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威猛的石敬瑭,为何甘心认小他十几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丧失生育功能的大太监魏忠贤,为何反有成千上万的“子孙”?李鸿章的下属官员为何因挨骂而沾沾自喜?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为何要巴结讨好太监冯保?举人出身的师爷左宗棠,为何能让朝廷二品武官身败名裂?清贫如洗,刚正不阿的海青天,为何也要拜上送礼?……
古代官场看似荒谬无比,怪诞丛生,实则规则潜在,有迹可循。阅读黄一鹤编著的这本《官系网:古代官场人脉操纵术》,洞悉其中潜规则,参透其中隐权力,看官场达人如何网罗人脉,借势上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官系网(古代官场人脉操纵术)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黄一鹤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剽悍威猛的石敬瑭,为何甘心认小他十几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丧失生育功能的大太监魏忠贤,为何反有成千上万的“子孙”?李鸿章的下属官员为何因挨骂而沾沾自喜?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为何要巴结讨好太监冯保?举人出身的师爷左宗棠,为何能让朝廷二品武官身败名裂?清贫如洗,刚正不阿的海青天,为何也要拜上送礼?…… 古代官场看似荒谬无比,怪诞丛生,实则规则潜在,有迹可循。阅读黄一鹤编著的这本《官系网:古代官场人脉操纵术》,洞悉其中潜规则,参透其中隐权力,看官场达人如何网罗人脉,借势上位! 内容推荐 皇皇中国五千年的古代官场文化,就是一张密密麻麻的大网,每一个官员都身在其中,同时又在编织着自己的小网。大网罩小网,小网攀大网,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黄一鹤编著的这本《官系网:古代官场人脉操纵术》从错综复杂的官系网中梳理出几条主要线索,包括血缘关系、联姻关系、干亲关系、地缘关系、师生关系、级别关系等等,再现了古代官场达人费尽心机,各出奇招的生存写照,揭示出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化腐朽为神奇的官场智慧。 但是,由于《官系网:古代官场人脉操纵术》全景式勾勒古代官场文化,难免涉及其中的阴暗之处,大家应以批判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目录 第一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一节 拼搏不如拼爹 第二节 政治联姻 第三节 干亲模式 第二章 亲不亲,故乡人 第一节 让老乡帮你 第二节 大佬都爱同乡 第三节 他乡遇组织 第三章 打虎要靠好兄弟 第一节 五百年前是一家 第二节 有事就找老同学 第三节 拜把子 第四章 寻个老师当靠山 第一节 拜门有学问 第二节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第五章 处理好级别关系 第一节 把上级拉进网中 第二节 如何与同僚打交道 第三节 如何编织下级官系网 第四节 烧冷灶 第六章 别拿小人物不当人物 第一节 小太监有大能量 第二节 隐藏在领导身后的影子——幕僚 第三节 宰相门前七品官 第四节 办事员都有两把刷子 第七章 应酬中的官脉 第一节 以吃会友 第二节 迎来送往 第三节 送礼有学问 第四节 谄媚绝学 试读章节 ●好爸是孩子的垫脚石 战国末期,一个叫甘罗的人在秦国声名大噪。 甘罗,祖籍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后来跟随祖辈到了秦国。据他爷爷和父亲说,这个孩子从小就聪明过人,闻一知十。有一次,秦国要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认为这个任务费力不讨好,所以拒绝出使。当时秦国的大佬吕不韦只好另谋人选,但很多人都和张唐一样,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在没人敢接“军令状”的时候,十二岁的甘罗出场了。他声称可以完成这个任务,认为不就是说动燕国跟秦国合作吗,小菜一碟而已。甘罗这么有信心,吕不韦却不敢相信,他正犹豫间,甘罗不高兴了,理直气壮地说:“项橐七岁时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十二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 吕不韦说:“你出去代表的就是秦国,我不能让你给咱们大秦国丢脸。要不这样吧,如果你能说动张唐,让他接受这个任务,我就让你到楚国去玩大的。” 甘罗于是去见张唐,开门见山地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吕不韦)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敢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张唐被吓得魂不附体,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张唐出使燕国后,甘罗又自告奋勇到赵国游说。