寄沁园春(代李信作) 签诗(代作) 赐督师辅臣嗣昌(代崇祯作) 文华殿楹联(代作) 题镜(代作) 谢恩口占(代刘宗周作) 绝命诗(代汤夫人作) 答陈举人(代李信作) 偈言(代圆通长老作) 答圆通长老(代李信作) 李信夜梦汤夫人吟诗(代李信作) 重读前诗有感(代李信作) 咏洛阳福王宫(代无名氏作) 随大军过龙门题壁(代牛金星作) 福王宫迎恩殿楹联(代大学士作) 李岩书房对联(代李岩作) 第三卷 西江月檄文(代作) 满江红(代刘子政作) 七绝(代刘子政作) 吴三桂书房对联(代吴三桂幕僚作) 赠吴三桂对联(代刘子政作) 祭文残篇(代刘子政作) 贺新郎(代刘子政作) 晓谕之一(代作) 晓谕之二(代作) 招贴诗(代作) 囚车过锦州(代洪承畴作) 洪承畴“灵堂挽联”(代无名氏作) 将士必读(代刘玉尺作) 开封鼓楼题诗(代李岩作) 第四卷 绝命诗(代李邦华作) 口谕(代作) 潼关伯府楹联(代作) 笔筒题诗(代作) 费珍娥题诗(代费珍娥作) 第五卷 大顺窦妃绝命诗(代窦妃作) 自由体诗 秋季的郊原 寄 最后的一面 迷惘之曲 一封旧信 登禹山 埋怨 无题 沧桑曲 草虫章——《诗经》今译之 给贫苦的孩子们(译诗) 附录 诗抄手迹 试读章节 一九六二年 璇宫感旧诗 (三十四首) 一尤六二年一月 小序 一九六二卑一月,接克家问候短札,如见故人。一时缅怀往昔,感情汹涌,于一天多时间内写成七绝三十首。时住汉口璇宫饭店,故题名《璇宫感旧诗》。后十年,至七三年九月,找出旧稿,补写数首,共得三十四首。自写出该诗至今已满三十春秋,世事沧桑,旧雨凋零,幸我与克家都仍健在,笔耕不止。今将旧稿抄出,略加小注,公诸于世,不仅反映老友间真挚友情,亦留下当年的生活鸿爪。 一九九二年四月六日于无止境斋 一封短札含深意,四句题词有妙诠。 不用重温文帝简①,纷纷往事涌春泉。 ①此句指克家来信中引用曹丕《与吴质书》中“浮瓜沉李”数句,借以回顾我们昔年携手同游乐趣。 廿五年前《烙印》出①,如花新作竞飞传。 慕名徒有识荆意,风雪沙滩一少年。 ①克家的诗集《烙印》出版时,我住在北平沙滩蓬莱公寓,过投稿生活,贫病交迫。 中原当日东施众,枉费精神学婵娟。 寂寞每闻乡里事,蓬莱孤客笑新鲜。① ①当时河南有些青年诗人(姓名从略)将克家的诗读得烂熟,在炼字造句上刻意摹仿,闹了一些笑话。河南同乡到蓬莱公寓作为中州诗坛的动态说给我听,使我发笑,足见《烙印》出版后影响之大。记得当时河南青年诗人中有这样诗句:“树梢上撒下一个天大的谎。”又有妙句是:“太阳爬进蛆虫的眼睛。” 四 鼙鼓声中汉皋会,昔游何处不情牵。 高楼细看仍如昨,只是姚郎已华颠。① 五 称帝公孙据巴蜀,救亡儿女会襄樊。 上游形势今仍重,热血悲歌动九原。① ①大武汉陷落后,蒋介石退据四川,李宗仁的第五战区退至襄樊。中共地下党与李宗仁合作,成立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下设文化站、文工队、报社等等,襄樊一时成了国统区救亡运动的中心。 六 春云初展文工会,万紫千红付逝波。 歌曲忽余如梦令,古城落日照襄河。① ①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不足百日,政治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克家原是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团团长,随长官部撤退到襄樊。我在均县后方留守处帮助同志们办一个抗战文化工作讲习班,担任讲授唯物辩证法一课,在一九三八年底也随均县留守处的同志们撤退到襄樊,等候文工会结束。我同克家此时又在襄樊相会。文工会结束后,我暂时留在第五战区。后来有两次路过襄阳,不再有救亡歌声,亦无群众的救亡活动。襄阳北城墙濒临襄江。古城墙上尚留着文工会时代用石灰书写的巨大抗战标语。 七 痛悔未随群鹤去,九霄迷路落尘埃。 徘徊草棘余清唳,翘首云程百感摧。① ①文工会被蒋介石下令撤销后,同志们有的到重庆,有的到延安,有的到其他游击区或解放区。我留在五战区,在长官部挂个秘书空名义。留在五战区期间,写出了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和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解放以后,我总在运动中被作为批判对象,直到五七年被错划为“极右派”。当时我虽然住在汉口璇宫饭店修改《李白成》,但是政治上仍然被看做是“摘帽右派”。直到“文革”结束之后,我申请重新入党,得到批准,一般人才明白我历史上没有政治问题。当写这一首七绝时候,我摘去“右派”帽子才一年多。解放前我在文学上的成就,除几千字的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之外,都没有得到承认。像《春暖花开的时候》是我青年时期的真正代表作,仍然被看做“色情文学”。