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银春编著的《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内容介绍: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矛盾最高的斗争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的、最暴力的手段;也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中国是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度。数千年间,发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战争不计其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马银春 |
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银春编著的《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内容介绍: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矛盾最高的斗争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的、最暴力的手段;也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中国是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度。数千年间,发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战争不计其数。 内容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数不清的战役中,以弱胜强的就占了很大一部分。马银春编著的《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中,作者精选了36场经典的战争,这些战争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扭转乾坤,改变命运的作用,还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这36场战争中,作者能看到西楚霸王项羽、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清太祖努尔哈赤等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帝王;也能看到孙武、吴起、白起、韩信、廉颇、乐毅等一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兵法家,还能看到姜尚、诸葛亮、鲁肃、荀彧、郭嘉、谢安等一批谋臣的身影;更能看到田横、张巡、徐远、南霁云、文天祥、袁崇焕等忠贞义士的慷慨与悲壮。 《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是一本中国历史战争选编。 目录 商周时期 第一场 牧野之战 ——开创以少胜多战役之先河 春秋战国 第二场 柏举之战 ——春秋末期规模最大的战争 第三场 阴晋之战 ——给秦国一个下马威 第四场 伊阙之战 ——吹响秦国进攻东方的号角 第五场 即墨之战 ——一千头火牛的胜利 第六场 鄗代之战 ——赵国的名誉之战 秦汉时期 第七场 巨鹿之战 ——秦帝国的终结者 第八场 彭城之战 ——一场带有遗憾的战争 第九场 井陉之战 ——大汉王朝的前奏曲 第十场 潍水之战 ——楚河与汉界的对峙 第十一场 昆阳之战 ——历史进入东汉时间 第十二场 赤亭之战 ——给羌人点颜色看看 三国魏晋 第十三场 官渡之战 ——真英雄与伪英雄的较量 第十四场 赤壁之战 ——曹操的统一梦彻底破灭 第十五场 夷陵之战 ——三国鼎立的开端 第十六场 凉州之战 ——为西晋统一中国扫除障碍 第十七场 淝水之战 ——赢得最潇洒的一场战争 第十八场 金乡之战 ——以诈术巧取河南 隋唐五代 第十九场 浅水原之战 ——唐开国后的第一战 第二十场 虎牢之战 ——李世民一役擒两王 第二十一场 蔡州之战 ——一次奇袭取得的胜利 第二十二场 奉天、灵台之战 ——大唐与吐蕃的较量 第二十三场 睢阳之战 ——爱国忠臣的悲壮诗篇 宋元时期 第二十四场 六合之战 ——落花流水春去也 第二十五场 护步达冈之战 ——大辽亡国的征兆 第二十六场 和尚原之战 ——金人南侵中最惨的失败 第二十七场 顺昌之战 ——南宋抗金的第一次胜利 第二十八场 郾城之战 ——宋军虽胜尤败,金军虽败尤胜 第二十九场 采石之战 ——一场 由书生领导的战役 第三十场 崖山海战 ——一个王朝的命运悲歌 明清时期 第三十一场 鄱阳湖之战 ——“明代版”的赤壁之战 第三十二场 白沟河之战 ——叔叔和侄子的生死决战 第三十三场 浑河之战 ——以四人对八百人的战役 第三十四场 萨尔浒之战 ——后金转守为攻的起点 第三十五场 宁远之战 ——大明王朝最后的荣誉 第三十六场 清征达瓦齐之战 ——靠二十二人取胜的战役 试读章节 时代背景 第一次读牧野之战时,笔者还在读小学,由于年纪小,没有弄明白到底是讲什么,而且当时课文的名称也不叫“牧野之战”,好像叫“武王伐商”。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的一幅插图,画面上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举着兵器正在和着装整齐的士兵在作战。长大以后,才明白那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一场战争。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周”的小国王。公元前11世纪是周崛起的世纪。在此之前,一个叫“商”的王朝统治中国已有600多年了。600年间,他们创造了足以为荣的辉煌,铸造精美青铜器,改进文字,创新制度,似乎一切还会照旧,一切都会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但是,一个女人改变了一切,她就是妲己。在她的迷惑下,商王朝最后一个王帝辛,开始走上一条祸国殃民的不归路。他设酒池、肉林供自己享用,搜刮民财建豪华宫殿,以酷刑诛杀忠臣,这些做法引起了天下人的强烈不满,一场即将席卷商王朝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此时,处于商王朝西北边陲的小诸侯国“周”,经过周文王50年的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大,天下归心,到周文王逝世时,周朝的实际控制面积已达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因此,“周”成为了推翻商朝统治的最主要的一支力量。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对外结交盟友。他以吕望为军师,弟弟姬旦为国相,又把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贤才招入自己的队伍,一时间,周王朝的权力中心出现了人才荟萃,蒸蒸日上的政治局面,他们采取了联合诸侯国,孤立商王朝的策略。也就这一时期,商王帝辛更加荒淫残暴,穷奢极欲,以致众叛亲离,民怨四起。周武王迅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都城由丰迁至镐(今陕西西安),并以此为根据地,准备发动对殷商的全面进攻。人物评析 姬发,周文王姬昌次子,西周第一代帝王。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l世纪消灭殷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期间,他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自周武王建立西周到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国所灭,周朝共经历了37代天子,800多年的统治。需要说明的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称为“东周”。 吕望,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姜子牙,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关于他的生辰年月史学界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他出生在殷朝庚丁八年(前1211);于周康王六年(前1072)卒于国都镐京,享年139岁。相传他是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其始祖四岳伯夷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姓。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时当过屠夫,开过酒店,以此来补贴家用。但他人穷志不短,始终勤奋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为国施展才华。有周一朝他是历经了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四朝元老,同时,他还是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他的著作《太公兵法》被誉为奇书,对后世兵法家影响极大。 