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书(图文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清)曾国藩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编著的《曾国藩家书(图文版)》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内容推荐

曾国藩编著的《曾国藩家书(图文版)》是曾国藩与家人往来信件的辑合。记录了曾国藩在清朝道光二十年左右至同治十年左右的军政生涯和家庭生活。《曾国藩家书(图文版)》从近一千五百封家书中,精选出近二百封思想深刻、内容连贯的书信,并冠以标题。以飨读者。

曾国藩号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然而你可知道,这位家族兄长如何在而立之年背井离乡地北漂京城糊口自立?你可知道.这位深谙儒学的天子门生如何在家国之间贯通夫子之礼?《曾国藩家书(图文版)》记录了曾国藩人生最重要的三十年间的心路历程和泽被后世的箴言家训。只言片语竟道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机关奥义。

为了便于理解。本书配有生僻字注音、注释和流畅的译文。力求为读者还原晚清的社会风貌。例如。点解科举制度、殡葬风俗的常识等。此外,本书还附有曾国藩的亲笔家书修复图,以供参阅。

目录

蒙皇上天恩,得会残分差

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桔回生?

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孙等在京,别元生计。不能备仰事

之资寄回,不胜愧悚

孙此刻在京,光帚渐窘

男筹在京,身体卒安,孙男孙女皆好

家中费用穿迫

念愈改过,虽小必惩

男亦常习小楷,以为明年考差之具

男在京身体如常,家人皆好

游子在外,最重唯“卒安”二字

寓内上下平善,但光景艰难,不能寄资回家

些小得失失不是患,特惠业之不精耳

大器晚成,宣上不必以此置虑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唯愿诸第发愤豆志,念念有恒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一生之成败。皆关手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

伏望上大人俯从男等之请,即命六第、九第下省读书

兄弟和,虽穷珉小户必兴,兄第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利用金竺虔南旋之便,请其捎带物品、银两

三月底盘查国库

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掌,尽十分便是十分掌大考喜信

功课元一定果渣,但顼幸耳

凡事皆贵专

应酬更繁,幸身俸大好

所以汲汲馈赠,盖以拷盈保泰

中元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进德、修业二者由我儆墨

苦言劝率互居乡,勤俭守旧,不必幽外做官

元论文章之工不工,蕙以看书为急

人苟能自豆志,则圣贤豪忝,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勖于人?

