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梁江编著的这本《近代东北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元素》将从宏观的区域层面、中观的城市层面以及微观的街区层面对城市形态进行研究。其中,宏观层面的城市形态研究主要以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为主,其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区域层面上城市群体的空间布局、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及城市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方面。中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的总体结构、网络、中心、轴线以及节点的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和内在机制进行解读。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城市街区、街廓和地块这些组成单元进行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总结其肌理特征,并剖析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和缘由。此外,微观层面的研究也会关注街道和广场等城市形态元素的设计特点和组织方式。
在中国近代史上,东北曾一度是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建设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诸如田园城市、区划控制、功能分区、邻里单位等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思想在东北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均有明确的贯彻与应用。长春、哈尔滨、大连等东北主要城市,至今依然持有“田园城市”“东方莫斯科”“东方巴黎”等昵称,展示着独特的城市空间特色。《近代东北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元素》运用城市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了东北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城市形态的相关理论,对结构布局、路网形式、广场设计、街道控制、街廓肌理及景观绿化六个主要元素进行分析,对近代东北城市的形成及演变进行解读,阐述西方近代规划的思想理论、设计手法和法规机制对近代东北城市形态的影响,以更全面地认识东北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城市保护更新、历史理论研究、规划设计实践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代东北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元素》由刘泉、梁江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