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说“人心难测”,但人心也并非完全不可掌握。心理攻占术就是这样一门学问,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教你把握人心、解析人性、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难题,从而赢得他人认可、获得他人支持、轻松驾驭人际关系。FBI心理学相关理论经过了百年沉淀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犀利的攻心和读心术。相信你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一定能够运用心理战术轻松驾驭他人的想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往而不利!
墨墨编著的《FBI心理控制术》揭开FBI的神秘面纱,解读异域侦探心理操纵的非凡手段,解读百年来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让人难以抵御的心理攻略。美国总统、名企总裁都在用的读心术和攻心术。
《FBI心理控制术》是一本以社会真实事件为原型的心理学读本,将为读者揭开FBI的神秘面纱,解读异域侦探的神奇生涯,并剖析他们高超的掌控人心的技巧,为您带来无法想象而又刺激的感官阅读体验!
《FBI心理控制术》由墨墨编著。
动作微反应,在小动作里有大发现
如何参透言外之意,以及当人们口是心非时,如何看穿他们心里真正的想法,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事情,就如同某位FBI心理分析专家所说的:“我正在努力,努力成为人们肚里的蛔虫。”FBI承认,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比较困难,但通过对一些微小动作的解读与分析,我们确实能够抓住一些破译谎言的关键。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人认为人们在说谎时会有坐立不安、动作频繁的表现。但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人在说谎的时候更倾向于静止而不是紧张地乱动。心理学家解释说,人在说谎的时候,必须比平时更努力地思考,而说谎者陷入思考时,往往倾向于减少身体动作,以保持精神的专注、集中。不过,如果说谎者确实要做动作时,他们的动作通常比较夸张,而且比较有节奏,这或许会成为他们说谎的证据。他们伸长自己的胳膊,然后大力地比划着,似乎这样可以表明他们说的话绝非虚假,但事实往往相反。
例如,2003年,当伊拉克军队为了躲避美国军队的炮火而撤退时,时任伊拉克新闻部长的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对媒体说:“巴格达很安全。”当他在说这句话时,做了这样的动作:伸出手臂,手掌有力地朝向前方。
根据FBI的研究发现,在演讲的时候,说谎会导致发言人的话语停顿增多,同时会让其眨眼频度下降。关于这一结论,FBI经过了实验论证:81%的参与测试的人员在说谎时,他们的话语停顿都会延长,而眨眼频率会从说真话时的每分钟23.6次降到每分钟18.5次。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被试者用谎言回答提问,并记录下他们在撒谎前、撒谎时、撒谎后等各个时间段里的非语言性行为,与不说谎时的行为加以比较。
在实验中,心理学家发现,在刚开始的时候,被试者的回答经常出现中断现象,而且因为急于想提高回答速度,语言十分死板,姿势也变得僵硬起来。到了适应正常撒谎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变得更加简短,笑容也减少了,除了伴有摆弄手指、下意识地抚摸身体某一部位等细微的动作,几乎看不出对方在撒谎。
通过这个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得出一个结论:人们在说谎的时候,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与表情。他认为,或许某一些细微的动作才是揭露谎言的最佳线索。
FBI也认为,人体就像一个广告版,每时每刻都在传达着各种信息,除了表面上的手势、姿态、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外,还有一些细微的动作反应,似乎更能说明深层次的问题。因此,细微的动作反应或许更值得研究,因为这些可能更真实,是更有价值的线索。
其实,人们很早就已经开展了对细微动作反应的研究。人类行为学专家威廉·康登研究瞬间互动的时候,逐帧地仔细观察了一段4秒半的影片片段,每帧是1/25秒。研究一年半之后,他已经可以明辨一些互动时的小动作,比如当丈夫把手伸过来的瞬间,妻子会以一种微弱的节奏移动肩膀,以此来判断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而心理学家强·高德曼通过对情侣录像来分析两人之间的互动。通过研究这些微动作,他可以预言哪些情侣会继续恋情,而哪些将会分手。
人类行为学专家与心理学家的研究都十分有趣。然而,对FBI来说,更有意义、更重要的研究方向还在于通过解读与分析细微动作反应以找出对方的破绽,抓住侦破案件的线索,最终找到被掩盖的真相。通过对细微动作反应的分析与解读就能顺利地抓住罪犯,这是我们最想见到的事情。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分析。
FBI认为,细微的动作反应难以掩饰,身体语言比任何话语都诚实。基于这一点,FBI很早就开始了对细微动作反应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分析总结,FBI对于细微动作反应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于罪犯与谎言制造者的动作微反应情况,认识得更加深刻。
FBI认为,说谎者一般都有以下一些动作微反应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1)动作僵硬,缺乏动感。说话经常指手画脚、喜欢做各种手势的人,在说谎或有所隐瞒时,他的手势会比较少。如果当时他坐着,可能会把双手放在大腿上;如果站着,他可能会把手贴在大腿两侧。更多的时候,他也许会把手插在口袋里,或双手紧握。这些动作都说明他内心不够放松,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当你质问某人时,你往往会发现对方的双手紧握或掌心向下,表示他已经心虚并有所防备。假如他对于你的指控与一连串的质问感到困惑,他会掌心向上,双手一摊,表示“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能不能说清楚一些?”
