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编著的《下南洋》从早期下南洋的历史讲起,回顾了郑和下西洋以及之后的明清下南洋浪潮的史实,讲述了华侨在南洋各处的各种活动和华侨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南洋一带的影响以及南洋地区的历史与现状。用通俗朴实的语言,为读者讲解那段尘封的往事。既保证对历史的尊重,又追求可读性与趣味性,力争为读者奉上一本严谨而又不失活泼的大众读物,让读者在全面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往事的同时,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下南洋/历史上的大移民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沈健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沈健编著的《下南洋》从早期下南洋的历史讲起,回顾了郑和下西洋以及之后的明清下南洋浪潮的史实,讲述了华侨在南洋各处的各种活动和华侨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南洋一带的影响以及南洋地区的历史与现状。用通俗朴实的语言,为读者讲解那段尘封的往事。既保证对历史的尊重,又追求可读性与趣味性,力争为读者奉上一本严谨而又不失活泼的大众读物,让读者在全面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往事的同时,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内容推荐 《下南洋》是“历史上的大移民”系列之一。 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奉圣命先后七次出使南洋地区,开辟了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航路,将当时的航海事业推向了顶峰,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掀起了明清时期我国沿海地区大批百姓下南洋的浪潮。 沈健编著的《下南洋》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航海史诗,一幅波澜壮阔的移民画卷,一部坎坷曲折的海外创业史。 目录 第一章 下南洋的历史追溯 何谓下南洋 早期下南洋 为何下南洋 血泪南洋路 今日之下南洋 第二章 历史上的南洋 古代南洋史略 近现代的南洋 第三章 郑和下西洋 郑和其人 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影响 第四章 文化下南洋 工艺下南洋 科学技术下南洋 文学艺术下南洋 风俗习惯下南洋 第五章 南洋华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明清下南洋浪潮的兴起 南洋地区华侨社会的形成 华侨与殖民地当局的反抗斗争 华侨与南洋经济的开发 南洋华侨的代表人物 第六章 今日南洋诸国 越南 缅甸 泰国 老挝 柬埔寨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新加坡 菲律宾 文莱 东帝汶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古代柬埔寨 柬埔寨是南洋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于公元1世纪后半叶建国,历经扶南、真腊、吴哥等时期,其中9至14世纪的吴哥王朝最为强大,鼎盛时疆域覆盖了大半个中南半岛,包括今天的越南南部、老挝、泰国、缅甸的一部分和马来半岛的一部分,北部与中国云南相邻,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它不仅是柬埔寨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瑰宝,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列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吴哥古迹以精美浮雕和宏伟的巨石建筑而闻名于世,坐落在柬埔寨西北部,距首都金边约300公里。原为9至13世纪吴哥王朝的都城,包括吴哥窟(小吴哥)、吴哥通(大吴哥)、巴扬寺、空中宫殿、巴肯寺、女王宫、塔普龙以及东池、西池、北池等大大小小600多座精美石刻浮雕和雄伟石塔构成的石砌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吴哥地区方圆45平方公里的热带丛林中。其建筑过程历经22位国王统治共500多年之久,鼎盛期建筑工匠数十万人,拉石料的大象也达数万之众。 公元9世纪初,阁耶跋摩二世结束了真腊将近两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创建了吴哥王朝。阁耶跋摩二世是吴哥王朝的缔造者,在他当政期间,国内“休养生息”,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初期的吴哥在人工灌溉系统方面有高度的发展,保证了农业的丰收,建立了一个人口密集、中央集权的强国。也正是由于这种先进的农业产业,使吴哥王朝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建造吴哥王城和吴哥寺等一系列建筑成为可能。在建筑艺术方面,砖石结构的建筑,是由因陀罗跋摩一世开始的。因陀罗跋摩一世执政时期,划分了王室内部的等级,建立了王室体制,为以后各个朝代所沿用。因陀罗跋摩一世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称耶输跋摩一世,建立了吴哥地区的第一个吴哥城,占地约26平方公里。 农业是封建经济社会的经济基础,对一个农业稻作社会,发展和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可以保证稻谷连连丰收,是国富民强的根本性措施。因而,耶输跋摩一世继承了建立水利灌溉系统的传统。 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上半期,是吴哥王朝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是吴哥帝国日益昌盛的时期,也是吴哥王朝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苏利耶跋摩一世即位之初,和自己的政敌进行了4年的内战,最终获得了胜利。 苏利耶跋摩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披梅那卡寺和茶胶寺。披梅那卡寺意为“空中宫殿”,是当时吴哥的王宫。