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幸福与经典同行(儒释道与中国人的心灵智慧)/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之名师对话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空海//陶继新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空海大师和陶继新老师擅长演讲,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台湾和山东有比较大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让幸福与经典同行》主要根据空海和陶继新两位作者在福建省灵峰寺的相关讲座精心整理润色而成,内容丰富全面,并将中国古代儒释道的智慧与现代人生相结合,语浅言深,深入浅出,以故事说哲理,有用并有趣。

内容推荐

《让幸福与经典同行》是著名禅师空海和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陶继新的演讲对话录。《让幸福与经典同行》针对当代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现象,从中国古代儒释道三教的经典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呼吁净化心灵、迈向高等心灵、开启高等智慧、走向幸福人生,让人们重新来认识人与人、人与生态、人与万物的密切关系,重新来认清生命共同体的实相。倡导全社会共荣共存,共同构建真正和谐的家园。

目录

序:迈向高等心灵

修己立身:经典智慧,坚固生命的根源

 我本善良

 体认良知

 充满爱心

 一心向善

 爱与被爱

 永存感恩

 见贤思齐

 修身三要

 诚信为本

 谦虚好学

 日有所省

修心求和:经典智慧,绽放生命的繁花

 得失随缘

 了悟得失

 知足常乐

 有容乃大

 抚平伤痛

 宽容大度

 淡泊宁静

 淡泊名利

 宠辱不惊

 慧眼识真

 真假财富

 真假幸福

修德育人:经典智慧,伸展生命的枝叶

 教化之道

 以文化人

 真爱错爱

 动心忍性

 吃苦是福

 责任担当

 自强不息

 增强自信

 潜能开发

 兼善天下

 立己达人

 合作共赢

修道悟理:经典智慧,凝结生命的果实

 大慈大悲

 上善若水

 贵而免费

 天下无敌

 争与不争

 消解对立

 天下无敌

 智慧之巅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附录:陶继新再谈经典智慧

 发展成就自身

 做人重于学文

 不谦无以为学

 不信无以立身

跋:生命的互动

试读章节

【陶继新】修己立身不仅是中国人修炼的基本功,也是全人类共同的道德功课。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就曾说:“无论是教堂还是大学——在它们行使其真正功能的限度内——都是为了使人变得崇高。”裴斯泰洛齐也说过:“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由此可见,修己立身是人类共同的道德诉求。一说修身做人,大家自然会想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好像这是属于儒家的思想。其实,在这一点上,儒、道、释三家的最高境界是殊途同归的,即在更高的层面上有共通性与和谐性。

修身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基点。孔子的教育总纲只有十二个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表面上看,除最后的三个字“游于艺”之外,其馀九个字都跟修身做人有关。如果深入研究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游于艺”也与修身做人有着内在的联系。

《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论,可称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学学说,其中就将“化民成俗”制定为教育的目的。而要想“化民成俗”,首先就要在“修己立身”这方面下功夫,不然,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化民成俗”的事情。

在《论语》中,孔子谈及“学”的时候,也经常将“学”的内容定位在修己立身方面。比如,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这里的“好学”,纯然针对的是做人,并未涉及文化知识的内容。

【空海】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我们连基本的为人处世都没做好的话,那所谓的迈向高等心灵智慧,就只是空谈,或是自以为是。做人不成功,其他都只是自欺欺人。只有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从良心理性出发,才能真正走向高等心灵品质。

一个人如果一直在追逐功名利禄的话,就很容易被名利腐蚀,把自己的良知淹没掉。所以,要迈向高等心灵,关键就是要开发出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的良知。做什么事情都从良心、本性出发,这样,心灵品质就会不断地净化、提升,高等智慧也会不断地流露出来。  《大学》中提到,要“明明德”,要“止于至善”,最重要的就是要回到我们内心来修心养性。也就是说要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天下、有益于社会众生,就要回到我们内心来开发良知。按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次序修心养性,是儒家成圣成贤的核心方法,也是迈向高等心灵重要的步骤。

