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孔子这样的先哲圣人,也非常重视性格在一个人成就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这说明性格被纳入古文明的视野,已经历史悠久。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是最早提出了性格分类学说的,他把所有的人分成两类:一类是以理智为指南并能支配自己个体和需要的人;另一类则屈服于跟动物没有多少区别的愿望和需要的支配。
古希腊的很多哲学或文化方面的学说里,已经朦胧地意识到人类自身的幼稚和对世界的陌生,意识到性格的神秘和难以抗拒。《俄狄浦斯王》就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童年时期,性格深处那种既伟大又渺小的悲怆感。处于童年时代的人类,其性格当然还不具备文化意义上的成熟。但人类是不屈的,他们在忍受或反抗外在异己力量的同时,绝不被动地被痛苦的命运所折磨,而是顽强地抗拒着来自性格的丑恶和薄弱。普罗米修斯就是这种反抗精神的象征。还有欧里庇德斯笔下的美狄亚,她对强加于自己身上的命运更是毫不妥协,为了向她那寡情薄义的丈夫复仇,竞选择了恶的手段——杀死自己亲生的儿子,她本身就是一个尖锐的矛盾体。不管是普罗米修斯还是美狄亚,都表现了人类不可征服的尊严以及性格对命运的诠释。这些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尽管还带有许多神的外壳,但是,他们都已超越了抽象的寓言,而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性格整体了。
然而,人类认识性格的历史远远不如人类形成性格的历史久远,性格的成因与内涵也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复杂得多。有人说性格就是一个黑暗的箱子,多少道破了性格的不可捉摸性。
人的行为模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人的性格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形成这个系统的各种元素都有自己的排列模式和组合模式,但不管哪种模式,都由正反两方面所构成。这种正反两面,从生物的进化角度看,有保留动物原始需求的动物性一面,有超越动物特征的社会性一面,从而构成了所谓“灵与肉”的矛盾;从个人与人类社会总体的关系来看,有适于社会要求的肯定性一面和不适应这种要求的否定性一面;从人的伦理角度来看,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从人的实践角度来看,有真的一面,也有假的一面;从人的审美角度来看,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此外还有悲与喜、刚与柔、粗与细、崇高与低下等等性格两面的矛盾关系。任何性格,任何心理状态,都是上述两方面内容按照一定架构模式进行组合的表现。
巴尔扎克就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性格中互相矛盾的两大脉络。他在写给一个朋友的信中,真实地描绘了自己的性格。他说:“就我所知.我的性格最最特别。我观察自己,如同观察别人一样。我这五尺二寸的身躯,包含一切可能有的分歧和矛盾。有些人认为我高傲、浪漫、顽固、轻浮、散漫、狂妄、疏忽、懒惰、懈怠、冒失、毫无毅力、爱说话、不周到、欠礼教、无礼貌、乖戾、耍性子,另一些人却说我节俭、谦虚、勇敢、顽强、刚毅?不修边幅、用功、有恒、爱说话、心细、有礼貌、笑容可掬……其实都很有道理。说我胆小如鼠的人,不见得就比说我勇敢过人的人更没有道理.说我博学或者无知,能干或者愚蠢,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使我大惊小怪的。”
心有千千结,人有千千面,人性纷呈,性格各异。人们只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与人格,这就是性格独特之所在。
因此,对性格内涵的寻根,就要走进性格的“大观园”,剖析性格特性的真正内涵:
1.性格的独特性
性格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独特性。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有他的独特之处.可谓“百人百面,无一同者”。一部《水浒传》写了一百零八条好汉,个个性格不同;《红楼梦》里那么多小姐丫环.也是各有各的性格。个体之间的性格差别,正像指纹一样,只有类别相似,没有绝对的相同。因此,性格是区分这个人和那个人之间差异的重要特征之一。
2.性格特质具有确定性
性格的特质有其确定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对周遭的事物所特有的、经常的倾向。它必须对现实生活有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相伴而生的习惯性行为模式。比如,说—个人鲁莽,另—个人稳重,不是指他们对某件事的表现,而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一惯的态度和行为模式。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