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英国商船开进了黄埔港,一阵轰隆隆的礼炮却酿成了血案,鲁莽的广东巡抚发布了秘密逮捕令。国际命案过堂审讯,可怜的老人被草菅人命,祸根埋在了明镜高悬的中国法庭……鸦片战争原来是一场金融战争!《暗战1840(下鸦片战争原来是一场金融战争)》是最受中国企业家欢迎的十大商业图书作者李德林先生震撼之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暗战1840(下鸦片战争原来是一场金融战争)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李德林 |
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艘英国商船开进了黄埔港,一阵轰隆隆的礼炮却酿成了血案,鲁莽的广东巡抚发布了秘密逮捕令。国际命案过堂审讯,可怜的老人被草菅人命,祸根埋在了明镜高悬的中国法庭……鸦片战争原来是一场金融战争!《暗战1840(下鸦片战争原来是一场金融战争)》是最受中国企业家欢迎的十大商业图书作者李德林先生震撼之作! 内容推荐 《暗战1840:鸦片战争原来是一场金融战争(下)》内容简介:一艘英国商船开进了黄埔港,一阵轰隆隆的礼炮却酿成了血案,鲁莽的广东巡抚发布了秘密逮捕令。国际命案过堂审讯,可怜的老人被草菅人命,祸根埋在了明镜高悬的中国法庭。马戛尔尼勋爵突然接到外相的训令,万里之遥的紫禁城谍报已经送到伦敦。波谲云诡的北京,间谍云集;三跪九叩的大礼,阴谋四起。粤东海面上却出现了十万海盗大军。中国、英国、葡萄牙三国海军大联盟,最终败在一位美艳的女人手上。道光皇帝惊诧万分,林则徐的奏疏中将洋商炒汇套现手法完全揭露。皇帝终于找到鸦片贸易背后纹银流洋的阴谋。货币学家林则徐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禁烟的不二人选。当林则徐星夜南下的时候,伦敦九老会却在密谋一个更大的阴谋,一场惨厉的九老会对决开始了…… 《暗战1840:鸦片战争原来是一场金融战争(下)》的作者是李德林。 目录 第五章 血色黄昏 带血的礼炮 秘密逮捕令 鲁莽的巡抚 替死鬼真相 汇款的机密 密航燕子湾 第六章 京城谍影 勋爵的密报 外相的训令 神秘传教士 双面翻译官 紫禁城谍影 传教士跑官 乾隆的焦虑 最后的早餐 第七章 黄埔风云 陈兵穿鼻洋 日落紫荆城 总督的底线 联合审判庭 贪婪的奴才 偷渡客谋局 传教士宿怨 致命的双簧 兵围广州城 第八章 黄昏对决 海盗无问道 盟军大溃败 伟大的流氓 绝望的首富 梦断重组路 大法官绝杀 1821的密折 圣诞节上书 林则徐币改 “九老会”对决(上) “九老会”对决(下)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轰隆隆,礼炮齐鸣,掌声雷动。 1784年11月24日,黄埔港迎来了最晚的一艘洋船“休斯夫人”号,这是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这一年开往中国的最后一艘商船。东印度公司要将派头做足,美国人的“中国皇后”号早在8月25日就到了黄埔港,不过美国人泥腿子闹革命,手上也没有像样的交易货物,无非就是胡椒、毛皮一类的,从纽约起航的时候船上空空的,这些东西都是在路上交易的。不过,美国人直航中国是约翰·汉考克那一帮走私分子梦寐以求的事情,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英格兰人无法封锁美国人的海洋之路。 “休斯夫人”号的船长威廉姆斯站在甲板上,旁边的大班乔治·史密斯望着威廉姆斯的长胡须,嘴角露出灿烂的笑容,整个甲板上的人都陷入兴奋状态。黄埔港码头近在咫尺,远远地能够望见粤海关那杆标志性的杏黄大龙旗。威廉姆斯挥舞着长剑,炮手在威廉姆斯的指挥下,疯狂地点燃了礼炮,隆隆的礼炮声让整个黄埔港陷入欢腾。 洋船进港鸣放礼炮是粤海关的老规矩,一般程序是商船进入码头之前,粤海关的帝国仪仗队鸣枪欢迎,洋船过虎门后会在领航的指引下进入黄埔港,鸣炮还礼。