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慢慢教养出好小孩/轻松做家长系列
分类
作者 章红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和孩子谈话;谈话是美妙的相处时光……章红创作的《慢慢教养出好小孩》中有鲜明观点,有生活细节,有浓烈情感,有深沉的思考与真挚的反省,相当富于说服力,对迷茫中的中国家长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参考价值,所反映的理念和教育方法,也非常适用于广大中国家庭借鉴。

内容推荐

《慢慢教养出好小孩》的作者并非育儿方面的专家学者,但她与广大父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摸索,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态度。面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如升学压力、繁重课业负担,她也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但最终还是帮助孩子将烦恼转化为快乐,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慢慢教养出好小孩》的作者是章红。

目录

写在前面:

 走一条开满鲜花的小径

 一场亲子运动会

 食爱小兽

 母鸡也会做的事

 荡秋千

 魔鬼进驻灵魂

 走一条开满鲜花的小径

第一章

 和孩子谈话

 妈妈,我听得见

 在发展语言上,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谈话是了解生命的方式

 教会孩子谈话也是在教会他倾听

 餐桌对话是最好的心灵教育

 谈话是美妙的相处时光

 一起创建一个关于家的故事

 有爱不够,还要有了解

第二章

 让自然成为孩子心中永恒的净土

 在自然中玩耍

 生活在大自然里好像我们自己就是花

 体会在大地上行走的快乐

 记录身边的自然

 让自然唤醒心灵

第三章

 小豌豆一样柔嫩

 幼齿小学生

 寒假作业之乌龙事件

 小豌豆一样柔嫩

 最大的错误,是让他们恐惧错误

 试着理解孩子的逻辑

 家庭不是社会的演习场

 向孩子道歉

 当一个被动的教育者

 松弛一些,再松弛一些

 什么大不了的事呢

 那一点怀疑与叛逆的勇气

 警惕那“竞争的灵”

 给生命留一片净土

 把快乐还给童年

 “一失足”不会成为“千古恨”

第四章

 阅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

 帮助孩子把读书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童年期孩子是天生的阅读者

 早期阅读应该是玩耍的一部分

 阅读需要心境

 分水岭是怎么形成的

 阅读本身就是最大的褒奖

 家庭里的阅读时光

 让阅读成为亲密温馨的时刻

 最大损失是败坏孩子的读书胃口

 让孩子体会发现的快乐

 听任孩子反复阅读

 倾听阅读中引发的思考

 让自己也成为一名读者

 有多少孩子在地下阅读

第五章

 像作家一样生活

 写作的初心

 我的失败

 放弃说“不对”

 发现好的东西

 写作到底难不难

 随时随地练习写作

 为孩子写作提供物质准备

 观察与领悟周围的世界

 “还能坏吗?”

 让孩子们尝试文学创作的滋味

 警惕“呆滞”的思想

 留下小脚印

第六章

 孩子天生就是科学家

 玩水的孩子

 爱提问的孩子

 生物狂人抑或台风狂人

 从厨房也可以走出科学家

 科学家常常是保有最多童心的人

 科学幻想和乌龙事件

 失败的鱼缸池塘

 自制电风扇

 科学与人文艺术

第七章

 让孩子成为真正的有钱人

 钱是逃不过去的东西

 给他零花钱,同时给他自由

 风险额度

 尊重孩子向你伸出的手

 道德败坏的标签是不可以随便贴的

 享受金钱带来的优雅生活

 永远不要以金钱为诱饵

 让孩子学会成为金钱的管理者

第八章

 高情商源于安全感

 牛仔裙

 情商是什么

 小孩子是父母的老师

 高情商源于安全感

 你的孩子是高度敏感型吗

 教养礼貌需要习得

 感受他人心意

 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自由是教养的源头

 得体地说话

 幽默感是人生的礼物

 在友谊与现实利益的冲突之间

 优雅对待冷遇

 在同伴中成长

 失败的高中毕业典礼

第九章

 我们距离爱孩子的路有多远

 为什么有那么多绝望妈妈

 停止制造仇恨的国度

 以恩情交换恩情

 药家鑫的故事

 明峰的故事

 那些年轻人的死

 放弃你的强势地位

后记:

