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在过去四百六十多年间曾经是宾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红色文化、侨乡文化、佛教文化更是独具特色。《中国名镇(云南州城)》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云南省宾川县州城古镇的山川名胜、历史溯源、风俗大观、文化集萃、趣闻轶事、人物风采、名优特产等内容。本书由罗杨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名镇(云南州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州城在过去四百六十多年间曾经是宾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红色文化、侨乡文化、佛教文化更是独具特色。《中国名镇(云南州城)》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云南省宾川县州城古镇的山川名胜、历史溯源、风俗大观、文化集萃、趣闻轶事、人物风采、名优特产等内容。本书由罗杨主编。 内容推荐 宾川州城南连祥云,北接佛教圣地鸡足山,镇内名胜古迹众多,汉族文化浓郁,红军长征过宾川留下许多革命遗迹,《中国名镇(云南州城)》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云南省宾川县州城古镇的山川名胜、历史溯源、风俗大观、文化集萃、趣闻轶事、人物风采、名优特产等内容。行文中突出了州城人无我有、人优我特、人特我优的天然优势,行文质朴,但不失传奇;选图量大(三百余幅),但不失特色。《中国名镇(云南州城)》书后附有当地规划编制、保护条例等相关文本。本书由罗杨主编。 目录 引言 历史回眸 往事越千年—一从白羊村新石器遗址说起 州城来历 州城变迁 交通军事重镇 引洱入宾工程 山川名胜 鸡足山 大营观音阁 大王庙 瑞泉寺 文庙 武庙 南薰桥 钟鼓楼 笔山书院 报国寺 四川会馆 古民居建筑 济川桥 知政桥 古城墙遗址 贺龙率军过州城 周官营 贺军长就是他 谷种 红军灯 向导 军民鱼水情 文化教育 宗教文化 重要碑刻 宾川一中 宾居华侨农场学校 群众文化 文学艺术 鸡足山的传说 对对子 徐霞客吟鸡足山 徐悲鸿的故事 罗文光的故事 花灯 洞经古乐 滇戏 天然温室 华侨家园 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 中外文化的交流平台 宾居华侨农场建设始末 做客归侨家 民俗大观 州城习俗拾遗 归侨习俗 人物 何邦宪 邹应龙 周钺 张汉皋 李耀斗 李瑶 李璞 李荫华 褚美轩 王尔昌 陈彩云 虞庚商 吴振强 风味特产 鸡足山素食 海稍鱼 附片炖猪脚 药膳草乌 韭菜腌菜 粉蒸羊肉 咖啡 八大碗 柑橘 葡萄 黑腰枣 趣闻轶事 黑龙点地 遇仙坡 念佛鸟 烧香雀 古镇保护建议 保护州城古镇的价值与意义 保护州城古镇的设想与建议 试读章节 宾川历史悠久,迄今发现的文物分布达八十余项,其中白羊村新石器遗址不仅是宾川新石器文化代表,也是大理地区洱海以东乃至云南新石器文化的代表。 白羊村新石器遗址位于流经州城的桑园河旁,遗址现存面积约三千平方米。1973年至1974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对白羊村遗址进行了科学的发掘,发现了房屋建筑遗址、窖穴、墓葬等,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牙器和碳化谷等遗物。经科学测定,白羊村遗址的年代距今3770(±50)年。白羊村遗址上的先民已过着定居生活,建造了原始的房屋,且形成了小村落;从事原始的锄耕农业,辅之以狩猎、采集与饲养;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由盛而衰、父系氏族社会已经萌芽的变革阶段。白羊村遗址是洱海区域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羊村遗址出土的古稻谷是云南省出土较早的稻谷之一,在亚洲栽培稻起源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98年11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白羊村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有源头树有根,州城之所以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无疑是其中的重要成因。 州城来历 根据史料记载,1382年,明军在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下攻破大理,朱元璋从大理的历史渊源考虑,在洱海以东屯驻重兵,驻宾川的叫大罗卫,同时将江南、江西一带大量汉族移民充实边疆。为加强管理,1494年,明政府在宾川境内设大罗卫的基础上,割太和县(今大理市)9里,赵州(今大理市凤仪镇)1里,云南县(今祥云县)2里置宾川州,规格高于周边各县,州城之名始于此。 现在的州城镇隶属宾川县,东邻平川镇,南邻乔甸镇,与祥云县接壤,西接宾居镇,北连金牛镇。自然风光优美,物产富庶。辖8个村民委员会,1个华侨社区,63个自然村,172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白、彝、回、纳西等十多个民族,总人口49233人,其中汉族43971人,彝族405人,白族400人,回族239人,其他民族61人。全镇总面积200.6平方公里,镇域规划面积16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8366亩。 州城变迁 明朝以前州城是否设过州,历史上无准确记载,根据赵应宝先生研究,唐初六诏中的越析诏设治在州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姚州都督府,领十三州,越析诏可能在其中。由此推断,古州城可能筑于这个时候。 明弘治七年(1494),明朝政府在大罗卫的基础上建宾川洲,城因州而得名。州城为四方形,周长四里三分,高1.5丈,共有垛口1020个,开四门,城门上建楼。城内四街八巷,州衙和军政机关居城中。与此同时,文庙、武庙、城隍庙、武侯祠、文昌宫等各种庙宇也相继建成,设立庙学和书院,开科取士,州城成了名副其实的州府所在地。民国二年,也就是1913年,改为宾川县,州城是宾川的县城所在地,是宾川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56年,宾川县委、县政府迁往石榴村,1958年迁往牛井。1999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州城撤乡建镇。2001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州城镇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5月,州城文庙、武庙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州城为“文明小城镇”。