(2)缩小空间,有所保留。如果对方的手脚贴近身体;表示他“有所保留”,心理比较拘谨;手腿交盘则可能是防卫心态的表现。当我们觉得自在并且充满信心时,手脚会自然地向外延展;相反,当我们缺乏安全感时,就会缩小身体占据的空间,几乎把手脚弓成像胎儿的姿势。
(3)动作不自然,表现做作。这与第一点看起来有点类似,但也有不同。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演技青涩的演员及幼稚的政客身上。他们试图用手势来让观众相信自己的信念多么热忱,然而机械化的动作让人们大失所望。
(4)动作方向与言语表述不一致。在一次侦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表示自己并没有做过任何违法的事情,他陈述当天自己经历的事情:“那天一下班,我就往家里赶,我从未见过受害者,我沿着一排棉花地前行,然后左转,最后径直走回家。”但在说左转和回家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个向右的手势,正好指向犯罪现场。通常说谎者都会搞混一些方向性的词语,除非他陈述的时候不用动作去指明方向,这样或许能够降低一些泄露秘密的风险。
(5)适应性动作反应。有一类动作是人们为了适应陌生的环境,缓解自身的不适而引起的,这类动作我们称为“适应性动作”,包括摸头发、挠头皮或者搓手掌等。在说谎时,大部分人都会有焦躁不安和紧张心虚的情绪,他们担心自己的谎言被发现,这种担心会导致他们做出“适应性动作”。
以上几点都是比较笼统地说明动作微反应与说谎行为之间的一些关系。涉及一些具体的动作微反应情况,我们应该有所针对、有所区别地去解读与分析。
P2-5
关于本书的一些认识
心理控制术,本质上是基于心理学理论而产生的实用性技巧。如果说心理学理论是心理控制术的核心和指导,那么心理控制术就是心理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和运用。而在心理学理论的运用方面,FBI无疑做出了最有价值的表率。因此,我们要特别向大家介绍FBI心理控制术。
FBI,英文全称为Federal Bureau 0f Investigation,即美国联邦调查局,是世界著名的美国最重要的情报机构之一,隶属于美国司法部。FBI不仅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缩写,还代表着该局坚持贯彻的信条——忠诚(Fidelity)、勇敢(Bravery)和正直(Integrity)。根据职能和授权,FBI广泛参与国内外重大特工调查案件。FBI在北京等世界各地均设有办事处。
FBI有工作人员3万多名,其中探员有1万多名,专家有2万多名,这些专家的专业背景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如情报分析师、语言学专家、心理学家、科学家等。即便是普通的探员,也有比较高的学历要求。由此可见,FBI可谓人才济济。正因为如此,FBI才能开展各种研究,从而提升自身的实力,最终破解各种谜案,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关于FBI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犯罪心理学、身体语言心理学两个领域,尽管如此,由于职业的关系,FBI经常要与罪犯打交道,因此他们对于人性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这样的优势也使得FBI在心理学方面,特别是心理学实践方面,获得了更多的经验认识。
对我们来说,实用的技巧远比高明的理论更有价值。如果我们想要学习高明的心理学理论,完全可以去学校。显然,绝大多数人都讨厌这样做。我们希望学到有用的技巧,这是在学校里难以实现的。FBI每天都在进行心理学的实践工作,但可惜的是,要成为FBI的一员并不容易。
既要学习到实用的心理学技巧,又不必为FBI的招聘测试伤脑筋,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本专门介绍FBI心理学实用技巧的书籍,因此本书就应运而生。取名“心理控制术”,目的在于表明本书与心理学教科书的不同。本书并非纯理论的心理学介绍,而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然而,有的人认为,学会了本书的技巧,就可以完全掌握人心。如果你这样想,未免就要失望了。在这里,我们要提醒读者,心理学并不是掌控人心的学问,而是揭示人性、指导生活的学问。如果有人认为学习心理学之后,可以掌控人心、掌控一切,这是错误的认识。当然,我们应该承认,对心理学足够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心理规律是可能的。
记住,书中提到的心理学技巧是否有效,还在于能否灵活地运用。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下,选择适当的心理战术,能有效地左右别人的心理,在掌控对方心理的同时,也让自身胜算的几率大大提高。最后,希望所有阅读本书的人,都能够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