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颠覆经济学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韩)李正典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犯罪是有理性的行为

如今社会,各种犯罪行为愈发猖獗。即便是世界公认最发达、最受瞩目的美国也赫然位于“全球犯罪率最高国家”之列。那么,犯罪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经济学家的解释倒是异常简单明了:盈亏计算结果显示,犯罪算是一门高收益性生意。

根据经济学家们的观点,从谋划犯罪的时候起,犯罪分子除了算计罪行带来的利益,还会认真考量犯罪所需资金、时间、被捕概率以及被捕后的损失等“成本”。仅以被捕后的损失为例,他们会对进监狱、贿赂警察、聘用律师换回轻判等可能性进行分析。然后,对犯罪行为带来的所有可能性进行比较,并在有利可图的判断下将自己的犯罪计划付诸实施。

当然,此类盈亏计算的前提是用金钱衡量所有条件。也只有这样,得与失的比较才会具备可行性。也许,正是因为用金钱衡量的盈亏计算支撑着经济学的主干,人们才会想当然地认为经济学就是有关赚钱的学问。但无论如何,经济学家们认定即便是不法行为,也是具有其合理性,皆因罪犯也懂得分析其中的得与失。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为了反驳经济学家们的主张,心理学家们搬出了无数的实验报告。而所有实验结果都在显示,人类行为不仅不具备理性,他们更不想在行为中掺入理性因素。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类行为主要受情感的支配。每一个行为的发端都是感觉,只有事情的发展不遂所愿,才会促发思考行为。也就是说,在人的行为中情感为先,思考为后。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十字路口,红灯变绿灯以后只要你的车启动稍慢,后方车辆的喇叭就会响个不停。这种时候,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大发脾气,然后才考虑后方车辆按喇叭的理由,试图谅解他的行为。还有,看到不明物体的时候,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感到恐惧,而不是理性分析该物体的本质。

脑科学家或神经心理学家们采用最新科技手段研究的结果,也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心理学家们一贯坚持的观点完全正确。即从大脑的构造上看,人们习惯于靠直觉或情绪行动,而非先思后行。因此,不仅是犯罪行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也都属于机械性行为或即兴行为。据犯罪学家分析,大多数犯人会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实施冲动性犯罪。他们没有进行周密计算的时间。很难相信,一名强奸犯在详细计算得与失之后犯强奸罪。不过,面对各路学者的猛烈抨击,研究犯罪的经济学家们依然坚守自己的观点,毫无妥协之意。

谁是谁非先不考虑,我们暂且相信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没错,关键是又该如何应对日益增多的犯罪?经济学家们的回答依旧简单。让犯罪成为无利可图的“生意”,如提高破案概率或加大量刑力度。也就是加强治安管理力度,让以身试法的不法人员付出惨重代价。可事实上以美国的情况为例,有关枪支管理的法律规定或强化治安手段,对长期降低犯罪率,并未起到预期效果。减少犯罪的决定性因素是自发性的守法动机,而加强刑法反而会削弱人们的守法动机。根据反对死刑制度者的观点,死刑对遏制恶性犯罪的效果微乎其微;在美国曾经出现过的下述现象对经济学家的犯罪理论也带来了致命打击。

在美国,原本屡创新高的犯罪率从1990年开始呈急剧下降趋势,并连续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经济学家们急于把这种现象归功于“严打犯罪”,却苦于拿不出确凿证据。因为,除了一些地区加强枪支管理之外,放眼整个美国也实难找出任何“严打”迹象。虽然还有些人主张,人们对经济制度的信心导致了犯罪率下降。但是纵观美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因经济不景气而犯罪率上升的现象很少。不管怎样,针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犯罪率急剧下降的现象,无论是经济学家的犯罪理论,还是其他许多现存理论都未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而只有一个理论以不可动摇的证据,准确解释了这一奇怪现象,那就是著名的“堕胎合法化理论”。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法律上允许堕胎,但具体的实施时间却因州而异。不过,堕胎合法化的时间参差不齐,却明确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法律许可堕胎的州才在15~20年后迎来了犯罪率的持续下降。不仅如此,在那些堕胎合法化的州,甚至还出现了堕胎率越高,犯罪率下降幅度越大的现象。反观,禁止堕胎的州,犯罪率并没有出现明显波动。

