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公司可以异军突起,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标杆企业,而且做到了持续卓越?那一定是Google公司。
在Google公司里,哪一个人可以把公司的信息、运营数据管理得有条不紊?那一定是Google公司的首席信息官。
由道格拉斯·梅里尔和詹姆斯·马丁编著的《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将为你展现的就是Google公司首席信息官高效的工作、生活管理技能,阅读完这本书,你就能像他一样让你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混乱不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美)道格拉斯·梅里尔//詹姆斯·马丁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哪家公司可以异军突起,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标杆企业,而且做到了持续卓越?那一定是Google公司。 在Google公司里,哪一个人可以把公司的信息、运营数据管理得有条不紊?那一定是Google公司的首席信息官。 由道格拉斯·梅里尔和詹姆斯·马丁编著的《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将为你展现的就是Google公司首席信息官高效的工作、生活管理技能,阅读完这本书,你就能像他一样让你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混乱不堪。 内容推荐 由道格拉斯·梅里尔和詹姆斯·马丁编著的《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内容介绍:做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条,这是所有人都希望做到的,但结果却往往令我们灰心丧气。不论我们的缺陷是记忆力差,还是不擅长处理各种任务,抑或是难以掌控好时间,现实的情况往往都是工作、生活一团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在当今这个节奏加快、信息饱和、超链接比比皆是的世界上,各种任务都在抢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脑的构造根本就不是用来处理这些竞争需求的。而且我们这个社会的很多结构方式(比如,朝九晚五在小隔间里的工作日安排)也都不合时宜了。我们该怎么办? 你会发现《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就是让你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井井有条的绝妙方案——它把你的大脑和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奇妙创造完美结合了起来,你从此再也不会忙乱不堪了。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全面认识自己 第1章 鸡尾酒会与麦片:探索我们的大脑 体验”鸡尾酒会效应” 为什么不能同时执行多重任务 从短期记忆转入长期记忆 用故事帮助记忆 故事中的上下文语境 面对多项选择,如何作出决策 人们为何墨守成规 第2章 我是上班一族:让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混乱 朝九晚五工作日的陷阱 暑假的困境 交通拥堵.汽车蜗行 从前,知识就是力量 现在,共享知识才是力量 如何巧妙地工作 第3章 赛车、篮球、短裤及歌剧:认识自己的短处,突破制约 识别假性制约与真实制约 认识自己 制约是否在你的掌控之中? 何时忽略制约 压力带来的制约 第4章 登山还是在家健身:目标清晰,才能井然有序 要懂得何所为.何所不为 灵活变通 轻装上阵 如何进行决策 第二部分 全球的Google工作生活方式,和无序说再见吧 第5章 超越泰勒主义——为什么说搜索很重要 组织方法为什么不能千篇一律 信息搜索的必要性 第6章 是法国的巴黎,还是拉斯韦加斯的巴黎?——如何玩转搜索 搜索引擎的设置 获取相关度最高的搜索结果 搜索引擎还是一个计算器 Google搜索的小窍门 利用Google实现本地搜索 第7章 彩色笔与过滤器: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养成信息过滤的好习惯 目标是信息存储的向导 信息过滤的诀窍 回顾信息的好处 养成信息过滤的习惯 第8章 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孰优孰劣 何时适宜使用纸质文档 纸质文档的不利之处 云存储的好处 做笔记的重要性 无纸化办公的前世今生 从纸张到电子文档的尴尬过渡 纸质传媒依然重要.不过…… 第9章 用活电子邮箱:把它变成可搜索的历史档案库 Gmail:与你息息相关. 