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勤与母亲对坐良久,打不开僵局,气氛异常沉闷。
文家为经济烦恼,已经很久很久。在勤勤的记忆中,每当过年,父母亲就这么在书房对坐发呆。
到最后,父亲会叹一口气站起来,取过外套出去想办法。回来的时候,问题有时可以解决,有时不能。待他去世之后,他坐过的位置,便留给勤勤。
此刻轮到母女相对无言。
勤勤沉不住气,问母亲:“倘若我们只剩下一千块钱,要来干什么好?”
文太太点着一支薄荷烟,吸一口。
“买过年小菜要紧。”
“那还不如买一盆昙花回来写生。”
“你父亲是大文豪,你是大画家,以致文氏两袖清风。”
勤勤学着父亲的样子,叹口气,站起来,取了外套:“我出去想想办法。”
文太太忍不住笑出来。
“你上哪儿去,你有啥子办法?”
“我到瞿伯伯那里去。”
“他已经仁至义尽了。”
“箱子里还有一幅《石榴图》可以给他鉴定。”
“统统不是真迹,你别去烦他。”
“同他聊聊天也好,瞿伯母做的芝麻糖一流,游客问她买呢。”
“速去速回。”
勤勤打开樟木箱子,在几十轴国画中找一遍,认出《石榴图》,放进一只长布袋,背着出门。
安步当车走了半小时,才到古玩字画店林立的翰林街。
勤勤还没有走近,如意斋的老板娘便看见她,连忙转头同丈夫说:“文少辛的女儿又来了。”
瞿德霖笑:“有没有带着画?”
“有。”
“这次不知是瓶菊图还是怪石鱼鸟。”
瞿太太也笑。
“也许是枯木喜鹊,要不就是芭蕉石竹。”
瞿德霖说:“真不知文少辛生前哪里买来这许多假画。”
“你呢,”瞿太太问,“你的假画又从何而来?”
“去把芝麻糖拿出来,还有,泡壶好茶,招呼客人。” 文勤勤站在如意斋对街,正在发呆。
彼时暮色苍茫,她意志力有点薄弱,到底开口求人难。是,她年纪轻,碰钉子无所谓,但登门求借,想想面孔就涨红了。
犹疑许久,吁出一口气,低下头,过马路呢还是不过?
只听得有人叫她:“文勤勤吗?怎么过门不入?”
一抬头,看到瞿德霖胖胖身形,站在店门处正朝她招手呢。
勤勤笑,急急走过去。
瞿德霖看店的时候,为着增加气氛吸引游客,习惯穿唐装,一到放假立刻换上西装,恢复自我,非常有趣。
“我正在想,你今年怎么还没来?”一出口,瞿德霖就知道讲错话了,连忙顾左右而言他,请勤勤入店。
勤勤只装听不懂,但一双耳朵却立时三刻涨得通红,烧得透明,出卖了她。
瞿太太捧出茶点招呼客人。
“勤勤,你毕业没有?”
勤勤点点头:“九月毕的业。”
“可找到工作?”
“在一家杂志社做设计。”
“那很好呀,凡事有个开头。”
但是薪水一个人用都绷绷紧,勤勤不好意思地笑笑。
瞿德霖真是个知趣的好人,自动开口:“来,让我们看看这是幅什么画。”
每年他都这么说,每年看完了画,他总是写张五千块支票给勤勤,画,暂寄他那边,有人要,再算价钱。过了三两个月,他会把画退回给文家,但支票之事,不了了之。
五千元,三五年之前,还可以派个用场,现在,连瞿德霖都不好意思,当做善事,也嫌寒酸,但他是个小生意人,习惯锱铢必较,是以心情有点矛盾,搓着手呵呵笑起来。
勤勤有点凄酸的感觉,大了,大学都毕业了,却没有能力照顾一个家,要到处举债。一颗芝麻糖卡在喉咙里,也不知是苦是辣,一时作不了声。
这时候“叮”的一声,有人推开玻璃门进店来。
瞿先生连忙去招呼客人。
勤勤把额前碎发拨开,咳嗽一声。
瞿太太说:“来,喝口热茶。” 勤勤怪不好意思:“妨碍你们做生意。”
“小年夜,啥人来买古玩,来,给我看看你那幅画。”
瞿太太跟着丈夫那么多年,也俨然像个行家,她看准勤勤不好意思,于是主动出声,不过几千块钱,打发了她走,何必叫人坐着干等。
勤勤说:“是一幅《石榴图》。”她把背囊解下,取出画轴。
“令尊就是喜欢八大山人。”
瞿太太并不打开画,随手搁在案头,却拉开小小花梨木书桌的抽屉,取出一叠薄薄的钞票,交给勤勤。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