谦恭地等待孩子成长

试读章节

秋秋很早就决定去国外读大学。她听说高中阶段任何一年都比初三更为辛苦且枯燥,而她多少对那样的前景有些厌倦,于是提出要上国际班。我们尊重她的意见,选择了一个与英国高中教育体系接轨的国际班。

高二开始准备申请学校。没有找中介,她独立完成了全部申请事宜。英国申了五所,录了四所;美国申了九所,录了五所。考虑到美国高昂的学费与家庭经济情况,美国的每所学校她都申请了奖学金。奖学金申请颇为复杂,表格怎么填写,申请多少钱,也均由她自己做主搞定。

申请结束后她数了一下电脑中专门装申请文书的文件夹,前前后后写的申请文书,连同修改稿竟然多达八十余篇!  ’

此刻,她在美国的大学生活刚刚开始。大量要阅读的英文原著,大大小小要撰写的论文,要演算的习题,要动手的实验,当中无一丝捷径,只能埋头苦学。文理学院强调通识教育,要求学生修习艺术课程,她选了版画,一门她从未接触过的艺术。从最开始的连课都听不懂,到后来爱上版画,做出的作品发表在院系刊物上,那是在版画教室熬过若干个通宵的结果。

幸亏高中学的理科课程扎实而超前,让她暂时可以轻松应对数理化。

当她的美国室友尽情享受自己青春的时候,她考虑的事情是:

“今天要看爱伦·坡的作品,不聊了哈。我明天约了教授,今天无论如何得看完。”

“……两个男生哼着歌扭着屁股端着比萨来找我室友……幸好我室友在她朋友那儿玩……不然我这一个晚上就看不了书了。”

这是我从QQ聊天记录上随便摘选的。海外求学生涯,最初的适应期真是艰难而孤独的。这个从未离开家的孩子要打理自己生活,应对繁重学业,结交新的朋友,打算未来前程……

我为她揪着心。但再难她也是乐观的,总是在我宽慰她之前,她先说:“会好起来的。现在就不错,以后会更好……”

下面的路就靠她自己走了。我们只能远远地给予她,满携着信任与祝福的深浓爱意。

这是草草勾勒的“唐秋秋升学史”的粗线条。我完整地陪伴她走过这条升学路,每一次转折、每一处细节都了解,我预备把当中的点点滴滴都尽可能真实详细地写出,涵括的肯定不止升学这一桩事,而是一个中国孩子成长的全景图。

有一些天赋格外出色的孩子,所谓“牛娃”是也,那不是本书谈论的范畴。我只是想谈论每一个平常孩子的独一无二性。只要你从内心深处去认同书中的理念,你就可能帮助孩子发掘潜能,养出一个人格健康、生命充实、富有智慧且独一无二的好孩子。这样的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有能力承受命运的击打,并在漫长人生路途中一步步实现自我。

家中影集里一张照片,秋秋站在省级机关第二幼儿园的水泥操场上,头上戴着棕色硬纸壳制作的袋鼠面具。一个稚气弱小的人儿,眼珠像两枚小黑豆,乖得让人心疼地注视镜头,艮神中有一点点呆气与茫然,仿佛对她身处的这个世界并不特别能理解。周边背景中有一些成年人的腿,以及进入镜头的其他小朋友的身影。

我经常端详这张普通的留影,回想起那个热闹的场合。那一天幼儿园搞了一场亲子运动会,滑梯与秋千旁,操场与草地上,到处都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们的身影。P3-4

序言

对待孩子。她们其实知道孩子童年的使命是玩耍、发呆,她们知道孩子不该做那么多作业,她们知道孩子应该看些有趣的课外书而不是作文大全,她们知道孩子如果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为之努力会非常幸福,她们其实不喜欢无忧无虑的表情从孩子的脸上消失殆尽……然而她们不敢,她们害怕输掉孩子的人生。

放弃苛刻的要求,远离社会标准的碾磨,给予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无条件的爱与接纳,这样真的会让孩子输掉人生吗?

