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文编著的《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一改过去就事论事的编纂体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体例编纂方式,以面带动点,再由点来通观全局,全面再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至清末帝溥仪退位这五千年的历史。此外,为了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历史,掌握中国历史的脉络,从而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而且我们特在编辑撰写时,尽量让每一章节内容都紧密连接、环环相扣,尽量避免出现太大的历史跳空。而每一节内容之后的趣味链接,亦为整本书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最新升级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诸葛文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诸葛文编著的《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一改过去就事论事的编纂体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体例编纂方式,以面带动点,再由点来通观全局,全面再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至清末帝溥仪退位这五千年的历史。此外,为了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历史,掌握中国历史的脉络,从而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而且我们特在编辑撰写时,尽量让每一章节内容都紧密连接、环环相扣,尽量避免出现太大的历史跳空。而每一节内容之后的趣味链接,亦为整本书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内容推荐 正所谓“读史可以明智,鉴古可以知今”。一部诸葛文编著的《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就好比一座时而璀璨绚烂、时而暗淡凋敝的舞台,在这座舞台上,各色帝王、将相、官宦、妃嫔、英雄人物一一登场,从盘古开天辟地的古老传说,至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各色人物或扭曲狰狞、阴暗腐朽,或志得意满、豪气冲天……但无论如何,舞台上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物的存在,才有我等今日看到的历史。而一幕幕悲喜交加的剧目,又无时无刻不为世人提供着反省过去、展望未来的素材。所以,倘若你在生活中被现实事物所困,不妨精心读一下《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这本小书,不出三天,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 目录 原始社会卷 ◎上古时代 盘古开天辟地——东方创世说 趣味链接:西方创世说 女娲造人——东方人类起源说 趣味链接:女娲补天 燧人钻木取火——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趣味链接:火对于远古先民有何意义? 伏羲演八卦一中国古文字的发端 趣味链接:人文始相——伏羲 神农尝百草——传统医学的肇始 趣味链接:炎帝神农 涿鹿之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战争 趣味链接:涿鹿之战与民族融合 阪泉之战——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 趣味链接:黄帝是三皇之一,还是五帝之一? 尧舜禅让——上古时代的民主制度 趣味链接:尧是否真的愿意让位于舜? 大禹治水——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趣味链接:为什么说大禹治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奴隶社会卷 ◎夏、商、西周 夏王朝的建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趣味链接:夏后氏百官 太康失国——夏朝初期的动荡政局 趣味链接:太康道情 少康中兴——夏朝中期的中兴发展 趣味链接:酒酿鼻祖——少康 夏桀暴政——华夏第一朝的败亡 趣味链接:夏桀是否因妹喜而亡国? 