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乔彬学术文集》为邓乔彬教授30多年从事古代文学与艺术研究成果的结集。本丛书按内容及篇幅分为12卷。丛书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尤重文化学、文艺学与文献学的三者结合,研究了诗学、词学、画学、学者研究及其他。所收的12种著作中,有7种获政府奖或学会奖,其中《中国绘画思想史》于2002年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学术领域广,研究有深度,是该方面领域的权威。第一卷为《文化与文艺》,收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和论文两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化与文艺/邓乔彬学术文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邓乔彬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邓乔彬学术文集》为邓乔彬教授30多年从事古代文学与艺术研究成果的结集。本丛书按内容及篇幅分为12卷。丛书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尤重文化学、文艺学与文献学的三者结合,研究了诗学、词学、画学、学者研究及其他。所收的12种著作中,有7种获政府奖或学会奖,其中《中国绘画思想史》于2002年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学术领域广,研究有深度,是该方面领域的权威。第一卷为《文化与文艺》,收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和论文两篇。 内容推荐 邓乔彬编著的这本《文化与文艺》收入专著《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及论文7篇。 专著共分十二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章论述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农业文化的关系。描述了中国农业文化的发生和发展,地理形势与文化性质的关系,对比古代中国与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探究了中国农业文化长期延续的地理原因,与海洋文化的不同,及中国文化的优缺点。 第二章论述中国的农业经济与文艺的民族特征。总论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与农业自然经济,及这种经济所造就的若干文化特点。认为农业文化的劳动对象造就的主要民族特征是“天人合一”导致的情景交融,以及阴阳刚柔与传神写意;而农业文化的劳动主体则造就出情理和谐、美善相兼、尚古意识、传世观念、忧患意识与乐感文化。 第三章论述中国的封建政治所决定的文艺的民族特征。先从“封建”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封建社会与宗法制度及伦理观念,封建政治与政治型文化四方面论述封建政治的主要特征。次从文艺为封建政治服务的功能论,及文艺的伦理教谕与道德批评两方面论封建政治对文艺的主要影响。再从创作主体着眼,认为古代文艺有主于“性理”与主于现实之别,又有为君与为民的不同。 第四章论述中国各代哲学与文艺美学的关系。先秦诸子:孔子与兴观群怨、中和之美,墨子的节用、非乐,老子的大音希声、有无相生与玄览、静观,孟子的知言养气与知人论世,庄子的假象见义、以天合天,荀子的言志、明道观。两汉经学:天人感应、山水比德、风动教化、雅正文质。魏晋玄学:名教与自然、有无之争、言意之辨、形神之鉴。隋唐佛学:直觉灵感、顿悟所得、韵外之致。宋明理学:作诗观物、达意得理、理一分殊、童心与性灵。清代朴学:经世致用、义理与考据。 第五章论述中国的宗教与文艺的关系。从纵向的前期、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时期,论述道教对文艺的影响。从横向分论佛教与诗、散文、志怪、传奇小说、变文、戏剧、魔术、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的关系。 第六章论述汉语、汉字与文艺的关系。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成了词汇的不定性、多义性,词法缺少形态变化,句法相对简单,修辞也有显著的民族性。汉语的特点决定了汉文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联想性、简约性、整一性、抒情性等特性。论述了汉字及与之相关的艺术——书法,论书法美学的基础与内涵,书法艺术的要素,书法与其他艺术的结合。 第七章论述中国原始文艺及其文化内涵。论图腾艺术(舞蹈、音乐与美术),上古主要神话和神话人物及其深层含义。分从原始文艺的文化起因,龙图腾的形成、发展,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文化基础,我国文化神话先于、高于创世神话的现象及其原因等四方面论原始文艺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第八章论先秦文艺及其文化背景。