意料之外的重大创新 GmalI的会话功能 在Gmail地址上填个加号 待办事项清单及Gmail的其他用途 与0utlook和谐共处 Gmail,你可以这样用 第10章 为什么应该在网上保存日程表 可以搜索和共享的G00gIe日历 红色=工作日程,蓝色=娱乐日程 第11章 如何轻松管理文档及网上内容 利用Google文档实现实时协作 管理临时信息 Google阅读器,随时随地的方便阅读 未雨绸缪 第三部分 克服大大小小的挑战 第12章 避免大脑压力,集中精力工作 如何减轻大脑压力 减少思维转换的策略 如何才能不分心 第13章 在海滩上收邮件:怎样把工作和生活完美融合 转换思维 度假时收不收邮件? 出差旅行如何能不受煎熬 第14章 如何处理意外事件 一连串的误解 战胜病魔 减小压力 信息共享 未来无法预见,但要作好准备 第15章 真的可以如此有效 结语 试读章节 事实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信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使用的信息经常来自大脑记忆。例如,仅仅为了执行“写电子邮件”这样一项简单任务,就需要我们把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信息转移到短期记忆,诸如我们要在邮件中表达的事实和观点就是这样。如果没有这一过程,我们怎么会知道该写什么呢? 但是我们面临一个挑战:当我们的注意力在一件事情和另一件事情之间徘徊时,我们如何保留所有进入大脑的那些琐碎的内容呢?根据前面作的那个记忆测验判断,我们无法保留这些内容。我们的大脑一次处理的事情是如此之多。不过,我们可以学习掌握一些存储及处理信息的策略,让脑力消耗降到最低程度。这就是我关于有序组织的第一原理://为了实现大脑压力最小化,要把生活组织得有条不紊。//我要提供的相关建议贯穿本书始终。 顺便问一句,你注意到我说的是有关组织的“原理”而不是“规则”了吗?老实说,我不是在这里给你制定规则。规则意味着去约束你,而原理只是我给你提出的新观念、新选项、新手段,以便让你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进行有效组织的系统方法。 体验“鸡尾酒会效应” 无所不在的大量信息每天都在纷扰和影响着我们的注意力,因而造成大脑紧张。在找到如何让这种紧张压力减到最低程度的办法之前,理解我们注意力的工作方式是很有裨益的。 注意力是一种生存机制。如果没有它,我们早就在知觉和信息的洪流猛浪中溺水而死了。例如,你也会和我一样,脚趾碰到桌子上,就会感觉到。或者窗外传来撞车的声音,你的注意力马上就会被吸引,而我也是一样。 刺耳的噪声和敏锐的知觉会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强行进入我们的意识之中,这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的感觉总是保持警觉状态,尽管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没有别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生存机制的一部分,凭借这一机制,当一只猛虎藏在树丛后伺机扑向我们的时候,人体机能会确保我们敏锐地感觉到这种危险。不过,说来也怪,一些微妙得多的信号经常也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在一个人声嘈杂的鸡尾酒会中,穿过所有的噪音,突然听到有人在说你的名字,哪怕在这之前,你压根儿就没听见说话人说的一个字。有过这种经历吧?这就叫做“鸡尾酒会效应”,这是早在1953年就巳创造出来的一个术语,这种效应可是跟醉酒反应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起码在这里是如此。 鸡尾酒会效应为有关注意力的一个最为奇妙的事实真相贴上了标签:在任何特定时刻,你的大脑中暂存的内容比你实际意识到的内容多出很多。然而,大脑注意到什么,并不意味着你就明确意识到什么。在刚才这个例子中;你的脑子里暂存着相关信息(自己的名字),因而名字就进入你的关注之中,而且你的耳朵随之振作起来(“他叫我什么”)。 譬如,此时此刻,你的右脚拇趾有什么感觉?我敢肯定,那里什么感觉也没有。不过,既然我现在提到了右脚拇趾,你可能会感到脚上裹着袜子,或者受到一些压力。因为我提到了它,你就向大脑发出了一个相关信号,因而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右脚拇趾上,从而现在就能体验到那里的感觉。不必担心,你的关注点可能还会继续转移,你会再次遗忘脚趾(直到下次修剪趾甲时再想起来)。P6-7 序言 什么?又是一本有关组织的书?“不可能吧?”你或许会这么想。我的意思是说,世界上真的需要再出一本书,专讲如何进行有序组织的吗? 没错。开始着手写作本书时,我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那个时候,我是Google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该公司以“对全世界的信息进行有序组织”为使命。 那么,身处信息时代该如何进行有序组织呢?显然有人会认为,我必定有一些有用的真知灼见可以分享。 当时我和同事(现在他是最棒的合著作者)吉姆·马丁坐下来,抛开纯粹的优雅客套,实实在在地讨论“组织”这个主题。事实证明,我发现自己确实有很多新思想可以呈献给大家。 不过,首先请允许我打个小岔。 