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史》是一部多卷本的苏联史,以相对独立的历史阶段分卷,依次为:俄国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卫国战争、战后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的十年、勃列日涅夫的十八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本书作者们努力给读者提供一部真实的苏联史。
《俄国革命(第1卷)》根据大量俄文文献档案并吸收国外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俄国1917年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揭示了以往鲜有涉及的诸多事实,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革命的面貌。本书由姚海著。
1917年的二月人民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俄国成为“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与苏维埃谈判达成的政权问题解决方式,既反映了主要社会政治力量相对平衡的状态,也成为二月革命后混乱局势的重要原因。二月后国内的布尔什维克组织曾主张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框架内的合法反对派之路,而侨居瑞士的列宁提出并论证了由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列宁取道德国返回俄国,领导布尔什维克走上了夺权的道路。俄国革命从二月走向十月并非必然性作用下的平坦大道,而是充满复杂斗争的曲折过程。列宁认为,俄国的落后与战争的影响相结合所造成的非常局面。提供了走一条超越一般规律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可能性。但布尔什维克以十月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后,首先还要为巩固政权而战。
《俄国革命(第1卷)》根据大量俄文文献档案并吸收国外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俄国1917年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揭示了以往鲜有涉及的诸多事实,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革命的面貌。《俄国革命(第1卷)》回答有关俄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为理解革命及其特殊性对此后苏联发展道路的影响提供依据。本书由姚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