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是美国陆军上将马修·邦克·李奇微的回忆录,主要反映李奇微对于美国政府在二战后在军事上的策略和政策的一个反思。本书用很客观的语言,实事求是的分析了美国的立场及战争的局势。李奇微是二战后美国军界一位传奇并富有争议的人物,毁誉参半。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切应由历史去评判。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奇微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马修·邦克·李奇微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奇微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是美国陆军上将马修·邦克·李奇微的回忆录,主要反映李奇微对于美国政府在二战后在军事上的策略和政策的一个反思。本书用很客观的语言,实事求是的分析了美国的立场及战争的局势。李奇微是二战后美国军界一位传奇并富有争议的人物,毁誉参半。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切应由历史去评判。 内容推荐 《李奇微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是李奇微关于朝鲜战争(中国方面称“抗美援朝”)的回忆录。与许多西方作者不同的是:作为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的战地总司令,李奇微身临其境,亲历了这场战争的残酷,这一点是其他类似著作作者不曾有过,也不可能拥有过的经历;另外在其回忆录中,马修·邦克·李奇微并未过多谈及中国方面的情况,而是在书中对美国当时的亚太政策的失误,特别是对当时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进行了充分的反思与介绍,这也是其他写过“朝鲜战争”这个题材的西方作者所从未有过的,同时亦是《李奇微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最大的看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黎明静寂之地 ——暴风雨来临的前兆 第二章 挑战与应战 ——史密斯特遣队的英勇抵抗 第三章 联合国军在进攻 ——仁川登陆和突出重围 第四章 鸭绿江畔大祸临头 ——中国人参战陆战第1师且战且退 第五章 命令改变 ——我接手第8集团军——重鼓斗志——转入进攻 第六章 总统与将军 ——麦克阿瑟被免职——前因后果——中国人被赶了回去 第七章 停战谈判和相持 ——在山岭上苦战——敌人的本性 第八章 最后几个月 ——战俘骚乱——克拉克接替了我的职务——签署停战协定 第九章 问题与答案 ——麦克阿瑟辩论的意义——军事与政治影响 第十章 总结教训 ——已汲取的和未汲取的——这些教训对于我们寻求和平的意义 朝鲜战争大事记 附录 试读章节 对朝鲜半岛的地理、历史、气候、经济总量及其人民一无所知的人,根本无法完全理解朝鲜战争。 半岛的脊梁——太白山脉沿日本海海岸自北向南延伸,将朝鲜半岛天然一分为二,但无论在地理上、战略上、经济上还是种族上,朝鲜都是个统一的整体,如同人的四肢之于身体,每个部分都不可或缺。用三八线把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纯属偶然,至今也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出是谁最早建议这样做的,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仅仅是为了军事上的便利,而且这对于当时的军事学家来说也是小事一桩。 其实三八线根本不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边界,因为它既不能用作军事防御,也不具有任何历史意义。居住在三八线以北和以南的朝鲜人语言和饮食相同,服饰和习俗无异,而且还怀有同样的民族自豪感。 尽管历史上曾遭受别国的侵略和奴役,但朝鲜在它的人民心中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且朝鲜人民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自己管理国家的事务。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朝鲜半岛多灾多难,有史以来几乎就一直是个战场。俄国和日本都曾不顾国际承诺,试图吞并朝鲜半岛。尽管美国政府多次保证会在朝鲜遭受袭击时提供援助,但在1950年6月以前,美国从未在这个弱小王国遭受不幸时施以援手,把它解救出来。 朝鲜半岛全长约600英里,就象亚洲大陆伸出的一根短粗的拇指。它正对着日本四大岛屿中最南端的九州,中间只隔着狭窄的对马海峡。极易招致对岸的入侵。从朝鲜半岛的重要港口釜山到日本内海的门户下关,航程只有100英里多一点。朝鲜半岛位于亚北极区的日本海和亚热带的黄海之间,这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个国家有着极端温度的原因。尽管朝鲜位于温带,与肯塔基州在同一纬度上,但在其北部6000英尺高的陡峭山岭上,冬季严寒时气温可达华氏零下50摄氏度;而在南方的稻米之乡,夏季的酷热让人透不过气来。步兵会遇到各种严峻的考验:厚厚的积雪,泥泞的道路,夏日的倾盆大雨,冬季的致命严寒……不过,这里也有绿油油的稻田,土地肥沃,景色明媚,美不胜收。 恶臭是朝鲜的一大特色,令每名军人都记忆深刻。这里用人的粪便给作物施肥,还用各式各样的桶,以及漏粪的破车装运这些肥料,使乡村的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臭味,让人从一开始就打心眼儿里觉得反感。 朝鲜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在南方低洼地区,草木等自然植被早就遭到砍伐。当成柴火、食物和饲料。现在那里生长的植物主要是一种矮小多节的灌木。这种灌木不好生火,也没什么绿茵,而且过于矮小让人几乎无处隐蔽和藏身。生活在南方的村民们用树枝在地上到处划拉,把所有能生火的东西都搜罗起来。他们把每种可燃的垃圾、树根、枯枝、稻草、破布等等都收集贮藏起来生火。村里路旁的明沟就是敞开的下水道,这也是随处可闻的恶臭的根源之一。猪是这里主要的家畜。在污秽难言的垃圾堆中到处溜达。心怀警惕的饿狗连最令人恶心的粪便、下水也吃得狼吞虎咽。小孩子们穿着方便随时解手的小开裆裤在屋外玩耍。 南方的水稻收成很好,朝鲜人还种了很多大白菜,这种菜常常长得比较老,收获后放在大坛子里腌成泡菜,和鱼头及其他佳肴一起烹调,是朝鲜人日常的主菜之一。