就诗经、楚辞、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论先秦文学、乐舞与戏剧、书法、绘画、青铜、建筑论先秦艺术。再从内向的农业文化与外向的商业文化,重在天人合一的群体意识与重在人的个体意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神学文化与理性文化,再现与表现,对先秦文艺与古希腊文艺作比较。 第九章论秦汉以后的文化变迁与文艺发展规律。从时间与空间结合的角度看,内外交融、雅俗循环、南北易位、代有所胜是四则规律。而从内容之变的角度看,儒道相济、情理互制、天人合一、古今并出为另四则规律。 第十章用“从一统到多元”作整体性概括,论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文艺。先就汉乐府诗、汉赋、司马迁与《史记》、古诗十九首论秦汉的文学成就及其文化意义。次就宗教思想、社会生活及“天人合一”论汉代绘画艺术及其文化成因。再从人的主题与文艺的自觉论魏晋南北朝。最后就多元文化与文艺的多元,及胡汉文化与南北文艺,论多元文化、南北文化与文艺。 第十一章用“从广纳外来到固守传统”概括,论述隋唐、五代、宋、辽、金的文化与文艺。从隋唐文化的内变与外受论其包容性,就盛唐边塞诗与山水诗、李杜、中晚唐诗、韩柳古文及隋唐绘画、雕塑、书法、乐舞,论文艺的繁盛。论宋文化的内倾性及其成因与历史进程,宋代文艺的士大夫化与尚雅之风,以及市民化与趋俗之势。 第十二章用“冲突、融汇、沉暮、蜕变”概括元明清的文化与文艺之变。元代是四等民族、九儒十丐,汉族知识分子以柔克刚、用夏变夷,实现了文化反征服。明初文化专制,王李之学冲决封建秩序,文艺从复古、拟古走向求变求新,重真情、轻教化,小说戏曲创获尤多。清前期民族、文化从冲突到融合,多感伤文艺,因经世思潮之起而有文艺的求实致用之变,雍乾是古典文化的集成与文艺的大成期,而嘉道的文化与文艺则面临近代前夜的蜕变。 《文化与文艺》还收入了七篇论文:《古代文化与古代文学》、《中国哲学与古典文学》、《先秦诸子的地域文化特征》、《简论先秦历史散文的文化特性》、《董仲舒天人感应论对文学的积极影响》、《宋代文学的雅俗变化及成因》、《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另有几篇论文,限于篇幅,不收入本集而仅存其目。 目录 古代文艺的文化观照 引言 第一章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农业文化 第一节 最早的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 第二节 地理形势与文化性质 第二章 中国的农业经济与文艺的民族特征 第一节 中国农业经济所造就的文化特点 第二节 农业文化的劳动对象与文艺的民族特征 第三节 农业文化的劳动主体与文艺的民族特征 第三章 中国的封建政治与文艺的民族特征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封建政治对文艺的主要影响 第三节 文艺家对封建政治的矛盾态度与文艺的分化及多元 第四章 中国哲学与文艺美学 第一节 先秦诸子学与文艺美学 第二节 两汉经学与文艺美学 第三节 魏晋玄学与文艺美学 第四节 隋唐佛学与文艺美学 第五节 宋明理学与文艺美学 第六节 清代朴学与文艺美学 第五章 中国的宗教与文艺 第一节 道教与文艺 第二节 佛教与文艺 第六章 汉语、汉字与文艺 第一节 汉语的特点及汉文学的特性 第二节 汉字及与之相关的艺术 第七章 中国原始文艺及其文化内涵 第一节 图腾艺术 第二节 神话、传说 第三节 原始文艺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第八章 先秦文艺及其文化背景 第一节 先秦文学 第二节 先秦艺术 第三节 先秦文艺与古希腊的比较 第九章 秦汉以后的文化变迁与文艺发展规律 第一节 时空之观:内外交融、雅俗循环、南北易位、代有所胜 第二节 内容之变:儒道相济、情理互制、天人合一、古今并出 第十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从一统到多元 第一节 秦汉的文学成就及其文化意义 第二节 两汉艺术的特点与文化成因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人性主题与文艺自觉 第四节 多元文化、南北文化与文艺 第十一章 隋唐五代宋辽金:从广纳外来到固守传统 第一节 隋唐文化的包容性 第二节 隋唐文艺的繁盛 第三节 宋朝文化的内倾性 第四节 宋代文艺的雅与俗 第十二章 元明清:冲突、融汇、沉暮、蜕变 第一节 元:“武化”对文化的征服与反征服 第二节 明:封建专制主义的桎梏与挣脱 第三节 清:从集成到蜕变 小结 后记 论文 古代文化与古代文学 中国哲学与古典文学 先秦诸子的地域文化特性 简论先秦历史散文的文化特性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宋代文学的雅俗变化及成因 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 存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