这一次粤海关的仪仗队还没有鸣枪,威廉姆斯就按捺不住兴奋开始放炮。 炮声还没有停止,岸边的人群已经瞠目结舌。威廉姆斯以为欧洲人和美洲人早已被英格兰的礼炮折服,还站在甲板上傻乐呢,就见一队中国军人j中到岸边。威廉姆斯这才意识到出大事了,只见旁边正在下碇的一条驳船上乱成一团,有人扯着嗓子吼叫。这时驳船上抬下来三人,身上血红一片,威廉姆斯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休斯夫人”号的礼炮击中了驳船上的人? 没错,正是“休斯夫人”号的礼炮击中了三名中国人,驳船已经领有海关的执照,船上的工人都是中国人。乔治·史密斯感到不妙,他很快了解到,有一名被弹片击中的中国人伤势严重,由于流血太多,正在抢救之中,另外两名也很严重,粤每关的医疗条件太差了,三名中国人的性命不容乐观。乔治·史密斯跟威廉姆斯一合计,现在“休斯夫人”号还没有拿到下碇执照,一旦中国军方介入,情况就复杂了。更为可卟白的是,中国政府完全有可能逮捕炮手,甚至会不分青红皂白就拉出去欢头。 杀人者死! 中国有一句老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中国老百姓的愿望,在中国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王公贵族犯法最后被抄家问斩的事,可是实在太少。在中国还有一句话:刑不上大夫。法律在中国都是对老百姓管用,权贵阶层都可以疏通关节保住身家性命,但是一旦犯下杀人的大罪,就要杀人者死,血债血偿。 乔治·史密斯是黄埔港的常客了,发生在1780年的命案至今让这位大班胆战心惊。那是1780年的1 2月,英格兰散商船“成功”号单层船的一名法国籍船员,在昭官的行馆里杀害了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斯托蒙特”号上的一名葡萄牙籍水手。当时英格兰正在跟法国、西班牙打仗,商船上不同国籍的员工卷入到了异常狂热的民族情绪之中,之前已经发生过英格兰水手袭击丹麦人以及英格兰水手割断法国商船国旗绳的事件。当时就在黄埔港的乔治·史密斯万万没有想到,英格兰商船之间的员工因为国籍不同,已经狂热到杀人的地步。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法国籍船员杀人后逃跑了,跑到了法国领事馆躲了起来。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正在跟华盛顿的密使洽谈战争借款,英格兰已经跟法国同时开战了,这个时候东印度公司广州管理委员会希望能够内部处理命案,没想到法国领事馆根本就不答理管理委员。新任广东巡抚李湖向保商施压,当时两艘船的保商是昭官,这位黄埔港的大老板只有给法国领事馆施压,一旦他们不交出凶手,法国商船可能就拿不到离港执照。法国领事馆只得乖乖地将凶手交给了李湖。 噩耗在第二天早上传来,巡抚李湖已经签发了对凶手执行绞刑的命令,那天早上很多行商都按照李湖的要求,通知外国人到广场上看政府绞死凶手。为了让法国人以及洋人心服口服,李湖发给行商以及通事一份政府公告。公告上说绞死法国凶手是为了维持治安,如果依照法国人的请求,那么凶手将押回法国审讯,这样就无法保证凶手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对那些沉醉于酒、暴乱及吵架的水手,只有用严刑才能使他们就范。 乔治·史密斯始终有一个困惑,当天晚上行馆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法国人跟葡萄牙人怎么就吵起来了,法国人到底是盛怒杀人,还是跟葡萄牙人在打斗之中无意杀人,甚或是法国人正当自卫?广东巡抚的一声令下,随着法国人的声声惨叫跟血水横流,一切的真相都永远尘封了。广东巡抚在没有经过任何审判程序的情况下,用中国俗语中的杀人者死,将法国凶手处以极刑,大清帝国的法律程序如同儿戏。这样一来剥夺了一个国家应有的法律审判权利。 难道让同样的悲剧重演? 乔治·史密斯不想看到自己国家船上的炮手未经法律审判程序就被送上断头台。