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传奇/南方周末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黄灿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民主共和制度建立后,哪怕很不完善,革命党也必须及早完成从革命组织向民主政党转变的历史任务,摒弃暴力思维,学会民主、法治,在改革和完善制度中寻求国家长治久安。当时国民党多数领袖反对这一孤注一掷的行动,但党本身没有民主化,多数人的意志不被尊重。

本来,“二次革命”之前的形势对国民党非常有利,如果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国民党则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胜算很大。孙中山放弃法律上的博弈,选择“二次革命”,不仅党内阻力极大,而且社会上也反感。社会舆论本来完全倒向革命党人一边,这时几乎都转而支持袁世凯了,孤立无援的革命党人根本不是袁世凯的对手。袁世凯轻轻松松转败为胜,革命党人则功败垂成。

民主应包容多元,尊重各方利益

笑蜀(以下简称“问”):辛亥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立了亚洲第一共和国。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总结,一个是革命党人自身的缺陷,一个是我们民族本身的缺陷,正是这两种缺陷导致亚洲第一共和国的短命,造成中国民主之路的百年坎坷。

袁伟时(以下简称“答”):民主共和其实不是孙中山首先提出来的,鸦片战争之前,已经有一些外国传教士在中国鼓吹民主共和,可惜他们的言论没能引起应有的重视。后来王韬、郭嵩焘,特别是郑观应都主张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要有议会,要办报纸,要言论自由,要办新式学校,这些他们都讲到了。

问:无论辛亥革命有着怎样的遗憾,但民国初年,确实出现了新气象,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有了保障。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答: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确实是空前的,但危机也同时潜伏下来了。这里的危机一个是财政危机,一个是制度上的硬伤。首先说财政。革命造成财政上的困难。

问:各省都不给中央政府上缴税款?

答:不是不上缴,是没法上缴,他要养民军。辛亥革命,各省突然增加了大量形形色色的革命武装——民军,仅广东就有民军14.8万多人,每月军费开支由清末216万多元增至970余万元,增加了3倍半!这就惨了,拿不出钱来上缴给中央政府。到了熊希龄上台,中央财政还剩下多少钱呢?9万元,不如一家公司的资产多。到这种地步,只能借外债,结果闹出一个善后大借款。

问:政府在财政上完全破产。

答:对。更大的危机是制度设计上的问题,主要是互相制衡的机制不完善。革命党人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清末革新势力的力量对比太悬殊了,不得不把总统职位交给袁世凯。但又没有互信基础,对袁世凯不放心,老是想怎样仍然把实权控制在自己手上。于是,本来《临时约法》规定的是总统制,匆匆忙忙改成内阁制。议会权力过度扩张,议会可以罢免总统、总理和各部的总长,总统却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第一次国会选举,国民党控制国会,多数议员没有国家管理经验,党争意识太强,行政管理受到严重掣肘。行政对议会无力反制。后来国会干了包括贿选总统等不少坏事,被讥为“猪仔国会”、“万年国会”。

不平衡就必然冲突。袁世凯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支柱,招揽和重用海归派,废除科举、发展新式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推行基层自治和三权分立、发展实业、修铁路、练新军各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很能干,很勤政,也很有抱负,不可能接受国民党设计的这种一权独大的制度。

问:就用暗杀的办法来解决。

答:对。这是袁世凯的一个罪恶。袁世凯有两大罪恶,另外一个是称帝。1913年3月20日,还差半个月满31岁、实际主持国民党工作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杀。用手枪解决政治角力,这是民主共和的挫折。不过,当时司法独立的意识深入人心,不但各地商会、教育会等民间组织和各界领袖、各种报刊直截了当指摘袁世凯的罪恶,纷纷要求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一罪案,上海地方检察厅也发出传票,要求北京地方检察厅协助将犯罪嫌疑人国务总理赵秉钧及其秘书“解送”到上海审问,展现了司法机构作为正义的最后守护者的威力。不幸,解决这一罪案的正确途径没有被国民党接受,他们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于7月12日发动“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不但自己全军覆没,而且开启了在民主共和的基本框架建立后,继续用武力解决政治纷争的先例。

这不仅是个别领袖的认识问题,更深刻的根源在这一举动背后的制度缺陷和文化根源。民主共和制度建立后,哪怕很不完善,革命党也必须及早完成从革命组织向民主政党转变的历史任务,摒弃暴力思维,学会民主、法治,在改革和完善制度中寻求国家长治久安。这是观念和制度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过程包括政党本身的运作和领导方式的变革,完成政党本身的民主化。当时国民党多数领袖反对这一孤注一掷的行动,但党本身没有民主化,多数人的意志不被尊重。

问:如你所说,袁世凯是清末新政主要支柱之一,而清末新政成就很大。袁世凯也并非守旧,并不一定就是民主共和的敌人。当时袁世凯存在两种取向,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怎么对待袁世凯,怎么对待从旧体制中分化出来的关键人物,怎么引导他们向善,我认为是民国初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有希望双赢;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容易两败俱伤,甚至前功尽弃,导致全面的复辟。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即革命成功后,旧派的利益要不要尊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暂时掌握话语优势的新派,有没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天下为公的胸怀,能不能跟旧派在利益分配格局上达成妥协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P2-4

