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文学之旅(欧洲站3)/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编写的《世界文学之旅》丛书整理编排了外国文学的一些著名文学作品,并向国内的中小学图书馆及其他市场普及推广。欧洲文学分为4本,亚洲文学1本,北美洲1本,南美洲、非洲、大洋洲1本。这本《世界文学之旅(欧洲站3)》主要介绍了法国、德国的文学知识点。

内容推荐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编写的《世界文学之旅》丛书整理编排了外国文学的一些著名文学作品,并向国内的中小学图书馆及其他市场普及推广。欧洲文学分为4本,亚洲文学1本,北美洲1本,南美洲、非洲、大洋洲1本。这本《世界文学之旅(欧洲站3)》主要介绍了法国、德国的文学知识点。

目录

德国文学

 莱辛

 歌德

 席勒

 荷尔德林

 格林兄弟

 海涅

 海泽

 豪普特曼

 拉贝

 尼采

 托马斯·曼

法国文学

 拉伯雷

 龙萨

 蒙田

 莫里哀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狄德罗

 司汤达

 巴尔扎克

 大仲马

 雨果

 福楼拜

 小仲马

 都德

 莫泊桑

 罗曼·罗兰

 莫里亚克

 加缪

试读章节

Schiller,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1759-11-10~1805-05-09)德国诗人、剧作家。生于内卡尔河畔的马尔巴赫一医生家庭。1773年初,不顾他本人的意志,13岁的席勒被送进公爵创办的军事学校。这所学校制度严格,对学生实行专制教育,被诗人C.F.D.舒巴特称之为“奴隶养成所”。但这里有思想进步的教师,其中阿贝尔对席勒影响很大,通过他,席勒接触到学校严禁的狂飙运动文学。1776年起,席勒开始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抒情诗习作。学校铁一般的兵营纪律促进了他的反对专制、向往自由的革命思想,并开始秘密地写反抗暴君的剧本《强盗》。1780年底毕业后在一个步兵旅当军医,月俸微薄,不敷温饱,深为失望。《强盗》写成之后,他于1781年把它送到公爵领地之外的曼海姆出版,次年在那里公演,引起广泛注意。作者称剧中主人公卡尔为“通过自己的心灵,学习莎士比亚的风格写成的”一个形象。作品揭露了当时政治和宗教的腐败黑暗。F.恩格斯称这部剧是“对于一个敢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胸襟豁达的青年的赞美”,它是一部“暴君见了定要焚毁的书”。为对公爵的暴政表示反抗,他于1782年9月22日黑夜,趁公爵宴会狂欢之际,偕友人逃出斯图加特到达曼海姆。他身无分文,困居曼海姆附近的一家小客店,用7个星期时间,写成第三部剧本《路易丝·密勒林》,后改名为《阴谋与爱情》。同年12月,接受同学沃尔措根母亲的延揽,到她在迈宁根附近的鲍尔巴赫庄园居住。1783年7月,回到曼海姆,剧院经理达尔培聘他为剧院诗人,约定一年内交3部剧本。《斐爱斯柯》(1783)和《阴谋与爱情》先后在1784年1月和4月演出。《斐爱斯柯》写16世纪中叶意大利西岸热那亚共和国一次贵族结党反叛执政公爵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曾经三度修改,但演出情况并不理想。《阴谋与爱情》的演出却又恢复了《强盗》演出时的盛况。这部市民悲剧描写某邦宰相儿子斐迪南爱上乐师女儿路易丝,宰相和秘书用阴谋破坏两人的爱情。这是席勒青年时代最成功的一部剧本,反映了当时德国统治阶级政治的腐败,生活的侈靡,精神的空虚,宫禁的秽行。恩格斯说它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1785年,席勒在曼海姆创办刊物《莱茵塔莉亚》,在刊物上发表《唐·卡洛斯》初稿片段。他在贫病交加中,接受Ch.G.克尔纳等人的邀请,于1785年4月前往莱比锡。住在莱比锡附近的小村数月,深深感受到友情的温暖,激发他写成名诗《欢乐颂》。同年秋,随友人迁居德累斯顿,写成中篇小说《失去荣誉的犯罪者》和未完成的《视鬼者》,同时完成《唐·卡洛斯》。《唐·卡洛斯》写16世纪西班牙宫闱的故事。这部剧在5年写作过程中,形式和内容都有改变,由散文改为韵文,由宫廷爱情悲剧发展为政治悲剧。这些改变表明席勒的世界观和对未来时代的想象发生了变化。《唐·卡洛斯》是席勒青年时代最后一部剧本,也是他的文艺创作从狂飙突进时期进入古典时期的一个过渡。

