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已售出100多万册,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该书跻身20多个不同的畅销书排行榜!资深媒体人曹景行凤凰卫视资深主持人梁文道,《信报》主编林行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斌鼎力推荐!!!
尘封半世纪亲历历史黑幕,首次著书勇揭惊天真相!007现实版!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是一本约翰·珀金斯花了二十多年写成的自白书;这是一本约翰·珀金斯在遭到恐吓和贿赂下仍旧坚持完成的自白书;这是一本让美国政界、商界、金融界震惊的自白书;这是一本让美国主流媒体刻意回避和保持沉默但仍旧可以达到空前畅销的自白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白金珍藏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美)约翰·珀金斯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原书已售出100多万册,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该书跻身20多个不同的畅销书排行榜!资深媒体人曹景行凤凰卫视资深主持人梁文道,《信报》主编林行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斌鼎力推荐!!! 尘封半世纪亲历历史黑幕,首次著书勇揭惊天真相!007现实版!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是一本约翰·珀金斯花了二十多年写成的自白书;这是一本约翰·珀金斯在遭到恐吓和贿赂下仍旧坚持完成的自白书;这是一本让美国政界、商界、金融界震惊的自白书;这是一本让美国主流媒体刻意回避和保持沉默但仍旧可以达到空前畅销的自白书。 内容推荐 约翰·珀金斯在《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中揭露,经济杀手披着经济学家、银行家、国际金融顾问之类的合法外衣,其实却肩负着建立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任务。他们通过伪造财政报告、操纵选举、贿赂、敲诈、色诱乃至谋杀等手段,拉拢、腐蚀和控制别国的政治经济精英,向他们蓄意提出错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产业投资建议,诱骗发展中国家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通过欺骗手段让成万亿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巩固、扩大美国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 作者在《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中披露了自己作为经济杀手期间所见证的一切,并且揭开了最近几起在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背后的秘密。例如沙特阿拉伯洗钱风波、伊朗国王的垮台、厄瓜多尔和巴拿马总统之死以及美国入侵巴拿马和伊拉克。 目录 推荐序一 当心杀手 推荐序二 为全世界人们敲响的警钟 推荐序三 躲在世界银行背后的“经济杀手” 作者自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大幕拉开(1963—1971年) 第1章 一个经济杀手的诞生 第2章 一脚踏进泥淖 第3章 印度尼西亚:我的第一次受训 第4章 出卖灵魂 第二部分 黑色风暴(1971—1975年) 第5章 当了一回审判官 第6章 受审的文明 第7章 截然不同的耶稣 第8章 一生难求的机遇 第9章 巴拿马的英雄总统 第10章 运河区的海盗 第11章 士兵与妓女 第12章 与将军对话 第13章 进入经济史上的险恶新时期 第14章 沙特阿拉伯的洗钱风波 第15章 “拉皮条”及资助奥萨马·本·拉登 第三部分 风暴渐息(1975—1981年) 第16章 巴拿马运河谈判与格雷厄姆·格林 第17章 伊朗“万王之王” 第18章 受刑者的自白 第19章 伊朗国王的垮台 第20章 哥伦比亚:拉丁美洲的楔石 第21章 美利坚合众国与全球帝国 第22章 骗人的个人履历 第23章 厄瓜多尔总统与石油巨头之争 第24章 辞职 第四部分 风暴过后(1981年至今) 第25章 厄瓜多尔总统之死 第26章 巴拿马:又一名总统之死 第27章 我的独立电力系统公司、安然和乔治·W.布什 第28章 新一代经济杀手的诞生 第29章 美国入侵巴拿马 第30章 我受贿了 第31章 经济杀手落败伊拉克 第32章 “9·11”事件的后果及其对我个人的影响 第33章 委内瑞拉,被萨达姆救了一命 第34章 重返厄瓜多尔 第35章 揭穿骗人的面具 尾声 译后序 作者年谱 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第1章 一个经济杀手的诞生 事情的开始其实很简单。 1945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我的父母都有新英格兰北方人的血统,他们严厉、守旧、坚定,秉承从几代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观。