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前八十年的历史,因了刘邦、吕后的担纲主演,非主流的叙事风格使得汉朝精彩纷呈。“萧何月下追韩信,兵分两路攻咸阳”,“张良三辞朝政”,三大豪杰的倾情加盟,即便血雨腥风,却也铁胆豪情,合凑出一曲“笑傲江湖”。
《汉兴八十年(清华学生原创优秀作品)》的作者是轩辕之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汉兴八十年(清华学生原创优秀作品)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轩辕之秋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汉朝前八十年的历史,因了刘邦、吕后的担纲主演,非主流的叙事风格使得汉朝精彩纷呈。“萧何月下追韩信,兵分两路攻咸阳”,“张良三辞朝政”,三大豪杰的倾情加盟,即便血雨腥风,却也铁胆豪情,合凑出一曲“笑傲江湖”。 《汉兴八十年(清华学生原创优秀作品)》的作者是轩辕之秋。 内容推荐 《汉兴八十年(清华学生原创优秀作品)》内容介绍:大汉朝的第一个八十年是其整个四百多年历史中最为精彩的阶段。其间,先后几代王朝的领导者共同完成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内忧外患到全面兴盛的伟大历程,最终让“汉”成为全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让“汉”成为地球上六分之一人口共同的代号。《汉兴八十年》通过编年体最为清晰的逻辑,详细讲述这八十年间的历史事实与惊奇故事,给读者还原一个既真实又有趣的大汉朝,给读者打造一个既轻松愉快又不乏深思的大汉江山! 《汉兴八十年(清华学生原创优秀作品)》的作者是轩辕之秋。 目录 为优秀学生的成长创造最佳环境 ——为“清华学生原创优秀作品”出版所作的序 自序 第一卷 嬴秦缘起 第一章 从秦国祖先讲起 第二章 秦国六世之烈 第三章 秦皇一统,海内大同 第二卷 反秦战役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 第四章 祸患常起于忽微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第五章 得天下难,失天下易 第六章 大泽乡的队伍 第七章 反秦大浪起,谁是弄潮儿 第八章 刘邦的身世 第九章 高祖斩白蛇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 第十章 陈王败亡 第十一章 内乱纷扰 第十二章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张良便化龙 第十三章 项家军崛起 第十四章 秦王朝的内乱 第十五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 第十六章 破釜沉舟楚霸王 第十七章 刘邦西进 第三卷 楚汉相争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 第十八章 千古至宝和氏璧 第十九章 谁是关中王 第二十章 天下命运,决于鸿门 第二十一章 分封的问题 第二十二章 韩信出世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 第二十三章 诡计专家 第二十四章 彭城大战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 第二十五章 韩信称雄北方 第二十六章 众叛亲离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 第二十七章 韩信破齐 第二十八章 三分天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 第二十九章 项王的陨落 第三十章 八大异姓王 第三十一章 五陵风流谁与共 第三十二章 郡县与诸侯相结合 第四卷 高帝平乱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 第三十三章 车前力士擒韩信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 第三十四章 匈奴民族的崛起 第三十五章 白登之围 汉高帝八年至九年公元前199至公元前198年 第三十六章 用女人换和平 汉高帝十年至十一年公元前197至公元前196年 第三十七章 刺要一根一根拔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第三十八章 英布,最后一根刺 第三十九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 第五卷 吕后当权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 第四十章 吕后的报复 汉惠帝二年至六年公元前193至公元前189年 第四十一章 萧规曹随,低调对外 第四十二章 三公九卿制 汉惠帝七年至汉高后七年公元前188至公元 前181年 第四十三章 吕后时代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 第四十四章 吕氏家族VS齐王兄弟 第四十五章 平定诸吕,绛侯定天下 第六卷 文帝承前 汉文帝前元年公元前179年 第四十六章 铲除异己稳定朝局 第四十七章 千古一帝 汉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 第四十八章 基本国策 汉文帝前三年至前五年公元前177至公元 前175年 第四十九章 大哉贾谊 汉文帝前六年至前八年公元前174至公元 