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梦,年青的精神。这到底是怎样一种精神哈?看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童鞋应该都记得,其中那句“所有的光鲜亮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复返”。处在青春年少的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快男偶像?精神导师?青春梦想?每个人的追求都可以不一样,但青年梦我想不能没有,没有青年梦的青年过着毫无生趣的青年时光没有一点年青的痕迹。
阮海洪编著的《青年梦:年轻的精神》精心挑选了民国时期以来的大师、先贤的二十多篇文章,旨在激励当前的青年人敢于拥有梦想,实现梦想。本书将青年梦细分为:价值追求、事业、爱情等。选取古今中外,特别是“五四”先驱们、历届国家领导人、当今成功的青年创业者们关于树立这些梦想、追求这些梦想、实现这些梦想的精彩文章和名言,提炼出“年青的精神”,形成一本青年励志的精华宝典,寻梦指南。
阮海洪编著的《青年梦:年轻的精神》不仅仅是一本鼓励青年奋发向上的励志类书,“根叔”李培根倾力推荐,看真正的十数位导师,如何激励中国青年偶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生前最为推荐的几篇中国作家的文章汇集,鲁迅、胡适、梁启超、傅斯年、梁漱溟、朱光潜、钱理群、俞敏洪等给青年客观传授年青的精神。导师?偶像?都在青年梦!
《青年梦:年轻的精神》以六个紧密衔接的主题,各自选取了四篇民国时期以来的大师、先贤的文章,并邀请到六位高校教师执笔为各篇写开篇词,旨在引导青年人更好地理解先贤大师们的思想精髓,从而在实现全民族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梦想,放飞自己的梦想。并阐述了时下青年热议的话题,如恋爱、个性、贞操、被包养、屌丝的逆袭、偶像等,大师一反常规说教,用激烈狂热的语言,为青年们讲解励志故事。
青年之责任
竺可桢
诸位来宾,同仁,同学:
本届毕业同学行将离母校。离开学校以前诸位是受教育者,国家每年要费一二十万金一个人培植你们,离开学校以后,你们就得要为社会服务了。中国大学生较之他国为少,所以你们责任格外重大。如美国每一百人有十六个是大学毕业生,俄国五人,英国二人(依贝尔纳:《科学对于社会之机能》一书中之统计),我们则不过二千分之一。依教育部统计,自民国元年至卅二年,专科以上毕业生只十二万人(依黄龙先卅三年夏在《大公报》上所发表之论文),加上民国元年以前及卅三四年(除去死亡),最多不会超过十六万人,所以尚不过全人口三千分之一。郑康成谓“才德过千人为俊”,则诸君皆今日之俊杰也。
诸君之责任可分为两方面而言之:一方面,诸君学有专长,毕业以后各尽其所能以贡献于国家,抗战时候如此,抗战以后亦如此。在民廿九年八九月间英国敦刻尔克撤退大军以后,德国大量轰炸,那时英国守军有训练者只一军之众,飞机不过千架。那时英皇家空军能将德国轰炸机击退,丘吉尔所谓“历史上从来没有以这样少的人做出这样多功绩的”。而英皇家空军制胜之重要因素即为雷达之发明。发明人乃一物理工程师R.W.瓦特。抗战全赖坦克,飞机与汽车随处需要橡皮,美国、苏联全部橡皮得自南洋。苏联自1939—1941两年之间,美国十八个月,费生物、化学家及工程师之力解决人造橡皮,抗战即能自给。苏联物理学家卡皮查发现低价制氧气法,不但解决飞机上所需的氧,而且煤矿中可以借此不劳掘挖,可以将煤变成气(煤之地下气化)以制造氨(制肥料与炸药)、甲醇(制橡皮)及熔铁炉中之气(还原剂)。不但著名科学家有所贡献,即一般初出茅庐的理工人才亦大量需要。如英国抗战以前只有三千物理学家,包括中学教师(物理)在内,每年各大学毕业只二百人,而战事如无线电、潜水艇侦查、内燃机等等均需物理人才,故战时大学训练物理每年毕业生增至一千二百人,至今其中三分之二在军队中工作,三分之一在工厂中工作(依勃拉格在英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演讲)。以中国幅员之广,人口之众,百姓之穷,战时、建国到处需人。在遵义,我们举目社会上应改进之事正多。譬如此间枇杷只是一张皮包了一粒骨,每个学园艺果木的人应当自己负责起来把它改良。此外如人民衣着的褴褛,农夫依天吃饭,不讲卫生,以蚤虱之多,识字之少。所谓范文正公当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此是诸位分内之事,责无旁贷的。诸位除掉了是一个专门有训练的人,为一个教员、学士、电机工程师、生物学家、果树专家外,同时亦是一个国民,所以在这一方面你们既是大学生亦有比普通人民较大的责任。
