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早晨从中午开始(精)/路遥全集
分类
作者 路遥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路遥所著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全集)》对《路遥全集》第一版的内容和安本实先生提供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和进一步的补充,还发动了他的朋友、也是路遥的朋友们提供了路遥当年写给他们的亲笔信。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与研究,还把《路遥全集·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收入的作品进行了重新编排,对相对分类编辑的文章,除部分重要文章前置外(如《早晨从中午开始》与荣获“茅盾文学奖”的致辞、感想),基本按照创作和发表的时间顺序编辑。

内容推荐

路遥所著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全集)》是路遥的散文、书信集。是倾听路遥、了解路遥,的必读书。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全集)》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目录

散文

 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

 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作家的劳动

 十年——写给《山花》

 需要什么

 面对着新的生活——致《中篇小说选刊》

 这束淡弱的折光——关于《在困难的日子里》

 漫谈小说创作——在《延河》编辑部青年作者

 座谈会上的发言

 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东拉西扯谈创作(一)

 柳青的遗产

 严肃地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

 关于《人生》的对话

 要有真情实感——读《剪鞋样》

 对当前农村题材创作的几点认识

 东拉西扯谈创作(二)

 答《延河》编辑部问

 看评剧《人生》

 关于电影《人生》的改编

 《路遥小说选》自序

 《人生》法文版序

 致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附:《人生》俄译本后记

 冷静中的燃烧——读《远去的凉风垭》

 出自内心的真诚

 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

 我与广播电视

 答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

 无声的汹涌——读李天芳、晓雷著《月亮的环形山》

 文学·人生·精神——在西安矿业学院的演讲

 写作是心灵的需要——对文朋诗友的讲话

 艺术批评的根基

 在延川各界座谈会上的讲话

 土地的寻觅

 陕北作家书序小辑(五篇)

 一、海波小说集《农民的儿子》序

 二、《刘凤梅小说选》序

 三、《高原之星》序

 四、《塞上雄风》序

 五、六弦琴的歌唱(代序)

 艺术评论(三篇)

 一、《萧焕画集》序

 二、乔维新的中国画

 三、惠怀杰的摄影艺术

 关注建筑中的新生活大厦

 希望“受骗”往往真的受骗

 答《家庭教育》记者问

 少年之梦——为《少年月刊》而作

 路遥自传

 《路遥文集》后记

 序言一篇

 银花灿灿

 灯火闪闪

 不冻结的土地

 吴堡行

 周总理回延安——追忆周恩来总理一九七三年

 六月在延安

 病危中的柳青

 杜鹏程:燃烧的烈火

 张文远这个人

剧本

 第九支队(七场歌剧)

 人生(电影文学剧本)

诗歌

 促拍满路花新填

 老汉走着就想跑

 塞上柳

 进了刘家峡

 电焊工

 当年“八路”延安来

 灯

 歌儿伴着车轮飞

 桦树皮书包叙事诗

 老锻工

 今日毛乌素

 老汉一辈子爱唱歌

 为《青年诗友报》题

 题红石峡

书信

 致海波

 致刘茵

 致史小溪

 致张兴元

 致商丘地委宣传部

 致刘凤梅

 致申沛昌

 致李炳银

 致阎纲

 附:阎纲致路遥

 致杨明春

 致孟伟哉

 致蔡葵

 致王宝成

 附:王宝成致路遥

 致刘建勋

 致叶咏梅

 致李金玉

 致王蓬

试读章节

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

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

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我知道这习惯不好,也曾好多次试图改正,但都没有达到目的。这应验了那句古老的话:积习难改。既然已经不能改正,索性也就听之任之。在某些问题上,我是一个放任自流的人。

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点五点。天亮以后才睡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午饭前一个钟头起床,于是,早晨才算开始了。

午饭前这一小时非常忙乱。首先要接连抽三五支香烟。我工作时一天抽两包烟,直抽得口腔舌头发苦发麻,根本感觉不来烟味如何。有时思考或写作特别紧张之际,即使顾不上抽,手里也要有一支燃烧的烟卷。因此,睡眠之后的几支烟简直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

用烫热的水好好洗洗脸,紧接着喝一杯浓咖啡,证明自己同别人一样拥有一个真正的早晨。这时,才彻底醒过来了。

午饭过后,几乎立刻就扑到桌面上工作。我从来没有午休的习惯,这一点像西方人。我甚至很不理解,我国政府为什么规定了那么长的午睡时间。当想到大白天里正是日上中天的时候,我国十一亿公民却在同一时间都进入梦乡,不免有某种荒诞之感。又想到这是一种传统的民族习性,也属“积习难改”一类,也就像理解自己的“积习”一样释然了。