前172年 第五十章 天才的悲剧 汉文帝前九年至前十二年公元前171至公元 前168年 第五十一章 晁错,另一个贾谊 汉文帝前十三年至后二年公元前167至公元 前162年 第五十二章 文帝中叶 第五十三章 千古制衡 汉文帝后三年至后七年公元前161至公元 前157年 第五十四章 匈奴人的威胁 第七卷 景帝启后 汉景帝前元年至前二年公元前156至公元 前155年 第五十五章 晁错削藩 汉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年 第五十六章 两个关键人物 第五十七章 十面埋伏的谋划 第五十八章 为天下者,不顾身家 第五十九章 决战的方式 第六十章 战事全面爆发 第六十一章 战局的转机 第六十二章 追亡逐北 汉景帝前四年至前五年公元前153至公元 前152年 第六十三章 出将入相 第六十四章 选定储君 汉景帝前六年至前七年公元前151至公元 前150年 第六十五章 宫心计 汉景帝中元年至中二年公元前149至公元 前148年 第六十六章 “苍鹰”郅都 汉景帝中三年至中六年公元前147至公元 前144年 第六十七章 血雨腥风 汉景帝后元年公元前143年 第六十八章 下一个,周亚夫 汉景帝后二年至后三年公元前142至公元 前141年 第六十九章 后文景之治,盛世可期 第八卷 武帝出征 汉武帝建元元年至建元二年公元前140至公元 前139年 第七十章 武帝的兄弟姐妹 第七十一章 失败的尝试 汉武帝建元三年至建元六年公元前138至公元 前135年 第七十二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 汉武帝元光元年至元光二年公元前134至公元 前133年 第七十三章 马邑之谋 汉武帝元光三年至元光四年公元前132至公元 前131年 第七十四章 田窦之争 第七十五章 遗诏事件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 第七十六章 凤求凰的骗局 第七十七章 开通西南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第七十八章 主动出击 第七十九章 龙城大捷 第八十章 汉兴八十年 后记 试读章节 赢氏大费的后人传到了商纣王时期,有一个人叫飞廉,他善于行走奔跑,估计是当时的短跑或者长跑健将,所以被纣王所重用。飞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力大无比,名唤恶来,便是秦赢氏的祖先;另一个史书上没记载有什么特殊才能,名唤季胜,便是战国七雄中的另一个,赵国赵氏家族的祖先。所以,其实秦赵本同祖。 商纣王时期民不聊生,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武王伐纣,飞廉和恶来都是纣王手下的大将,兵败之后恶来被武王斩杀。季胜也不知是为什么,没有和父亲兄弟站在一边,选择了投靠武王,在周朝建立之后成为周氏王朝中的贵族,他的曾孙造父还成为给周穆王(时间大概在武王伐纣之后的一百年左右)驾车的亲近之臣。 传说中周穆王乘着造父驾的车西巡,见到了西王母(就是传说中王母娘娘的原型),相聚甚欢而忘了归期。恰好此时徐国的徐偃王叛乱,周穆王又乘着造父驾的车日行千里赶回来平息叛乱,大破徐偃王。之后,周穆王为了嘉奖造父的驾车之功,封他为诸侯,封地就是“赵城”,此后造父的后人也就开始以赵为姓。 所以说,赢氏家族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前八百年,也就是上一次天下换主人的时候,站错了队,远不如同宗赵氏显赫,不是周王朝分封时的诸侯。当时恶来的后人,也就是秦赢氏的祖先非子,还沾了同宗赵氏的光,在赵氏的屋檐下生活了很多年。 非子延续了家族的老本行,在犬丘以养马为生,与野兽为伍。后来周孝王(时间大概在周穆王之后的四十年)听说了,知道赢氏家族的先人是为大舜帝养鸟兽的,现在养马养得也好,便让他们为王室养马,并赐予了一处县邑,这个地方就叫“秦”。于是赢氏家族正式开始以“秦”为号,正式成为周王朝下的一方小诸侯。 说来也是凑巧,秦赵的祖先本以养动物发家(大费是为大舜帝调养鸟兽的),后来他们也都分别因为马而得封为诸侯,一个“御马驾车’’(赵),一个“养马”(秦)。历史长河风云变幻,周天子们绝对想不到,自己‘‘司机,,的后人在几百年之后会裂土封王(赵),而自己亲封的“弼马温”家族(秦)更是会在几百年后取而代之成为下一个王者,着实有趣。 赢氏善于牧马的传统千年流传,据说著名的相马大师伯乐的原型也是秦人。当然,善于相马只能让他们立足,以后真正的“雄起”还是靠善于相人。 西周时期,秦一直是小诸侯,根本人不了大国的法眼,直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来了西戎犬戎的入侵为止。当时周边的诸侯们都对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乱点烽火台的行为十分不满,拒不出兵,只有秦襄公出兵勤王立下了大功,护送幽王的儿子平王到了东都洛邑(就是洛阳),开始东周的历史。 周平王作为东周的第一个君主,很有些手段,他对恩人秦国非常“大度”,赐予了他们岐山以西所有的土地。乍听之下,这是一笔天大的赏赐,可其实却是一张空头支票。此时犬戎西戎都攻到岐山以东了,所谓的岐山以西早就不是周王可以控制的地方,这种慷他人之慨的行为周平王用得不亦乐乎。 无独有偶,后面我们要提到的陈胜也用过这种方法,在起兵反秦之后他立了无数的诸侯王,不过封地当时还都在秦兵的控制下,他打出的就是一个“名分我给你,地盘自己去打”的赏赐。 “地方很大,不过得你们自己去拿,拿得到是你们的本事,拿不到与我无干。” 于是,秦赢氏开始了漫长的与戎族对抗的岁月,这一对抗就是几百年的光景。 起初赢氏与外族的战争互有胜负,抢回了一些地盘,但始终是反复纠缠,没有谁取得过决定性的胜利,仿佛是一场无休止的争斗。