威廉姆斯与乔治·史密斯一合计,趁着现在驳船上一片混乱,中国政府司法机构没有介入、中国军队没有包围“休斯夫人”号的空当,赶紧让炮手开溜,躲到一个中国军队和司法机构永远无法找到的地方。后续的麻烦可以跟地方政府慢慢地周旋,那样一来,英格兰人才不会遭遇未经审判就被砍脑袋的悲剧。 粤海关监督穆腾额正在府第品茶,突然下人急匆匆来禀报,说英格兰人打死中国人了。穆腾额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心想:坏事了。 穆腾额也是内务府的一个包衣奴才,以前一直给内务府办事。在掌管内务府产业江宁织造府的时候,穆腾额就很会来事,经常将一些新鲜玩意儿送到后宫,让乾隆的老娘很开心。后来调到龙江关当监督,他深知海关就是一个是非之地。内务府的资深奴才李质颖,被乾隆皇帝从粤海关调回北京管理圆明园,而穆腾额调任粤海关监督。 现在,穆腾额在粤海关监督的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就发生了洋人制造的命案。穆腾额揣摩着乾隆皇帝的心思,老鼠山匪徒猖獗,两广总督的位置上不断出现新面孔。1777年两广总督李侍尧调为云贵总督,杨景素接任。第二年的2月,调杨景素为闽浙总督,桂林接任。第三年,也就是1779年12月桂林死,爱新觉罗.巴延三接任。今年爱新觉罗·巴延三来京,舒常接任。两广官场走马灯似的换人背后,说明乾隆皇帝已经不再信任两广官员。P2-4 序言 鸦片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1840年的那一段屈辱已经满是尘埃。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为了这句话,英伦王朝从1583年开始,历伊丽莎白女王、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14个国王的努力,历经了一场又一场的血案。 当东印度公司广州分公司的总裁带着娇妻,行走在广州大街之上时,引来了无数长袍马褂儿留辫子男人的围观,裸露的香肩,雪花膏一般的肌肤令两广地界官员大惊失色。两广总督闻讯立即向道光皇帝发了一份八百里加急,道光皇帝暴怒,下令将伤风败俗的西洋女人驱逐出大清帝国的国土。 东印度公司的总裁夜夜笙歌,中国官员不断地驱赶。鸦片贩子抓住其家眷留宿广州而被驱赶一事大做文章,以马地臣为首的鸦片贩子向英国国王上书,攻击大清帝国愚昧落后,毫无人性,说大清帝国强令英国商人跟家眷分居两地是违背人伦。 十年之后,道光皇帝派出钦差大臣,跟英国使臣坐在了谈判桌上,此时再无十年之前帝国的傲气。当和谈双方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例行公事的第一条停战和平,双方立即就商人携带家眷到中国经商开始了紧张而激烈的磋商。 带女眷到中国只是英国人的借口,人伦是英国主战派鼓动人心最大的借口。从1583年开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就向中国派出使臣,希望能跟中国政府结盟,共同对抗全球扩张的西班牙跟葡萄牙两个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当中国皇帝一次又一次地坐在紫禁城宝座上将英国来客当做孝子贤孙的时候,一场场致命的血海深仇却在不断积累。 当乾隆皇帝准备召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时候,发现从万里之遥来的英国人不仅不是来孝敬自己的,而且甚至对帝国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乾隆皇帝才意识到帝国的秩序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上,在马戛尔尼北上京城之前,间谍活动便早已秘密展开,因为英国人认为他们的到来是结盟,而不是进贡。 “满洲人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尚武精神。大清的陆海军从来都没有令人生畏,他们现在只不过是个幻影。