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中,摩擦定律是重要的控制方程,但由于它的存在,往往导致数值求解过程不收敛,使问题变得复杂化。轮轨的各种破坏现象主要由轮轨摩擦造成,轮轨在静挤压状态下,是不易进入塑性状态而导致破坏的。另外,轮轨粘着、脱轨和摩擦噪声也是轮轨破坏的主要原因。所以,考虑轮轨摩擦滚动接触副的特殊性,轮轨摩擦学的研究含义已不仅局限于一般摩擦学问题,还包括了轮轨关系问题的研究。作者金学松和刘启跃出《轮轨摩擦学(精)》的目的是:①希望更多的相关学科研究人员了解轮轨滚动接触理论和轮轨关系问题及其研究的重要性,吸引他们积极参与,联合攻关;②本书对轮轨关系研究的基本理论、试验研究以及现场应用情况都作了详细论述,既有经典的滚动接触理论,也有作者和同行们的研究成果,并兼顾了专著和教科书的特点,不仅可
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机车车辆、轨道、摩擦学、固体力学研究生的教材。
《轮轨摩擦学(精)》的作者是金学松和刘启跃。
《轮轨摩擦学(精)》共分8章,主要包括轮轨滚动接触理论和轮轨关系问题摩擦试验研究两大部分。第1章论述了轮轨关系问题与轮轨摩擦学的关系。第2章讨论了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解析解、数值解、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方程和滑动方程,并给出了部分数值结果。第3章推导了Hertz接触理论,并讨论了其在轮轨静接触方面的应用情况。第4章推导了几个经典的Hertz型滚动接触理论和三维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比较了它们在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分析方面的差异。第5章介绍了比例模型和全尺寸模型轮轨粘着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第6章介绍了我国轮轨磨损情况并对其作了定量分析。第7章从轮轨磨损机理方面提出了预防和降低轮轨磨损的方法。第8章介绍了国内外目前用于轮轨滚动摩擦试验的部分先进试验装置。
1 绪 论
1.1 轮轨系统运动摩擦特点
1.2 轮轨摩擦学与轮轨关系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2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滚动接触蠕滑率
2.1 轮轨接触参数和接触状态
2.2 我国铁路车轮踏面和钢轨截面形状
2.3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计算
2.4 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
2.5 轮轨滚动接触斑处的切向滑动方程
参考文献
3 Hertz接触理论
3.1 Hertz接触理论的几何问题
3.2 Hertz接触力学
3.3 Hertz接触理论的应用
参考文献
4 轮轨滚动接触理论
4.1 二维滚动接触问题的解析解
4.2 无自旋三维滚动接触问题的解析解
4.3 Kalker线性蠕滑理论模型
4.4 三维}letltz滚动接触——一种快速数值求解方法
4.5 小自旋情形下三维非线性蠕滑率/力计算模型
4.6 基于余能原理的三维非赫兹弹性体滚动接触理论及其试验研究
4.7 几个常用赫兹和非赫兹滚动接触力学模型的轮轨力分析计算结果比较
4.8 轮轨摩擦功分析计算
4.9 轮轨滚动接触应力分析计算
参考文献
5 轮轨粘着一蠕滑特性
5.1 轮轨粘着一蠕滑特性
5.2 轮轨粘着特性的影响因素
5.3 轮轨粘着一蠕滑特性的比例模型试验
5.4 高速轮轨粘着试验和分析
5.5 改善轮轨粘着特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6 轮轨磨损
6.1 车轮轮缘与钢轨轨内侧的磨损
6.2 车轮与钢轨的剥离磨损
6.3 钢轨的压溃
6.4 钢轨波浪形磨损
参考文献
7 预防轮轨磨损的主要措施
7.1 轮缘轨侧的润滑方法
7.2 钢轨打磨技术的应用
7.3 轮轨几何廓形的匹配
7.4 轮轨材质的选择与匹配
参考文献
8 轮轨摩擦学的试验研究方法
8.1 摩擦磨损试验的分类
8.2 摩擦磨损的检测与分析
8.3 轮轨摩擦磨损试验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