正因为美国各州施行“堕胎合法化”的时机不同,其降低犯罪率的效果也更显突出。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研究结果表明“堕胎合法化”对降低犯罪率的贡献不仅仅局限在美国,还对其他发达国家的犯罪发生施加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堕胎合法化的举措为什么能降低犯罪率呢?回答依然简单明了:合法堕胎大大地压制了婚外生子现象,而婚外生子率的降低,又附带缩小了“治安高危人群”的规模。

凡婚外子女,大多是父母不想要的子女。要知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比“父母都不想要”的事实更能让子女感到悲惨并走上邪路。已经有很多研究和统计报告显示,婚外子女实施犯罪的概率远高于生长在正常家庭的孩子。据此,我们不难得出“婚外生子率的降低连带降低犯罪发生率”的结论。事实上,在欧美国家,对减少“婚外生子率”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堕胎合法化”,而这一观点已得到各界的普遍认可。

P2-4

书评(媒体评论)

边昌鑫

全球经济学家们为什么预测不到经济危机?是不能,还是不为?《颠覆经济学》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经济学家们避之如虎的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是一本十分难得的经济学力作。它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病态根源,并为之提供了解决方案!

洪宗浩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亨利·乔治、卡尔·马克思、凯恩斯……经济学顶尖大师们的观点在《颠覆经济学》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本书通过大师们的观点,揭露了当今主流经济学的根源性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作者充分发挥自己删繁就简的能力,认真探讨了经济学理应追求的终极目标。

郑成熙

仅由抽象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一定是半死不活的知识体系。而历史脉络清晰可见的知识体系。一定是充满生机的知识。《颠覆经济学》向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朴元淳

《颠覆经济学》是李正典凭借看穿经济学300年历史的敏锐洞察力,分析出现代经济学致命弱点和局限性的经济学著作!

禹石勋

关于《颠覆经济学》,我想传递给大家的只有一个我的看法:“经济学书籍也可以写得如此妙趣横生。”就算知道您对经济学不感兴趣,我也要向您推荐此书。

另外,通过本书,您还可以体会到曾经风靡一时的“经世济民”学问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的深远影响。

后记

若想真正了解一个人,须先了解他的优缺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以及更好地与之相处。经济学也一样。只有准确了解经济学的优缺点和局限性才能真正地了解经济学。

经济学也有致命的弱点。这种弱点并非一两项,而是有好多项。经济学家们对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危机毫无察觉,也是拜经济学的致命弱点所赐。尽管经济学把资本主义市场当作主要研究对象,但正是因为这种致命的弱点,经济学家们才没能正视现实,而是陷入了既不能解释又无法预测的尴尬境地;这也难怪他们的观点会空洞无物和脱离了老百姓的感受。

尽管熟知弱点和局限性是完整了解经济学的前提,但经济学家们从来没有向我们仔细解释过这些内容。虽说人们对经济学的关注已经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但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上只是千篇一律地充斥着各类图表、数学方程式和统计数字,并没有坦率地言及经济学的弱点或局限性。虽然人们通过舆论媒体知道了经济学家们没能预测到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事实,但仍没有人对此做出详细的解释。

那么,经济学家们为什么不对经济学的弱点或局限性进行详细的说明呢?是不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过分投入经济学的“游戏”,是有可能看不清经济学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至今仍有很多经济学家把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视作金融市场上很小的一次技术性事故。韩国经济学会的会长就把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视为“一条泥鳅腥了一锅汤”的事件。