盘庚迁殷——巩固王权的重要举措 趣味链接:殷商时期的文化 商纣暴政——商之败亡已成定局 趣味链接:一代妖姬苏妲己 周之兴起——开创中国历史上统治时期最长的王朝 趣味链接:周氏三母 孟津观兵——武王伐纣前的军事演习 趣味链接:龟卜与占筮 牧野之战——商周最后的决战 趣味链接:《封神演义》 土地分封——武王建周,分割天下于诸侯 趣味链接:西周时期的宗法制 国人暴动——中国第一次平民大暴动 趣味链接:“国人暴动”有幕后黑手? 烽火戏诸侯——三戏诸侯为博红颜一笑 趣味链接:夏、商、西周时期的三大红颜祸水 王权之争——西周末年的政局动荡 趣味链接:西周和西戎的那些事儿 平王东迁——东周建国,中国历史正式进入春秋时代 趣味链接:历数东周王权的尴尬事儿 ◎春秋、战国 富国强兵、尊王攘夷——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 趣味链接: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泓水之战——天真宋襄公的霸主之梦终破灭 趣味链接:齐桓公之死 城濮之战——晋文公称霸中原 趣味链接:重耳为何流亡在外几十年?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秦穆公独霸西戎 趣味链接:秦时期的文化交流 三年不言,一鸣惊人——楚庄王问鼎中原 趣味链接:“绝缨会”是怎么回事? 鱼腹藏剑——吴王阖闾谋权夺位 趣味链接:一代忠良伍子胥 卧薪尝胆—勾践雪耻成霸业 趣味链接:西施 国人干政——春秋时期的国人暴动 趣味链接: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春秋、战国的分界点 趣味链接:战国七雄 李悝变法——魏国独霸,建立封建制国家 趣味链接:《法经》 吴起变法——楚国由衰转盛之关键 趣味链接:吴起变法与吴起之死 商鞅变法——变法治国征天下 趣味链接:车裂而死的商鞅 马陵之战——齐魏交战,孙膑计杀庞涓 趣味链接:齐魏“相王” 合纵连横——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 趣味链接:秦王灭巴、蜀 胡服骑射——从“车战”到“骑兵步卒”的转变 趣味链接:沙丘之乱 长平之战——列国林立、战事频仍的时代行将终结 趣味链接:窃符救赵 荆轲刺秦——悲壮荆轲与燕国的灭亡 趣味链接:燕太子丹和秦王赢政的故事 封建社会卷 ◎秦、两汉 灭六国,四海一——秦始皇一统天下 趣味链接:“皇帝”的称号从何而来?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的极端措施 趣味链接:阿房宫和骊山皇陵 沙丘之变——胡亥窃国夺皇位 趣味链接:“中车府令”与“行符玺事” 苛政猛于虎——荒蛮残暴的秦二世 趣味链接:公子高之死 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趣味链接:鱼腹丹书,篝火狐鸣 巨鹿之战——霸王起兵秦国亡 趣味链接:作壁上观 鸿门宴——刘、项之争暗流涌动 趣味链接:刘邦的“约法三章” 西楚霸王——项羽称王,天下反 知识链接:项羽征伐田荣 楚汉战争——兄弟反目,战争一触即发 趣味链接:刘太公和吕后是怎么被俘虏的? 四面楚歌——楚霸王溃败,乌江自刎而死 趣味链接:项羽为何不肯渡乌江? 大汉开国——四百年大汉王朝拉开序幕 趣味链接: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兔死狗烹——刘邦布局杀三将 趣味链接:敌国破,谋臣亡,大汉一统天下 吕后干政—刘氏天下名存实亡 趣味链接:中国历史上的当家女人 文景之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趣味链接:俭朴的汉文帝 七国之乱——诸侯国与中央皇权的殊死搏斗 趣味链接:晁错 汉武大帝——西汉王朝的巅峰时刻 趣味链接:汉武帝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卫青出征西域——解除北方边患 趣味链接:卫青与平阳公主的婚事 巫蛊之祸——栽赃陷害,冤杀无辜 趣味链接:巫蛊 王莽称帝——谦谦君子篡汉自立 趣味链接:王莽碎玉 绿林起义——王莽新政仅十六年即告败亡 趣味链接:赤眉军 光武中兴——东汉开国,天下回归大统 趣味链接:光武中兴 梁冀专权——外戚专权,干涉朝政 趣味链接: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 党铜之乱——士族与宦官的火拼 趣味链接:大赦天下 黄巾起义——东汉覆灭的序幕 趣味链接:太平道 董卓乱政——全国混战,天下大乱 趣味链接:冲冠一怒为红颜,吕布刺杀董卓 ◎三国、两晋、南北朝 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统一北方 趣味链接:曹操真的姓曹吗?