商纣王,名受,年号帝辛,商王乙的小儿子,后世人称“殷纣王”。“纣王”并不是他正式的帝号,是后人强加在他头上的恶谥,纣是一种侮辱性称呼。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残忍捐义日纣”。用一句现代话来说,就是凶恶的坏蛋。据正史记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有两个主要的敌手,就是西部的周国和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力强盛。后来,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在其统治后期,居功自傲,刚愎自用,不听大臣劝告,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帝辛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去世,在位近30年。。交战过程 公元前1046年一月二十六日,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精锐武士三千人,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二月二十一日,这支部队抵达黄河岸边一个叫孟津的地方,开始与事先商量好的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组成了一支总数达4.5万人的联合部队。联军于二月二十六日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省辉县西北)折而东行。二十七日清晨,在距离商王朝的国都朝歌不远的地方,周武王下令部队停止前进,他要在这里做最后一次战前总动员,周武王庄严誓师,他历数商王帝辛的种种暴行,号召全军战士同仇敌忾,消灭商纣王,为天下除害。在现存的典籍《尚书》中,这篇誓词被记录了下来,文中写道: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日:“逖矣,西土之人!”王日:“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王日:“古人有言日:‘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恰逢甲子日时的黎明,周武王率领军队来到商国都城郊的牧野,举行誓师。武王左手拿着金色大斧,右手挥舞着白旄,说:“辛苦了,跟随我伐纣的各部将士们!”武王说:“啊!为伐商大业而聚集在这里的国君和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们,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友国的同志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开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们正式宣誓!”武王说:“古人说:‘母鸡不报晓;若母鸡报晓,说明这户人家就要会衰落了。’现在商纣王只是听信妇人的话,轻蔑地抛弃了其祭祀之职,对祭祀的大礼不闻不问,轻蔑地抛弃他同族的从兄弟,不加任用;对于那些犯了重罪逃犯,又是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使用,让他们作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今天决战,我们的阵列前后距离,不得超过六步、七步,要保持整齐,不得拖拉。将士们,要努力啊!我们阵列左右距离,不要超过四伐、五伐、六伐、七伐,要保持整齐,不得畏缩不前。努力吧,将士们!希望你们威武雄壮,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前进吧,向商都的郊外前进。在战斗中,不要阻止来投降的人,要用他们来加强我们自己。努力吧,将士们!你们如果不努力,那你们自身将受到敌人的刑戮。” 誓师完毕后,联军继续前进。二十八日拂晓,联军到达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商王帝辛惊闻周军来袭,一下子没了主意,因为,此时商军主力远在东南地区平叛,无法即时征调,他只好把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一同集中起来,开赴牧野迎战。《逸周书·克殷》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记载的: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由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商军迅速崩溃。子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子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P3-7 序言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矛盾最高的斗争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的、最暴力的手段;也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中国是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度。数千年间,发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战争不计其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过:“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里,我们不去推敲这句话是否准确,就从毛泽东本人的观点看,战争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一场战争不仅是军队规模,军事装备的比拼,更是人与人之间智慧与勇气的较量。一场大战结束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存在服不服的问题。 在人们的观念里,战争往往是强者主导的游戏,强者会打败弱者,多数会战胜少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由于个人智慧的充分发挥,弱者一样能够打败强者。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数不清的战役中,以弱胜强的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本书中,我们精选了36场经典的战争,这些战争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扭转乾坤,改变命运的作用,还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这36场战争中,我们能看到西楚霸王项羽、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清太祖努尔哈赤等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帝王;也能看到孙武、吴起、白起、韩信、廉颇、乐毅等一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兵法家,还能看到姜尚、诸葛亮、鲁肃、荀或、郭嘉、谢安等一批谋臣的身影;更能看到田横、张巡、徐远、南霁云、文天祥、袁崇焕等忠贞义士的慷慨与悲壮。 可以说,这36场战争的背后就是一部中国史的浓缩。他们是提纲,中国历史的枝节就是从这里分出的。在这些战争里,很多是对一个王朝建立或转折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如:牧野之战、巨鹿之战、昆阳之战、淝水之战、崖山之战、鄱阳湖之战、白沟河之战。在写作上,笔者对36场战争在篇幅上予以了不同侧重,有的侧重交代战争的过程,有的在战争背景上花费了很大笔墨,有的则对战争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剖析。不管如何安排篇幅,目的就是让本书更利于读者全面了解这些战争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当然,还有战争中所蕴涵的高超智慧。这些智慧不仅对古代中国产生了影响,也对近代中国产生过巨大作用。据说,毛泽东就曾对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十几次战役做过深入的对比研究,并灵活运用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很多经典战例。现在,这些古老的战争智慧早已成为植入中国人精神深处的宝贵财富。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有30多年未经历战争,但没有战争不代表可以忘记战争,特别是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当中,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或许唯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去实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