韩国的很多经济学家,特别是保守派经济学家们早已被各种固定观念所束缚。这些经济学家们开口闭口都是有效利用资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更多的商品、保证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的收入。事实上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各自的幸福,而非收入本身。遗憾的是经济学家们从不谈及幸福。他们坚信只要收入提高,幸福自会来敲门。

虽然已经有很多科学家从统计性和科学性的角度证明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温饱问题以后,仅凭收入的提高很难让国民的幸福指数上升(幸福悖论),但韩国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对此无动于衷。

如今韩国每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也已超过2万美元。既然如此,我们理应就追求经济增长的理由、方式以及如何才能更加幸福等事宜提出根本的问题。可是韩国的执政者们却旧态依然地沉迷于盲打蛮干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而经济学家们只知道在旁边摇旗呐喊。

从根本上,经济学是建立在“钱=幸福”方程式上的学问。假如这个方程式果真像科学家们所证明的那样存在错误,很多经济学家就会变得意志消沉,因为那会让他们无事可做。事实上,关于幸福,经济学家们除了劝人们多挣钱之外,可以提出的建议并不是很多。如果“钱=幸福”方程式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资本主义市场的有效性就会发生动摇。经济学家们认为,效率和丰富的物资是资本主义市场的最大优点。可要是优点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给我们带来幸福的话,那又有什么必要存在呢?

经济学家们实在是太重视资源利用的效率了,以致经常忘记为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支持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效率的事实。比如,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们用区区100万元韩币实现本该花费1000万韩元才能达成目标。另外,虽然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矛盾增大,进而导致经济崩溃和国家灭亡的现象,但经济学家们依然表现出了轻视贫富差距或社会矛盾的倾向。甚至有一些经济学家还以一切为效率服务为由,使贫富差距合理化。试问,经济崩溃和国家灭亡之后,要用效率做何用呢?幸福的悖论告诉我们的真理是:“温饱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之后,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其他社会性价值相比,重要性要相对下降一些。”

当然,经济学家们可能会辩解说“人际关系、贫富差距或社会矛盾的问题,并不在经济学的管辖范围之内”。不过,经济学要是无视这些既根本又重要的事项,只涉及经济现象(效率),则无异于只研究细枝末节或流于表象的问题。如果经济学真得变成这个样子,那么经济学家们只需以异常谦虚的态度和细小的声音,讲到经济问题的技术性层面即可。不过,大多数经济学家尤其是理念性较强的经济学家,从收入分配到资本主义体制合理性、自由问题、正义问题和理念问题等各类重大主题上都要指手画脚。甚至在普通百姓说些有悖于经济原理的言论时,他们也会进行猛烈抨击,并指责那些发表言论的普通百姓是民粹主义者。

那么从具体来讲,经济学的弱点和局限性到底是什么呢?令人惊讶的事实是,曾经在经济学历史上留下深深足迹的经济学大师们不仅详细解释了这一问题,还做出了当今经济学家们理应给予充分重视的警告性发言。这些重量级大师包括: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为经济学打造理论基础的大卫·李嘉图、从根本上剖析资本主义市场真面目的卡尔·马克思以及开拓宏观经济学新领域的凯恩斯。

作者撰写这本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对这些大师们的观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方便读者正确了解经济学学科的性质。只要仔细倾听这些大师们的讲述,就不难了解经济学家们未能准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真正理由。

几位旷世大师们之所以能够清晰地看到经济学的弱点和局限性,是因为他们都已超越经济学范畴,进入了全能型大师的行列。深知哲学和历史等相邻的学科,是这些经济学大师的共同特点。这也许也是凯恩斯大声疾呼经济学家应学习哲学和人文学的真正理由吧。不过,当今很多经济学家仍然没有改变轻视哲学和人文学的态度,只顾埋头研究经济学,或许说得更准确一点,在埋头研究数学呢。