想象一下这样一幅图景:一个瘦弱的男孩,留着短短的头发,戴着厚厚的眼镜,靠着妈妈坐在一张深色的长木桌前面。桌子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高了,他在座位上需要尽量坐得高一些,他的双腿耷拉在下面摆来摆去。那是20世纪70年代夏日的午后,地点是美国阿肯色州乡下小小的康韦镇。外边雾蒙蒙的,十分炎热,一点儿生气都没有,只有蚊子飞来飞去。室内开着空调,非常凉爽。 在这个悠闲的美国南方小镇,尽管深夏时节的下午呈现出无精打采的景象,到处都是一派懒洋洋的样子,可是那个男孩一点儿都不轻松,他的心跳得飞快。 他妈妈对着乘法表,不厌其烦地教着儿子。母子二人这么做不是一次两次了。练习做加法、减法和乘法,有时一做就是几小时。在每年开学之前,这都是暑假期间的例行工作。 要是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你肯定认为他会是个数学奇才。他爸爸是物理学博士,他妈妈拥有两个硕士学位。他的一个姐姐继承父亲的衣钵,正在攻读物理学学位,另一个姐姐拥有中世纪英国文学学位。最重要的是,他哥哥是数学博士。 然而,轮到这个小弟弟的时候,他在一个接一个的暑假里苦熬,学习的竟然是简单的乘法运算。他真是个失败者啊!他自己总是忧心忡忡,生怕大家知道他不够聪明,不够优秀,要不就是担心自己会给这个家庭丢脸。 现在大概你已经猜出来了,我就是那个小男孩。或者说我曾经是——现在我长高了,留的头发也比那时候长了。不过,对于当年让我忧心不已的秘密心事,我仍然记忆犹新。 我学不好数学,是因为患有诵读困难症,尽管当时不明所以。诵读困难症是一种学习障碍,单在美国大约就有1000万儿童受此困扰。由于诵读困难造成数字颠倒,因而患者经常对数学感到头痛。他们阅读也很困难,因为该病症也会把字母弄颠倒。 比起现在,人们当年对诵读困难症的认知和诊断都要少得多,直到上了高中,我才认识到那是造成我学习吃力的根源。幸运的是,父母对我很有耐心,哥哥姐姐总是帮我完成作业。我学习一直很努力,后来也顺理成章地在学业上取得了好成绩。到最后,我也拿到了博士学位。大概你不会惊奇,我读的是认知学学位——该学科研究人们如何学习,怎样解决问题。我主修这个学科,是因为我想找到帮助那个男孩以及其他类似的孩子的办法,让他们不再对学习感到恐惧、难过、焦虑。 通过研究我发现,人们教授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实际运行机制相去甚远。不管是否患有诵读困难症,大多数人学不好数学都不是因为愚笨和懒惰,根本就是因为教学方式不对。事实上,按照大脑的运行方式来看,我们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组织结构方式都是错误的,这就导致有序组织变得极其困难。(关于这个问题,我会在第一章中深入解释。) 既然有这些学习障碍(最主要的是诵读困难症),我这个满怀恐惧的小男孩最终怎么能拿到博士学位,并且又当上Google公司首席信息官的呢?事实上,由于学习让我很吃力,我就拿出很多时间去思考怎么才能避开学习障碍为我设置的种种制约。我努力开发学习技巧和系统方法以减轻大脑压力,帮助自己仅仅关注那些真正需要学习的信息。无论什么东西,我都不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我付出了额外努力,开发出组织信息的系统方法,最终顺利完成学业。几年后,幸运之神再次光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以前付出的努力又一次得到回报。我之所以受雇于G00gle公司,帮助G00gle“对全世界的信息进行有序组织”,部分原因在于自己曾经从一年级开始就实践过同样性质的工作。不可否认的是,那时涉及的信息量当然小得多。 我把童年阶段和整个成年时期都用于开发组织信息的系统方法,从中受益良多,学会了很多东西。由于大脑的内在制约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在很多人在信息掌握方面是紊乱无序的,这可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我们也没有找到解决这些内在制约的办法。诵读困难碰巧成为我的大脑弱点,不过事实上,人人都有某种形式的大脑局限。 现以记忆为例。人的短期记忆一次只能记住5~9件事。由于没完没了的待办事项不断引起我们的注意,再加上一天到晚积攒起来的信息无穷无尽,我们总是忘这忘那,这就一点儿也不足为奇了。从一项任务转向另一项任务,会把短期记忆中的既有内容排挤出去,也会让事情更加复杂。人的大脑根本就不能同时应付多项任务,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在作决定方面,我们的大脑同样也不擅长,这真是很悲哀。比如说,我们作决定经常是建立在害怕失去什么的基础上,而不是考虑希望得到什么。想想我们在特定时刻面对的许多选择,也就难怪到一天结束时你会感到心累神乏。 我们感到紊乱无序、压力重重,大脑并不是唯一原因,当今世界上的很多组织结构方式也在拖我们的后腿。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继续围绕陈旧过时的社会结构和根本错误的需求信念安排生活。譬如,尽管如今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信息经济和服务经济了,然而现在企业还是依靠原本用来组织工厂工人的时间表来安排经营运作。