对于秦国来说,东进没有什么可能j因为横在他们与中原之间的是强大的晋国,所以只能向西和外族打。就算是春秋时期秦国最鼎盛的秦穆公时代,也没有能够成功越过晋国染指中原。 在漫长的岁月里,晋国也曾经衰落过,可惜秦穆公运气不好,没有赶上:在他最强大的时候遇到的晋国也强大;在他最想问鼎中原的时候,遇到了晋文公、晋襄公父子。“崤山之败”让秦国彻底失去了争霸中原的机会,虽然后来孟明视也大败晋军报仇雪恨,但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中原此时注定还不属于他们。 虽然秦穆公东进中原的计划泡汤,但秦国在五张羊皮换来的大夫百里奚,还有百里奚推荐的蹇叔(听这个名字有可能是个瘸子)等贤相的经营之下慢慢强大了起来,在与西方外族的对抗中逐渐取得了上风。 穆公晚年任命了一个叫由余的人做上卿,在由余的帮助下,向西灭掉十几个部族和小国家,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为秦国后来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秦穆公终其一生都没有称霸过中原,但也还是得到了周天子的肯定,认可了他霸主的地位,后人也把他算为“春秋五霸”之一。 什么霸主不霸主的都是虚名,秦穆公真正的贡献在于终于让秦国坐稳了关中,使秦国有了中原国家绝对没有的国土纵深。 所谓的国土纵深在长时期的、长达几百年的斗争中作用很大,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永远有退路,可能一时退却,一时丢城丢地,但始终有打回来东山再起的机会,不太可能一举被人消灭干净。 楚国也算一个有纵深的国家,东西横跨整个中华大地,向南也很广阔;北方的燕赵(或者说燕晋)不行,因为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太强,不受骚扰就不错了,根本深不进去;东面的齐国邻海,没有空间;至于中原的韩、魏、郑、卫、宋什么的一向是四面受敌,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了。 有时候在国家间长期的对抗中,一时的胜利都是浮云,真正背后的这些硬实力才是王道(比如国土纵深)。齐国曾经把燕国打到差点儿亡国,但实力差一点儿就是不行,马上又被乐毅打回来,打得齐国七十几座城只剩两座。可燕国毕竟是小国,一鼓作气如此也就是尽头了,不久又被田单“火牛阵”一举打回,迅速光复七十几座城。 这些争斗与胜负如果我们拉长了时间线来看都是无关大局的,改变不了国家的根本实力对比。而秦国坐稳了关中却不同,让他们有了超级大后方做保障,这对于国家实力的提高绝对是质的飞跃。从这时开始,秦国面对山东诸国几乎就已经开始立于不败之地了。 再换个角度来看,好像强大的国家都是拥有一方不受攻击的大后方的国家,西面的秦、南面的楚、东面的齐。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够有后方稳定的发展来供给前方的战事。腹背受敌的国家时间拖久了总会力竭的,比如中原的韩、魏,北面的燕、赵(北方的游牧民族太厉害)。再想想后面要提的楚汉时期:刘邦有蜀汉和关中之地的大后方,萧何可以把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食送到前线;而项羽的楚国却北面受齐国田氏兄弟的骚扰,南面受梁国彭越的骚扰,难怪打到最后会一直“乏食”。 所以我一直认为,项羽分封时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自己占了关中之地,这种战略性的失误远比输一场仗要严重。P4-6 序言 2010年3月,我收到新闻学院的沙垚同学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在邮件里,他告诉我:“到现在,关于皮影,我们陆续出了一些成果,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了篇长篇通讯,出来了一个叫做《戏末》的纪录片,还有一个叫做《土门日记》的手稿,昨天刚刚写完,迫不及待地发一份给你,在工作闲暇之余,看一看,我们还会继续做后期。……” 《土门日记》用优美流畅的文笔,将作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对文化深刻的感悟,呈现出来。我把《土门日记》转发给了同事们的时候,大家就开始讨论出版学生原创作品的事情了。 还有另外两件事,也同样打动了我。2009年,在参加清华研究生支教团座谈会的时候,材料系的李文韬同学送给我一本他写的《西藏支教日记》。文韬同学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了支教期间,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他的心路历程,特别是他为那些孩子们的成长所投入的热情和努力。 关于出版学生摄影画册的事情,我与李睿同学有过若干次交流。我很多次在人人网上看到李睿同学所拍摄的清华园里那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也产生了借百年校庆机会,把李睿等同学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的想法。 为此,去年4月,学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联合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等单位正式推出了“清华学生原创优秀作品支持计划”,由学校出资支持优秀的清华学生原创作品的出版或宣传。