这个帝国能够维持它的尊荣,不过是因为无人对此提出异议罢了,要是他们的北方邻居当时选择在北京签订条约,就像在君士坦丁堡签约一样,中华天朝会怎么样呢?要是英国海军要求签订一个条约,天朝又能怎么样呢?” 普鲁士籍传教士郭士立(Charles Gutzlaff)的中文水平超越了乾隆皇帝喜欢的斯当东,甚至对广州、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地方话都说得相当流利,这位一直充当英国人在中国向导的普鲁士人甚至于1834年1月在《广州纪事报》发表文章,嘲笑当年的俄国人没有利用军事优势迫使大清帝国让步,因为大清帝国已经跟当时的大清皇帝一样虚弱, “设若受到任何一个海上强国的攻击,他很清楚地知道他决无反击的手段,他应该知道,他的整个大约由1000艘船只组成的海军,还无法与(西人的)一艘驱逐舰相匹敌”。 郭士立的激进令马地臣这样的鸦片贩子激动不已。在他们看来,中国政府有组织无纪律,有律法无审判,他们虚弱到只能用专制的高压手段来统治这个国家,他们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免遭匪帮和劫匪祸害,且完全无法镇压一小规模叛乱的民族”。马地臣们不断给英伦内阁灌输一个思想,在专制的中国做生意毫无公平与道义。 在大清帝国贸易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双重专制之下,贸易顺差成为必然。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大清帝国,商人的地位仅高于妓女,老百姓的生命如同草芥,更何况老板是洋人呢?洋老板手下的工人就更没有律法保证。英国人一次又一次地试图通过中外联合审判来触摸帝国的底线,主权独立与帝王尊严粉饰了帝国的虚弱。 英国人为了扳回贸易逆差,希望跟中国结盟,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贸易区域,可是专制政治体系在文官集团的主导下,腐败与帝国的虚弱成反比,粤海关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成为腐败的黑窝,这个黑窝直通紫禁城的内务府。腐败到了皇帝的家里去了,可想而知,大清帝国是多么虚弱。 在大兴文字狱的满清王朝,英国人为了打破中国的专制贸易,不断在广州打造英国人的舆论阵地,以自由贸易商人发起创办的《广州纪事报》等报纸相继面世,这一点跟当年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创办《波士顿纪事报》颇为相似。报纸在广州的兴起,更令远在紫禁城的中国皇帝惶恐不安。 英国人在报纸上造势,企图打破广州体制、建立在华“自由贸易”的新体制。英国商人不断跟伦敦的内阁进行勾结,怂恿内阁的大佬们向大清帝国政府进行军事施压。英国人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一个不受大清帝国政府管辖的商业一军事基地。 自由贸易区是东印度公司当年奴役印度人的花招,这一点对大清帝国的君臣来说早已了然于胸。英国人目的非常明确,伦敦派军舰驻扎广东海域,通过军事手段对已经非常“虚弱”、“面临崩溃”的大清帝国形成威慑,“为国王陛下的旗帜赢得尊重和注意”。 英国人的目的昭然若揭。从马戛尔尼到阿美士德勋爵,一次次向中国皇帝提出了英国人自己的贸易游戏规则,一次次被拒绝,军事压力是获得平等协商无法达到目的的手段。商业军事基地设在“中国海岸的中间地带,或是靠近北京”,英国舰队可以由此轻易地封锁黄河和对北京至关重要的大运河,在必要时实行禁运,以“产生非常有力的后果”。 《暗战1840》从经济的视角,从1583年伊丽莎白向中国大明的万历皇帝写信结盟开始,独家披露《南京条约》背后,三百年的中英恩怨:政治、商业、军事、法律、外交等。从贸易专制到律法无序,从和平结盟到炮舰相向。这一纸条约的背后,经济如同一根致命的绳索,将相隔万里之遥的中英两国三百年间从陌路到仇恨一步步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