【陶继新】良知就是天理,是每个人本来就具有的天性。孟子曾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一个孩子,出生之后自然就会亲近他的父母;稍微大一点,自然地尊敬兄长。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良知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清净心中。

大哲人康德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他敬畏,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头上的星空是外在的必然,心中的道德律是内在的良知。明朝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王阳明,他在生命经验中体悟出来的“灵丹一粒”,就是“致良知”。他是这样解释“良知”的: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到孺子落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王阳明的“致良知”将《大学》中的“致知”、《孟子》中的“良知”有机结合起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所以,良知就是天理,是自性之近邻,是我们内心善的源头。“致良知”就是通过主体的自我道德修养,从而使自己的言行合乎天理,与宇宙大自然相一致。佛家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以我们世俗人的理解来看,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与生俱来的良知。既然人人有佛性,个个有良知,那为什么有的人后天变坏了呢?我想,那只是因为在后天的生活中,排斥、竞争、执著等思想慢慢占据了纯洁的心灵,遮蔽了原有的良知,使之淹没在欲望的泥沼之中了。所以,我们要修己立身,就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把自己被遮住的良知慢慢找回来。

作为一个人来说,良知就是生命之根,根深才能叶茂。所以,我们要想发展好自己的事业、家庭、人际关系等等,都要在这根基上下功夫。正所谓种下善念,收获良知;种下良知,收获道德;种下道德,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人生。可以说,良知是成功人生的基础,一切事业都要从体认良知做起。

【空海】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所以只要人人反观自省,向内来开发自我的高等心灵品质,我们的良心、本性就会逐渐地流露出来,自然就会呈现慈悲、善良的大爱之心,内心就会充满光明,充满能量,感到无比喜悦。

当我们在无条件、无所求地帮助别人的时候,当下的内心感受是快乐的。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份珍贵的特性,持之以恒地流露出来,不要吝啬,不要等待。我们付出越多就越快乐。P3-5

序言

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心灵品质也没有很大的提升,攫取、执著、傲慢的思想仍然很深重。这样的人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纠结状态,两种不同的声音经常同时出现在他的头脑中,一种声音要求这样做,另一种声音却又强求那样做。心理层面产生分裂,内心自然没有幸福感。有的人读书不多,却从中汲取了人生的要义,获得了幸福的秘诀,一生受用不尽。

同样是读书,为什么收益不同呢?我想,原因之一就是所读的书品质不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生命成长史。阅读催生思想,思想产生能量。好的思想能滋养人的身心,让人更有智慧和力量;而坏的思想犹如病毒,能侵蚀、毒害一个人的灵魂。所以,我认为读书的原则应该是“取法乎上”。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以读书为例来理解,就是说,你读世界大师的作品,能到达中等水平;读中等水平的书呢,只能在下等水平徘徊复徘徊;但是如果读下等水平的书,恐怕就没有什么收获了。经典是先贤智慧的凝聚,我们只有从阅读经典开始,才能开启心智,进而迈向高等心灵。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高官、平民,无论富商、穷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灵魂皆为高贵,人人均应平等。这种平等关系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于人与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空气之间。既然万物是平等的,这个世界就应该处处祥和,不应当有战争、恐慌、分裂等不和谐的因子。

宇宙浩渺无涯,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点,而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而已。如果我们打开心胸,不拘泥于任何学科、宗派或传统,也别太在意别人的误解或批评,放下我们长久以来的错误观念,迈向高等心灵,这样才不至于死守一隅,画地自限,人类之间、人类与大自然之间才能达到和谐的境界。

假如我们把众生的心灵境界分为一百个品质层,就像一百层楼那样,人类处在其中的第三十到三十九层之间。站在这样的高度,跟站在八十层、一百层的高度,视野是大不相同的。

所以,心灵品质越高,胸襟越豁朗,视野越宽广,对生命的实相、宇宙的真理了解得越深入。我们以五十层楼做一个分水岭,这以上的称之为高等心灵世界,自五十层以上,随着楼层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心灵品质处在五十层以下,也就是说尚未到达中间的层次,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虚心学习,努力成长。

