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千金易得,良将难寻”。因此,无论什么企业,都要体现出对优秀人才的重视,我们家居建材行业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才能留住优秀人才呢?
1.以优厚的待遇诱惑之
在传统的认识中,优秀人才往往都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贵之士,他们有能力,有才干,但是不屑黄白之物。其实也不尽然,世易时移,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也会不自觉地发生变化。我们只能这么说,优秀人才可能不迷恋钱财,但是却少不了钱财的物质基础。当然,我们所说的优厚待遇,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补偿,还有精神、人文上的关怀。
2.以企业文化感动之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无论是谁都需要被肯定,哪怕只是一句话,他都能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同,工作会更有干劲。从宏观的角度上讲,融洽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感情留人的手段。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而且可以使员工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
3.以广阔的发展平台挽留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最大的满足是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就是在事业上要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企业要明确员工的发展规划,为他们提供一套可行的、有发展前景的事业蓝图,这样才能使员工对本企业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并心甘情愿地与企业共同成长、共渡难关、共享事业。
总之,好的人才是企业的中流砥柱,是企业度过经济寒冬的坚强柱石。同样,家居建材行业的老板们,想要留住人才,就要“以人为本”,真心去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真心去帮助人才、锻炼人才,既留住人才的人,也留住人才的心。让人才愿意来,愿意留,以公司为家,以公司为荣。
二、为公司作出特殊贡献的尽量不要裁
所谓的特殊贡献,指的是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奉献了自己一生时光的老员工:或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作出卓越贡献,掌握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有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有个染布公司,名叫konishi。他们公司生产出来的布匹质量相当高。据说,在日本只要听说是konishi染出的布,客户可以不问价格,就直接购买了。因为他们对konishi的品牌太放心了。因此,konishi生产的布匹还一度被指定为贡品,每年都要选取最上乘的优质布匹供奉给王室们享用。那么,konishi染布公司是如何确保自己产品质量的呢?第一,使用德国进口染料。第二,拥有一批特殊贡献的老员工。
由于,konishi公司使用的染料,一直从德国进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德国际贸易受限,德国的染料迟迟不能运抵日本。而konishi公司为了确保产品品质,拒绝使用日本染料,于是,公司陷入了困境,被迫宣布停产,遣散老员工。
这些老员工是从公司创建之初就进厂的,他们对公司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当接到被遣散的通知时,一位老员工代表,含着泪面见总经理,说道:“我们跟着konishi生活了大半辈子,konishi就是我们的命,我们舍不得离开konishi。现在公司遇到了困难,我们不得不离开,但是,无论到任何时候,只要我们还活着,只要konishi还需要我们。我们就是拼了老命不要也要回到konishi的身边。”
倘若没有真切的感情,员工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番肺腑之言的。最后konishi没有裁掉这些为公司作出特殊贡献的老员工,而是一起渡过了难关。试想,一个企业中能有这样一批忠肝义胆的老员工,我们能忍心裁掉他们吗?不能,他们就是公司的宝贝,就是公司的保障,只要有他们在,公司的信誉就在;只要有他们在,公司的光明就在。
三、会造成负面影响的裁员尽量不要裁
裁员的目的是为了缓解企业当前的压力,而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很多企业在裁员时,往往高调行之,结果弄得满城风雨,给企业形象以及股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诸如此类的裁员,建议尽量避免,否则只会引火烧身,自顾不暇。
因此,这就需要在裁员时,注意一些小技巧。比如,在时间的选择上尽量不要在节假日之前,这样只会让人很不开心,同时员工如果想找一个心理辅导人员也因大家休假了而找不到;也不要在下班前一宣布完就让员工走人,最好是在星期一的早上,让员工有足够了解、咨询的时间;在宣布裁员的形式上,也要充分照顾员工的情绪,一般由日常的顶头上司宣布,这样比一个陌生人宣布更人性化。
以上,我们通过不同的视角,深刻地解读了裁员在应对经济寒冬时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借鉴了其他行业的案例,希望家居建材行业能够触类旁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自身能力的提高上来。正如刘伯温所说的那样:“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市场的低迷阶段,企业首要的工作应该是先保存实力,而后谋发展,这也正是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老板和经销商们当下应该采取的战略。P15-17