我的母亲后来成为一名中学拉丁语教师,而我的父亲则是一名海军军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的父亲在大西洋一艘油轮上当海军上尉,负责带领武装炮手班。我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市出生的时候,他还在得克萨斯州一所医院养髋骨的伤。我在1岁之前从未与他见过面。 后来他在提尔顿学校(Tilton School)教语言。提尔顿学校是新罕布什尔州郊区一所私立的男生寄宿学校。学校坐落在高高的山上,自豪地——有人说是傲慢地——矗立着,俯视着那个与之同名的小镇。这所在外人看来有点唯我独尊的学校,招收9~12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最多招50人。这里的学生一般都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加拉加斯(Caracas)、波士顿(Boston)和纽约(New York)的有钱人家。 我家很贫穷,可我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穷人。尽管在学校当老师仅能得到一份微薄的薪水,然而我们生活的必需品:食物、住房、暖气、供水甚至替我们剪草、铲雪的工人都是由学校免费提供的。从4岁那年开始,我就在预备学校的食堂吃饭,在父亲任教练的足球队里追着足球恣意奔跑,或是在衣帽间给球员分发毛巾。 这里的老师及其家属在当地人面前有很强的优越感,我曾经听到我的父母戏称我们是“庄园主”,管着那些下贱的镇民。我知道,那不仅仅是个笑话。 我小学和中学的同学都属于农民阶层,他们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伐木工人和磨坊工人,他们都痛恨“山上的预科生”。于是,父母亲也不让我接近那些他们称之为“婊子”和“荡妇”的镇民家的女孩子。然而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与她们混在一起,我将我的蜡笔、笔记本等文具与她们分享。后来我还陆续爱上了其中的3个女孩子:安(Ann)、普里西拉(Prescilla)和朱蒂(Judy)。我很难理解也不能接受我父母的观点,可不管怎样我还是听他们的。 我的父亲每年放3个月假,这时候我们会到爷爷在1921年修建的一座湖边小木屋那儿度假。这里森林环绕,晚上能听到猫头鹰和美洲狮的叫声。在这里,我们没有一个邻居,而我则是这个地方唯一的孩子。最初几年,我将树木当做是《圆桌武士》(Round Table)小说中的傲勇骑士或是想象成安、普里西拉、朱蒂这些红颜知己(在不同的年份,把它们想象成不同的人)。我的热情就像骑士兰斯洛特(Lancelot)对格温娜维尔(Guinevere)那样浓烈,而且深藏不露。 14岁的时候,我可以免学费到提尔顿学校上学。由于父母的干涉,我不得不与小镇完全脱离关系,也不准再和那些老朋友见面。我的新同学们放假回到他们的别墅和豪宅的时候,我就自个儿在山丘上游荡。我看到他们都有女朋友,而且都是淑女,而我却没有。我以前认识的女孩子都是“荡妇”。我早就把她们抛诸脑后,她们也应该忘掉我了。我备感孤独,而且极度沮丧。 我的双亲都深谙“控制”之道,他们说总有一天我会因此而感谢他们,能有这样的机会是我的幸运。我会找到一个完美的妻子,一个能够完全迎合我高尚道德标准的伴侣。对此,我内心一阵激动。我非常希望有一个女性伴侣,更确切地说,我希望有性经验,而“荡妇”这个词听来是如此的诱人。 尽管我内心反叛,然而我能克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我力争出类拔萃,这可以让我从中获得快感。我是一名优等生,还是大学里两支运动代表队的队长,同时兼任校报的编辑。我要让那些有钱的同学羡慕我,让提尔顿学校永远以拥有我这样的学生而备感荣耀。读高年级的时候,我获得了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全能运动员奖学金和米德尔布里(Middlebury)学院的学业奖学金。尽管我的父母知道布郎大学是常春藤名牌大学联合会(Ivy League)的成员之一,母亲毕业于该校,父亲也正在攻读该校的硕士学位,我很愿意在这里就读(因为我很愿意当运动员,也因为这所大学在城里),但他们却希望我读米德尔布里学院。 “当运动员?要是你摔断了腿怎么办?”父亲问我,“我觉得你应该选择学业奖学金。” 尽管我心有不甘,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米德尔布里学院的学业奖学金。在我看来,米德尔布里只不过是放大版的提尔顿而已——尽管学校位于佛蒙特州(Vermont)的郊区,而不在新罕布什尔州的乡下。这所学院同时招收男女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有钱,可我是一个穷孩子,并且我曾经在一个没有女生的学校里一呆就是四年。我缺乏自信,缺乏跟女孩子交往的经验,自觉低人一等。我恳求父亲准许我离开这里或者是让我休学一年,我想搬到波士顿去体验人生(当然还有女人)。可他充耳不闻,还反问我:“要是我自己的孩子都不愿待在这个学校里,我还怎么说服别人家的孩子来这里读书?” 于是,我开始觉得人生只不过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组合。我们应对这些偶然事件的方式将决定我们的未来。