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这种食物实在难以下咽,但却符合朝鲜人的口味,而且确实富含维生素。 这里的村舍都很矮小,陈设简陋,仅靠透过油纸窗户的太阳光来照明。南方平整的土地都已经成了耕地,而且到处都有人居住。 朝鲜是工业区,但粮食很大程度上依靠南方供给。这里的崇山峻岭之上耸立着四季常青的参天大树,陡峭的花岗岩绝壁直立如削。在群山之间、大海之滨信步或自空中乌瞰,这块土地总体来说还是很美的。当夏日渐渐离去,生长着茂密阔叶林的太白山麓披上几抹金黄,满眼是绚丽的红棕色。抬头仰望,碧空万里无云,极目远眺,大海深邃而清澈。 然而,在朝鲜半岛的最北部却是一片令人生畏的景象,尤其是冬季,从遥远的中国东北的不毛之地形成的暴风毫无预兆地呼啸而至,漫山遍野的积雪可达10英尺厚。由于山脉一直伸向鸭绿江,朝鲜在这里是真的被分隔开了,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要翻过人迹未至、无路可行的座座险峰来保持一条稳固的战线或者相互之间的联络,无异于痴人说梦。全国的道路都蜿蜒曲折。而且每条路之间都相距甚远。丘陵地带尽是羊肠小道,人员和马匹只能一个接一个地通过。这里的森林是敌人徒步行军极好的隐蔽,而高度机械化的军队不敢进入无路可行的山地,那里数不清的峡谷、令人苦不堪言的道路还有如刀削般陡峭的山岭会令他们寸步难行。中国军队习惯了各种极端恶劣的天气,也习惯于忍饥挨饿,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他们没有装甲部队,炮兵也很少,没有复杂的通讯手段,轻装只携带手持轻武器,因而在这里掌握了选择机动和隐蔽的主动权。 我们对地形一无所知,想要用的地图又错误百出,这显然对敌人更有利,熟悉地形也成了他们的一种秘密武器。我们寻找的道路常常不存在,或者找了半天结果只是那些靠轮子行进的车辆根本无法通行的小路。 与朝鲜的地形不同,朝鲜人民非常热情好客,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善良温顺的百姓。经过适当的训练,他们也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士兵。他们是俭朴的农民,也是狂热的爱国者。他们对日本人满怀仇恨,对残暴的日本警察记忆犹新。朝鲜人像爱尔兰人一样富有个性,也像爱尔兰人一样不可能接受被迫的国家统一。他们没有受过自治教育,也很少使用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所以,在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重重困难。他们不熟悉我们的习惯,我们也未能通过协调来突破语言障碍,再加上我们在与他们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往往比较草率,使得彼此的合作极为困难,在面临致命危险的压力来不及制订计划或草案时更是如此。 P2-4 序言 来自对手的思考 本书是前美国陆军四星级上将马修·邦克·李奇微关于朝鲜战争(中国称“抗美援朝”)的回忆录。 马修·邦克·李奇微是二战后美国军界的一位传奇并富有争议的人物,赞扬他的入认为,如果没有李奇微,那么所谓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最后的结局很可能就是跳大海去喂鱼了;贬低他的人认为,李奇微在战略方面过于谨慎,他只是基本守住了战前的分界线,而未能将战果进一步扩大。关于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我们不加以讨论,而应由历史及读者去评判(这恰如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 今年是中国所称的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同时也是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所称的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所以,在进行了慎重的选择后,新华出版社选择了这部著作翻译出版,为的就是让读者能够了解一下我们的对手、特别是最直接在战场上的对手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有时候看一看或听一听我们的对手的看法,无论是作为专业的研究人员还是普通的读者,会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与思路。与许多西方作者不同的是:第一,作为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的战地总司令,李奇微身临其境,亲历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在战争中其胸前始终挂着一颗手雷的那张经典照片就是很好的佐证),这一点是其他类似著作作者不曾有过的、也不可能拥有过的经历(例如《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的作者贝文·亚历山大,虽然在当时也是美军的随军记者,但其所站的高度远无法与李奇微相比);第二,在其回忆录中,李奇微并未过多谈及中国方面的情况,而是在书中对美国当时的亚太政策的失误、特别是对当时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进行了充分的反思与介绍,这也是其他写过“朝鲜战争”这个题材的西方作者所从未有过的,同时亦是本书最大的看点。 当然,由于作者的身份和其价值观的局限性,书中难免有些观点过于主观,这些情况出版社在翻译和编辑过程中尽量进行了处理,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读者理解。 李大光 国防大学副教授、著名军事专家 书评(媒体评论) 今年是中国所称的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同时也是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所称的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所以,在进行了慎重的选择后,新华出版社选择了这部著作翻译出版,为的就是让读者能够了解一下我们的对手、特别是最直接在战场上的对手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有时候看一看或听一听我们的对手的看法,无论是作为专业的研究人员还是普通的读者,会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与思路。 李大光 国防大学副教授、著名军事专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