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汤姆·克兰西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汤姆·克兰西编著的《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是名作《猎杀“红十月”号》的续篇,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苏两国争夺星球大战计划和高科技武器优势的背景下,围绕步步紧逼的追捕和骇人听闻的审讯,以及政治阴谋、情报刺探等内容展开。中情局派出的间谍“枢机主教”潜伏在克里姆林宫已长达三十余年,从未遭到苏联反间谍机构的怀疑,不料此次马失前蹄,落入克格勃之手。为实施营救计划,杰克·瑞安只身深入虎穴,亮出“红十月”号这一杀手锏,逼使克格勃主席救出“枢机主教”叛逃。与此同时,阿富汗游击队在美国的支持下,袭击“亮星”工程的实验基地;克格勃渗透进美国研制激光武器系统的“运茶快船”工程,绑架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

内容推荐

由汤姆·克兰西编著的《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是《猎杀“红十月”号》的续篇,汤姆·克兰西“杰克·瑞安”系列的又一力作。

《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故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苏两国争夺星球大战计划和高科技武器优势的背景下,围绕步步紧逼的追捕和骇人听闻的审讯,以及政治阴谋、情报刺探等内容展开。当苏联发展能够在太空轨道中摧毁宇宙空间站的激光武器时,美国中央情报局遂特别动用“枢机主教”来收集“亮星”工程的绝密情报。“枢机主教”潜伏在克里姆林宫已长达三十余年,从未遭到苏联反间谍机构的怀疑,不料此次马失前蹄,落入克格勃之手。为实施营救计划,杰克·瑞安只身深入虎穴,亮出“红十月”号这一杀手锏,逼使克格勃主席救出“枢机主教”叛逃。

与此同时,对苏联怀有国仇家恨的阿富汗游击队在美国的支持下,袭击“亮星”工程的实验基地;克格勃渗透进美国研制激光武器系统的“运茶快船”工程,绑架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

中情局和克格勃围绕激光武器与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间谍战。从阿富汗山区到新墨西哥高原,从华盛顿到莫斯科,世界和平就掌握在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手中。

目录

序幕

1.招待会

2.运茶快船工程

3.疲倦的红狐狸

4.“亮星”和“快船”

5.蛇眼,龙面

6.单线联系

7.催化剂

8.文件传递

9.机会

10.损失估计

11.步骤

12.成功与失败

13.商讨对策

14.天衣有缝

15.高潮

16.损失评估

17.密室策划

18.棋高一着

19.飞越重洋

20.命运的钥匙

21.孤注一掷

22.主动措施

23.天罗地网

24.游戏规则

25.殊途同归

26.秘密行动

27.秘而不宣

尾声:共同点

试读章节

交易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易。在场的人都心照不宣。在场的人都是参与者。在场的人都需要这样的活动,然而每个人都在尽力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制止它。对克里姆林宫圣乔治大厅里的每个人来说,这种两重性是生活中的正常部分。

参加者主要是苏联人和美国人,分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外交官和政治家。这些人很容易识别,因为他们衣着比较讲究,个个腰杆挺得笔直,脸上随时准备露出机械的微笑,即使在频频举杯后,说话仍然非常谨慎、滴水不漏。他们是主人,知道自己的身份,而且他们的举止也表明了这一点。

第二类是军人。在军控谈判中少不了他们,因为是他们在控制、保养、测试、溺爱着这些武器,而且总是对自己说,那些控制军人的政治家绝不会下达发射的命令。这些身穿制服的军人大多数按相同的国籍或兵种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手里都抓着半杯酒和一块餐巾,用不露声色的目光扫视大厅,仿佛是在一个陌生的战场上搜索暗藏的威胁。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战场,是一个不流血的战场。如果他们的政治家主人们失去控制力、失去自控力、失去判断力、失去人的天性,不想再避免牺牲年轻的生命的时候,他们将界定未来真正的战场。军人是男子汉,他们只相信自己的战友,有时候,。他们宁可相信穿不同颜色军服的敌人,也不愿相信他们那些衣冠楚楚的主人。你至少知道另一个军人的立场,然而你往往捉摸不透那些政治家的立场,甚至包括本国的政治家。他们在心平气和地交谈,仔细观察谁在听他们讲话,偶尔停下来饮干杯中的酒,并再度扫视大厅。他们是牺牲品,同时也是捕猎者——也许是那些自认为主宰一切的主人牵着的狗。

军人们也不愿意相信这一点。

第三类是记者。这些人从衣着上就可以看出来。由于频繁地塞进小小的航空旅行箱,他们的衣服总是皱巴巴的。他们缺乏政治家的优雅举止和一成不变的微笑,但却具有孩子般的好奇目光,还有些愤世嫉俗的放荡不羁。他们通常左手端酒杯,有时杯子下面不是餐巾而是小本子,右手则半遮半掩地拿着一支笔。他们像猛禽似的到处转悠。一旦有人找到愿意谈话的对象,其他人就凑上来竖起耳朵听。旁观者根据他们转向下一个消息来源的速度,就能断定消息的有趣程度。就这点而言,苏联记者与他们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同行迥然不同,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像旧时受宠的伯爵那样围在主子周围,这样既可以显示对党的忠诚,又可以替他们的主子抵挡一下来自其他国家的同行。不过,从整体上看,他们在这一轮表演中只能算观众。

第四类是那些身份隐蔽、不容易识别的人。这些人就是间谍以及跟踪他们的反间谍人员。这些人与保安人员不同,后者只是站在大厅四周,以怀疑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人。同样不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在大厅里穿梭的侍者,他们手中托着沉重的银盘、上面放着盛满香槟和伏特加酒的罗曼诺夫王室的水晶酒杯。当然,有的侍者也是反问谍人员。他们在大厅里四处转悠,竖起耳朵捕捉只言片语,抑或是低声的交谈,或者是与晚会气氛格格不入的话。这不是件轻松的工作。在大厅一个角落里演奏的室内乐是弦乐四重奏,但似乎没有人听;不过这是外交招待会的一个特征,少了它反而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外就是嘈杂的人声。这里总共有一百多人,每个人至少有一半时间在说话。那些靠近乐队的人不得不提高嗓门,让别人在音乐声中听见自己的话。闹哄哄的声音充斥了这个二百英尺长、六十五英尺宽、镶木地板和白色泥灰墙的舞厅;这些声音经过地板和墙壁的不断反射变得越来越响,最后达到几乎能伤害儿童鼓膜的程度。这时间谍们就可以借助隐蔽身份和喧闹声,使自己成为晚会中的幽灵。

现场有间谍。大家都心知肚明。在莫斯科的人,个个都能给你讲间谍故事。如果你在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偶然认识一个西方人,谨慎的做法是向上级报告。即使你遇见过一次,从你身旁走过的莫斯科民兵的警官——或是手持公文包溜达的陆军军官——都会回过头朝你看看,然后做些记录。也许只是随便看一看,也许不是。当然,斯大林之后的时代发生了一些变化;然而俄罗斯终究是俄罗斯,他们不信任外国人和外国观念的历史,比任何意识形态都要久远。

大厅里的大多数人都想到了这点,但并没有认真思考过——除了那些处心积虑玩这种特殊把戏的人。外交家和政治家说话字斟句酌,此刻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对记者们来说,这简直太有趣了。这其实是一场与他们无关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游戏——不过每个西方记者都知道,事实上他(或者她)都被苏联政府视为间谍。军人们更是这么想的。他们深知情报的重要性,渴望得到它,十分珍惜它。但却瞧不起那些搜集情报的人,认为他们不光明正大。

哪些人是间谍呢?P9-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4: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