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战曹操 趣味链接:三顾茅庐 借荆州——蜀汉、东吴由盟友变为敌人 趣味链接:荆州乃兵家之重地 夷陵之战——魏、蜀、吴三足鼎立确立 趣味链接:白帝托孤 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夺曹魏军权 趣味链接:清谈 姜维北伐、钟会伐蜀——蜀国亡 趣味链接:姜维之死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西晋灭吴 趣味链接:以茶代酒 八王之乱——西晋王室“窝里斗” 趣味链接:流民起义 永嘉之乱——匈奴灭西晋 趣味链接:东晋十六国 淝水之战——前秦伐晋,企图统一全国 趣味链接:投鞭断流 元嘉之战——南北对峙的拐点 趣味链接:萧道成灭宋建齐 南齐、南梁——战乱年代中的短暂王朝 趣味链接:佞佛皇帝 北魏分裂——东西魏各自为政,北方统一局面被打破 趣味链接:“六镇起义”中的六镇是哪六镇? 北周灭北齐——分分合合,北方再次统一 趣味链接:周武帝灭佛 ◎隋、唐 杨坚建隋——外戚杨坚篡周建隋 趣味链接:一表带水 隋军灭陈——南北朝时期终结,天下重归大统 趣味链接:《玉树后庭花》 仁寿宫之变——杨广弑父杀兄,篡权夺位 趣味链接:隋炀帝的功绩 隋炀帝暴政——大隋天下走到尽头 趣味链接:隋炀帝为什么要兴建东都? 瓦岗寨起义——埋葬隋朝的农民运动 趣味链接:天下第一寨——瓦岗寨 李渊起兵——大唐盛世的前奏 趣味链接:修订《大唐雅乐》 玄武门之变——杀兄夺权,李世民称帝 趣味链接:贞观之治 称帝立周——代女皇武则天的帝王路 趣味链接:男宠 韦氏之乱——韦氏乱政欲夺权 趣味链接:太平公主 开元盛世——大唐王朝的黄金时期 趣味链接:盛唐时期的诗歌及诗人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趣味链接:杨贵妃之死 藩镇割据——安史之乱的“后遗症” 趣味链接:藩镇毒瘤,祸害深重 监军宦官——家奴变成魔鬼 趣味链接:不务正业的唐穆宗 牛李党争——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争斗 趣味链接:卷入党争的李商隐- 黄巢起义——大唐王朝的丧钟 趣味链接: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五代十国 后梁——朱温灭唐建后梁,拉开五代十国的序幕 趣味链接:后粱变局 后唐——开国雄主难治江山 趣味链接:荒唐帝王的荒唐事儿 后晋——成也契丹、败也契丹 趣味链接:杜威怎么没当上皇帝? 后汉——驱辽出境,后晋使节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 趣味链接:帝靶 后周——郭威被逼无奈灭汉建周 趣味链接:一代雄主郭威 南吴——动乱年代的南方政权 趣味链接:十国 南唐——后主李煜,精于词而逊于政 趣味链接:千古词帝——李煜 前蜀——战乱立国,苛政亡国 趣味链接:王宗衍是怎么当上太子的? 后蜀——荒淫昏庸,两代王朝终被灭 趣味链接:七宝溺器 闽国——乱世造就英雄,王氏兄弟奠定开国基业 趣味链接:骨肉相残,内乱不断,基业败坏 南楚——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政权 趣味链接:马希声的怪癣 南汉——披荆斩棘终立国,“创业”容易,“守业”难 趣味链接:刘岩的暴行 南平——俯首称臣获苟安 趣味链接:“高赖子”、“高无赖” 吴越——“以民为本”治江南 趣味链接:雷峰塔 北汉——为报子仇,刘曼建北汉讨伐后周 趣味链接:刘继恩如何成为皇帝养子? ◎宋、辽、金、西夏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建立北宋 趣味链接:接人之位,勿杀人子 杯酒释兵权——威胁利诱,巩固政权 趣味链接:二次释兵权 澶渊之盟——宋真宗避战求和,签订屈辱条约 趣味链接:澶渊之盟的内容 庆历新政——范仲淹革新失败 趣味链接:忧国文人范仲淹 王安石变法——救国革新势在必行 趣味链接:文学巨匠王安石 方腊起义——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 趣味链接:方腊鱼 契丹一耶律阿保机统一部落,建立大漠政权 趣味链接:契丹人去了哪里? 兴兵反辽——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 趣味链接:阿骨打的高超箭术 党项国——盛极一时的西夏王国 趣味链接:西夏王陵 靖康之变——北宋王朝的奇耻大辱 趣味链接:骗子郭京 赵构南迁——南宋王朝建立 趣味链接:赵构为什么要迁都临安? 