《慢慢教,养出好小孩》对此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这本书的作者章红是一位作家和编辑,同时还是一位母亲,有一个18岁的女儿秋秋。她以一位母亲的本能爱着孩子,以一位知识女性对人生的认知养育孩子,不急不躁“慢慢教”,养育出了一个优秀出色并且在世俗意义上也挺成功的女儿。

在社会心理普遍焦虑这个大背景下,看章红养育女儿秋秋的故事,简直觉得她是在冒险。

比如,她认为孩子都是“食爱小兽”,你只需以无穷无尽的爱喂养他(她),居然不担心这样会宠坏小孩。一个朋友来她家聊天,秋秋在聊天的过程一直被章红揽在怀里,“有时秋秋插嘴,我就回应一下;有时她跑开,过会儿又跑回身前,便继续揽她在怀”,女友说,“你对你女儿真好,以后我也要对我女儿好一点。”……无论周围的人如何反应,章红一直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

还有,章红居然无视其他孩子在兴趣班如火如荼地学弹琴、跳舞、画画,却喜欢凡·高说的:“孩子生活在大自然里,好像他们自己就是花”,而且还真的这么做了:让孩子尽情地接触自然。在其他孩子苦练技艺之时,秋秋却可能在掏路过的每个墙洞,从中掏出“树叶、细枝、虫子壳、飞蛾或者黄蜂的尸体”。

尤其让人诧异的是,当所有人都相信就像农民要种田、工人要做工一样,写作业是学生的天职,这位母亲却可以容忍孩子到寒假的最后一天才想起写作业,允许平时作业如果多到影响睡眠就让爸爸代劳……

在金钱问题上,这位母亲居然能够在家里乱放零钱,让女儿自己拿,容忍女儿买了几大抽屉各式花色的笔记本,即便孩子买了垃圾零食,被大小孩骗走钱,居然也不曾大惊小怪,继续秉持“在金钱上也给予孩子部分自由”的理念。

我要说,章红女士做的这一切,从本能上,从观念上,我其实都非常认可。

我们常常会激愤地说:童年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教育本来应该是这样子!

但我们紧接着会说很多“但是”:但是这是在中国!但是老师这样要求的!但是别人都那样做……

愤怒的“本来”和懦弱的“但是”组成了描述当下家庭教育的一个典型句式,控制了大多数家庭的人生和命运。在茫茫人海中,父母们获得了一种“我不知道对不对,只知道大家都那么做”的安全感。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完《夏山学校》的时候,心情是如何激动。夏山学校不是一个虚构的乌托邦,而是英国伦敦100公里之外一个真实的存在。在全世界都在说“本来……但是……”的时候,尼尔先生用60年的教育实验,告诉我们“本来应该这样子,然后我们这样子做了”之后的可能性。

现在,作家章红,携手自己的孩子,用自己十几年的养育实践告诉大家, “本来应该这样子,然后我们这样子做了”在中国的可能性。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对于你的信任,孩子的成长会交给你一个答案,不断地向你确认,这并不是一场冒险,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既有美好的明天,也有快乐的今天。今天不必为明天做牺牲,儿童不必为成年做准备。

章红的女儿秋秋后来就读于一所全美排名前50的文理学院。该校给予她每年3.2万美元奖学金。她离开父母的羽翼,独自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世界。

我喜欢生命中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最为乐见的,是理想主义可以落地,而且还落得非常踏实和漂亮。

后记

如果说做父母不是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那也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

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的工作。

与人有关的工作永远是最困难的,因为人心最敏感最柔嫩最复杂最多变。易受伤害,易被扭曲,乃至折断。

你要承担起一条生命,如同为一颗种子提供沃土。你能让种子破土而出吗?你在种子的胚芽里灌注了足够的真与善的因子吗?你有信念为幼苗营建一个适于生长的环境吗?你不光给予了他现在生存的条件,还赋予了他抵抗未来风雨的能力与勇气吗?你有耐心谦恭地等待幼苗长成大树吗?