席勒感到德累斯顿思想界的贫乏,向往诗人荟萃的文艺中心,于1787年7月应卡尔普夫人之邀前往魏玛。经她的介绍,访问C.M.维兰德和J.G.von赫尔德。因感到需要学习,毅然放下写作,从1788~1795年研究历史和I.康德哲学。1788年,J.W.von歌德自意大利归国,两大诗人会面。这时席勒的《尼德兰独立史》已经完成并有一部分发表在《德意志信使》上,表现了诗人精辟的史学见解和气势磅礴的格调。1789年3月经歌德介绍到耶拿大学任历史教授。他初次的讲题是《什么是和为什么研究世界史?》,受到大学生们热烈欢迎。1792年,《三十年战争史》出版,席勒在这部著作里着力描写帝国统帅A.W.E.von华伦斯坦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是年,席勒和F.G.克洛卜施托克、华盛顿等同时获法国国民会议颁发的荣誉公民状。席勒最初热烈拥护法国革命,但在路易十六断头之后,不满意雅各宾党人的政策,曾感慨地说:“所有的政治希望都失落到几世纪以后去了。”他决心通过文艺来挽救堕落的人心。早在1785年已发表过论文《把舞台作为道德的学校》。自1791年开始研究康德哲学后,他在1793~1795年,写成《论悲剧艺术》、《论秀美与庄严》、《论激情》等论文十多篇,其中最重要的是《审美教育书简》27篇(1795)和《论素朴的与感伤的诗》(1796)。在《书简》里,他主张通过美育即文艺使人类达到和谐,亦即没有矛盾的境界。在《论素朴的与感伤的诗》里,他认为“诗人或者就是自然,或者追寻自然,前者成为素朴的诗人,后者成为感伤的诗人”。素朴诗人反映现实,感伤诗人表现理想;歌德属于前者,他自己属于后者。这篇论文较早地指出文艺的两种不同创作方法,对欧洲文化和文艺的发展作了精辟概括的总结,曾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文艺论文的高峰”。P29-32

序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是代表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权威工具书。全书的编纂工作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先后有三万多名各学科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参与其中。1993年按学科分卷出版了第一版,结束了中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2009年按条目汉语拼音顺序出版了第二版,是中国第一部在编排方式上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承担着弘扬中华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在人们的一般观念里,百科全书是一种用于查检知识和事实资料的工具书,但百科全书的阅读功能却被很多人所忽略。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功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系列丛书的方式推出了面向大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的编纂在学科内容上,注重选取与大众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领域,如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在条目的选取上,侧重于学科或知识领域的基础性、实用性条目;在编纂方法上,为增加可读性,以章节形式整编条目内容,对过专、过深的内容进行删减、改编;在装帧形式上,在保持百科全书基本风格的基础上,封面和版式设计更加注重大众的阅读习惯。因此,普及版在充分体现知识性、准确性、权威性的前提下,增加了可读性,使其兼具工具书查检功能和大众读物的阅读功能,读者可以尽享阅读带来的愉悦。

百科全书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覆盖人类社会各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知识海洋。有人曾说过:“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而知识重在积累,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通过《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的出版,让百科全书走进干家万户,实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社会功能。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

2013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