201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州城为“中国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 交通军事重镇 州城在明清直到民国年间,既是军事重镇,也是大理经楚雄达四川,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之一,同时又是重要的经商转运中心,特别是盐巴转运的重要集散地。明、清时期,从四川到缅甸运销土产货物须经过西昌、会理、永仁、宾川、下关,宾川是重要的一条古驿道。从宾川至昆明的驿路,由州城出发,经云南驿、楚雄、禄丰、安宁等计12站375公里到达昆明。以州城为起点,通往各县的干道(驿道)有7条。通往州内各县的商道有:州城至永胜县城;州城至大姚盐丰(州城北行2条,南行1条共3条盐路);州城至下关;州城至邓川;州城至黄坪驿道。城区内众多的商号,不少达官显贵、书香世家的深宅大院与乡村殷实人家所建私宅成片相连,规模巨大。赵应宝先生研究认为,与州城毗邻的宾居的本意就是白语“产盐和卖盐的地方”,此说有一定道理。所以州城成为州府后,自然而然就演变为交通军事重镇。P20-23 序言 州城在过去四百六十多年间曾经是宾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红色文化、侨乡文化、佛教文化更是独具特色。但由于州城1956年县城迁徙后,文物古迹损毁严重,现存的资料不多,要想写好绝非易事。我们查阅了能够找到的文字资料,同时,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的支持下,深入州城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期间,宾川县阿泽新县长专门安排相关部门予以配合。宾川县文管所张明所长、杨李靖副所长全程陪同调查。州城镇党委、政府也大力支持。李玉芳副镇长安排镇文化站陈开举站长全程陪同,介绍情况。86岁高龄的李明先生详细讲述他所掌握的州城历史、名胜古迹,为我们编撰好《中国名镇·云南州城》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需要说明的是,在编撰过程中,我们还引用了宾川县政协、宾川县党史办、宾川县民宗局、宾川一中等部门编撰的图书资料,以及孔化魏著《漫笔鸡足山》,许天侠著《鸡足山罗汉传说》,王晓云著《味蕾上的大理》,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主编的《大理丛书·方志篇》,宾川县志办编的《宾川县志》、《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宾川卷》,大理旅游集团和香港文汇报主编的《大理》,赵应宝老师的研究成果。宾川一中校长李树彬、副校长赵家良,中共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宣传部曹劲鹄常务副部长,州文明办副主任张志斌同志,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退休干部张明曾同志也为本书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正是得益于这么多部门和热心人的帮助,才使州城镇卷得以面世,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还需要说明的是,这本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州城镇卷能够顺利完成,还要感谢宾川县文管所、杨伟林同志、赵济舟同志提供的照片,以及知识产权出版社王润贵副总编、责任编辑孙昕同志的支持。尽管从主观愿望上,我们努力想编撰出一本让宾川人看了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外地人看了更加向往宾川这片热土的读物,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这一良好的愿望未必能够实现,相反缺点错漏在所难免,请有识者赐教,是为谢! 编者 2012年11月 后记 州城在过去四百六十多年间曾经是宾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红色文化、侨乡文化、佛教文化更是独具特色。但由于州城1956年县城迁徙后,文物古迹损毁严重,现存的资料不多,要想写好绝非易事。我们查阅了能够找到的文字资料,同时,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的支持下,深入州城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期间,宾川县阿泽新县长专门安排相关部门予以配合。宾川县文管所张明所长、杨李靖副所长全程陪同调查。州城镇党委、政府也大力支持。李玉芳副镇长安排镇文化站陈开举站长全程陪同,介绍情况。86岁高龄的李明先生详细讲述他所掌握的州城历史、名胜古迹,为我们编撰好《中国名镇·云南州城》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需要说明的是,在编撰过程中,我们还引用了宾川县政协、宾川县党史办、宾川县民宗局、宾川一中等部门编撰的图书资料,以及孔化魏著《漫笔鸡足山》,许天侠著《鸡足山罗汉传说》,王晓云著《味蕾上的大理》,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主编的《大理丛书·方志篇》,宾川县志办编的《宾川县志》、《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宾川卷》,大理旅游集团和香港文汇报主编的《大理》,赵应宝老师的研究成果。宾川一中校长李树彬、副校长赵家良,中共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宣传部曹劲鹄常务副部长,州文明办副主任张志斌同志,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退休干部张明曾同志也为本书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正是得益于这么多部门和热心人的帮助,才使州城镇卷得以面世,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还需要说明的是,这本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州城镇卷能够顺利完成,还要感谢宾川县文管所、杨伟林同志、赵济舟同志提供的照片,以及知识产权出版社王润贵副总编、责任编辑孙昕同志的支持。尽管从主观愿望上,我们努力想编撰出一本让宾川人看了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外地人看了更加向往宾川这片热土的读物,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这一良好的愿望未必能够实现,相反缺点错漏在所难免,请有识者赐教,是为谢! 编者 2012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