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光荣的地位,它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先驱者和播种者。
由姚辛编著的《左联之鹰》主要内容为“鹰巢”灿烂——左联概述,郭沫若,茅盾,潘汉年,杜国庠,洪深,白薇,郑伯奇,郁达夫,萧三,陶晶孙,田汉和安娥,杨潮和杨刚,穆木天和彭慧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左联之鹰 |
分类 | |
作者 | 姚辛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左联”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光荣的地位,它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先驱者和播种者。 由姚辛编著的《左联之鹰》主要内容为“鹰巢”灿烂——左联概述,郭沫若,茅盾,潘汉年,杜国庠,洪深,白薇,郑伯奇,郁达夫,萧三,陶晶孙,田汉和安娥,杨潮和杨刚,穆木天和彭慧等。 内容推荐 《左联之鹰》振翅鼓翼欲飞蓝天,作者姚辛却翅折羽断永远倒下——1月22日,姚辛不幸去世,离80岁生日仅有两天。 《左联之鹰》是姚辛的第四部书,本书主要内容为“鹰巢”灿烂——左联概述,郭沫若,茅盾,潘汉年,杜国庠,洪深,白薇,郑伯奇,郁达夫,萧三,陶晶孙,田汉和安娥,杨潮和杨刚,穆木天和彭慧等。 本书被列入2011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图书。 目录 “鹰巢”灿烂——左联概述 郭沫若 茅盾 潘汉年 杜国庠 洪深 白薇 郑伯奇 郁达夫 萧三 陶晶孙 田汉和安娥 杨潮和杨刚 穆木天和彭慧 魏金枝 夏衍 巴人 胡风和梅志 冯润璋 冯雪峰 聂绀弩 夏征农 丁玲 张秀中 高敏夫 王余杞 王志之 楼适夷 林淡秋 孙席珍 石凌鹤 周文和郑育之 关露 廖沫沙 尹庚 欧阳山和草明 李正文 石灵 伍石夫 叶紫 高云览 徐懋庸 吴强 金丁 庄启东 叶以群 雷石榆 孟昌 张天虚 端木蕻良 陈沂 唐瑜 饶彰风 方殷 陈企霞 谷景生 李之琏 王西彦 周而复 梅益 陈辛仁 黄新波 田间 赵俪生 试读章节 茅 盾(1896—1981) “1936年鲁迅逝世时,我还是个青年学生,在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学习写作不久,一直把鲁迅和茅盾当做自己的旗帜。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当时的革命文艺界是‘鲁茅’并称的,他们是并肩作战的亲密伙伴。鲁迅和我们永别了,茅盾却和我们在一起。这就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动,一种慰藉。”(王西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茅盾任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理事;“八一三”事变后,茅盾主编抗日文艺周刊《烽火》(前身是《呐喊》);《救亡日报》创刊,茅盾任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时,茅盾被选为理事,任《抗战文艺》编委;主编《文艺阵地》,这是当时全国最有影响的抗战文艺刊物;在香港,茅盾担任《立报·言林》的主编,这个副刊也是宣传抗日的重要阵地。 1938年12月,茅盾应杜重远之邀去新疆工作。当时新疆地方军阀盛世才伪装进步,标榜实行“反帝、亲苏、和平、清廉,建设、民平(民族平等)”的六大政策,迷惑了不少不明底细的各地人士,茅盾也为之心动,很想到那块新土地上去干一番事业。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后,茅盾任新疆学院教育系主任,盛世才又委任他为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但给他的任务却是要他赶紧编出一套小学教科书!随着形势的动荡,盛世才迅速抛弃假面具、露出反共真面目: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先是被软禁,后被逮捕下狱,最后被杀害;一大批与茅盾有交往的少数民族干部被逮捕;茅盾、张仲实等寄往内地的信都被人偷偷检查过;杜重远被捕后,他的内弟侯立达及秘书孙某也被捕,孙某还无中生有地捏造出一个“与汪精卫勾结”的“杜重远阴谋暴动集团”,茅盾、张仲实被咬定为其中的两名骨干!…… 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茅盾得到苏联总领事的帮助,终于在1940年5月4日乘一架苏联交通飞机到达西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还意外地见到了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副主席。几天后,茅盾随朱总司令的队伍去了延安。 1940年6月26日下午,茅盾一家安全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张闻天、陈云前往迎接;毛泽东主席还亲往住处看望茅盾,并面赠刚出版的《新民主主义论》。毛主席问茅盾今后有何打算。茅盾说他想多了解一些根据地的新生活、新情况,多读点新作品,再到抗日前线及后方走走,体验体验生活。