而我生命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偶然事件都发生在米德尔布里学院。 P32-34 序言 林行止 香港《信报》主编、著名经济学家 躲在世界银行背后的“经济杀手” 2005 年,继委任博尔顿 为驻联合国大使之后,美国总统布什另一项极具争议性的委任为推荐副国防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为世界银行行长,以取代定期退休的沃尔芬森。依照“国际惯例”,根据1944 年布雷顿森林协议(Bretton Woods Agreement)的决定,于翌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IMF)由欧洲人出掌、1947 年成立的世界银行则由美国人负责,这种西方强权的“分工”,至今尚未改变,虽然克林顿总统任内曾反对由欧盟提出的IMF 总裁人选(德国副财长),但最后仍由西班牙银行家出掌,并未打破传统,因此,若干欧洲国家官员对任命沃尔福威茨为世行行长表示异议,论者认为只是欧洲人对“克林顿干预”的“反弹”。 沃尔福威茨是学而优则仕的政治学者,历任约翰·霍普金斯、耶鲁和国家战争学院国际关系教授;从政已有24 年,是新保守主义“教义” 的主要诠释者,亦是“解放”伊拉克的少数策划者之一,其学术生涯与从政经验俱与银行、经济以及扶贫沾不上边,这是何以哈佛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刚刚出版《穷国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的沙斯(J. D. Sachs)公开抨击这项任命不当甚至荒唐的原因。不过,布什总统认为沃尔福威茨有管理大机构(国防部)的经验,有外交经验(里根时代曾出使印度尼西亚)和关心穷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是“最佳人选”。沃尔福威茨在接受《金融时报》访问时,指出世界银行“扶贫”政策不变,但他坚信“与此同时”应该对接受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引进“自由与自主”(Liberty and Freedom),意味世界银行日后在协助这些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会传播美式的民主思想和进行美式民主制度改革。 世界银行的功能在于贷款给发展中(第三世界)国家,协助它们实现经济现代化,唯批评者列举众多事例,指出“世界银行的计划”通常是留下一些无法自负盈亏的“大白象”“受惠国”。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负债累累,那些与美国政府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跨国企业如哈利伯顿(Halliburton)、克洛格(Kellogg Brown and Root)及柏克特尔(Bechtal)则大发其财,因为世上只有极少数公司有能力兴建如水坝、机场、炼钢厂、造船厂及开发工业区这类大工程;哈利伯顿与美国副总统切尼有关,已是众所周知,而克洛格是哈利伯顿的附属公司,至于柏克特尔则是舒尔茨的“关系公司”—— 舒尔茨曾任尼克松政府的财长(美元脱离金本位的主要设计者)、里根政府的国防部长,现在仍为“新保守势力”根据地“国防政策委员会”委员(舒尔茨和布什总统关系之深,可从介绍赖斯给时任德州州长的布什可见)。 世界银行援助穷国兴建基础设施或开厂采矿,目的和动机都十分正确, 问题是许多时候这些工程都大而无当,“受惠国”根本无法消受—— 既缺乏经营人才亦没有市场需求,结果造成惊人的资源浪费。不仅如此,反对“新保主义”的论者还指出在幕后操纵华盛顿政治(共和党及民主党)的所谓“军事—工业集团(military-industry complex)”策动海外战争,那不仅令它们的飞机大炮坦克枪械畅销,上述那些跨国企业还可跟进,因为在战争过后,世界银行(和国基会及其他国际非牟利机构)会伸出援手,贷出巨款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国家,而这些工程,大部分落入美国跨国大公司之手。 一位自称为“经济杀手”的经济学家约翰·珀金斯(他在地方大学获得经济学学位,当被聘为“经济学家”时亦感意外),2004 年底出版了题为《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这是一本对国际政经内幕有兴趣者的必读书。什么是“经济杀手”(缩称EHMs)?珀金斯开宗明义指出,他们是高薪的职业骗子,欺骗对象是有资格接受世界银行、美国国际开发总署(USAID) 及其他先进国家援外机构援助及贷款的国家,这即是说,EHMs 游说这些“受惠国”政府,鼓如簧之舌,提出种种大计划、规划出明天发展蓝图, 务使这些国家向世界银行等组织“申请”贷款或资助;而在游说过程中, 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包括做假账、贿赂、色情交易、谋杀(如巴拿马总统Torrijos 和厄瓜多尔总统Roldos),甚至操控大选(如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 以达到大兴土木而由美国大企业接入工程的目的。珀金斯大学毕业后因逃避兵役在“和平工作队”(Peace Corp,由肯尼迪总统于1961 年建立,招募志愿者在世界各落后地区当义工)工作时,为世界银行的查斯·T. 