茶胶寺是第一座用砂岩建成的高棉庙宇。公元11世纪以后,继苏利耶跋摩一世之后的国王出于对宗教的虔诚,继续修建寺庙,这些寺庙成为吴哥文化的组成部分。 公元13世纪,随着暹罗及越南的兴起,吴哥王朝日益衰落。1431年,暹王波隆摩罗阁二世乘占婆不断人侵真腊王国之机,发动了对吴哥王朝的侵略战争,在围攻7个月之后占领了吴哥城,此后,吴哥从中南半岛的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暹罗从北面进攻,越南由东面侵袭,面对两面夹击,吴哥王朝节节溃退,庞大的帝国逐渐土崩瓦解。 古代越南 今越南北部属于中国的郡县,在秦至宋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称为“交趾”或“安南”。公元968年,丁部领平定各地使君之乱后,自立称帝,建立了“大瞿越国”,定都华间。越南建立独立自主国家的开始阶段,始自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968—980年),直至黎桓建立黎朝(980—1009年),这期间越南的丁朝和黎朝都受中国皇帝的册封,称臣纳贡,是中国的藩属国。 公元1010年,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建都升龙(今河内),国号为“大越”。李朝统治时期是越南封建制度发展和巩固时期。这期间,健全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的统治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颁布了越南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刑书;实行科举,选拔人才;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利;扩充兵力,频频对外扩张。1225年李朝为陈朝所取代,此后越南又经历了胡朝、后黎朝和阮朝等朝代。 古代缅甸 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蒲甘王朝(1044—1287年),它的建立和发展,为后来缅甸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奠定了基础。蒲甘王朝是缅族人建立的,公元9世纪,缅族向伊洛瓦底江与钦敦江汇合处的蒲甘地区发展,以蒲甘城为中心建立了政权。阿奴律陀在位期间,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四处征伐,在1057年统一了缅甸。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1057年征服直通,然后从直通带回许多工匠、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经典和僧侣,发展了蒲甘的文化和建筑技术。阿奴律陀把南传上座部佛教定为国教,统一人们的宗教信仰,以此巩固国家统治。 蒲甘时期是缅甸历史中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的文化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雕刻、绘画、文学作品都渗透着宗教精神,奠定了缅甸民族文化的基础,尤以佛塔寺院建筑著称。仅在蒲甘一地,就建造了4000多座佛塔寺院,有的寺塔如瑞喜宫塔、阿难陀寺、他冰喻塔等,都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历时数十年建成。迄今仍有2000多座寺塔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世界上古塔最为集中的文化遗址,佛塔也成为缅甸文化的重要象征。 P20-24 序言 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奉圣命先后七次出使南洋一带,开辟了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航路,将当时的航海事业推向了顶峰,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揭开了明清时期我国沿海地区大批百姓下南洋的浪潮。 烟波浩瀚的大海,艰险万分而又充满希望,一支又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沿着前人的足迹,踏上下南洋的征程。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与“闯关东”、“走西口”一样,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三大移民浪潮之一。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移民史诗。人们或为躲避战乱,或为改变命运,抱着对眼前生活的无奈和对南洋的无限憧憬,漂洋过海,远涉万里,来到那片陌生的疆土,用勤劳和汗水,建设着自己新的家园。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开发南洋的经济,一起与殖民者作斗争,他们的影响,遍及南洋的各个领域,并逐渐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华侨社会。 同时,伴随着几个世纪的下南洋活动,大量的中国移民,将中国历代学者和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的先进工艺、科技、文艺乃至生活习俗都带到了南洋。譬如四大发明、中医学、音乐,甚至是文字,他们将这些知识和经验传人南洋各地,对当地的科技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书从早期下南洋的历史讲起,回顾了郑和下西洋以及之后的明清下南洋浪潮的史实,讲述了华侨在南洋各处的各种活动和华侨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南洋一带的影响以及南洋地区的历史与现状。用通俗朴实的语言,为读者讲解那段尘封的往事。既保证对历史的尊重,又追求可读性与趣味性,力争为读者奉上一本严谨而又不失活泼的大众读物,让读者在全面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往事的同时,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鉴于作者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在内容方面可能会有纰漏或不当之处,还请读者见谅!同时也欢迎读者及时地批评指正,提出意见和建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