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治人物》是吴相湘关于民国人物研究的汇编,所述之政治人物,为生于起于清末民初之变局中人,时值内乱外患交加、政局多变、是非混淆,而作者的知人论世,均建立在其对史料的搜集和发掘基础之上,开民国史人物研究之先河。
吴相湘早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时,便深受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的史学观的影响,且性好旅行,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足迹遍及海内外,尝一再远赴日韩欧美等地访问研究,每到一处,定搜求史料,满载而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政治人物/吴相湘作品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吴相湘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民国政治人物》是吴相湘关于民国人物研究的汇编,所述之政治人物,为生于起于清末民初之变局中人,时值内乱外患交加、政局多变、是非混淆,而作者的知人论世,均建立在其对史料的搜集和发掘基础之上,开民国史人物研究之先河。 吴相湘早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时,便深受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的史学观的影响,且性好旅行,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足迹遍及海内外,尝一再远赴日韩欧美等地访问研究,每到一处,定搜求史料,满载而归。 内容推荐 《民国政治人物》著者吴相湘早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时,便深受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的史学观的影响,且性好旅行,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足迹遍及海内外,尝一再远赴日韩欧美等地访问研究,每到一处,定搜求史料,满载而归。 《民国政治人物》所述之政治人物,为生于起于清末民初之变局中人,时值内乱外患交加、政局多变、是非混淆,而作者的知人论世,均建立在其对史料的搜集和发掘基础之上,开民国史人物研究之先河。 目录 黄克强与辛亥革命 宋教仁为宪法牺牲 蔡松坡为国民争人格 “遁甲术专门之袁世凯” “慰廷总统老弟”之杰作 “五路财神”梁士诒 康梁与复辟运动 “旷代逸才”杨度 “项城劲敌”岑春煊 陈炯明“造反出身” 徐谦制造赤色政权 江亢虎与中国社会党 “今之寇准”黄膺白 居正革新司法 石瑛——民国以来第一清官 张之江与西北军 吴忠信安定边疆 朱执信知行合一 谦让容众的朱培德 东京湾受降的徐永昌 戴传贤菩萨心肠 陈果夫的一生 陈辞修生平大事 奉行以德报怨国策的汤恩伯 后记 试读章节 晚色侵江白,轻舟发夏阳,潮声随岸远,山势送人忙。 大地风云郁,长途雨雪降,悠悠此行役,何处是潇湘? 这是桃源渔父宋教仁先生于民国二年二月自汉口东下上海时的诗句,也可说是宋先生在人世最后的吟咏;因为在当年三月,他就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沪宁车站了。 宋先生死时不过三十二岁,他是生于民国前三十年二月十八日,即清光绪八年壬午岁(西元一八八二年),依照我国传统计年法,上年正是宋先生八十冥寿。 宋先生虽然“不幸早死”,但是在他三十二年短短的生命历程中,却已经对国家民族尽了他最伟大的贡献,在国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 蔡孑民元培先生说:“清季言革命者,首推同盟会,会旨虽有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诸义,而会员大多以驱除鞑虏为惟一目的,其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若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若宋渔父先生其最著者也。”