吾人用劲,力除傲乏,力戎自满

学问之道元穷,而蕙以有恒为主

得转补翰林院侍读

若事事勤飓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拖他人进银两、高丽参、六第所要

的书籍等物回家

托带物品,乞照革查收

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

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构讼

家中有人儆富,则待邻里不可不

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

侄得升翰林院侍读掌士

望祖父先换蓝顶

六第文章极圩,似明年纳监下场

大人手示杜门谢容,男深为庆幸

万望家中勿以琐事耽搁九第、季第

交友需常常来往,不可太疏

男只求卒安,伏望大人勿以得差为望

若能参以《和尚碑》《郭家庙》

帖之沉着,直追古人不难矣

望堂上大人不以男病为忧,不以得差为望

六弟章得废就功名

请敬矮诰封轴

满则掐损,亢则有有悔

特命四第束装幽京,专送诰轴回家

承大人之命一意服官

十金换钱,分送戚族中最亲最苦者一子得超升内阁阁学士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

大人千金之躯,璇宜珍重

改路、架桥、栽树,便包裹更为完

紧,我家之乏更聚

劲其痛着租鞭,弄心一往

对盈虚自然之理,不必抑郁

父集、叔父二大人年寿日高,精

力日迈,正宜保养种乏,稍稍休息

侄有银数十两,拟托张君经赘带回家

家中改屋

余即补吾国先生侍郎之缺

为国家办照例之事,不苟不懈,尽就条理,亦所深愿也

患为曾氏萱一义田

在围较射,余围聿元不符之人

非道义可得者,不可轻易受此

恭进大行皇太后上西陵

孑上一折,言兵饷事

圣慈含容,余益当尽忠报国

凡行公事,须深谋运虑

惨闻毋大故,愈京寓謇口简多,特寄信到京,料理一幼

痛闻毋大故,命尔等眷口予开吊后赶紧幽京

痛哭吾毋,敬谒善租一

所有幽殡之事,一切皆从俭约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

谨慎谦虚,时时省惕

读书宜选一名师

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

读书不求强记亦养身之道

肉湖水师,久来开仗

实畏宦途风波之险,常思及旱抽身

第随南翁以幽,料理戎事亦足增长识力

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澄第宜时常在家,以尽温清之职以息心息耐为要

古之成定大事者,规模运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所以郁郁不得意者,第一不能干预

民事,第二不能接见官员,第三不

能联络绅士

玖理公务切不可疏懒

治军总须脚踏实地

济人须济急时元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傲之一字,百元一废

克服长傲、多言二弊

予两弟时时以“卒和”二字相勖

宜力拷不懈,有始有卒

凭对盍,坚忍不幽,最为合法

愿第忍耐谨慎,勉卒此功

总宜平心静乏,稳稳办去

学问之道,能读经吏者为根柢

季第生意顾好,然此后不宜再儆,仍以看书为上

保举,又青以道员记名

洗比涤虑,以求力挽家遣

吉凶同域,忧喜弄盱,殊不可解六第的尸骨仍未寻得

玩第之字,不可抛荒万望贤第加意保养

未有蚕帅晏而将弁能旱者

弟与希庵皆有骄矜之乏,则,反此互规之

体弱掌射,最罡保养,起旱尤千金妙方

治家八字浃:书蔬鱼猪,旱扫考宝

拔曹甫渡,保全红面两湖

时时存一爱民之愈

要减少官僚习乏,办事有条理

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

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接审丁来信,下游之贼渐渐蠢动

满招损,谦受益

教训后辈子弟,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

望子侄辈戎“骄、奢、运”

金陵战事,第自行具奏亦可,然以不常奏事为妥

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

为先人留,遗,舜,为后人懂余福

家中诸侄,需勤奋、俭约

在自修处术强则可,在胜人处术强则不可

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幽贤子第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艰危之际,当以“硬、悔”二字为要诀

饬沅第迅速进京陛见

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以为掌四事勉儿辈

试读章节

原文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折差发第六号家信,十六日折弁又到,孙男等平安如常,孙妇亦起居维慎,曾孙数日内添吃粥一顿,因母乳日少,饭食难喂,每日两饭一粥。

今年散馆,湖南三人皆留,全单内共留五十二人,仅三人改部属,三人改知县。翰林衙门现已多至百四五十人,可谓极盛。琦善已于十四日押解到京,奉上谕派亲王三人、郡王一人、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尚书会同审讯,现未定案。梅霖生同年因去岁咳嗽未愈,日内颇患咯血,同乡各京官宅皆如故。

澄侯弟三月初四在县城发信已经收到,正月二十五信至今未接。兰姊以何时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知。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绝无解危之处,则二伯祖母将穷迫难堪,竞希公之后人将见笑于乡里矣,孙国藩去冬已写信求东阳叔祖兄弟,不知有补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做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

伏念祖父平日积德累仁,救难济急,孙所知者,已难指数,如廖品一之孤、上莲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罗巷、樟树堂各庵,皆代为筹划,曲加矜恤。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者,得祖父善为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而况楚善八叔,同胞之亲,万难之时乎?

孙因念及家事,四千里外,杏无消息,不知同堂诸叔目前光景,又念家中此时,亦甚难窘,辄敢冒昧饶舌,伏求祖父大人宽宥无知之罪。楚善叔事,如有说法之处,望详细寄信来京。

兹逢折便,敬禀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译文

祖父大人乃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由信差寄出第六号家信,十六日信差又来了,孙儿等一切平安,孙媳妇起居也是谨小慎微,曾孙这几天内每天添加了一顿粥,因为他母亲的奶一天比一天少,吃饭很难喂,现在每天吃两顿饭、一顿粥。

今年庶常馆学成的人,湖南三个人都留在馆内,名单上留下任职的共有五十二人,仅有三人改到部中任职,三人改任知县。现在翰林院已多达一百四五十人,可以说是极为兴盛。琦善已于十四日押解回京,皇上下旨派三个亲王、一个郡王,还有军机大臣、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会同审讯,现在还没有定案。梅霖生同年因为去年咳嗽没有好转,近日内又咳血,除此之外,同乡各京官家一切正常。

澄侯弟三月初四日在县城所发的信已经收到了,正月二十五日的信现在还没有收到。兰姐什么时候生孩子呢?生了男孩还是女孩?伏望下次告知。  八叔楚善的事,不知去年冬天情景如何?如果没有解决困难的办法,那么二伯祖母势必穷困难堪,竟希公的后人将被乡里的人耻笑了,孙儿国藩去年冬天已写信向东阳叔祖兄弟求助,不知有帮助没有?这件事希望祖父大人成全,如能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定会使他们安然地度过困境,重获生机。

记得祖父平日里经常积德行仁义,救难济急,孙儿所知的已不计其数,如廖品一的孤儿、上莲叔的妻子、彭定五的儿子、福益叔祖的母亲以及小罗巷、樟树堂的各佛寺,您无不代为筹划,尽力体恤。凡是别人束手无策之时,只要祖父出面调解,便能扭转乾坤,没有不立即解困的,更何况八叔楚善还是自家亲戚,又正处于万难之中呢?

