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两院院士谈强军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刘声东//田舒斌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没有强军梦的实现,就难保强国梦不会破碎。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新华网新华军网专访11位军内外、国内外声名赫赫的两院院士,结合国家、军队和他们的个人奋斗史,观全球,察神州,话强国,谈强军。他们的灼见真知,远谋深虑,既有激荡人心的力量,又有开启心智的光芒。

花点钱财买下刘声东、田舒斌主编的《两院院士谈强军》,会给你的人生带来精神的回报;花点时间走进这本书,会给你的心灵带来深度的愉悦。

内容推荐

刘声东、田舒斌主编的《两院院士谈强军》深度分析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从国内和国际不同视角观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国内来说,强军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梦的有力保障。从国际上来观察,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则是对既有格局的冲击。不同于日本、韩国的全副美械装备,更不同于印度的"全球采购",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中国人只能靠自己。

目录

巅峰之美:不领略便是遗憾

 写给走近“两院院士谈强军”的热心网友和读者诸君

军装折射出的历史跨越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原副部长周国泰

军事医学是战斗力提升的强大助推器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外研究所所长黎介寿

军事航空医学是大国空军的象征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俞梦孙

瞄准未来战场决胜风云之端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专家、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李崇银

为建成强大空军提供有力装备支撑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冯培德

首脑防护也是一种威慑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杨秀敏

装备维修是战时核心竞争力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徐滨士

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比肩世界强国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研究员陈一坚

航天事业是信息化战争的有力支撑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专家和卫星测控学专家李济生

扭转网络安全不利局面要大力发展革命性技术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与通信网络技术专家邬江兴

光测图像技术将会推进中国军事变革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于起峰

中国的底气

试读章节

院士,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种无上荣誉,是对一个人专业水平的高度认可。但实际上,院士首先意味着一种责任。

古希腊传说中,有一位曾拯救雅典的英雄阿卡迪默斯(Akademos)。他去世后,他的墓地受到了天上诸神的守护而成为一方净土。后来,柏拉图在这片宁静的庄园中开坛讲课,建立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谈笑有鸿儒”的浓厚学术氛围最终让这位英雄的墓地成为学术研究的代名词。而阿卡迪默斯成为西方国家中“院士”(academician)一词的最初来源。

柏拉图选择阿卡迪默斯这片众神守护的圣地来开启知识之门,寄托了他对知识和知识精英的特殊期待。在柏拉图看来,知识就是德性,而知识精英无疑要担负起寺护国家的重任。

在中国,院士是一个外来词。但“士”本身却是从春秋战国以来贯穿中国历史的古老称号。在汉语中,据说是历史学家傅斯年最早将“学院”与东方传统中“士”的概念衔接起来,创造性地“发明”了“院士”这一称号。

何谓“士”?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子贡向孔子提出了“何如斯可谓之士矣”的提问。孔子回答说: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在孔子看来,一方面要有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能完成国君交给的使命,这才是一名合格的“士”。

上下千年,中外溯源,才知“院士”二字如此沉重。用知识和理性守护国家,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同实现国家和民族复兴梦想紧紧相连,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众多领军人物的人生指路标。而在军事以及国家战略安全技术发展上,中国两院院士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从国内和国际不同视角观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国内来说,强军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梦的有力保障。从国际上来观察,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则是对既有格局的冲击。不同于日本、韩国的全副美械装备,更不同于印度的“全球采购”,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中国人只能靠自己。在军队现代化这场攻坚战中,院士就是那些高喊“跟我上”而第一个冲出战壕的人。

任何一项军事科研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任务,然而,谁也不能否定在关键时刻学科带头人逆转乾坤的力量。直到现在为止,为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军队事业,默默无闻甚至长期隐姓埋名的院士大有人在。他们的成就虽然一时不被公众知晓,但历史不会失忆。在中国军队强军梦号角吹响的今天,新闻工作者作为记录历史的重要责任者,有必要把目光投向那些献身国防与军队事业的院士,通过这些中国科技精英的亲身讲述,让全社会了解我军的装备技术发展,展望军队科技创新的美好愿景。  周国泰、黎介寿、俞梦孙、杨秀敏、李崇银、冯培德、徐滨士、陈一坚、于起峰、邬江兴、李济生,这十一位院士有的是直接隶属于军队,是我军后勤装备、医疗服务、防护工程、通信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资深专家,而有的则是工业部门投身装备设计研发的“总师”。虽然他们的专业领域各不相同,但在采访中有一个共性:这些院士都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成为他们献身国防科研最强大的动机,并将此转化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具体行动。越是年龄大的老一辈院士们,越是能够体会旧中国饱受外敌侵略的战乱之苦。在我们这些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人看来,中国梦、强军梦更多的是未来更美好的目标,而在这些饱经风霜的院士眼中,中国梦、强军梦则是中华民族在烈火中凤凰涅榘的标志。曾经失去的才愈显得珍贵。

纵览本书,读者可以从受访院士身上感到一种中国古典“士”的精神的回归。和中国传统的儒学士大夫相比,院士同样富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感,但没有了虚幻的“王道理想政治”,而具备了更实际的现代国家和国防意识。中国在国防军事安全上每一个技术上的落后、理念上的缺失,受访院士都看在眼中,急在心上,积极建言献策,着重强调科技创新在跨越式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中国军工技术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学习模仿、跟踪发展阶段,已经逐渐进入并驾齐驱阶段,但只有突出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未来才能实现“引领潮流”。院士作为中国尖端科技的领军人物,不但有着实现创新研发的智力经验基础,更有着领导驾驭创新团队的执行力。而一旦实现“引领潮流”,则更不能简单地用“技术领先”来形容,而是意味着数百年来“西学东渐”的局面将大为改观,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东学西渐”将再次兴起。而在这场新时代的东西方交流过程中,中国馈赠给世界的,不但有着历久弥新的文化,还有让世界更安全、更美好、更和谐的科学技术。

所有参加这次“两院院士谈强军”活动的新华网和新华社军分社采编人员,都为能获得采访接触这些可敬、可爱的两院院士的难得机会而深感荣幸。尽管我们的学识、精神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果一位院士是一座高山,那么十一位院士就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国两院院士的群体则更是雄浑无匹的山脉。发源于这座雄迈山脉上的雪水,最终将汇合成不可阻挡的浩荡长河,奔流到海。这就像复兴的中国一条最有力的动脉,生生不息。

P151-P15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