在现代世界你们得认清三点:
(一)知先后。军事第一是我们现在的口号,此在战时各国皆然,为夺取胜利。丘吉尔和罗斯福在三年前魁北克会议的时候,他们决定一桩重要的事就是先击败德国再打日本,无论此原则是否合理,但同时打败二强敌是不能的,所以必得要分先后。抗战如此,建国如此,我们不能不分最要与次要的,比如苏联在抗战前以集体农场康拜因中小麦蚀耗之大,科学院集十四个研究所之力,花一年工夫把这问题解决了。小而言之,一个学校、一家公司甚至一个人的做事、读书统要有先后,然后能计划。《大学》里头一章就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二)明公私。在抗战时候道德堕落,这是古今中外一律的事。但若能赏罚严明,公私有别,则道德不致十分堕落。如英国抗战时期谁也不能发国难财。近来报上所载我国贪污之案层见叠出,甚至财政部总务司长王绍齐、直接税局局长高秉坊、中央银行业务局长这类人也竞监守自盗,舞弊上千万。诸君看了报自然莫不痛心。但是诸位要晓得,在有一个时期这类作弊的人也是和诸君一样从大学刚毕业极清白纯粹的大学生。因为贪污之层见叠出,所以一般人以为官是做不得的,财是不能发的,这可大错了。做公务员就是官。我们就希望顶好人才、顶廉洁的知识阶级去做官,惟有这样,公家的事才能办得好。中国那么穷,我们就希望大家绞尽脑汁来做发明,办工厂,开农场去发大财,惟有这样国才能富,民才能强。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做官,能发财,但不希望你们做了官再去发财。为做官而发财是没有不贪污的。美国的斯退汀纽斯辞掉了十万元收入的美国钢铁厂经理而去担任年薪一万五千元的副国务卿,并且把所有各大公司的公司股票统统脱手。英国丘吉尔以前做财相的时候,第一桩事亦是把他所有的股票售去(而我们过去做部长的往往兼了许多大公司和银行的董事长,这是瓜田李下,要不得的)。惟有公私分明而后贪污才能绝迹。
(三)辨是非。浙大过去的校训是“求是”。我们应该只知是非,不管利害。此话说来容易,要实行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你们在出校门以前恐怕已经觉得是非和利害有时会冲突的。譬如你要就业,你本已答应一个中学去教书,聘约也签了,旅费也收了,你要动身的时候忽然接到一个公司的邀请,要你去当副工程师,不但薪水丰,而且出路好、朋友多。你是不是会毁弃已成之约,借口说母亲病重,或是身体不好要到重庆去呢?到那时候你们是否尚能把是非的观念放在利害的观念上面呢?君子、小人之别只在此一念之别。近世科学之能发扬到如目今现状,就是因为先哲布鲁诺、伽利略等不避艰险与中世纪宗教恶势力奋斗成功的。我们学术界事事落人之后而史学尚足有表现,亦是古代的太史能不避斧钺秉笔直书。春秋时候崔子杀掉齐庄公,齐太史就书“崔杼弑其君”。崔子杀太史,其弟继起而被杀者二人,但齐国太史均起而直书,使崔子没有办法。这种只顾是非、不顾利害的精神是每个浙大毕业生应具有的。
致青年:1945年7月1日在遵义,竺可桢对浙大毕业生演讲《大学生之责任》,谆谆告诫他们,“万勿存心只要懂了一点专门技术,以为日后谋生的地步,就算满足”。此文根据这一演讲整理。从1936年到1949年,竺可桢当了十三年浙江大学校长。在连绵起伏的战争夹缝中,在跋涉五千里、历经五省、旋易校址、颠沛流离的恶劣环境下,竺可桢居然奇迹般将这所接手时只有文理、农、工三学院、六个学系的大学办成了拥有文、理、农、工、法、医,师范七个学院、二十七个学系的大学,成为当时全国学科专业最完整的两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十三年的大学校长生涯使竺可桢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大人物。
P43-46
有梦青年请读《青年梦》
最近,举国皆话“中国梦”。这是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望。
