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谈话录(专家名师解读版)》全面记录歌德生命最后阶段的重要思想。
《歌德谈话录(专家名师解读版)》是理解歌德思想最贴近的一扇窗户。 《歌德谈话录(专家名师解读版)》注重研究人物精神和命运的人文阐释。
《歌德谈话录》,是歌德与爱克曼两个人的谈话记录。
这本《歌德谈话录(专家名师解读版)》是专家名师解读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歌德谈话录(专家名师解读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爱克曼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歌德谈话录(专家名师解读版)》全面记录歌德生命最后阶段的重要思想。 《歌德谈话录(专家名师解读版)》是理解歌德思想最贴近的一扇窗户。 《歌德谈话录(专家名师解读版)》注重研究人物精神和命运的人文阐释。 《歌德谈话录》,是歌德与爱克曼两个人的谈话记录。 这本《歌德谈话录(专家名师解读版)》是专家名师解读版。 内容推荐 《歌德谈话录》,是歌德与爱克曼两个人的谈话记录。由于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常常引起爱克曼的兴趣,所以有些被爱克曼记录下来,后来又经过爱克曼的回忆、选择和整理,才形成了人们在文学史上看到的《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是在两个人谈话的基础上,由爱克曼辑录而成的,其中包括爱克曼付出的辛劳。 这本《歌德谈话录(专家名师解读版)》是专家名师解读版。 《歌德谈话录(专家名师解读版)》由名师设计。 目录 书路导航 第一章 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章 宗教观 第三章 自然观 第四章 政治观 第五章 歌德的创作及其手稿 第六章 人物评论 第七章 生活、学习与道德修养 第八章 天才论 第九章 美学和文艺学思想 第十章 文学与世界和时代 第十一章 戏剧艺术和经验 试读章节 1827年10月18日(歌德和黑格尔谈辨证法) 黑格尔来到魏玛。歌德对黑格尔这个人很尊敬,尽管对黑格尔哲学所产生的某些效果不太满意。今晚他举行茶会招待黑格尔,准备今晚离开魏玛的泽尔特也在座。 关于哈曼谈得很多,黑格尔是主要发言人。他对这位才智非凡的哲学家发表了一些深刻的见解,要不是他对哈曼进行过最仔细、最认真的研究,就不会有那样深刻的见解。 后来话题转到辩证法的本质。黑格尔说,“归根到底,辩证法不过是每个人所固有的矛盾精神经过规律化和系统化而发展出来的。这种辩证才能在辨别真伪时起着巨大的作用。” 歌德插嘴说,“但愿这种灵巧的辩证技艺没有经常被人误用来把真说成伪,把伪说成真!” 黑格尔说,“你说的那种情况当然也会发生,但也只限于精神病患者。” 歌德说,“幸好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使我没有患精神病!因为在研究自然时,我们所要探求的是无限的、永恒的真理,一个人如果在观察和处理题材时不抱着老实认真的态度,他就会被真理抛弃掉。我还深信,辩证法的许多毛病可以从研究自然中得到有效的治疗。” 大家谈得正欢,泽尔特站了起来,一声不响就离开了。我们明白泽尔特对于要和歌德告别感到很难过,所以采用这种办法来避免告别时的悲伤。 1829年2月4日(常识比哲学可靠;奥斯塔特的画;阅读的剧本与上演的剧本) 歌德说:“我在继续读舒巴特,他确实是个有意思的人,如果把他的话翻译成我们一般人的语言,他有很多话是顶好的。他这部书的要义是:在哲学之外还有一种健康人的常识观点,科学和艺术如果完全离开哲学,单靠自由运用人的自然力量,就会作出更好的成绩。这些话对我们都是有益的。我自己对哲学一向敬而远之,健康人的常识观点就是我的观点,所以许巴特肯定了我毕生所说的和所行的。” “他有一点却是我不能完全赞同的,那就是他在某些问题上所知道的比所说出来的更好,这样他就不是抱着老实态度进行工作。像黑格尔一样,他硬要把基督教扯进哲学里,实际上这二者却互不相干。基督教本身有一种独立的威力,堕落的受苦受难的人们往往借此来提高精神。我们既然承认基督教能起这种作用,它就已提高到哲学之上,就不能从哲学得到什么支持。另一方面,哲学也不必乞灵于基督教,以便证明某些学说,例如永生不朽说。人应当相信灵魂不朽,他有相信这一点的权利,这是符合他的本性的,他可以信任宗教的许诺。但是哲学家如果想根据一种传说来证明灵魂不朽,这种证明就很软弱,没有多大价值。对于我来说,灵魂不朽的信念是由行动这个概念中生出来的。因为我如果孜孜不倦地工作直到老死,在今生这种存在不再能支持我的精神时,大自然就有义务给我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1829年2月17日(哲学派别和发展时期;德国哲学还要做的两件大事) 我们的话题转到印度哲学。 歌德说,“如果英国人所提供的资料可靠,印度哲学也并不稀奇,它毋宁是重演了我们大家都经历过的几个时期。我们还是孩子时都是感官主义者;到了讲恋爱时成了理想主义者,在所爱的对象身上发现了本来没有的特点;等到爱情发生动摇,疑心对方不忠实,于是我们又变成怀疑论者了,连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到了暮年,一切都无足轻重,我们就听其自然,终于变成清静无为主义者了,就像印度哲学那样。” “在我们德国哲学里,要做的大事还有两件。康德已经写了《纯理性批判》,这是一项极大的成就,但是还没有把一个圆圈画成,还有缺陷。现在还待写的是一部更有重要意义的感觉和人类知解力的批判。如果这项工作做得好,德国哲学就差不多了。” 歌德接着说,“黑格尔在《柏林年鉴》上发表了一篇对哈曼的批判。这几天我在反复地阅读这篇论文,对它很赞赏。作为批判者,黑格尔的判断向来是很好的。”…… 1829年9月1日(灵魂不朽的意义) 我告诉歌德说,有一个路过魏玛的人听到过黑格尔论证神的存在的演讲。歌德和我一致认为这种演讲已不合时宜了。 歌德说,“怀疑的时代已过去了,现在很少有人怀疑自己的存在或神的存在。关于神的本质、灵魂不朽、我们灵魂的存在和灵魂与肉体的关系这类长久不得解决的问题,哲学家们不能再有什么新东西给我们讲了。最近一位法国哲学家很有把握似的开宗明义就讲:‘人所共知,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构成的。