在多位大师中,作者把更多的篇幅让给了卡尔·马克思。之所以如此做,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马克思比任何人都彻底而具体地研究了正统经济学(主流经济学)的弱点和局限性。如今,被知识分子们引用最多的思想家估计就是马克思。此外,马克思还是最被人们误解的思想家。撰写本书之前,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保守派人士或经济学家大肆诋毁马克思的言论让我感到荒谬和愤怒,于是便萌生了通过写书“纠正人们对马克思的误解”的想法。事实上,仅凭一本书很难如实介绍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因此,本书只对马克思最容易被人们误解的部分进行了简略的介绍。直至今日,我仍没有放弃写一本书来专门介绍马克思的想法。不管如何,希望本书能有助于提前消除人们对马克思的误解。

作者相信经济学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重生,且必然能够重生成功。如今在学界内行为经济学和幸福经济学的地位急速上升。相信这两个领域在经济学重生的时候,能为经济学的脱胎换骨提供充足的养分。当然到目前为止,韩国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仍对这两个领域感到陌生,或即便认识也视若无睹。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领域是以尖端科学领域作为基础的全新领域。

另一件让人惊讶不已的事情是,本书介绍过的所有经济学大师或多或少都会谈到上述两个领域的研究内容。作者相信,这并不是偶然现象。故此,想借助大师们的言论来介绍行为经济学和幸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我提笔撰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动机。

最后,感谢禹石勋博士和金润晟博士把这本书推荐给金荣出版社。另外,感谢对本书的出版始终关注的所有弟子,是你们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同样的感谢之情还要献给洪基贤教授,多年前他帮我在首尔大学经济学系得到经济学史的讲课机会。这本书的一些内容正是在那个时候整理的。最后,感谢所有金荣出版社的员工,也感谢为此书在中国内地出版付出努力的朋友们,你们的支持是我写书的最大动力。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学教科书的逻辑