父母是人伦天职,一旦选择便无从推卸、躲避。身为成年人,我们要对自身所生活的、我们的孩子将继续生活的这个世界负起责任。当我们询问“这个世界会好吗”,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取决于我们现在如何去当父母。

这是人生至为重要的考验。完成这份答卷需要格外的勇气、韧劲与智慧,还需要自身不间断的成长。

我知道许多父母如我一样,尽了全力来爱自己的孩子。我知道我是怎样爱秋秋,由此我也懂得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怀有的深情。大多数父母尽力了,倾其所有地爱着孩子,父母之爱可歌可泣,值得崇敬——问题在于很多时候,我们爱的方式错了。我们没有学会如何去爱。

孩子是我们人生的延续,孩子就像自身的一部分,我们像爱自己一样爱着孩子——然而,其实我们也并没有学会如何爱自己。这是很大一部分问题的症结所在。

爱自己,意味着接纳自身的全部,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我。

爱自己,意味着赋予心灵以自由伸展的空间,张开怀抱去拥抱更多美好的事物。

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学会这样爱自己。我们连自身都没有接纳,又如何去接纳孩子?我们自身都没有面对真相的勇气,又如何教会孩子迎接命运的击打?

这是人活在世界上的难题。自身的存在就是难题。爱孩子意味着你要一边克服存在的难题一边去付出。

然而不管怎么困难,只要肯学习,愿反省,总是可以朝前走的,总是可以在生活的前进中逐渐学会如何去爱的。

不幸的是,不在少数的成年人心灵已经固化了。人心一旦僵化,就会停止成长。

许多成年人固执、僵硬。世俗的规则被奉为圭臬,表面上的优胜劣汰成为行动指南,陈腐的价值观念与方式方法,简直像水泥一样凝固在一些成年人的头脑中。他们以自身的钝感去铸造孩子,以自身的恐惧去窒息孩子,扭曲孩子的天性而不自知,扼杀成长中的无数可能反沾沾自喜。

这些水泥其实是外界浇筑进去的,而并非从自身滋生而来,但是在缺乏反省与怀疑的头脑里,在充满恐惧与慌张的心灵里,这些水泥硬块成为天经地义的存在。因为从不怀疑,他们失去了分辨力。因为自以为得计,他们将自己塑造成孩子面前的威权,不允许逾越一步。

成年人自己被浇铸了。

爱孩子,成年人就要先有把自己解构的过程。打碎头脑中那些水泥硬块,孩子的世界不需要它们。要宽容、宽泛,新的生命是有无限可能的,你不能只给他一种选择。

你不能强制孩子接受你的水泥,被再次浇铸。

改变孩子必须改变自己。这个理念已逐渐被愿意学习、有自我反省精神的父母所接受。

但改变是非常难做到的。

为什么?因为你是强势,不会愿意主动推翻自己的观念。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为你获得成功、被视为支柱的力量你断然不肯放弃掉,殊不知如果带进与小孩的相处中,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改变自己,意味着把固有的自我打碎重建。打碎自我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你的骄傲要放弃,你的位置要调整,你十分看重的,引以为豪的,自恃的东西,在与小孩相处过程中说不定是个无足轻重的东西,毫无意义的东西,那么你就要放弃掉,干干脆脆抛弃掉。

你自身也有地方是空白,是很薄弱的,你也得承认,承认自身无知无能的一面,然后重新来,跟小孩一起成长。

小孩来到人世,你陪着他,和他一起慢慢长大。你也不是教育者,你们一起成长,相互琢磨探索。小孩子一点点长大,你也一点点探触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写下这样的句子:

“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好比果实上的粉霜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保全的。然而,人与人之间就是没有能如此温柔地相处。”

相信我,所有锥心悔恨,都存在于你没有与孩子温柔相处的瞬间。写这本书,是为了那些温柔的瞬间,也为了悔恨的瞬间。我很好地爱过,愿意把这些经历与父母们分享。我也犯过错误,渴望以最大的诚实直面它,如此我自己的人生才能朝前走,我也才能更加懂得爱,更好地去爱。

书评(媒体评论)

要孩子做一个灵魂自由、对工作感兴趣、对友谊有乐趣、对爱情感到快乐的人,或者让他成为一个痛苦的、矛盾的、恨自己和社会的人,这大权操控在家长和老师手中。

——A.S.尼尔

我们给这个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小生命所提供的是必要的成长手段,做完这些,我们必须谦恭地等待他的成长。

——蒙台梭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9: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