绍兴和议——南宋与金议和,岳飞含冤而死 趣味链接:秦桧只是帮凶 隆兴和议—南宋与金的第二次屈辱对话 趣味链接:无奈的宋孝宗 ◎元朝 蒙古崛起——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趣味链接:铁木真名字的来历 驰骋欧亚——蒙古铁骑势不可挡 趣味链接:蒙古征服了多少国家? 窝阔台灭金——宋蒙联合绞“金” 趣味链接:性格复杂的窝阔台 崖山之战——蒙古军南侵,南宋灭亡 趣味链接:功罪石 忽必烈建元——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 趣味链接:忽必烈为何没能攻下日本? 定都燕京——元帝国正式进驻中原 趣味链接:忽必烈与涮羊肉 吐蕃归附——八思巴封国师,西藏并人中国 趣味链接:马可·波罗东游——世界新纪元的肇始 大都之变——宫廷内乱引发政权相争 趣味链接:元人的服饰 英宗新政——不愿做傀儡,元英宗推行新政 趣味链接:元朝官员的法定假日 南坡之变——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趣味链接:关汉卿与元末真实生活 元泰定帝——不会说汉语的皇帝 趣味链接:元代的收继婚制 两都之战——宫廷政变发展为大规模内战 趣味链接:图帖睦尔为何将安定县升为州级? 脱脱更化——元末政局由阴转晴 趣味链接:脱脱辞职其实另有隐情? 变更钞法——滥印钞票非灵药 趣味链接:元上都遗址 红巾军起义——挑动黄河天下反 趣味链接:明教真的存在吗? ◎明朝 应天称王——朱元璋收复割据政权 趣味链接:珍珠翡翠白玉汤 开国肇基——南征北伐,朱元璋称帝建明 趣味链接:锦衣卫,东厂、西厂 胡蓝之狱——以整顿吏治为名,大肆屠杀功臣宿将 趣味链接:剥皮亭 靖难之役——叔侄争权,朱棣称帝 趣味链接:明朝第一大疑案 瓜蔓抄——朱棣大屠杀 趣味链接:磔刑、廷杖 , 永乐迁都——帝都改迁,政治中心北移 趣味链接:迁都之议 仁宣之治——宽松治国、息兵养民 趣味链接:郑和下西洋 土木之变——瓦刺土木堡大败明军,英宗被俘 趣味链接:二十四衙门 帝都保卫战——瓦剌攻帝都,于谦统军出战 趣味链接:瓦刺部落彻底崩溃 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于谦冤死,景帝暴毙 趣味链接:急吼吼的角色 曹石之变——石亨坐狱瘐死,曹吉祥磔刑于市 趣味链接:英宗一生中最为亮丽的一抹色彩 弘治中兴——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趣味链接:孝宗的临终遗言 奇葩帝王——昏庸武宗弃朝不顾,宦官乘机夺权 趣味链接:豹房 张居正改革——挽救明王朝的锐意改新 趣味链接:张居正“夺情” 神宗怠政——曹署多空,政治腐败的年代 趣味链接:神宗和他的“十俊” 魏忠贤专权——宦官为政,大明王朝苟延残喘 趣味链接:入宫前的魏忠贤 ◎清朝 后金崛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趣味链接: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闯王进京——攻陷大明都城的农民起义军 趣味链接:李自成为何失败? 崇祯帝煤山自缢——末代帝王含恨而死,明朝亡 趣味链接:皇太极反间计始末 清兵人关——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趣味链接:满清男性发式 顺治为帝——权力相争,少年顺治登基继位 趣味链接:孝庄后真的下嫁多尔衮了吗? 康熙斗鳌拜——少年天子掌权开盛世 趣味链接:康熙是如何被选为太子的? 三藩之乱——大清王朝完成统一 趣味链接:《尼布楚条约》——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唯一一份平等条约 胤稹夺位——权力斗争开启雍正王朝 趣味链接:雍正时期的文字狱 康乾盛世——一百一十五年兴盛史 趣味链接:文化底蕴深厚的清朝皇帝 权臣和珅——皇帝专宠、官运亨通、富可敌国 趣味链接: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嘉庆年间——嘉庆帝亲政,惩治和珅 趣味链接:18世纪的西方世界 鸦片输入——“天朝上国”的鸦片幻觉 趣味链接:鸦片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序幕 趣味链接:林则徐是怎样销烟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开启 趣味链接:《南京条约》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农民起义的新篇章 趣味链接:对太平军的蔑称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朝”尊严丧失殆尽 趣味链接:火烧圆明园 辛酉政变——慈禧太后夺权垂帘听政,开启独裁统治 趣味链接:慈禧太后 甲午战争——大清王朝赔了夫人又折兵 趣味链接: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场救亡图存、思想启蒙运动 