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与岛的独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复达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与岛的独白》为岱山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著名散文家俞福达(笔名复达)先生的散文集。该书对海的壮丽、诡谲;岛的深沉、繁华;人的生活状况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赋予了海、岛、人以不同的韵味,体现出了作者对海洋和岛屿的无限热爱。散文集既是岱山这个海岛的缩影,也是复达及岱山人的生活缩影。

内容推荐

《海与岛的独白》是一本国内少见的的书写海、岛和海岛人生活的海洋散文读本。

《海与岛的独白》作者复达以一个海岛人的视觉和感受,通过对自己身边的海和脚下的岛的全景式的描绘,将海与岛进行了朴实而生动的抒写,绘出一幅幅独特的海与岛的画面,将海与岛的历史、文化、风上人情、现实和海岛人的生活融于其中,从而全新地解读了海与岛,反映了海岛人的深切体验,让读者认识和体味作者所沉浸的这一片海、这一方岛。

海与岛,于书中不尽地独白,丰厚而深情。

目录

海洋文学的秋天到了 红孩\1

我的黄浊的海\2

海的痕迹\7

海语\10

海雾\13

海水\16

海风轻轻吹嘘嘘响\21

渔船\26

渔网\30

窗外的海\34

听海\40

吽唬闻涛\44

明月悬海上\47

渔民号子\50

虚悬的蒲门晓日\61

幻想衢港渔灯\65

长涂的港\70

祭海\76

岛与屿\96

岛的门\100

渔村\104

海塘\107

碶闸\112

渔港\117

码头栈桥\122

海边的一条大道\126

对岸的灯火\129

秀山那座岛\133

东沙,藏在海岛上的古渔镇\141

对一座小宫的敬仰\153

传灯\157

叫作倭的井潭\162

双合的石\167

磨心的山\172

铁板似的沙滩\176

一道消失的港浦\182

休渔\187

我的岛\190

在海上\212

1977年的一段船匠经历\218

那一段晒盐时光\225

叫作9711号的台风\232

巡海\237

海钓\240

钓泥鱼\244

寻找那艘航船\249

又见对岸灯火\252

夜的海塘上\256

两座小屿间的旭日\259

渔民的画\263

海的结晶\270

夏夜观海\278

那些记忆中的海味\282

后记\304

试读章节

我的黄浊的海

我身处岛上,对岛周边茫茫的海可说了如指掌,甚至熟视无睹,可那却是我的海。

从岛的东头到岛的西头,从岛的南边到岛的北边,我见到的海水皆是浑浑黄黄,像搅浑了的河水,浑浊一片。那些蔚蓝、纯净、明澈等赞美水的词语统统沉到海底,要么自欺欺人,强加于浑黄的海水之上,让黄浊的海水汗颜。起伏涟漪的浑黄的海水,终日在我的脚边围拱,仿佛很钟情于岛似的,含情脉脉地将岛吮吸着。偶尔起风时,翻卷起的浪涛也非白浪逐天,而是一道道黄白色的波澜,这让我同样扫兴。只是惊涛威猛的拍击以及随之而来的轰鸣声,才令我觉得海的威势想来与其他地方的一样,就有一种聊以自慰的感觉。夏天的时候,那浑浊的海水也有几天显现浅浅的蓝色,不规则地一块块散布着,间隔在黄浊的海水之间,让人惊喜一阵,期盼这样有点蓝色的海水不断扩大,覆盖整个海域。可是一转眼,眼前依然是黄浊的海面。浑浊的海水也导致海边的滩涂淤积,使金色的沙滩化为泡影,即使形成沙滩,也泥沙沉积,硬如铁板,令多少人遗憾。

这样黄浊的海,让我几乎天天见到,当真是一种无奈。

我多么渴望我的海是蔚蓝一片,波涛起伏间,白浪追逐、白帆点点、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可我终究脱离不了这片黄浊的海。

细细想想,这黄浊不堪的海倒也有一种亲切,一种沉稳。我不是每天沐浴从那黄浊的海上吹拂过来的海风,而呼吸,而长大?我不是天天吃着从那黄浊的海水中捕捞上来的海鲜,而感到美味可口?我不是要天天看看那浑黄的海,看它有无惊涛波澜?看它飘浮着多少船只?尽管有点熟视无睹,却不是多多少少还有着牵挂?