计划甫一推出,即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收到应征作品五十余部,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内容涉及校园生活、人生感悟、历史文化、科普知识等诸多题材,其中多部佳作让参与作品评审的学生评委、教师评委耳目一新,赞不绝口。这些文字、图片、绘画闪耀着当代青年学生独特的才华和思想,让我们欣赏,让我们欣慰。 优秀的学生需要鼓励和支持,需要为他们的成长全过程匹配各类教育资源,他们因此会更自信,更有勇气挑战自己,挑战未知的世界。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为优秀学生营造出最佳环境,使他们建立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在此过程中,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发展,才华充分施展,创造力被充分挖掘。这是清华重要的传统,也是清华百年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经验。有太多的清华学生成长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证明了有清华特征的教育思想的成功实践。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我们继承清华的教育思想,并且发展清华的教育思想。我们已经为营造这个最佳环境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们会把这项工作继续做下去的。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 2011年3月 后记 《汉书》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没有之一。 我是个从小就喜欢读书的人,不过一直都停留在小说的层面,小学的时候基本读遍了有名一点儿的明清古白话小说,初中开始沉迷武侠,三年的时间把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一一拿下。 到了高中,一次机缘巧合让我开始读《汉书》。从此,整个人生和观念都为之改变了。 那个时候花了五十块钱买下的《汉书》,虽说也是下了血本,但当时真的以为这种古老的书籍我最多只会翻一翻,然后就搁到一边摆个样子。 谁料想,这一翻竟一直翻到了现在。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痴迷于历史,痴迷于古典的著作。钱穆先生说文科做学问要讲究“通”,一通则百通。我当然不敢说自己通了什么,但《汉书》读得多了之后它真的给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再读其他史书的时候突然感觉轻松有趣了许多。 来清华之后上了经管学院,慢慢地没有了当年那种对历史和古文的执着,因为在这里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想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每天都弄得忙忙碌碌的,不知所以。可几年下来我回过头一想,不对,那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我开始放下包袱追逐梦想,不是专业出身没有关系,有其他方面的压力也没有关系,人总要趁着年轻做一点儿自己想做的事情。 于是就有了这本《汉兴八十年》。 能让我的第一本书写和《汉书》相关的东西实在是太完美了。虽然后来随着知识的丰富我明白了很多《汉书》的缺点,明白了它比《史记》差的地方,但在我心中,《汉书》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是它替我打开了那扇窗。 《汉兴八十年》最初的缘起是大四的时候闲来无聊,我写了个《刘氏血亲》在人人网上连载,用短短三万字把西汉皇族刘氏整个两百年的故事梗概讲了讲。 后来过了有一年的时间,无意中看到“清华大学学生原创作品出版计划第二期”开始征稿的消息,就又进行了一番修改。在《刘氏血亲》的基础之上,认真地重新写了一遍西汉的故事,投稿的时候只写到汉景帝的部分,但已经有17万字,几乎已经是全新的内容了,原来类似《史记》中世家的描写模式也改成了普通的故事叙述的方式,名字变为《大汉江山》。 这样折腾出来的书稿最后能人选着实让我有些惊喜,入选之后我愈发认真起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稿。 这一轮的修改是在清华大学历史系顾涛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相比之前无论是在严谨度上还是在条理上都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定稿字数已经达到了二十八万字,名字变为《汉兴八十年》,叙述的形式也变成了类似《资治通鉴》式的编年体。 从《刘氏血亲》到《大汉江山》再到《汉兴八十年》,从三万字到十七万字再到二十八万字,从世家到叙事再到编年,每一次变化都是天翻地覆的,着实不易,这一路的艰辛,难以名状。 因为全文采用编年的叙事方式,优点在于故事的逻辑和时间脉络比较清晰,缺点在于对人物性格的凸显和事件本质的揭露可能不够。在写作过程中我也着重关注了人物的性格,不过可能限于水平,还是有很多纰漏和不周的地方,还望大家海涵。 轩辕之秋 2012年11月19日于清华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