趣味链接:戊戌变法的内容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趣味链接:暴力排外的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的傀儡 趣味链接:原来还有神秘的第九个国家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敲响大清丧钟 趣味链接:慈禧太后病逝 溥仪退位——千年帝制土崩瓦解 趣味链接:辛亥革命的成就与失败 试读章节 长平之战——列国林立、战事频仍的时代行将终结 赵惠文王虽是年幼即位,但在赵国历史上,他还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国君。赵惠文君在位时,赵国人才济济,如廉颇、蔺相如、赵奢以及从燕国来归的乐毅父子,都得到了重用。由于用人得当,加之赵武灵王之前进行的“胡服骑射” 军事改革,使得赵国逐渐国富兵强。至赵孝成王继位时,赵国已经超越魏、齐等国,成为中华大地上唯一可以比肩秦国的国家。 当然,赵之兴起,着实成了秦国眼中的沙砾。当中原各国逐个被秦攻伐、吞并后,赵国自然成了秦国的下一个目标。而赵国同样具有统一中原的野心和实力,遂秦、赵之间必然会爆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争。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按照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向韩国发起连续进攻,相继占领了韩国的少曲(今河南济源东北)、高平(今河南孟县西)、陉(今山西曲沃东北)以及太行山以南的南阳地。其后,秦昭襄王又派大将白起攻占了韩国野王城(今河南沁阳),完全截断了韩国的上党郡与国都的联系。 韩国想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作为求和的礼物,但上党郡的郡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就请赵国发兵占领上党郡。 赵国的孝成王在平原君赵胜等大臣的劝说下,接受冯亭的献地,并封冯亭为华阳君。于是,赵国军队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上党。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率军驻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以防御秦军的进攻。 秦国一看自己挖空心思经营了这么久,结果却被赵国坐收渔人之利,当然心有不甘,于是立即派大将白起和左庶长王龅率领大军进攻长平。于是,一场春秋战国以来最为血腥的大战拉开了序幕。 久经沙场,足智多谋的老将廉颇深知秦之军力虽强,但远道来攻,定希望速战速决,于是采用“坚壁高垒、坚守不战、以逸待劳,消耗秦军,后再突击”的策略。双方相持三个月之久,秦军寸步难行,战局一时胶着。赵孝成王看到廉颇只守不攻,大为不解,情急之下,便多次派人督促廉颇出战。秦国那边更加着急,他们深知“久战不决,于己不利”的道理,于是在情急之下,使出了阴招。 秦相范睢派人到赵国广散谣言说:廉颇打仗畏首畏尾,秦人对其并不惧怕,最怕的是赵括。愚蠢的赵孝成王果然中计,派赵括取代廉颇为统帅,继续与秦军作战。 赵括乃赵国前大将军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但却没有多少实战经验。赵括被任命之后,其母苦求赵王收回成命,但顽固的赵王根本听不进妇人之见。遂赵括临危受命赶赴长平。 赵括上任后,彻底改变了廉颇原来的作战方针,坚决要和秦军正面冲突。秦王听闻赵括迎战,大喜之余密令白起佯装败走,引赵括率军追杀,在赵军追赶途中的两侧设下埋伏。赵括不知是计,带着赵军拼命追赶,结果被白起事先埋伏的精兵从侧面截断。赵军被分成了两段,被秦军围困。无知的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但为时晚矣。 秦昭襄王乘胜追击,亲自出战,征发全部十五岁以上壮丁,支援长平前线,并阻击赵国援军,切断赵军的粮草。赵军被围困四十六天,粮尽援绝,以致士卒相食,被迫分成四路轮番突围,结果均告失败。最后,赵括亲自率军突围,被秦军射死。 赵军失去主帅,更是乱作一团,数十万之众投降于秦。白起认为,赵国士卒反复无信,于是除将年幼的二百四十人放归赵国报信之外,其余的四十多万赵国的战俘,皆被白起残忍活埋。这次战争,秦军前后斩杀赵国士卒达四十五万。 经过这次惨重的失败,赵国国力大损,从此衰落,再无力在军事上同秦国相抗衡。而秦国却从大获全胜中获得了暴利,不但增强了国力,还加速了统一全国的进程。在长平之战后的四十年里,秦军不断征战,先后攻伐魏、楚等国,统一之势锐不可当。