其实,“中国梦”取决于青年梦、少年梦。因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应该是最富有梦想的,青少年是否富于梦想大概也折射出国家的前途。多年前读过梁任公之《少年中国说》,其中有令人振聋发聩之言:“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然举国之少年何以为真少年?至少当有丰富的青年梦、少年梦。
让国家充满希望的青年梦一定是面向未来的。梁启超还说道:“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少数留恋自己既得利益的人一定保守,惟知照例。而多数人、多数热血青年要想国家和自己的前途更美好,一定要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才敢进取,才敢破格,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于己于国均如此。年轻人当仔细想想,对家与国的未来,你们负有独一无二的责任!而责任源于你们对未来的梦想。
让国家充满希望的青年梦一定要辅以自觉、奋斗精神。陈独秀言:“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没有自觉、奋斗精神,梦也不过是虚幻的。他敬告青年:“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大概也应该是众多青年为实现自己梦想而为之奋斗的。 让国家充满希望的青年梦一定要体现中国之精神。胡适讲少年中国之精神:“少年的中国,中国的少年,不可不时时刻刻保存这种批评的、冒险进取的、社会的人生观。”近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举措正是体现了批评和进取精神。未来的中国青年之梦如果充满开放、改革、批判、进取的意识,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倒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方能实现。
上面所引的那些话,都可在《青年梦》这本书中找到。书中还有其他很多先贤、革命者的梦想。尽管他们的梦想并未在他们的时代变成现实,但那些梦想也永远值得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记住。记住了,我们便可把那些先贤、先哲、先烈的梦变成真正的“中国梦”!
“中国梦”一定是由每个中国人自己的梦组成的,丰富多彩的个人的梦也就构成伟大的“中国梦”。诚如习近平总书记言:“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应该有梦。马云也鼓励年轻人说:“我们是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我们在一起就是想一起做些不平凡的事。我们在努力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我们在努力尝试,改变。我们平均年龄只有26岁,这是个犯错误的年龄。我们一直在犯各种错误,并以此当作我们的财富在积累。”马云之意在于,平凡的人要敢于有梦,敢于改变。梦想不害怕犯错误。
每一个有梦想的青年人都应该有事做,有所期待。俞敏洪讲过三件让人幸福的事情: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有人爱,不仅仅是被人爱,而且有主动爱别人爱世界的能力;有事做,让每一天充实,事情没有大小,只有你爱不爱做,不爱做的事再大也没有意义;有所期待,生活就有希望,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期待明天,期待阳光,人就会从卑微中站起来拥抱蓝天。
马云和俞敏洪与今天的青年人算是同时代的人,他们是当代很多青年人的楷模。他们的体会正是对总书记所言最好的诠释。他们的那些话,他们的梦想也可以在《青年梦》这本书中找到。
梦想未见得要惊天动地,否则容易变成虚无缥缈。让梦想落地,让梦想成真。其实也很简单:脚踏实地。于青年人而言,尤为重要。
我把《青年梦》这本书推荐给年轻人,因为此书从更大的时间尺度向大家展示“中国梦”。同时,它能够给年轻人很多启迪,能够引发大家思考,能够丰富青年人的梦想,并有助于使你的人生出彩。
有梦青年请读《青年梦》!
李培根
二〇一三年六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