不错,到目前为止,我未曾离开过这片黄浊的海。事实上,我的心底里已坚定,我这一生不会离开这片海,这片浑浑黄黄的海。

我必须回想自己与这片海的渊源,才能阐明我的海。

说实话,我不是渔民的儿子,更不是捕鱼的渔民,也不是海员的儿子,更谈不上当海员,所以,我难以说自己是海的儿子。我对自己的评价,最多算是海的半个儿子。因为我生在岛上,长在岛上。还因为,我的父辈以晒盐为主,那是用海水滩晒的盐,算是与海有一种紧密的关系。我的血液里就渗透着一丝一缕的海的因子。而我,在娘胎里就熏陶着咸涩的海风,海风吹拂中我呱呱坠地,渐渐长大,我的呼吸也便蕴藉了咸丝丝的气息。我所处的岛,任凭海浪的拍击、蚕食和排山倒海般的惊涛的肆虐,依旧岿然地屹立在海中,这样的情景,养育了我坚毅、顽强、踏实的个性。海的广阔博大,又使得岛上的人拥有了宽容、豁达的胸襟。眼前的这片海,似乎无时不在影响我,像一个幽灵般地环绕我,将我无声无息地牵引着。

事实上,置身一个岛上,又怎能离开海?尽管我无缘成为海中的~分子,却根植了海赋予的种种因子。

小时候的夏天,我在离家不远的海中滚爬过。一到暑假,我便与小伙伴们拿着铅碗或铝锅,穿着短裤,裸着上身,嘻嘻哈哈地奔向称为“后沙滩”的海中。后沙滩,无沙,为一湾泥滩。我们在退去的潮水间奔跑、游泳,一次次的打赌,输了就给赢者十粒海瓜子。退潮后,泥滩又是一个收获和戏闹的世界。湿漉漉的滩涂上布满了点点花纹和星星般的洞洞,各式各样花纹底下的是海瓜子、蛤蜊、蛏子等,钻进洞里的乃沙蟹。最多的自是海瓜子,它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学名——彩虹明樱蛤。在一次海洋渔业规划讨论中得知它的学名,令我一阵激动,原来小时候在滩涂上捡拾的海瓜子拥有这般美丽动听的名称,怪不得其壳显现淡淡的粉红色,它的肉又鲜又嫩,入口煞是美味。小时候自然不知这学名,只感到它隐藏于雨滴似的花纹底下,而这样的花纹俯拾皆是,仿佛后沙滩的泥涂上盛产海瓜子一般。如此,潮涨之前,我与小伙伴们往往能捡到半斤以上的海瓜子,晚餐的桌上就有了自己收获的美味菜肴。其实,捡拾海瓜子也并非我们的目的,偌大的滩涂该是我们玩耍的场所。

P2-3

序言

海洋文学的秋天到了

——复达散文集《海与岛的独白》读后

红孩

我爱大海,跟大海有关的艺术作品我都愿意看。从2011年起,我所供职的中国散文学会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三届“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吸引了国内外数千人参加。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这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的突飞猛进,旅游业空前发展,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出门旅游,旅游的最佳去处除了峻拔的高山恐怕就是辽阔的大海了;第二,自21世纪以来,文学经过十年的萧条逐渐又恢复了生机,网络的发展使相当多的人具有了用文字书写表达的机会,其最好的方式就是散文;第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格外重视,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有效的保证;第四,近几年,关于黄岩岛、钓鱼岛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使得国人对国家海洋的权益越来越关注。

关于海洋文学大赛,在我的记忆中以前从来没有过。因为,国人过去对海洋一直不怎么关注,人们脑海里所主导的一直是地大物博,而不是海阔物丰。另外,以海洋题材为主的作品也不是很多,比较知名的有冰心写的《海上》、浩然写的《西沙儿女》和大连作家邓刚与的“海碰子”系列小说。记得在20年前,我还看到过一本叫作《名家笔下的北戴河》的散文集,虽然有峻青、石英等一些名家的力作,但终究是作家的偶然之作,不足以形成集团效应。

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期盼着中国海洋文学的诞生。2013年初,台湾拍了五部文学纪录片,总标题为《他们在岛屿写作》,分别以风格化电影叙事手法,重新诠释与记录了林海音、余光中、郑愁予、周梦蝶、王文兴、杨牧六位台湾文坛重量级作家的生命与创作历程。其中,首部试映片为记录林海音的《寻找背海的人》。

记得在播映后不久的一天,担任岱山县领导的复达同志到北京办事。其间,他专程到中国散文学会来看我,跟我商量第三届“岱山杯”海洋文学大赛事宜。我对他说,你如果有时间不妨去电影院看看《他们在岛屿写作》,这片子或许对你有借鉴作用。我与复达交往多年,知道他在紧张的政务之余,一直在从事散文创作。而且,从与他的交流中得知,他从小生活在岱山,后来又长期在岱山工作,是真正的岛民。全国的作家很多,但真正在岛上生活、工作的不是很多,印象中著名诗人舒婷算一个,可惜她的作品并不是以海洋为主要题材的。