为什么要提倡“迈向高等心灵”?因为这是全人类现在及未来的人生必修课。

自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靠科技逐渐改变了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脱离大自然而向城市集中。为了追求利润和经济成长,鼓励消费,吸引大量人才进行高科技的研发,从而开发更多资源供人类享受、挥霍。

在物质享受和经济成长的社会追求中,人性良心、企业信誉、社会道德……全都淹没掉了。无穷的贪欲迫使人类开发出更广大的资源,于是人类竟然以“杀鸡取卵”的愚昧方式,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又制造出更多、更大的污染。一百多年的挥霍、破坏与污染,已使地球病入膏肓,大自然的调节功能也逐渐异常。

一向以“万物灵长”自诩的人类,看似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实际上却在做最愚蠢的事;看似地球上的成功者,却是地球各族群中唯一扮演破坏者的角色。如果人类没有及时反省并积极提高心灵质量、开启高等智慧,则人类的未来堪忧!

我们要开启高等智慧,与万物和谐共处,而不是只偏重发展高科技。高科技如果没有高等心灵配合,就会像盲目狂奔的野马,将带领人类冲向灾难的悬崖。

为了化解人类的生存危机,当今最需要的不是高科技、高利润、高经济成长指标,而是重新来认识人与生态万物的密切关系,认清生命的实相,净化心灵,开启高等智慧,迈向高等心灵。

当人类具备了高等智慧,自然会用爱心与感恩心来善待生态环境与万事万物。不但人与人的关系能够和谐,人与万物也能和谐相处,大家共存共荣,共同构建真正和谐的家园。当代人类受益,子子孙孙也都受益。

拥有高等心灵的人,不会自私自利,而是视众生为平等,全面考虑自己与众生及生态的共同利益,从良心、爱心出发去做。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让我们一起迈向高等心灵,也将此潮流传遍全世界。  2011年4月27日

后记

对话空海师父,似乎是偶然中的必然。起初,只是准备对他进行采访,写篇通讯报道性的文章而已。可是,听了朋友的介绍,并看了他的一些录像资料之后,觉得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出家人,而是对儒释道三家都有研究,且有生命感悟的大家。于是,改变初衷,转为对话空海,然后共同出版一本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新书。

之所以采用这种即兴对话的方式,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在近三年时间里,我与教育人士的对话文章已经发表百篇以上,每篇都在万字左右,出版的对话著作也有七本,而且产生了一定影响。

可是,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时,如何“道法自然”地充实且超越自己,则是我今年春节期间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这次与空海师父的对话,当是这一思考的结晶。

2011年3月17至21日的五个晚上,在福建省福鼎市秦屿镇冷城灵峰寺,与空海师父关于“迈向高等心灵”的对话,让我有了一次超越既往的机遇。

在灵峰寺,第一次与空海相见,感到他是那么亲切与自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商量对话提纲的时候,虽然我们也有个别不同的意见,可是,深谈之后,很快达成共识。

3月17日晚上19时10分,我们的对话按时开始。面对空海这样的大师,我的心里平静祥和,并不是说自己有多少修为与智慧,而是感到很幸福。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还有比学习更幸福的事吗?更何况是向高人学习呢?

五个晚上的对话过程中,我们两个人的思维都非常活跃。空海师父的谦和与微笑,一直给我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他那充满智慧的连珠妙语,又不时激起我内在的生命潜能。对话激起听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与笑声,这掌声与笑声,又给我们以生命的能量,让隐藏于我们心灵深处的生命感悟常常脱口而出。于是,又有了新的掌声与笑声。这种生命的互动,让这次对话有了别样的亮色。

我们把对话的录音稿加以整理,就成了这么一本书稿。我自己也许有点敝帚自珍吧,觉得其间确有不少生命的灵性,它对人何以走向真正的幸福,一定会有一些启示,它也会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

为此,特别感谢空海师父,感谢那么多听我们对话的人,感谢这本书的读者。

2011年4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