我们先讲肉体,接着再讲灵魂。’费希特稍微前进了一步,比较聪明地从这个难题中脱了身。他说,‘我们将讨论作为肉体的人和作为灵魂的人。’他懂得很清楚,那样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是不能分开的。康德划定了人类智力所能达到的界限,把这个不可解决的问题丢开不管,这无疑是最有益的办法。人们在这种问题上费过多少哲学思维,但是达到什么结果呢?我并不怀疑我们的永生,因为自然不能没有生命力,但是我们并不是同样不朽,要在将来表现出伟大的生命力,就应[在今世]也是一种伟大的生命力。” 1830年8月2日(关于一次科学辩论:科学上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对立) 歌德说,“这件事是极重要的。我听到七月十九日会议的消息时心情多么激动,是你无法想到的。我们现在发现,乔弗列·圣希莱尔长久以来就是我们的一位有力的同盟者。我可以看出法国科学界对这次会议多么关心,因为尽管有这次可怕的政治骚动,七月十九日会议还是座无虚席。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乔弗列介绍给法国的那种研究自然的综合法今后再也不会被抛弃掉了。经过科学院这次自由讨论,这件事就已向广大群众公开,不再可能只是提交秘密委员会,关起门来把它作弄掉或扼杀掉了。今后在法国自然科学研究中,精神会驾驭物质了。我们由此可以窥测出神工鬼斧创造这个世界的一些规律了!如果用分析法,我们就只研究物质的一些个别组成部分,而感觉不到有一种精神气息在规定每一组成部分的发展方向,凭一种内在规律去限制或制裁每一种[对既定方向的]背离,如果不是这样,那遂有什么和自然打交道的基础呢?P2-4 序言 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同荷马、但丁和莎士比亚一起,并称为欧洲四大文化名人。歌德的名字早已为我国读者所熟知,他的作品,如《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土德》、《维廉·麦斯特》等,深受我国读者的喜爱。 《歌德谈话录》,是歌德与爱克曼两个人的谈话记录。由于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常常引起爱克曼的兴趣,所以有些被爱克曼记录下来,后来又经过爱克曼的回忆、选择和整理,才形成了人们在文学史上看到的《谈话录》。 19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德国历史上的革命年代,由于歌德对革命采取怀疑和疏远的态度,他就成了民主激进派攻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爱克曼这本记述歌德谈话的书就理所当然地受到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冷遇。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德国的政治形势起了变化,歌德越来越受公众重视。特别是1871年德国统一以后,歌德更成为“奥林匹斯神”。记载这个“圣人”谈话的书也就成了“圣书”。学术界更是将这本书看做研究歌德的必读书目:有些专家甚至把这本书当做歌德自己的作品。另外,许多学者对书中记述的情景和谈话一点也不怀疑会有失真的地方,绝对相信它们的可靠性。总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绝大多数学者都把爱克曼的这本书看做是客观地、‘忠实地记载了歌德的谈话,是一份绝对可靠的第一手文献。 《歌德谈话录》是在两个人谈话的基础上,由爱克曼辑录而成的,其中包括爱克曼付出的辛劳。 爱克曼一开始记录歌德的谈话时,只是出于一个文学青年对这位大作家的景仰之情,并没有想到将来要出一本书。但是他常常自觉地把整理好的记录给歌德审阅,并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这项工作。 在爱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里,歌德不是躲在他创作的人物和情景背后的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作家,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向他人倾吐衷肠的普通人。读者直接地看到了歌德这个人,看到了他的世界以及他与世界的关系,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活生生的歌德。 不论是书中记载的谈话还是记叙的情景,都有与实际事实不符的地方。但这并不奇怪,因为即使是自己撰写的自传也很难保证所写的一切都完全符合事实。尽管书中存在着许多缺点乃至错误,但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的价值。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读者读任何一本书都需要有批判的眼光和创造的态度,而这一点正好也是爱克曼所希望的。他说:“如果读者要理解一位作家,他自己就得有创造性。如果他读一本书不能有所创造,那这本书就是死的。” 《歌德谈话录》的中译本自1978年在我国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和喜爱。《谈话录》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直截了当;谈话内容也包罗万象,涉及哲学、人生、宗教、艺术、美学、政治观点……而且褒贬不一,在各个领域里都有其独到的看法,显示出其丰富渊博的知识。 同时由于采取对话的形式,各种内容和思想就相对比较分散和自由。本书在朱光潜先生的中译本基础上精心选择和分析,力图尽力将内容相一致的谈话部分集中在各章里,并在每一章前将总体的谈话内容和主旨思想加以概括和提炼,以帮助广大青年更好地理解《歌德谈话录》的丰富内容。此外,本书在每章后还设有相关的思考题,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能结合思考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