在当今时代,固守工厂式的时间表会带来很大压力,也会产生很多其他问题。孩子上学和放学时间是在很久以前规定的,当时之所以那样安排,是为了不耽误家长在田间劳作。确立我们生活作息所遵守规则的那个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在那个时候,计算机不是人们生活的中心;在那个时候,父母双方只有一方工作;在那个时候,知识具有强大的力量;在那个时候,上下班一般都很便捷-一家居和办公之间泾渭分明。 啊,多好的旧时代呀! 然而,时至今日,现行的社会组织结构还是指望我们有过剩的脑力,从而总是能够想着孩子该在什么时候接回家,门钥匙放在哪,重要的营销文案该在什么时候提交以及需要谁来批准。我们对人的大脑和社会结构的认识方式与它们的实际运行机制之间存在严重脱节,再加上层出不穷的信息时时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这是我们如今处于紊乱无序状态的关键问题。 上述问题还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有什么事情搞错了。我们承受的压力就会直线上升。事实上,或许正是面临的压力促使你拿起了这本书。(顺便感谢你阅读本书。)压力之下,可能会让你去开列待办事项的清单,而这个清单永远也不见缩短。你可能会担心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你也可能会觉得总是落后于别人。 让我们正视这个问题吧。紊乱无序让你感到重重压力,重重压力让你举措失当,举措失当让你承受更大的压力,更大的压力让你更加失误连连。这真是“恶性循环”的一个完美定义。 我对这种恶性循环有所了解,,自己以前曾经陷入其中。 吉姆和我开始写作本书的时候,我正在调工作,换城市,找房子。那时我刚刚离开Google,出任百代唱片公司数码事业部总裁兼新音乐首席运营官。由于消费者转向数码音乐,唱片行业面对复杂的技术和组织挑战,正在苦苦应对。百代公司聘用我,部分原因就是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掌舵,应对这些挑战。 我对音乐和技术都很痴迷,这个挑战让我由衷地感到珍惜。不过,从硅谷搬到洛杉矶,也会让我面临很多其他的挑战。到了新城市,我觉得自己连百货商店在哪儿都不知道,更别提新公司是怎么运作的了。我以前给自己建立的系统方法和组织结构,现在也无法遵循了。突然之间,我又成了那个剪着短发的男孩,感觉只有自己不懂,剩下一个人在苦学,本来应该很容易完成的任务,我还得熬夜解决。我感受到难以置信的压力。幸运的是,我利用自己开发的组织技术,突破重重压力,找到了一条出路。本书后续章节将会描述这些组织技术。 因而可以说,诵读困难症让我在理解人们如何学习的问题上获得了特别的优势。人的大脑与社会结构时常跟我们作对,在认知科学领域的学习研究帮助我看清了其中的机理。凭借这些知识和观察,我逐步理解了辨别造成紊乱无序的根源的重要意义。不幸的是,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讨论组织专题的著作不是刻意掩饰,就是视而不见。本书并非如此。你为什么不能像期望的那样有条不紊,我希望本书能够帮你理解个中缘由,因为你很快就会看到,这其实不是你的问题。存在一种比你本身更强大的合力,让你总有一团乱麻、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实你还远未达到无能为力的程度,这是一个好消息。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导致你效率低、压力大,我将跟你分享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的经验策略。我要讨论的可不是怎样有序组织衣柜里的衣服之类问题(这方面可能得你来教我)。我想分享的是在生活中组织安排任务和信息的技术,以便让你以最低程度的忧虑、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来实现你的目标。 类似地,我也不会提出一刀切的万应灵药式有序组织的概念。始终保持电子邮箱为空?把电脑文件按一层层的文件夹存放?使用电子方式传送财务报表?假如生活中一直都是如此行事,那我将永远生活在颠三倒四的状态。 事实上,即便这些办法听起来都像是很好的组织准则,但我不会去这么做。这不是因为我做不到,而是因为我已经找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我们工作生活的组织方式。 例如,在G00gle公司的多年工作履历让我理解了技术该是如何帮助我们进行组织,而不是把我们淹没于每天汹涌而来的信息汪洋之中。我弄明白了技术是如何让我们更有序、更高效,从而让生活更轻松的,我也弄明白了技术是如何让我们的记忆压力减至最小,让我们的大脑跟我们协调一致而不是处处作对,从而帮助我们减小压力的。 这就是我打算写作本书的原因:与你分享自己开发出来的方法(有些方法需要利用技术,有些则不需要),绕开人的大脑、社会结构和个人局限强加给我们的种种制约而前进。帮你开发出服务于你自己的系统,让你更有序、更成功、更轻松,这是我的目标。我想帮你停止从事明明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而自己却浑然不觉的那些事情。我还想帮你确定哪些是该做的事,以及哪些是不该做的事。