目录

民国初建

 回望百年共和路——袁伟时教授访谈录 笑蜀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前的南北博弈 范福潮

 “民国产婆”赵凤昌 范福潮

 宋教仁之死: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 朱宗震

 辛亥革命时期的蒋介石 范福潮

 陶成章案与光复会的灭亡 范福潮

 《临时约法》为何成废纸 范福潮

 有计划的死:梁济对民初共和体制的失望 罗厚立

留苏密档

 1923年,蒋介石的苏俄之行 黄道炫

 俄罗斯密档:重绘青年蒋经国 谢忠良王健民童清峰

 预备党员:蒋经国 志高

 从瞿景白之死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权力斗争 王彬彬

 也谈瞿秋白与米夫之间的斗争 瞿巍

血泪辛酸

 1922年的陈炯明与孙中山 叶曙明

 叶德辉之死真相 谭伯牛

 曾志与夏明震 陶斯亮

 吴佩孚的复杂人生 李洁

 卢作孚之死 卢国纶

 “书生论政”的悲喜剧 邓兰丽

 北中国的自由“孤岛”——燕京大学抗战写实 笑蜀

尘封往事

 张申府:中共黄埔第一人 李扬

 “九·一八”之夜张学良在哪里 王学泰

 吕正操眼中的张学良——访吕正操传作者方小宁 万静

 东北青帮访日代表团始末 孙江

 导致“西安事变”的个性冲撞 朱宗震

 蒋介石曾令秘密研制原子弹 唐人

 打入汪伪政权的抗日特工 何蜀

 汪精卫见溥仪 王彬彬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缘何失利 倪乐雄

 现场1945:台湾光复前夜 杨渡

 “飞机洋狗”事件与打倒孔祥熙运动——一份不实报道引起的学潮 杨天石

 豪杰一圣贤一真命天子——评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朱宗震

 蒋介石如何指导蒋经国读书学习 曾景忠

行宪之乱

 “人权为宪政基本”——张君劢在上海青年会的宪法演讲 程巢父

 国民政府行宪之初的选举纠纷 程巢父

 蒋介石对1948年行宪的“反省” 朱宗震

学界·文人

 国器章太炎 罗厚立

 国家与世界:五四时代读书人的徘徊 罗厚立

 张伯苓是怎样办南开的 李冬君

 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学费 陈明远

 蔡元培为陈独秀编造假履历 庄森

 陈独秀与胡适 水梦云

 张东荪的风雨人生 黄波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港穗因缘——《陈君葆日记全集》史料大披露 周佳荣

 我们三个朋友:胡适、任鸿隽和陈衡哲 樊洪业

 胡适、鲁迅与陈德征 王彬彬

 一位犹太女子写给胡适的情书 耿云志韩荣芳

 胡适的经济生活 陈明远

 文人原来是“密使”——曹聚仁与两岸谈判 韩三洲

 胡政之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前后 王鹏

 谈钱钟书先生的一则考证 钱定平

内容推荐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折时期,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下层革命。可以说,这是少数英雄崭露峥嵘的时代,也是启迪民智、民主意识觉醒的时代。因此,这个时代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

《民国传奇》由《南方周末》编辑部辑录编选,分别从“民国初建”、“留苏密档”、“血泪辛酸”、“尘封往事”、“行宪之乱”、“学界·文人”六个方面为我们解读那段被雕刻的时光。或阐于细微,以记录者的独特眼光重新回顾那些历史烟云,从政坛到民间,从改革到救亡,从英雄、将军到学者文人……。那些令人心生诸多遗憾却又令人不忍释卷的历史,以全新的方式跃然展开;或巨笔如椽,笑蜀、范福潮、朱宗震、罗厚立、叶曙明、李扬、唐人、王彬彬、程巢父等学者名家,以其高深思维重新审视曾被误读或者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以他们的妙笔为我们打开一扇充满激情、热血、坚守、信仰、光明、希冀的门。

《民国传奇》编纂一载有余,力求去伪存真,以飨读者。但是本书仍有些许不足:有些问题仍存疑问,书中更全面的资料和新的观点放置在读者面前,让各有见解的您去寻找答案;有些遗憾仍存争议,却能以更人性化的解析,使各具性格的读者自己去重新评价。本书由黄灿主编。

编辑推荐

动荡、转折、革命、启迪民智、民主意识觉醒、牛人辈出……这就是民国。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发生过那样一些事情,生活着那样一批人物,他们思想着、生活着。在这里,数十位名家运用独立的思考,新颖的观点唤醒一段曾经刀光剑影也险峻峥嵘的岁月。

《民国传奇》由《南方周末》编辑部辑录编选,分别从“民国初建”、“留苏密档”、“血泪辛酸”、“尘封往事”、“行宪之乱”、“学界·文人”六个方面为我们解读那段被雕刻的时光。或阐于细微,以记录者的独特眼光重新回顾那些历史烟云,从政坛到民间,从改革到救亡,从英雄、将军到学者文人……本书由黄灿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