美因顾问公司看中,经过近两年的观察,被聘为“经济学家”,工作是向公司提交落后国家的经济报告,以争取世界银行的贷款。 珀金斯于1980 年辞去这份工作,从商,做环保生意,赚大钱,卖掉公司当义工(主要兴趣在亚马孙河一带的土著);1989 年拟写书揭露“经济杀手”的勾当,但有公司(他没交代名称)高薪请他当顾问,条件是不写书。2001 年“9·11”惨剧发生后,他“良心受谴责”,不顾一切写成这本书! 非常明显,美国跨国企业间接通过“经济杀手”(他们受雇于顾问公司) 接获很多由世界银行贷款、工程费以亿美元计的落后国家工程,世界银行行长因此与这些企业的赚钱与否有直接关系?这个职位现在由“新保”中坚分子担任,对和“新保”政客关系深厚的企业大为有利,不在话下。 后记 2005年的一天,刚从“博鳌国际论坛”的紧张忙碌中缓过劲来,我打开《纽约时报》的首页,手边电话突然响起,一个陌生的电话,来自出版社的电话。然而,这个小小的意外,却让天天与国际新闻打交道的我,不得不重新去定义和调整对全球经济发展概念的认识。 当时在日程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完成译文的初稿到现在写这篇小序,已有一年。这也是我人生转变最大的一年。机缘巧合,现在的我站在世贸中心遗址前,看着那个巨大无比的窟窿;穿梭在繁忙的华尔街,与西装革履的投资银行家擦肩而过;驻足宏伟庄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大门,与全副武装的警察目光对视;信步在繁华的第五大道顶尖名牌的旗舰店,用目光去体验飘浮的奢华。在Barnes&Noble书店里,新书架上《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新版,标题仍是那么醒目。该书的简装版增补仍在本月《纽约时报书评》的畅销书排行前十位。眼前一切,将我重新带回书中的最后一章,作者于“9·11”事件后的曼哈顿中心之行以及与路人的对话。 珀金斯先生在书中提出的“经济杀手”和“公司帝国”的概念,揭露繁华喧闹的外表掩盖之下的耸人听闻的事实,毫不夸张地说,的确令人有种被“洗脑”的震动。原本对全球经济局势、加际“援助”和对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看法,对之前所崇尚的美国公司文化、高效商业运作的态度,在那一刻几乎崩溃。那些听起来曾让人振奋的投资发电厂、高速公路、海港、机场或者工业园区等建设工程项目,原来都是“杀人不见血”的经济杀手的武器。书中那些如雷贯耳的公司和名字、伊朗的人质事件、“9·11”事件,在珀金斯先生的文字中串连起来,展现的竟然是那样一个惊人的内幕。顶级的商学院是多少人心中的殿堂,然而珀金斯先生却披露了,在这些光环之下的,却是培养“经济杀手”的沃土。 此书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读过这本书,让曾是国际新闻编辑的我汗颜,遗憾对时事的见解浮于表面,未能发掘其中的深度。我更佩服珀金斯敢于站出来道出惊天秘密的勇气,让读者可从全新的侧面了解美国登上世界霸主宝座的真实过程,以及让读者感受到在文字中耕耘和雕琢过程中的兴奋。作为译者,我希望可传达作者的心声,让大家投入书中,被文字与事实感动和震撼。 今年8月,我也不远千里,驾车前往风景如画的新罕布什尔州,有幸游览珀金斯先生的家乡,泛舟“金色池塘”。珀金斯先生的书,激励我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促使我全方位去了解和体验美国文化的动力源泉。我相信这部发人深省的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必定能抓住每位读者的心。 在此,我非常感谢出版社给予我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其时正在美国读书的丈夫刘东昊,感谢他对我翻译此书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另外,还感谢我的父母、挚友的真切期待和全力支持,能让我将这些大家不得不知的事实用我们最熟悉的文字传达出来。 杨文策 书评(媒体评论) 你可以把《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当作一部真实的自传来看;若去掉书中的人物故事,它又变成一本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的论著;你甚至可以将其当作一部虚构的小说来看,因为书中的许多情节外人很难证实。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中所讲的那些牵动整个世界的事情,都是切切实实发生过的,而且还在继续。 ——曹景行 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揭露了美国跨国企业和国家安全局与世界银行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是一本对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内幕有兴趣的读者的必读书。 ——林行止 香港《信报》主编 作者称他的经历不像是一个职业经济学家,而更像《007》电影中的詹姆斯·邦德。的确,这个故事的复杂曲折和引人入胜,不亚于好莱坞大片《007》,而在真实性和贴近普通公众方面则更胜一筹。 ——杨斌 著名经济学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