6月15日,按照事先的约定,我与参加第三届“岱山杯”海洋文学大赛颁奖活动的朋友们如期而至,来到被誉为“蓬莱仙境”的岱山岛,这是我第三次到岱山。刚入住宾馆不久,复达就赶到宾馆同我就海洋文学的发展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畅谈。我对他说,你是老岛民,又长期在乡镇、县里担任领导,有非常独特的条件,可以尝试专门写一本岱山题材的散文集,这将是我国第一本海洋题材的散文集啊!听了我的话,复达的脸上微微含笑,他说,我今天拜访你,还有一个请求,就是想请你为我的一本散文集写篇序言。我说,你的这本散文集全部是写海洋题材的吗?复达说,是的,全部写海与岛的。我一听,马上兴奋地喊道:好啊,原来你老兄早有准备啊!

从岱山岛回来,我并没有马上看复达的这部书稿。有关海洋题材的作品,虽然我多年来一直关注,并且也编辑发表过大量的作品,这其中包括复达的散文。可我总是想能有一扛鼎之作,因了这本书使人们看到标志性的海洋文学作品。以前,看一些乡土题材的作品,大都围绕某个村庄的民俗景物去写,看一个还觉得新鲜、厚重,看得多了,就觉得平淡无奇了。同样,写海洋题材的作品也很多,但总感觉离我心中的期望相去甚远,一是作者对海岛海洋不是很熟悉,写得浮光掠影;另一个是文字粗糙,缺少生动灵气的描写。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一方面对复达寄予厚望,另一方面我又十分担心,生怕他写得过于官气,失去文学的意蕴。

今年夏季,全国热得邪乎,北京更是暑热。入秋以后,天气才凉爽下来。一天,复达突然来北京办事,匆匆见面后嘱我尽快将序言写出,说出版社等得着急了。看着窗外秋风舞动的景致,我隐约地感觉到,中国海洋文学的秋天到了。

复达的散文真是不负众望。他的这部二十几万字的散文集分“海”、“岛”和“人”三部分,既是岱山这个海岛的缩影,也是复达及岱山人的生活缩影。阅读其中,使我感觉阵阵海风吹来,飘逸着幅幅动人的海岛风光,仿佛复达的家乡就是我的家乡。我曾经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其最大的成功就是通过作者的自我发现、认识、表现,去引发我们的共鸣。很显然,复达的作品是达到这个境界的。

由于长期从事散文创作和研究工作,很多写作者总问我什么样的散文是好散文?我的想法是:语言朴实生动,内容丰富厚重,形式不拘一格。具体说,好的散文一定要给读者提供情感的含量,信息知识的含量,文化思考的含量。读复达的散文,我以为大体上体现了好散文的基本要素。在此,我特别推崇复达散文的抒情描写,如:“或金灿透剔,酥松柔和,或青淤厚重,细腻硬实,沙滩总在波涛起伏间露着弧形的笑脸。退潮的时候。沙滩的身子随着海潮的一层层剥落而拉大。空旷的沙滩悠扬地凸显在海平面上,像是海的一片唇微微地张着,像是岛的一练裙裾浸沉在潮汐间.光彩惹目,令人欣然。即便是涨潮,沙滩也总以那一弯的笑脸迎候着波涛的洗礼,将潮水带来的窒息释放在弧形边上。”(《海的痕迹》)再如:“走在这样的沙滩上,身后留下的是一个个浅浅的脚印。几辆汽车或停泊或徐徐行驶,长长的轮胎印痕流线般地张扬在沙滩上。望着这铁板似的沙滩。我时常想,这沙滩何以成为此模样?是沙滩,却又失却沙滩的本色。是不是别有隐情?我揣摩着,沉思着。渐渐地,我的思路抛洒在遥远的时光里.一个念头蹦了出来:莫非沙滩亦悲情?”(《铁板似的沙滩》)像这样如此美幻的文字,我已经多年没有见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精英作家提出了“向内转”,好处是关注了人的自身,问题是由于过度关注人的自身而失去了整个社会,更失去了自然。因此,读复达的作品,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当然,复达的散文特点不只是上面所述,它是多方面的,譬如文字短小淳朴,语言讲究,构思巧妙,意蕴深长等。碍于序言文字不好冗长,在此就不一一展开去说。

最后,我就官员写作说几句。中国自古以来,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有着很深厚的文字功夫,尤其是科举制度,使得官员必须精通文字。历史已经证明,大凡优秀的诗人、作家,几乎都是为官的,有的还高居帝王、宰相那样的高位。作为共产党人,也同样如此,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都是了不起的文人。当下,有相当多的官员非常热衷散文、诗歌创作,有的还擅长丹青笔墨,在我看来这肯定是一件大好事。现在,党中央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鼓励支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十分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非常赞赏复达这样的领导干部,在支持文化部门开展文艺创作的同时,自己也利用闲暇时间创作,这既能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也是深入生活、了解群众疾苦冷暖的一个有效途径。至于能不能把文章写得更专业更艺术,那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这与当官大小没什么关系。

我看好复达以海洋为题材的散文创作,衷心地祝愿中国海洋文学取得更大的收获!