企业的生态和自然界的生态一样,有春夏秋冬的周期。大自然的寒冬可以使很多生命得到锻炼,汰弱留强,有利于生态进化。企业所要经受的考验更大,只有生命力最顽强的企业才能在严冬后生存下来;大多数行业也将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既然大自然设置了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季节,自有其意义所在。除了淘汰一些生命力不强的企业外,还将对生命力强的企业作强制的考验和提升,使它在新一轮的经济周期里更好地发展。
——欧派 姚良松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
——阿里巴巴 马云
著名经济学家郎成平先生曾说过:“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受这句话的启发,我认为,一个没有危机感的行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行业。
在诸多喜忧参半的纠结中,2013年已经接近尾声。国际经济走势的下滑,国内房地产的持续调控,让我们看不到清晰的方向,企业增长的动力和消费者信心都严重受挫。
我们身处整个经济即将崩溃的边缘却全然不知,我们习惯于低估行情的惨烈,高估我们自己的抗压能力。因此,我在这里,再一次强调经济寒冬已经来临,以唤起行业同仁们的危机感。危机,危机,危中有机,这需要我们凝聚人心,增强整体向心力。
回顾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家居行业新消费阶层日渐形成,消费者越来越理性,高端和大众两个市场潜藏更多的发展机会。家居企业要学会洞察所处产业的特性,主动进行资源调配,尝试构建属于自身的新的增长模式。变则通、通则久,唯有如此才是长久之道。
整个家居建材行业,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已趋于成熟,形成巨头垄断局面,小品牌很难有存活空间,而是具有“低关注、高消费”性质,并未出现太多相对垄断的格局。放眼整个家居建材行业,我们发现其体现出“大市场、小企业”的竞争局面。究其原因是什么?可能存在多种因素,但其核心原因是,我们的行业属于个性化需求比较明显的行业,包括像家具、陶瓷、照明灯饰等种类,很难对其进行标准化的统一定格。因此,企业无法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来压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
同时,这个行业又是个很少被外资垄断的市场,是个可呈现精彩营销样式的魅力市场,是个随着城镇化进程而不断成长的朝阳市场……随着2013年的接近尾声,新一轮的市场经济又将如何变化?更严酷的经济寒流是否会到来?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我在家居建材行业中已经有10年之久,目睹了这个行业10年来的兴衰历程,伴随一批批的企业发展壮大,也看着一批批的企业逐渐销声匿迹。行业本身就是个广阔的舞台,让能者尽其才,让弱者逐渐锻炼成为强者。家居建材行业发展了这么长时间,永远都不乏竞争和发展,市场的形势总是瞬息万变,我们要学着在变化中存活,学会让企业在变革中成长,学会做营销,学会打造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航母品牌。我们该学的东西还有很多……眼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如何度过经济寒冬。
每当在我的课堂上,或是在走访家居建材市场过程中,当同仁们遇到问题向我寻求答案时,我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行业使命感,那就是用我的绵薄之力,为同仁们整理出一套系统的“过冬”秘笈,为各位释疑解难,提供发展思路和方法。正巧赶上了这么好的机会,于是,我在此把自己对目前行业的些许看法与各位分享。
从行业角度审视,2013年对中国家居行业而言,是困难的一年。正是基于此,也是基于多年服务家居建材行业的情感,我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真正给家居建材同仁们带来帮助,为我们的行业披上一件“过冬的棉衣”。
这本书的形成,源于和君智业近10年来对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研究,源于和君智业完整的家居建材培训理论和方法论,这是我在服务整个行业过程中遇到并解决各式各样问题而总结的经验和得出的结论。
因为是关于行业“寒冬“的话题,我仅就目前家居建材行业的状况,从培训咨询角度逐层分析和论述,核心内容主要分成两个部分:削减成本和修炼内功。
削减成本部分包括硬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硬性手段从目前行业的热点话题裁员、关店和削减营销成本这三个版块展开讨论,阐述了我个人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仅供参考。削减成本的柔性手段这一部分是比较触动人的内心情感的,我从感恩、不抱怨、担当和正能量这四个部分逐一呈现。
修炼内功部分着重从战略、文化、人才、团队、促销这五个版块论述,图文并茂,理论和案例结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在整理本书过程中,我发现其实这也是一个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更是一个分享快乐的过程。如果这本书能给各经销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带来收获和发展,那我将不胜荣幸。
由于时间匆忙,本书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恳请各位同仁多提宝贵建议,欢迎批评和指正。
张启峰
2013年10月8日
这本《经济低潮孕育大商机》的形成,源于和君智业近10年来对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研究,源于和君智业完整的家居建材培训理论和方法论,这是张启峰在服务整个行业过程中遇到并解决各式各样问题而总结的经验和得出的结论。
《经济低潮孕育大商机》客观而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高空”战略,又有“实地”战术,堪称家居建材行业的“过冬秘籍”。
全球经济走势的下滑,国内房地产的持续调控,使家居建材行业进入寒冬。家居建材行业的出路在哪里?《经济低潮孕育大商机》作者张启峰客观而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高空”战略,又有“实地”战术,堪称家居建材行业的“过冬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