通过了解、努力和更好的组织,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每天下来,都会让你增一分明晰,多一点心劲。带着这份明晰、这些心劲,而不是重重压力,从事乐趣多多的事情,工作效率会更高。 本书的组织架构 以下是本书的内容构成。在第一部分,讨论的对象是你。你如何思考,你如何感觉,你所处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社会如何对你施加影响,你所受的制约是什么,你该怎样超越这些制约,你的真正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些目标你该如何进行组织。 在第二部分,我会跟你分享自己历年发展起来的有关有序组织的技巧、技术和策略:如何搜索内容,如何组织信息,如何掌握所有的电子邮件、待办事项、相关文档和工作日历。我也会为你指出一些令人惊叹而又唾手可得的工具和技术,诸如智能电话和云计算,我还会帮你找到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时适合自己的最佳方式。 在第三部分,针对我们身处2l世纪的当今世界面临的大大小小的挑战,将会讨论如何进行有序组织。我将帮助你学会如何把分散精力的情况减到最少,也会解释为什么没有”工作生活两不误”之类好事。处理那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如何帮助你有条不紊地准备好体能和脑力,我将向你展示个中机理——因为这些事情总是会不期而至。等你看完本书的时候,我希望你会为一个全新的开始作好准备,从此让你的人生变得井井有条。 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吧,好吗?现在天气晴好,没有蚊虫叮咬,我也保证不用让你重背乘法表。 要这些歌词干什么? 我著述写作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这些著作形式不一,目标各异,而且阅读对象也不尽相同。不过有个做法始终如一:多年以来,我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把音乐穿插到著作当中。我热爱音乐。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我的人生演出都是以自己最喜爱的音乐为背景进行的。例如,在我写作这些文字的时候,就正听着平克·弗洛伊德乐队演唱的《月亮的阴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 我还发现音乐可以减缓压力,起码就我而言是这样。这是一本讨论如何通过更好的有序组织来减轻压力的著作,因此本书更要有自己的音乐,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歌词本身述说着它们自己的故事。不过,放在本书引用的上下文背景之中,我所选择插入的歌词只是些幽默风趣的词句,这些词句与我在书中阐述的观点或描述的情形有某种关联。有些时候,歌词会说明或强化书中的论点。另一些时候,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歌曲的题目、歌曲的,演唱者,抑或是歌曲本身产生的时代。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歌词都是在强调书本内容的情感场景——在我写作你看到的这些文字时的感受。不管怎么说,这些歌词总是会提供一个机会,让你一窥我那个神奇楼阁——我对自己大脑的称呼——的内部情形。 或许这些歌词也会激发你产生类似的情感。或许不会这样。不管会不会,都请你在碰到歌词引用的地方稍事停顿,看看会让你有何感受。你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 后记 亲爱的读者,我们一起讨论的时间即将结束。这次探讨之旅是从我童年的一个故事开始的。你大概已经体会到,那个故事并不是真的在讲怎么学数学,而是要说明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各不相同的,为了做到井然有序,必须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途径。我在全书当中给出的一些诀窍或许对你有效,而另外一些则可能根本就不对。这没关系,关键是能让你去思考,对自己而言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且把建立最适合自己的大脑、个性和生活的组织方法需要用的策略、工具和知识提供给你。 在当今这个节奏加快、信息爆炸的世界上,我们拼命让自己的大脑摆脱麻烦。为了处理每天都会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任务和挑战,我们耗费了惊人的脑力。如此一来,等到意外发生时,我们再无余力去应对。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说到现在,你肯定已经弄明白了,应该把责任归咎到两耳中间那个3磅重的奇妙东西身上。大脑具备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能力,但在思维转换过多、信息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大脑不会处于最佳状态。