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深秋,中国的半壁江山沦陷敌手,沦陷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位身着八路军军服的中年军人,带着秘书和报务员,由一个班的战士护送由北向南进发。当路过一个小村庄时,天色已晚,战士们又累又饿,他们就在这个农家小院的门前停了下来。一个战士上前“梆梆梆”地敲门。门打开了,一位老汉含着旱烟袋走了出来。原来是八路军来到自己的家门口,老汉立刻热情地把同志们迎进了门。进门后,中年军人观察了一下环境,又看了看房屋和小院后,问:“老人家,这里是什么地方?这个村叫什么名字?”
老汉平时就不爱说话,这时他吧唧吧唧着嘴,把手上的旱烟袋往脚底板上磕了磕,说:“我们这个村子叫曹家村,你们刚才经过的那个土坡就是著名的古战场垓下。当年淮阴侯韩信同楚霸王项羽在此一决雌雄。我们这里的人们一直引以为豪哩。”虽然老汉不爱说话,但还是想在外人面前炫耀炫耀自己的家乡。
“嗨,这里还是一处名胜古迹哩!”
由于几天来的急行军,战士们极度疲劳,晚饭后,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秘书把伙食费送给老汉,老汉硬是不要。正当秘书和老汉推让之际,那位中年军人走了过来。
中年军人从宋秘书的手中把钱接过来说:“老乡,你一定要拿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卖公平是我们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纪律,你不能让我们违反纪律吧?”说着,硬把钱放在了老汉的手中。
老汉没有办法,只好接过钱。他在老伴耳边小声地嘀咕了几句。老伴点了点头,就在小姑娘的耳边轻轻说道:“走,我们去给子弟兵们炒花生去。”说完就去了厨房刷锅、生火,随后就去外面取沙子了。
小姑娘才八九岁,听完话,就一蹦一跳地向堂屋奔去。小姑娘站在一个凳子上,双手握住一根竹竿,向着房梁上吊着的三个用稻草绳编织的大草包中的一个用力地捅去,大草包摇晃起来。随着小姑娘一下一下用力地捅,大草包里的花生断断续续地向下掉。小姑娘一看这样哪行啊!这可不是自己平时偷花生吃啊。小姑娘灵机一动,就将镰刀绑在竹竿上,用力地一割,把系花生的草绳给割断了,花生包“嘭”的一声摔在地上。小姑娘抱不动花生包,就将它拖到了厨房里。
中年军人和宋秘书又同老汉一起聊起了家常。老汉看到这位八路军首长很健谈,而且还博古通今的,讲起革命道理是一套一套的,要不是他身着一身八路军军服,还真的以为他是说书的呢。也难怪老汉有这样的想法,首长在参加南昌起义以前,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这些年来经过革命熔炉的锻炼,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儒将了。首长又向老汉了解一些风土人情。然后,各自睡觉去了。
子夜时分,万籁俱寂,天空繁星点点。远处传来了狗的叫声,全村的人都在睡梦之中,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狗叫。突然,老汉家养的小狗在小院里狂叫起来。一直在院门外站岗的哨兵立刻警觉起来,他听这只小狗一边叫,一边拼命地抓院门,哨兵慢慢地从外面把院门打开了一条缝,想看看这小狗究竟为什么这么拼命地叫。
他刚打开一条门缝,小狗“唰”地一下从门缝之中蹿了出去,以至于哨兵想拦住它都来不及。哨兵警惕地、仔细地查看了一下周围情况,可什么情况也没有发生。小狗一路向北拼命地狂奔,哨兵警觉地感到将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于是就顺着小狗跑的方向追去。刚跑了一段,发现小狗在前面停了下来,哨兵也跟着停了下来。他举目向远处望去。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