——这是蔡先生亲眼见闻的写实,不是故意溢美的客套语。革命历史的记载更多可以证实这一说法的。原来自民国纪元前八年华兴会在湖南起义计划失败以后,宋先生就与黄克强先生等先后东走扶桑,一以避清吏的捕杀,一以作负笈求学的打算——当时留日学生界几乎是以学习军事为风气,因为大家的认识,都以为要“富国”必先“强兵”,并且要想推翻腐败的专制政权,也必须要先建立革命的武力。宋先生初到东京时,也深为这一风气所感染,曾经报名学习兵式操和马术,以为投考军事学校的初步;但是经过四五月以后,先生的计划变更了:他决心肄习政治经济学,这是他涉猎各种学科和研讨立国的根本大计,又经中日友人研究他的个性兴趣以后的结果——当时友朋多称许先生头脑细密,秉有天赋的组织力和经国的才能——从此宋先生就进入法政大学(后改入早稻田大学)。努力学校功课的余暇,就潜心翻译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实况的书刊,一方面个人藉此研究各国政治经济的优劣得失,一方面将它介绍给国人研讨。并且译述稿费所得,不仅可以添讲新书刊,有时还可以济革命党费用的不足,例如先生译述的日文名著《财政学》一书,它的稿费曾使同盟会渡过经济困窘的难关。 宋先生这样苦学的结果,使他对革命成功后建国的规模计划有所得于心。当辛亥春,黄克强、胡汉民先生筹谋广州起义的时候,他就被推选担任统筹编制课长,由上海至香港埋首于草拟文告典章的工作。“三二九”起事时,先生于革命政府组织所需要的约法与中央制度地方政治机关的设施,都已纲举目张,累累备载,完全拟具了。不幸起义之事失败,先生只好带着盛放这些文告法规的一只大皮箱潜回上海,蜷伏在民立报馆的小楼房中,根据失败的经验加以改正。武昌首义成功,各种法令规章能够很快地制定公布实行,就是宋先生十数年来潜心研究建设事业的成绩。 在“三二九”与武昌首义的几个月间,宋先生在上海与陈其美、谭人凤诸先烈组成“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以为长江起义革命的总机关,更是革命史上重要的一页。宋氏手撰中部同盟会成立宣言有云: ……有共同之宗旨,而无共同之计划,有切实之人才,而无切实之组织;……而外此之入主出奴,与夫分援树党,各抱野心,更不知凡几……此吾党义师所以屡起屡蹶,而至演最后之惨剧也。同人等激发于死者之义烈,各有奋心,留港月余,冀与主事诸公婉商善后补救之策,乃一则以气郁身死,一则以事败心灰,一则燕处深居不能谋一面,于是群鸟兽散,满腔热心,悉付之汪洋泡影中矣。虽然,党事者,党人之责任也,有倚赖性,无责任心,何以对死友于地下?旅沪诸同志迫于情之不能自已,于是乎有同盟会中部总会之组织。……举义必由总部召集,分会提议,不得怀抱野心,轻于发难;培元气,养实力也。……各团体对于总部同心同德,共造时机,而省界感情之故见,不可现也。 由此可见“三二九”一役以后,革命党人的情形以及中部同盟会成立的迫切需要——长江流域的革命力量组织起来以后,一切均按计划进行,章太炎先生所谓“还入中原,引江上之势,而合武昌之群党,未半岁,遂以集事,则谭人凤、宋教仁为之也”可说是道出了中部同盟会组织的成效,也就是宋先生对民国的最大贡献。P8-10 后记 自一九四九年春,渡海来台,每有余暇,辄喜阅读传记文学作品,因而引发了撰写近现代人物传记的兴趣。十余年来,先后写成三十余篇刊布各杂志。今特将其中现代部分汇集成册印行,就是这本《民国政治人物》。 应该指出的是:本书各篇内容之所以显现详略参差不齐;执笔时间有先后,并非一气呵成,只不过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笔者以为开国元勋、护国军神、盗国巨魁的若干事实,国人类多知晓,不必再多词费,只需提要钩玄指陈一二重点,就可有助于读者们的记忆。至于祸国的武夫,误国的文人,其投机取巧翻云覆雨的行径,世人多不了了,如今实应着意描述,使他们在历史的镜子前,无所遁形。殷鉴不远,以警国人。因之在本书内若干“问题人物”如杨度、徐谦、陈炯明、江亢虎等就占据比较多的篇幅。 自古以来,知人论世,每因立场不同而难得平实;何况近五十年来内乱外患交相迭乘,政局多变,是非淆乱,秉笔更是不易。但本书内涉及的人物,对于国家的功罪,非常显明,举国早有公论,今后无论如何不致再有争辩。至于列举事实如有不周,则笔者孤陋寡闻之过,惟有祈求读者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