你要记住,自己的大脑确实善于关注某些事情,但它经常会出错。在你力图关注不计其数的所有信息时,脑力有限。要一一记住这些信息,虽然不至于一败涂地,但是更不容易。 如果觉得大脑面临的固有挑战还不够严峻,两耳之外的那个世界一定会让你感到可怕。我们的组织管理旨在解决已经不是问题或应该不再是问题的问题,因而到头来我们会牺牲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工作得越来越努力。实际上经常是工作效率并没有提高,因为我们始终不会聪明地工作。一天结束时,我们总会感到事情没有做完,可是又头昏脑涨,压力重重。为了完成日复一日的无穷任务,我在重重压力之下会更加辛苦地拼命工作。当然,这种辛苦又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压力。你瞧,可怕的恶性循环又抬起了它那丑陋的头。 我们如何才能摆脱那种恶性循环呢?假如我们能再造大脑,让它具有无限的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能力,那会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假如我们能更改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使之真正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那也能解决问题。但是,,这两种情况在不远的将来都不大可能发生。因此,在一个紊乱无序、压力重重的世界中,学会如何建造自己的工具、组织结构和信息技术,让自己尽可能地做到有条不紊、轻松从容,这是一个空前重要的问题。 把信息放在大脑之外,让我们得以把全部脑力集中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这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说明原因,最后再讲一个故事。 几年前,我跟一个密友去滑雪。那个时候我还在学滑雪,但是确信自己的能力足以在艰难地形中冒险滑行。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陡坡的上端,不由得感到深深的恐惧。站在绑在脚上的那两块造型怪异的滑雪橇上,我真不知道怎样才能双腿完好地滑行出去。 就像珠宝商上下打量钻戒一样,我仔细研究了面前的斜坡,力图辨认出从坡顶到坡底之间的所有突起和裂缝。我力图记住每一个可能的转弯,努力想象着下滑时的情景——什么时候改变重心,什么时候加快速度,什么时候会不小心趴到雪上。 可是,在头脑当中不断盘算的同时,我越来越没有信心滑下去。事实上,我是越来越不愿意往下滑了。就在我站在那里挨冻的时候,我的密友——一个很棒的滑雪手——轻轻松松地滑到我的身旁。他上下打量着我。 “你这家伙!别想那么多,直接滑下去!”他笑着说。 说完,他凌空一个转身,根本没有考虑后面会出现什么情况,轻轻松松地滑了下去。 我也深吸一口气,瞄准自己的滑雪橇,一使劲滑了出去。我什么也不想,只是踩在滑雪橇上,让膝盖加速滑过凸起地带,强行往山下冲去,为了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而适时转弯,但同时也放弃了“控制”。 那是我所经历的最好的一次雪地滑行。 我在事后认识到,自己无法预见所有的颠簸,也无法想到或记住所有的转弯。我的大脑无法准确评判雪地状况,也无法预知其他滑雪手的滑行轨迹(并且也不会提前知道他们是否会跟我意外相撞)。我认识到,这次滑雪经历之所以那样令人愉快,是因为我完全只是分开雪橇,倾身向前,放松双腿,不再思考。 我经常回顾那段经历。在实际体验之前,我们谁都无法预知前面将会出现的所有颠簸。我们不能移动树木的位置,我们无法改变山坡的梯度。我们只能推着自己向前,我们只能相信自己会平平安安、欢欢喜喜、精神振奋地滑下去。 我在这本书中自始至终都在说,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井然有序,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让自己效率更高,更有成效,而承受的压力反而更小。有了这样的组织安排,你就不会再处处遭遇障碍,你就可以在危机爆发、挑战到来的时候泰然处之。 这些都没错。不过更重要的是,生活井然有序可以让你自由自在地充分体验人生。是的,工作要安排得井井有条,然后生活才能井井有条。但我可以承诺,这样的努力绝对物有所值。 好了,作好准备了吗?滑雪橇打上蜡了吧?膝盖弯好了吧?身体前倾了吧?好极了,现在来一个深呼吸,什么都不要想,滑下去。 我会看到你不断向前。 书评(媒体评论) 《Google时代的工作方法》是一部开山之作,它能引导你找到适合自身独特个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作者睿智、客观,书中满是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纽约时报》 道格拉斯·梅里尔的这本书简直是个奇迹:不长的篇幅,简短的步骤,他阐明了在一个信息太多、时间太少的世界上,如何变得精明强干、信心十足。 ——《福布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