进人中年时期的代表作《长夜》,没人读过,我也不敢谈,怕人们会批判我“没有写出党的领导,故意歪曲了农民形象”。所以,这首七绝?我今天并不满意,但仍然保留下来,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我在写《璇宫感旧诗》时候的心境。 八 我爱寰阳孟夫子,风流何苦住鹿门? 春风沉醉花开少,夜半歌声动旅魂。① ①克家在三十年代中期,首先以《烙印》一集,震响了诗坛,接着又发表长诗《运河》,也受到读者重视。我们滞留于第五战区的时候,克家诗歌创作的热情减弱,同当地群众运动也有一些距离。 …… P9-12 序言 姚老雪垠先生在整整100年前的1910年出生在南阳这个文物之邦的一个书香门第。虽然在他出生时,已是家道败落,但从姚老父亲把姚老自己起的笔名“雪痕”改为“雪垠”,即可看到姚门那“郁郁乎文哉”的家风。姚老用“雪痕”,想来是借东坡先生“雪泥鸿爪”的诗典来表达自己此生一定要在世上留下一道印痕,不负家国生养之恩,而父亲改为“雪垠”,那就一下子出现了一个诗的意境——纯净洁白,无涯无边,高迈不群,博大宽广——好一个充满诗意、气象迥远的表字!姚老在这种“旧学”的濡染下,从小就扎下了深深的文字根底,也形成树立了心存家国、敢于担当的志向和品格。在那个仁人志士都在为中国寻找出路、思考着中华民族该往何处走的时代,年青的姚老就定下了要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手法,写下明季以来历史的鉴镜,昭示祖国免蹈悲剧覆辙。可以说,姚老终其一生都在追逐着、履践着、证明着这种志向和品格。就是在那难于想象、几乎是求生存而不得——筋骨之劳伤,体肤之饥饿,心志之苦阻,所思所想而不能为作,极端地无助无奈——境况中,切切实实地再次证明了孟夫子说的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的经典性!他咬紧牙关、坚韧不拔,终于感天动地,成就了一个教授、学者,成就了一个史学家和文学家,终于给他所无比热爱的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留下了千万言的等身著述,留下了一笔丰厚无价的精神遗产。姚老的一生,就是三千年来中华民族艰苦卓绝、奋斗不息的一生,也是三千年来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们似乎是都必须经历的曲屈折挠的一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为大丈夫。”这是中国人崇高的人格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刚强的品格写照。姚老的一生也在证明着孟夫子这个名言的经典性。姚老,是自强不息的姚老,是成就巍峨的姚老,是品格高洁的姚老,是光明磊落的姚老!在姚老百岁的今天,泥沙淘尽,面前可瞻可仰的就是这么一位银发如雪、金瞳炯炯、心地透亮的姚老!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姚老出生在国势孱弱、哀鸿遍野的旧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又亲历了那段“极左”的时代。姚老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文学家,一代文坛宗师,为我们也留下了300余首旧体诗和新体诗。姚老这些以慷慨苍凉为主调的诗作,也证明了元遗山这个名句的经典性。姚老用凝练尔雅的古典语言,精当地记述着他的亲情、友情,记述着他的耕耘、收获,抒发着他的忧戚与愤激、感动与欣然。姚老这些诗作的思想、气魄、文采、声律,不是我这个姚老家乡的晚辈可以评说的。我只希望在姚老百岁之日,把他的诗作,单独刊行,让姚老这用又一种文学形式创作的诗篇,让姚老这又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更直接地交给后人。这里,我们可以从另一个领域,去品尝姚老的人品、文品、学问、见识以及那深湛的文字功夫和古典文化修养。 在姚老诗作专辑付梓的时候,奉上小颂数语,以为姚老百年之祀云。 颂日: 雪垠姚公,一代文宗。生逢艰厄,早谙世情。 年及弱冠,游学省城。心仪马列,学府除名。 抗日烽起,举笔从戎。半车麦秸,骇世一鸣。 牛红春暖,长夜孤灯。抗战艺苑,翘楚琼英。 辞教上庠,矢志雕龙。意气风发,独立特行。 左倾斧钺,名诛口封。不舍不弃,坚守心旌。 苦心孤诣,巨构暗营。李自成出,石破天惊。 主席邓公,两代垂青。耿耿史镜,光同日星。 倾城倾国,誉满海瀛。百代文坛,巍然一峰。 傲霜红梅,寒岁青松。雪垠皑皑,远上苍穹。 家乡晚生、南阳师范学院聂振弢序端 时在庚寅之岁桂华之月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