 1.犯罪问题//002

犯罪是有理性的行为//002

性交易和经济学//004

 2.一盒香烟引发的大争论//008

香烟价格和经济学//008

吸烟者都是爱国者?//010

政治家真在为老百姓谋利益吗?//012

 3.家庭、环境、失业问题和经济学//014

居高不下的离婚率//014

利他经济学//016

错误的盈亏计算和环境污染//017

你的生命价值多少?//021

甘愿游手好闲的人群//024

效率工资//026

 4.人们对高利贷的普遍看法//028

高利贷和演艺明星的自杀//028

暴利收费和绝望交易//031

亚里士多德对高利贷的看法//034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035

第二章 新重商主义

 1.来自亚当·斯密的警告//040

极左派亚当·斯密//040

企业忌讳竞争//041

慢吞吞的“无形之手”vs急匆匆的“无形之脚”//043

 2.市场的原则//046

集众之长是王道//046

市场对亚当·斯密的启示//050

市场机制的缺陷//054

 3.经济增长理论//056

国富秘诀——劳动分工//056

人生漫长,职场苦短//057

经济增长的原动力//059

 4.价格理论//060

自然价格是价格变动的基准线//060

胜者尽食的世界//062

第三章 亚当·斯密的双重性

 1.经济学家兼心理学家//068

《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068

远古人类闯现代//071

人类天生不愿动脑//074

 2.行为经济学的先驱——亚当·斯密//077

忽视机会成本的行为//077

人们的公德意识之高超乎想象//080

程序理性//083

愚蠢行为的伟大之处//085

 3.一些难以用经济学理论解释的奇怪行为//088

“理性”的词义//088

爱情经济学//089

人人喜欢贪小便宜……//091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093

屈指估算//095

金钱也要贴上身份标签?//095

重归亚当·斯密的精神世界//097

第四章 将地价上涨视作崩溃前兆的学者们

 1.史上最帅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02

不要只看树木,不看森林∥102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之间的大辩论//105

因地价上涨产生的资本增益是剩余价值,也属于不劳而获//109

地价上涨只是经济增长带来的结果//112

管鲍之交//113

经济学是“沉闷的科学”//115

为了让国民幸福而追求经济增长的国家是落后国家//117

 2.伟大的思想家亨利·乔治//120

史上最畅销的经济学书籍作家//120

进步的两大前提条件//122

不平等是退步和没落的种子//124

土地投机与地价暴涨//126

探索解决方案//130

第五章 对马克思的误解与真相

 1.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136

主流经济学是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136

 2.两种经济学的问题意识和主要关注事项// 139

主流经济学的问题意识//139

马克思经济学的问题意识//143

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势力//145

马克思心中的阶级//146

经济学的目的//148

 3.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吗?//150

主流经济学只具有社会科学的外表//150

真正属于社会科学的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152

“无形之手”逻辑vs“囚徒困境”逻辑//155

第六章 马克思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对待价格与收入分配的立场

 1.关于价格的理论//160

决定价格的终极主导因素//160

价格有利于创造宜居社会//162

价格上沾满了人类贪念//165

马克思为什么要提出劳动价值论?//168

 2.分配的问题//171

主流经济学的立场//171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174

内部成员阶级(资本派系)//178

分配正义//180

第七章 马克思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对景气循环理论和经济增长的看法

 1.景气循环和经济危机//186

需求一供给理论困扰主流经济学的视角//186

马克思的立场:成功因素即为失败原因//191

 2.马克思的景气循环和经济危机理论//193

机械化和批量生产以及资本的规模扩张//193

呈几何级数增加的生产力和呈等差级数扩大的市场//195

利润受挤压理论//196

 3.两大经济学派对经济增长的看法//200

关于经济增长,两大经济学派最常提出的一些问题//200

束缚经济发展的制度//203

第八章 凯恩斯的复活

 1.凯恩斯革命//208

无足轻重的经济学和举足轻重的经济学//208

懂得提出应对之策的当代最杰出辩论家//210

埋头苦学不见得是好本事//211

 2.经济学中理应被打破的四大陈规旧习//213

经济学的目的及与其相关的固定观念//213

全面研究货币的首位经济学家//216

台风过后一切将归于平稳,大可不必杞人忧天?//219

经济学家们对不现实假设的坚持//220

 3.不确定性//223

风险和不确定性//223

想挣钱就要和经济学教科书背道而驰//226

第九章 凯恩斯的教训

 1.现实和理论的差异//232

野性的冲动//232

野性冲动的魔力//235

野性冲动和景气循环//238

 2.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和野性的冲动//242

低层次的投机热潮//242

高层次的投机热潮//244

泡沫的破灭//248

 3.凯恩斯的政治哲学//250

不确定性和工资//250

不确定性和货币依赖现象//252

货币依赖和利率//253

现代版高利贷//255

凯恩斯所说的“幸福悖论”//257

无须颠覆经济学教科书的方法∥259

后记//263

参考文献//269

内容推荐

《颠覆经济学》的作者李正典面向整个社会抛出了一道发人深省的问题,即“若不想让经济学颠覆,经济学家们应如何行事?”在《颠覆经济学》一书中,世界经济和韩国经济反复出现危机,而经济学家又不能做出准确预测,作者把经济学家不能预测经济危机的原因,归咎到不断向既得权力阶层让步的经济学家和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经济学教科书。作者辛辣地指出,尽管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凯因斯等人已通过他们的著作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学的致命弱点和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但急于维护在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经济学家们对大师们的警告视若无睹,即便是在充满危机的现在仍然固守从过去延续下来的错误理论。

编辑推荐

李正典编著的这本《颠覆经济学》将颠覆经济学家们的言论,颠覆经济危机不能被预测的谎言。

本书将告诉你经济学家们所作所为背后的真相,让你透彻地看透纷纷扰扰的经济现象,让经济现象的海市蜃楼烟消云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