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编著的《君还记得我否》讲述了:林琼是某省十级大地震中幸存的孤儿,被部队收养,医生发现她在军事部署方面极具天赋,经本人同意,医生在她大脑中植入芯片。从此,林琼自地震阴影中走出,并迅速成长为一名非常出色的上校。某次军队科技部黑入金国调查局电脑档案库,林琼不禁被其中一位才貌双全的组长所吸引。于是,她找了一个工作理由到金国去找令她魂牵梦绕的荣大洋。美丽出众、身手不凡的林琼也很快吸引了大洋,两人很快坠入爱河。此时他俩的恋情也被军方获知,恰巧在一次执行紧急任务时,林琼受伤被运回国,被取出头脑中的芯片,失去了记忆。三年后,两人居然再次重逢,只不过任大洋如何努力,也唤不起林琼的记忆,而林琼却再次爱上了大洋……
亦舒编著的《君还记得我否》讲述了:他终于接触她腋下那一角像丝缎般柔肤,他泪盈於睫,他没有想到还有机会爱人与被爱。他的手伤感得颤抖,他们也许是世上最寂寞的两个人,他失去妻子与胎儿,她则连父母是甚麽人也不知道。《君还记得我否》可视为亦舒将小说主角从都市白领转为国际军事人物的一个大胆尝试
全部建筑物已化为瓦砾,人畜活埋,存活的人刹那问失去所有,不是蹲着痛哭,就是呆若木鸡。
军队在余震危险中不眠不休地救亡。
到第三天,经验告诉他们,奇迹不是没有,但是埋在地下的人存活机会已经渺茫。
他们开始闻到臭味,接着,整个空气就弥漫着死亡味道。
在军用帐篷内,灰头灰脸的记者群焦急等待消息,叫他们灰色的不止是恶劣凄凉心情,而是塌下楼房的尘土。
一个女记者轻轻说:“据一个老人说,地震之前,他看到成千上万青蛙过马路。”
“有个大妈说,井里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这不都是先兆吗?”
另一个记者说:“我肚饿,谁还有带来的热能饼干?”
“都已吃光光。”
“问军队要粮食。”
“你好意思添乱!”
不料这时已有年轻军人捧着一大盒方便面进来,交到记者们手中。
“不用这么多——”记者们嚅嚅道谢。
接着,军人又放下一壶热水给他们泡面。
大家蹲下就这样吃起来。
这批由大城市赶来采访的记者从大学新闻系毕业,迄今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末日般场面,这个经历可能改变他们一生。
他们在营帐里的睡袋休息。
第二早,天甫亮,有人叫醒他们:“找到生命迹象!”
记者们翻滚着挣扎爬起,用水漱口,奔出去采访。
他们颠簸地走了十来分钟,看到大队救护人员在瓦砾底抬出一具具小小躯体,均用湿布蒙着头脸。
他们听到呻吟声。
活着!
记者们不自觉流下眼泪,想趋前,被军人拦住。
“挖到什么?”
“好像是一间幼儿园,已经找到十多名三至五岁孩子。”
“可有大人?”
“没有。”
“多少生还?” “奇迹,全部生还,医生说,有三名或要截肢。”
那边有人叫:“底下还有,我下去。”
记者们在晨曦中屏息等候。
不久,看见一个小小的软绵绵身躯被人自坑内托起。
啊,已无生命迹象,泥灰色小小四肢像破娃娃一般轻轻摇晃。
有记者泪流满面。
那军人自坑内爬出,看到情形,不禁颓然。
这时,忽然发生一件奇事,那娃娃蓦然睁开双眼。
大家一愣,欢呼起来。
但是他们随即感到地下震动,人人站不稳跌下,余震再来,他们慌忙走避。
云省林县十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近六万。
灾区孤儿,约有五千名,大部分有亲人认领,不能辨认身份的只属少数,军方决定替他们在身体较隐蔽之处做一个小小文身记认,以免走失或遭到拐卖。
军营野战医院由一位姓申的女医生主持。
她一直留到灾难发生后一年。
这一年工作十分艰辛,她都可以乐观、坚毅地带领手下熬过,取得成绩。
一个秋日,阳光十分好,天气干燥,申大夫走到广场,看到一个小小人独自坐在长椅上看风景。
“林琼,”她叫孩子,“过来。”
看护回答她:“林琼仍不说话。”
申大夫恻然:“可会哭?”
“很乖,从来不哭,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怕黑。”
“检验报告怎么说?”
“一切正常,如有巨响,她会抬头注视,但是言语这回事,她如果不加以练习,长大很难流利说话,我们下月即将撤退,这小女孩——”
林琼这个名字,由申大夫建议,林县是孤儿家乡,琼是美玉的意思。
“小琼可有朋友?”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