见到赵王后,甘罗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自己不利的心理,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五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五城?”赵王大喜,痛快地达答应了甘罗,并把河间五城的地图、户籍交给了他。 甘罗满载而归,让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不久,甘罗就被秦王任命为宰相。秦国和中原各国开始炒作这个十二岁的孩子,所以后来便有了少年得志的励志语句:甘罗十二为宰相。 对于这个故事,我们往往只注意它的表面,如果向深层挖一下,就会发现事情并不简单。首先,当时秦国人才济济,纵横家遍地都是,吕不韦要找个靠嘴巴吃饭的人太容易了。他之所以选择甘罗,就是因为甘罗有个厉害的爷爷。他的爷爷是秦国名相甘茂,如果没有这层关系,十二岁的甘罗连吕不韦的面都见不到。 而且,就算甘罗再厉害,他也不可能天生就这么聪明,小小年纪就精通人情世故,熟悉国际关系。可以说,因为有这么一位当过宰相的爷爷,而且还有爹妈提供人脉关系,所以才出了十二岁的宰相甘罗。家庭背景和爹妈的人脉关系,正是“拼爹”的内容之一。 像甘罗这样“拼爹”的人,能做出成绩并且有如此名气,说明“拼爹”的同时还需要拼搏。但历史上还有很多人,就是纯粹的“拼爹”了。 裴让是唐朝文宗时期的七品官,年仅二十多岁。一般来说,他这样的年纪和资历,要想在官场高层中占有一席之地,无论如何都还需要历练很多年才有可能。可是裴让这位年轻的官员突然像坐了火箭一样,飞速升到了节度副使(战区副司令)的位置。是因为这人特别能干,在抗洪抢险、地震救灾中有突出表现,或者是因为他有特异功能?都不是,只是因为他的老爹是当朝权相裴度。裴度去做节度使的时候,对唐文宗说:“我有个儿子叫裴让,在京城中虽有官职,但是散官,无所事事。他年纪又轻,离开我,我很不放心,恳请天恩,让这小子随我赴任吧!” 唐文宗当然要给裴宰相这个面子,还要给裴公子一个体面的名分。于是,他就让裴让做了老爹的副手,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长了,升得够快的吧。 别人需要奋斗几十年才能混到的位置,只是因为有个厉害的老爹,裴让就垂手而得了。 文及甫这个名字,今天恐怕很多人都不熟悉。但他曾经创下的一个令人震惊的纪录:年仅二十八岁就担任了北宋帝国陕州(河南三门峡)的一把手,几乎就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了。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京城中一个小小的图书馆研究员。也许有人要说,前面甘罗不是才十二岁就做了宰相,裴让二十几岁就是副省长吗,一个市长算什么!其实不对,宰相可能是荣誉性质的,副省长只是个助理,而市长却是一州的最高长官,是掌控实际权力的主儿。 出了一个这么年轻的市长,北宋朝野也是议论纷纷,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也不看看文市长他老爹是谁,那可是当朝宰相,大名鼎鼎的文彦博啊。再看他的老岳父吴充,那也是宰相啊。有了这两个“爹”,除了做皇帝外,文及甫要做官,简直太容易了。 P3-5 序言 做官需要有特异功能吗 《随园诗话》的作者、清代才子袁枚那可是名满天下的人物。人们提到他时,都会冠以“风流”二字,对袁才子的浪漫生活羡慕嫉妒得不得了。袁枚是名副其实的才子,十二岁中了秀才,二十出头就中进士。他在翰林院待了一年,因为没有通过满文翻译考试,按照清朝制度,被外放做县长。 从翰林院收拾铺盖到地方担任县长,这是袁枚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打击。他不甘心被命运如此捉弄,在做了一年县长后,动员所有的关系,最终找到了老师——两江总督尹继善帮忙。老尹对这个弟子是疼爱有加,于是让他到江苏江宁(今南京)担任县长。江宁是个好地方,要风景有风景,要钱有钱,可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太好了,来往官员都喜欢在这里吃个饭,考察一下山水。袁枚早上送走一批,还没有喝上一口茶,下一批又来了。这让袁枚苦不堪言,于是又找尹老师帮忙。尹老师也真是好老师,他向中央推荐袁枚做市长。可惜,组织部(吏部)见到候选人是那个年轻气盛的袁枚,就一笔勾销。袁枚在江宁待了一年,终于辞职,买了人家废弃的后花园——随园,专心写他的《随园诗话》去了。 袁枚所有的传奇故事都在随园这个舞台上拉开了帷幕。 随园虽然是个废园,但经过袁枚的苦心经营,很快就成了江南首屈一指的园林。整个园林装修豪华,陈设典雅,极尽奢华之能事。曹雪芹后来在《红楼梦》中虚构的那个大观园,红学家们认为就是偷了老袁随园的创意。如果只是奢华的随园,还不足以体现袁枚的幸福生活。在随园中,冬天还可以吃到新摘的西瓜,初秋时就能吃到只有秋末才能上市的桂花栗子。这还只是小菜一碟,随园中的菜全是最新鲜的,比如要吃猪肝,马上将一头猪杀掉,只取猪肝。第二天要吃猪头,前一天的猪头就没有资格上桌了。