战事频繁的战国年代行将终结,中华大地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趣味链接 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秦军在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后,乘胜追击,包围了赵都邯郸。面对凶残秦军的疯狂进攻,赵国军民同仇敌忾,誓死保卫都城,并一直坚守了两年多,多次击退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57年,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 看到魏国派兵救赵,秦国就发出狠话来:魏若救赵,秦灭赵后就立即进攻魏国。魏安嫠王对此惧怕不已,命令晋鄙暂时驻军观望。赵国的情况命悬一线,魏安蟹王之弟信陵君无忌听从侯赢之计,通过安誓王的宠妃如姬从魏安嫠王那里盗得调军兵符,带勇士朱亥前往魏军大营。但晋鄙怀疑兵符的真实性,拒不交出兵权。无奈,信陵君就命朱亥杀死了晋鄙,然后亲率八万精兵救赵。这时,楚国的春申君也率楚国的援军赶到。三国军队里应外合,大败秦军,邯郸之围遂解。 P60-62 序言 历史,多么深邃厚重的词语!它既代表着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又代表着警示、激励和教诲,还代表着未来……世间没有什么能比历史更残酷,亦没有什么能比历史更公平、更发人深省。宇宙间事物的发展与演进,皆包含在历史中;人们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某一时间点的想法、选择、行为、反应皆为构成历史的一部分。因此,历史又是一个十分抽象而晦涩的概念。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确信“每个人都能成就历史”这样一个事实。而“成就历史” 的最基本步骤,就是“读史”。 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部《五千年中国史》就好比一座时而璀璨绚烂,时而暗淡凋敝的舞台。在这座舞台上,各色帝王、将相、官宦、妃嫔、英雄人物一一登场。从盘古开天辟地的古老传说,至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各色人物或扭曲狰狞、阴暗腐朽,或志得意满、豪气冲天……但无论如何,舞台上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物的存在,才有我等今日看到的历史。而一幕幕悲喜交加的剧目,又无时无刻不为世人提供着反省过去、展望未来的素材。所以,倘若你在生活中被现实所困,不妨精心读史,也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 然而,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眼前:我们需要阅读什么样的“史书” ? 古书文句晦涩、艰深,又不易买到;论文、专著立场不一,又繁冗严肃;历史教科书虽严谨统一,但缺乏趣味性,现实中很多的读者也大多没有时间去用心研读。鉴于此,我们推出了这本文字明快、阅读方便的《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本书一改过去就事论事的编纂体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体例编纂方式,以面带动点,再由点来通观全局,全面再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至清末帝溥仪退位这五千年的历史。此外,为了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历史,掌握中国历史的脉络,从而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而且我们特在编辑撰写时,尽量让每一章节内容都紧密连接、环环相扣,尽量避免出现太大的历史跳空。而每一节内容之后的趣味链接,亦为整本书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翻开本书,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画卷将在你的面前徐徐展开。金戈铁马、太平盛世、阴谋权术、悲欢离合……将为广大读者鲜活地上演。 作为作者,我衷心希望本书能给广大读者朋友们带来灵感、启迪。希望读者朋友们能通过学习历史而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而铸就非凡的人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