整个下午是工作的最佳时间,除过上厕所,几乎在桌面上头也不抬。直到吃晚饭,还会沉浸在下午的工作之中。晚饭后有一两个小时的消闲时间,看中央电视台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读当天的主要报纸。这是一天中最为安逸的一刻。这时也不拒绝来访。

夜晚,当人们又一次入睡的时候,我的思绪再一次活跃起来。如果下午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便重新伏案操作直至完成。然后,或者进入阅读(同时交叉读多种书),或者详细考虑明天的工作内容以至全书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并随手在纸上和各式专门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以备日后进一步深思。这时间在好多情况下,思绪会离开作品,离开眼前的现实,穿过深沉寂静的夜晚,穿过时间的隧道,漫无边际地向四面八方流淌。入睡前无论如何要读书,这是最好的安眠药,直到睡着后书自动从手中脱离为止。

第二天午间醒来,就又是一个新的早晨了。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2

小说《人生》发表之后,我的生活完全乱了套。无数的信件从全国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来信的内容五花八门。除过谈论阅读小说后的感想和种种生活问题文学问题,许多人还把我当成了掌握人生奥妙的“导师”,纷纷向我求教:“人应该怎样生活?”叫我哭笑不得。更有一些遭受挫折的失意青年,规定我必须赶几月几日前写信开导他们,否则就要死给我看。与此同时,陌生的登门拜访者接踵而来,要和我讨论或“切磋”各种问题。一些熟人也免不了乱中添忙。刊物约稿,许多剧团电视台电影制片厂要改编作品,电报电话接连不断,常常半夜三更把我从被窝里惊醒。一年后,电影上映,全国舆论愈加沸腾,我感到自己完全被淹没了。另外,我已经成了“名人”,亲戚朋友纷纷上门,不是要钱,就是让我说情安排他们子女的工作,似乎我不仅腰缠万贯,而且有权有势,无所不能。更有甚者,一些当时分文不带而周游列国的文学浪人,衣衫褴褛,却带着一脸破败的傲气庄严地上门来让我为他们开路费,以资助他们神圣的嗜好。这无异于趁火打劫。

也许当时好多人羡慕我的风光,但说实话,我恨不能地上裂出一条缝赶快钻进去。

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我不能这样生活了。我必须从自己编织的罗网中解脱出来。当然,我绝非圣人。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到人生的温馨。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细细想想,迄今为止,我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日子是写《人生》初稿的二十多天。在此之前,我二十八岁的中篇处女作已获得了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正是因为不满足,我才投入到《人生》的写作中。为此,我准备了近两年,思想和艺术考虑备受折磨;而终于穿过障碍进入实际表现的时候,精神真正达到了忘乎所以。记得近一个月里,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长犯了疑心,给县委打电话,说这个青年人可能神经错乱,怕要寻“无常”。县委指示,那人在写书,别惊动他(后来听说的)。所有这一切难道不比眼前这种浮华的喧嚣更让人向往吗?是的,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3

那么,我应该怎么办?

有一点是肯定的:眼前这种红火热闹的广场式生活必须很快结束。即使变成一个纯粹的农民,去农村种一年庄稼,也比这种状况于我更为有利。我甚至认真地考虑过回家去帮父亲种一年地。可是想想,这可能重新演变为一种新闻话题而使你不得安宁,索性作罢。

但是,我眼下已经有可能冷静而清醒地对自己已有的创作做出检讨和反省了。P3-6

后记

《路遥全集》第一版于2010年出版,主要参照此前出版的《路遥文集》,以及路遥家属提供的资料和在图书馆查到的一些资料。

《路遥全集》出版后,满足了读者进一步了解路遥的需求,同时也为路遥研究者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尽管我们已经做出了努力,但在作家去世十几年后,收集整理他的全部作品,还是难免有所疏漏。

此次再版,在对第一版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我们还对第一版中遗漏的作品进行了补充。这要特别感谢两位朋友,一位是日本姬路独协大学教授安本实先生,一位是延安大学文学所所长、路遥文学馆馆长厚夫先生。

安本实先生是日本研究路遥的著名学者,他细致地比对了他多年搜集整理的路遥作品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路遥全集》,慷慨地给我们提供了未收入作品的原件和复印件。厚夫先生对《路遥全集》第一版的内容和安本实先生提供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和进一步的补充,还发动了他的朋友、也是路遥的朋友们提供了路遥当年写给他们的亲笔信。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与研究,还把《路遥全集·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收入的作品进行了重新编排,对相对分类编辑的文章,除部分重要文章前置外(如《早晨从中午开始》与荣获“茅盾文学奖”的致辞、感想),基本按照创作和发表的时间顺序编辑。

我们相信,新版《路遥全集》已经尽最大可能收入了目前发现的路遥全部创作,但人力所限,视野所限,肯定还会有遗珠之憾。我们竭诚欢迎路遥的生前好友与热爱路遥的读者提供他们的新线索、新发现,以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这个版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