最要命的是,随园中的厨子全球无二,能把四十多种海鲜烹饪出四十多种味道来。还有更令人羡慕与惊叹的东西,那就是三十万卷藏书。 随园可谓是内外兼修,引得名士、志士、官场大佬纷纷一路嗅来。 随着客流量的增加,随园逐渐成了上层名流路经此地时必到的地方。真心叹服者和摇旗呐喊者逐渐把随园抬升层次,很多官场大佬、商业巨子来随园,都要在几里地外下轿落马,抛弃随从,步行而至,如同进入圣地朝拜天地之主。袁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大量接触官场上的各路人马。双方之间有大量信件往来,称兄道弟有之,师生情义有之,同学情愫亦有之。 但是,袁枚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这件事实在极为吊诡。 袁枚一直就想做官,而且是大官。他有高尚的情操,有卓越的才华,有治世的能力,关键是他现在有那么多官场人脉。袁枚只需要在这些人脉中随便抽出一条,必然美梦成真。 可惜,所有的证据都证明袁枚无法美梦成真。 袁枚的同年(同一年中进士)谈到袁同学时,先是赞扬老袁的才气,可谓气冲斗牛。可谈到袁枚这人的人际交往时,态度就急转直下。袁枚恃才傲物,虽不是状元,却极端瞧不起状元。袁枚求人办事,给人的感觉是被求的人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当他的同年沈德潜升为大学士时,袁枚恰好被外放做县长。同学聚会上,袁枚鼻子酸酸,讲起话来更是酸得令人上下牙全落。同年们知道袁枚一向自视甚高,现在居然从云端一个猛子扎下来,这是极大的打击。所以,同学们都很可怜他,没有人和他一般见识。 袁枚不仅和同年关系处不好,在偏远县城担任县长时,他和上级的关系也是一团糟。后来调到江宁,虽然也知道官场潜规则,做到了迎来送往,问题是,行为和态度是两回事。那些过往的官员看到袁枚哭丧的脸,都极不高兴。 袁枚辞官,和他热爱做园艺工程师与诗人,关系并不大。不能在官场上处理好各种关系,才是他辞官的根本原因。 “随园”效应虽然使他结识了不少达官贵人,但这些人没有一个真诚地帮助袁枚重返官场。因为袁枚太聪明,太能干,太自命不凡了。 很多人才能不及袁枚,却官运亨通,难道这些官场达人有特异功能? 如果把袁枚当成反面教材,答案不言自明。那些在官场中如鱼得水、青云直上的人,是放下了身段,为自己编织了一张遮天盖地的人际网。我们称这张网为“官系网”。 “官系网”对官场中人,特别是对那些初入官场的人,意义极为重大。 初入官场,最要紧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勤奋努力,有人说是装聋作哑,还有人说是溜须拍马。其实,这些人只说中了一点点。 无论你是通过自身努力进入官场,还是通过关系进入官场,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绝不是重轴戏。初入官场的人最先要做到的就是与周围的人,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想要在官场待下去,而且步步高升,那就必须建立好自己的“官系网”。 在官场中,人脉即官脉。只要你认识很多人,并且和他们建立起看上去特别铁的关系,你的官脉会势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即使不在官场的人也深有体会,人脉即财脉。如果你认识许多大人物,你不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只需要充当二道贩子的角色,就能把钱赚到手。 编织官系网并不是件难事,如果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当官的,那就更简单了。如果你是贫二代或平(民)二代,向上数八辈子都是平民,也不要担心。官场中那点事,说给外人听其实很复杂——错综的关系,烦琐的礼仪,深不可测的势力集团。可你真的进入后,就会发现,这些在官场中都是小儿科。你甚至还可以利用这些复杂的玩意来编织自己的官系网。 在中国古代,初入官场的人都知道自己官系网的“结”是谁。这些“结”可以是亲戚,如果没有亲戚,那就是同学、老乡、老师、把兄弟、本家兄弟,还有诸如看大门的、领导的马夫这些小人物。找准“结”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吃喝、送礼。这些事,应该是中国古代官场中人的必修课。官系网的每一次编织,都离不开它。 官运亨通的人并没有特异功能,如果非说有,那特异功能就是:竭尽智商编织宫系网。一旦大功告成,官系网就如女巫的飞毯,可以送你到任何地方。 官系网是中国古代官场运行的常态,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思想息息相关。但在当前社会, “民本位”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这一古今之别,读者不可不察。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分析对象限定为古代官场,不仅在于做一个客观的描述和研究,更主要的是应以当代的眼光予以审视与批判。读者朋友是最聪明的,是具有一定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因此作者也就无须赘言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