孙儿因挂念家中的事,远隔四千里而毫无消息,不知同堂各位叔叔目前情况如何,又想家中此时也很艰难,才敢冒昧多嘴,伏求祖父大人原谅我无知的罪过。楚善叔的事如果有什么消息,还望将详细情形告知。

趁信差在这里很方便,敬禀一二,又跪禀祖母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P3-4

序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古人“修身”的两条基本途径,晋代著名史学家陈寿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万卷楼”。此后,历代以“万卷楼”命名的书斋,由宋至清有数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等,元代有陈杰、汪惟正等,明代有项笃寿、杨仪、范钦等,清代有孙承泽、黄彭年等。可见,“读万卷书”的理想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当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读“万卷书”不仅是古人的理想,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更使得人类的精神领域空前丰富。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万卷书”早已不再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如何从这“万卷”之中,找到最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已经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这正是在阐述读书时选择的重要性。而他所说的把我们“引到深处的”东西无疑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深度阅度的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作品。

卡尔维诺对经典作出的定义之一是:经典就是我们正在重读的。的确,在对经典作品反反复复的品味中,人们思想得到了升华,从浅薄走向思考最后走到通达。我们都曾有这样的感触,面对海量的书籍和信息,一方面人们在向着功利性浅阅读大张其道,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深处又在不断地呼唤能够滋养自己内心的深度阅读。因此,经典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为浅阅读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损失。反而更显示出其珍贵来。

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乏这种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这些经典为一代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基础。我们把这种包蕴中国文化的学问称为国学。国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含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音韵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

包罗万象的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教育。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领会先贤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宏的历史意识,可以让我们通晓文义、熟习经史、学问通彻,让我们成为博学之士,对各种事务应付裕如。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熏陶气质、改善性情、提高涵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行谊谨厚、品行端方、敦品厉行的谦谦君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早已不再是人们追求事功的唯一法典,我们也不赞成对国学的功能无限夸大。但毫无疑问,阅读国学经典。必能促进我们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唤起我们对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先贤们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这些作品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周易》所阐述的“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论语》所强调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诗经》所培养的温柔敦厚的情感,《道德经》所闪耀的思辨智慧。等等,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范式。品读先贤留下的经典,恰如与他们进行一次次心灵的直接触碰,进而去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见贤思齐,激浊扬清。

正是基于对国学经典的这种认识,我们精选了这套《万卷楼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以期引导着步履匆匆的现代人走近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体现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最具代表性。在选目中,我们注重于最经典、最根源的作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那些最具影响力、最应该知道的作品提交给读者。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唐诗宋词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作品无疑是最应该为我们所熟知的,因此,我们首先推出的30种作品都是这些经典中的经典。

其次,我们希望能够做出好读的经典。在面对国学作品时.佶屈的文言和生僻的字词常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所以,我们试图用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经典,使普通读者可随时随地以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速度来进人阅读。因此,我们为原著精心添加了大量的注音、注释和译文,使读者能够真正地“无障碍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部分作品中做了一些删减,将那些专业研究者更关注的内容略去,让普通读者能够更快地了解经典概况。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也许你会常常感慨,以前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读更多的经典,如今没有机会或能力来细读,但实际上,读经典什么时问开始部不算晚.“万卷楼”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重读或是初读这些经典,一样可以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

第三,我们希望呈现一套富有美感的读物。对于经典而言,内容的意义永远排在第一位,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有精彩的形式与内容相匹配,因而。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选取了大量的古代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对图片的说明也做了精心设计,此外,图书的编排、版式等细节设计都凝聚了我们大量的思索。我们希望这套经典不只是精神的食粮,拥有文本意义上的价值,更能带来无限美感,成为诗意的渊薮。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卡尔唯诺经典的评论让人击节叹赏,我们也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彰显经典的价值,使读者在细细品读中真正融化经典,真正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同时,经典,又是可以被享受的。当我们走进经典之时,不能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也可用个人自我的方式进人经典,作精神的逍遥之游,对经典作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和阅读,在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园.获取一种诗意盎然的人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