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编写组编著的《广西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内容涵盖了广西地理和天气气候特点,各类灾害天气监测及其预报预警技术,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及其应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等大气探测技术与应用,预报业务系统及预报技术进展等。
广西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编写组编著的《广西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广西天气预报整体水平为目的,内容尽量突出天气预报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全面反映天气预报业务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趋势。全书分为17章,内容涵盖广西地理和天气气候特点,各类主要影响天气的特点及其监测、预警、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及应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及其他大气探测技术与应用,预报业务技术的进展,预报业务系统介绍等。
《广西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可供天气预报业务等相关专业人员、防灾减灾部门的决策者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前言
第一编 广西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
第1章 广西地理特征
1.1 地形地貌
1.2 水域分布
1.3 地形对广西天气气候的影响
1.4 行政区域
第2章 广西天气气候特征
2.1 气候概况
2.2 气象要素特征
2.3 主要气象灾害
第二编 主要灾害天气分析及中短期预报
第3章 暴雨
第4章 强对流天气
4.1 强对流天气概况
4.2 强对流天气的环流特征
4.3 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
4.4 几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第5章 热带气旋
5.1 热带气旋的分类及统计特征
5.2 确定热带气旋中心位置和强度的技术方法
5.3 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预报
5.4 热带气旋灾害天气分析与预报
5.5 常用的几种热带气旋客观预报方法
5.6 严重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典型个例分析
5.7 热带气旋灾害的评估
第6章 低温冷害及海面大风
6.1 冷空气活动概况
6.2 春季低温阴雨
6.3 霜(冰)冻
6.4 寒露风
6.5 寒潮
6.6 冻雨
6.7 北部湾海面偏北强风
第7章 干旱、高温、雾等高影响天气
7.1 干旱
7.2 高温
7.3 雾
第三编 卫星、雷达等气象观测资料应用殛短时临近预报
第8章 卫星云图的量化处理及在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8.1 卫星云图量化处理
8.2 卫星云图量化资料在天气分析与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8.3卫星云图在暴雨和台风过程的分析与预报应用
第9章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在广西的应用
9.1 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及产品
9.2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局地暴雨监测和预报方法
9.3 雷达回波在广西暴雨分析与预报中的应用
9.4 雷达回波交叉相关跟踪法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第10章 闪电定位、风廓线仪、GPS/MET水汽资料及应用
10.1 闪电定位资料
10.2 风廓线仪资料
10.3 GPS/MET水汽资料
第11章 中尺度天气分析
11.1 中尺度天气分析对象
11.2 中尺度天气分析标准
11.3 中尺度天气分析方法
11. 4 中尺度分析应用实例
第四编 数值天气预报及其应用
第12章 数值天气预报概述
12.1 观测资料的获取
12.2 客观分析和数据同化
12.3 预报模式
12.4 后处理
12.5 我国现有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介绍
12.6 集合数值预报方法概述
第13章 广西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13.1 GRAPES模式框架
13.2 GRAPES同化系统
13.3 GRAPES物理过程
13.4 GRAFES系统构成
13.5 广西逐时同化和滚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第14章 数值预报解释应用技术在广西精细化预报中的应用
14.1 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概述
14.2 MOS预报方法在广西的应用
14.3 基于EC和T213的广西暴雨落区相似预报方法
14.4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广西的应用
14.5 站点降水集成预报
第五编 主要业务系统
第15章 广西灾害性天气预报学习系统
15.1 系统简介
15.2 技术特点
15.3 系统结构
15.4 系统功能介绍
15.5应用个例
第16章 广西热带气旋预警服务系统
16.1 系统概述
16.2 系统结构
16.3 系统应用
第17章 短时临近业务系统
17.1 系统简介
17.2 系统结构
17.3 技术特点
17.4 功能介绍
17.5 产品介绍
17.6 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附录1 各类天气标准
附录2 中尺度天气分析符号
附录3 广西历史上发生的各类灾害性天气过程和气候事件(统计从1951年至2011年)
附录4 广西天气预报业务中常用特征量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