2013年8月28日北京西坝河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散文作家、评论家)

后记

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的目光主要投向了我所生活的岛,以及环绕着岛的海。自此,抱着一种炽热的情怀,书写我眼中的岛与海,抒发我心里的深切感受。5年的努力,终汇成了这一集子。

生于海岛、长于海岛的我,却并非一个与海打交道的人。我的老家在岛上的一个盐区,我却只晒了一个月的盐。一路走来,先学校,后机关,履历简单。然而,我终究是海岛上的人,每天沐浴着海风,嚼食着海鲜,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海岛的形态,潮起潮落的感觉总会在心里滋生,岛上的民俗风情又不时浸染着我。说到底,我是个海岛人。

我不写写自己置身的海岛,就没理由,也对不起自己的良知。何况,这些年国家的海洋意识越发强烈,海权的维护也日益坚强。想当初,海就像一位曾被忽视的母亲,岛也如一个个被遗弃的儿子,隆隆的炮声打开了海上脆弱的国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屈辱永远烙在绵长的海岸线上。这种任人宰割的沉痛历史,又怎能忘记?如今,海洋疆域依旧不太平。热爱海洋,保护海洋,感恩海洋,应成为海岛人的共同心愿。我的秃笔便就此默默书写,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岛、我的海,从一个侧面来认知海洋、海岛,以此激发起热爱海岛、保护海洋的心怀。

写海洋散文的作品很多,也很出色。我只是站在家门边的海塘上,望着眼前的海,有时回想,有时走向渔村,走向另一座岛,去领略一处处岛的风情,感受一缕缕腥味浓重的海的气息。.这样的情景里,岛的景观、岛的历史、岛的空间、岛的文化,以及岛所蕴藉的种种意涵,一一散发在黄浊的海水里,泛着光,像一枚枚的贝壳。我便俯拾起来,爱之,品之,将自己的情感浅浅地流淌在笔端,形成了一篇篇以岛和海为对象的拙作。那是我的岛,我的海。

海浩渺无涯,博大精深;岛千姿百态,包罗万象。两者皆有其独特的形态和深邃的意涵,令我这样知识浅薄、视野狭窄、心智又愚钝的人去全面地抒写,万万做不到。我只能关注我置身的岛与海,拿我笨拙的笔去触碰我所经历、所感受过的。假如能在人们的心里溅起几朵浪花,已意足矣。

海,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共同爱护。这不仅因为人类起源于海,也不仅因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兴,则国运兴,而是海乃我们共同的家园。无论从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候变化的起因,海洋疆域的守护,还是海洋文化的传承,生态环境的修护,岛民生活的提升,都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目光,花费更多的精力。如今,海洋资源的衰退,海洋环境的污染,海洋生态的破坏,触目惊心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又怎能无视?我只能伫立在自己的岛上,去审视,去反思,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呼唤。当然,我也在传颂,在赞美,那灿烂的海洋文明,秀丽的海岛风光,淳朴的岛上民众。

我依旧置身岛上,海依旧在我眼前。岛与海养育了我,滋润了我,我将以一颗感恩的心,继续抒发我对岛、对海的情怀。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我写作海洋散文的人,包括熟悉和不熟悉的编辑老师、我的妻子及其同事、我的朋友们,感谢红孩老师亲笔为拙著作序,我会以感恩的心,铭记,并激扬在以后的创作中。

写不尽的海,说不完的岛,我相信,海洋散文乃至海洋文学必定会如浪涛般延绵不绝,兴旺繁荣。

2013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复达的散文真是不负众望。他的这部二十几万字的散文集分“海”、“岛”和“人”三部分,既是岱山这个海岛的缩影,也是复达及岱山人的生活缩影。阅读其中,使我感觉阵阵海风吹来,飘逸着幅幅动人的海岛风光,仿佛复达的家乡就是我的家乡。我曾经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其最大的成功就是通过作者的自我发现、认识、表现,去引发我们的共鸣。很显然,复达的作品是达到这个境界的。

——红孩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散文作宋、评论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0: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