他表示今后仍希望从事文学创作。毛主席对此表示赞同,并提议他搬到鲁迅艺术学院去住,说:“鲁艺,需要一面旗帜,你去当这面旗帜吧!” 茅盾就搬到桥儿沟鲁艺去了。茅盾为鲁艺学员们讲《中国市民文学概论》,广受欢迎。 9月下旬。周恩来电召茅盾去重庆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茅盾把一双儿女沈霞、沈霜留在延安上学,托弟媳张琴秋照顾,自己和夫人孔德扯于1940年11月下旬来到重庆。周恩来找他谈话,并交给他的任务:继续发挥作家的作用,用笔战斗;生活书店把《文艺阵地》迁到重庆后,仍由他担任主编,由叶以群主持编务。 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蒋介石掀起又一波反共浪潮,重庆的自色恐怖日益严重,戴笠手下的特务已经注意茅盾的行踪。根据周恩来的安排.重庆的一批进步文化人,立即撤往延安与香港。茅盾选择去香港,夫人孔德沚同往。几天后,茅盾先到重庆郊区南温泉暂住二十天,于3月中旬,经桂林到达香港,开始新的战斗生活。 1941年7月,“七七”事变四周年纪念时,鉴于世界法西斯烈焰的不断蔓延,中国作家郭洙若、茅盾、许地山、巴金、胡风、夏衍、景宋(许广平)联名致函萧伯纳、罗曼·罗兰、u辛克莱、托曼斯·曼、赛珍珠、A爱因斯坦、H.G.韦尔斯、史沫特莱、海明威、斯诺、爱泼斯坦、伯兰特等欧美文化名人,呼吁广泛建立国际反法西斯侵略的联台战线,开展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侵略运动。这个呼吁书以“中国文艺作家给欧美文化界的一封信”为题刊载在7月7日香港《华商报》等报刊上。 1941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纪念日。留在香港的文艺作家茅盾、宋之的、戈宝权、胡风、夏衍、叶以群、于伶、章泯、黄药眠、廖沫沙、郁风等发表《致世界作家书》,倡议建立一个文化界的国际反法西斯联合战线,“我们特别请求英美及其他各国之作家与知识分子,对这个提议加以考虑,同时尽你们的力量去促进它的实现”。这一文件刊登在11月7日的《华商报》上。 1941年11月16日是郭沫若五十寿辰及文学活动二十五周年纪念日,张一鏖、黄药眠、沈志远、乔木、杜目庠、柳亚子、夏衍、茅盾、叶灵凤、胡风、胡仲持、廖沫沙等文化界、文学界著名人士联名发表《为郭沫若先生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及五十寿辰纪念论文集征稿启事》。 1941年11月20日,在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五个月和迎接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纪念的日子里,以郭沫若、沈钧儒为首的六十八位知各作家、艺术家、学者在《新华日报》上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人士致苏联人民书》,向英勇抗击希特勒疯狂侵略的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致敬,并预祝他们“最后战胜德国法西斯蒂的那光荣的胜利”!茅盾名列其中,其他签名的还有郭沫若、田汉、夏衍、廖沫沙、羊枣、胡风、叶以群、司徒慧敏、于伶、端木蕻良、林焕平以及沈钧儒、柳亚子、邹韬奋、何香凝、许广平、范长江、沈志远、戈宝权、蔡楚生、章泯、萧红、王莹、丁聪等六十八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茅盾一家又离开香港去内地,于1942年3月9日到达文化城桂林。 1942年6月,以郭沫若、茅盾为首的九十二位中国进步作家、艺术家联名发表《中国文艺界为苏联抗战周年致斯大林先生及全体苏联战士书》,说:“我们谨以无上的至诚,向苏联的英明领袖斯大林先生致敬,向苏联全体英勇战士致敬,敬祝斯大林先生及全体苏联战士的健康,敬祝苏联早日歼灭纳粹匪军,敬祝全人类早日由法西斯恶魔的血手中得到解放。”在这一文件上签名的中国作家、艺术家还有田汉、夏衍、胡风、郑伯奇、冯乃超、阳翰笙、洪深、穆木天、葛琴、廖沫沙、碧野、臧云远、司徒慧敏、沙汀、罗烽、司马文森、叶以群、何家槐、丁玲、荒煤、欧阳山、草明、孟超、柳倩、欧阳凡海以及巴金、曹禺、靳以、老舍、欧阳予倩、张西曼、曹靖华、陈白尘、光未然、艾青、臧克家、罗荪、王鲁彦、戈宝权、宋云彬、邵荃麟、宋之的、许之乔、章泯、杜宣、郁风、力扬、乔木、王亚平、陈鲤庭、史东山、瞿白音、蔡楚生、叶浅予、戴爱莲、盛家伦、特伟、丁聪、白杨、张瑞芳、自朗、天蓝、郑君里、胡仲持、铁弦、马耳、吴祖光、葛一虹、侯外庐、郁文哉等共九十二人。此件载于1942年6月22日《华商报》。 1945年2月,郭沫若、茅盾等三十一位著名作家、艺术家、教授、学者及进步人士联名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要求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商讨战时政治纲领,组织战时全国一致政府,并提出废除审查制度,人民应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演出等自由,取消党化教育,停止特务活动,枪口一致对外,严惩贪赃枉法官吏等六项具体要求。签名的还有杜国庠、自薇、胡风、冯雪蜂、叶以群等。这一文件载于2月22日《新华日报》。P37-4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